解放軍第14軍老山輪戰4個月,擊敗越軍精銳部隊4個步兵師

2020-12-15 騰訊網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舉收復雲南邊境重要騎線點老山地區,攻佔大小60多個陣地,重創越軍步兵313師122團,殲敵1300餘人,勝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本來,軍委計劃我軍拿下老山之後,如果當面敵情沒有大的變化,昆明軍區可以撤回主力部隊,在6月恢復正常邊防鬥爭狀態。然而越軍總部不甘心失敗,和二軍區共同制定了代號為「MB-84」的戰役反攻計劃,積極調兵遣將,準備奪回老山地區。昆明軍區首長從對面越軍的動向中判斷出其即將發動大的反攻,於是敵變我變,果斷停止撤軍調整,部隊積極進行準備,隨時抗擊敵人的反撲。

果然,6月11日,越軍出動1個加強團兵力,向我那拉和八裡河東山陣地發起了試探性反撲。第14軍守備部隊堅決進行阻擊,將越軍全部擊退,共殲敵500餘人。7月12日,越軍又集結6個團兵力,發動了加強師級規模的反撲,同時猛攻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裡河東山諸陣地。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足足激戰了16個小時。第14軍守備部隊頑強奮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牢牢守住了絕大部分陣地,徹底粉碎了越軍蓄謀已久的大規模反攻,共殲敵3300餘人。此戰後,越軍傷了元氣,一時未再輕舉妄動,而是積極轉入了下一階段的反攻圖謀。

在7月12日大戰前後,軍委鑑於越軍的反攻動向,改變了決策,命令昆明軍區儘快將預備隊第11軍32師調到前線去,並決定從外區調部隊入滇參戰,從而啟動了長達5年多的老山輪戰。根據軍委組織部隊輪戰的指示,昆明軍區首長向第14軍下達了命令,從7月26日開始,第14軍40師與首批輪戰的第11軍32師逐步交接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區的防務。

為了加強新上來輪戰部隊的力量,並傳授作戰經驗,軍區決定以第14軍41師配屬給第11軍,仍在八裡河東山地區組織防禦。另外,抽調第11軍31師91團作為第11軍和昆明軍區的兩級預備隊,在文山地區休整待命,隨時準備出動作戰。雙方交接陣地完畢後,8月4日,第14軍前指率所屬部隊(欠41師)回撤至雲南馬關地區休整。

第14軍參加老山首戰4個月,一舉收復老山各陣地,並擊退了越軍發動的從加強營到加強師規模的三次大反撲,輪番迎戰越軍精銳部隊步兵313師、356師、312師、316師,均予敵以重創,共計斃傷俘敵副團長以下7200餘人,並繳獲擊毀大量武器裝備,沉重打擊了當面之敵,打出了國威軍威。

第14軍凱旋歸來,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被譽為威武之師、「叢林猛虎」。後來拍了一部電視劇《凱旋在子夜》,就是以第14軍部隊為原型的。

相關焦點

  • 解放軍一個師老山輪戰4個月,英勇作戰打退越軍300多次進攻
    1984年4月,遵照軍委命令,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及配屬部隊一舉收復雲南邊境領土老山,隨後轉入堅守防禦。為堅決打擊越軍的反撲,保持邊境鬥爭主動權,軍委決定由昆明軍區陸軍第11軍接替第14軍,繼續完成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
  • 這是一本老山輪戰回憶錄,解放軍陸軍第1軍挫敗越軍新的進攻
    該書主要內容回顧了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參加中越邊境老山輪戰的歷程,以參戰人員集體回憶為藍本,經過據史求實、濃縮優化、突出典型的文學性打造,鍛冶出又一部謳歌鐵血部隊、大好男兒、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力作。 《不辱使命》全書篇幅320餘頁、26萬餘字,史料豐富,編排合理,行文鮮活,既有史學作品的嚴謹,又有紀實文學的生動,是愛好者了解相關歷史的佳作。
  •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在1984年至1989年曆時5年多的老山輪戰中,解放軍先後組織多軍區部隊赴雲南前線進行輪換作戰,包括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蘭州軍區陸軍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陸軍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陸軍第13集團軍步兵第37師,以及加強上述軍、師的各軍兵種部隊(含炮兵、高炮、工兵、防化、通信、汽車等兵種,15個偵察大隊,空軍航空兵
  • 壯哉佟寶存中將,曾和兒子一起參加老山輪戰,號稱老山前線父子兵
    奉軍委命令, 1985年3月,濟南軍區67軍奉命赴雲南老山戰場參加對越防禦作戰。以第67軍軍部帶該軍主力師199師,並配屬本軍區陸軍第46軍138師赴雲南老山邊境執行對越輪戰任務。
  • 老山輪戰中解放軍炮兵打得又準又巧,一天能節省炮彈100噸
    在八十年代的5年老山輪戰中,解放軍昆明軍區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第1軍,濟南軍區第67軍,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等部隊輪番上陣,同越軍進行了激烈爭奪。
  • 這一戰,解放軍49軍這個師與白崇禧精銳第7軍不期而遇,險些馬失前蹄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接著以排山倒海之勢,開始了橫掃江南國民黨軍的千裡大追擊。 是年6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在湖北一帶渡過長江,兵分三路對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華南軍政長官餘漢謀部進行迂迴包抄。
  • 和79年對越作戰相比,80年代老山輪戰解放軍的武器有何變化?
    相比於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80年代老山輪戰時期的解放軍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在武器裝備方面,80年代的解放軍比1979年時的解放軍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麼這時候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到底有怎樣的變化呢?
  • 老山輪戰中國他給越軍上了一課,戰後由軍長破格升為司令員
    事實上,在1979年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以前,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解放軍的實戰能力,畢竟當時的解放軍已經有十多年沒上過戰場了,並且在很久的一段時間內,部隊的訓練條件也非常不好,最好的部隊又基本上都在北方,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參加對越反擊戰的解放軍,當時很多人都是不太相信其實力的。
  • 解放軍10名戰士堅決守住陣地,打退越軍1個連斃敵51人
    1984年7月12日,中越老山輪戰戰場進入白熱化。越軍策劃已久的「北光計劃」突然發動,6個團萬餘名步兵乘凌晨黑暗秘密進入清水河北岸地區集結,以特工和工兵排除地雷開闢道路,悄然摸進到我軍陣地前沿,於5時許發起全面猛攻。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解放軍19個兵團的編制如何?一個兵團的3個軍如今依然保存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人民解放軍開始正規化建軍。依據情況需要,軍及獨立師或隸屬於兵團,或直屬於野戰軍。兵團一般隸屬於野戰軍,但也受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有必要時,兵團、軍或者獨立師也可以歸軍區指揮。 到1949年6月,全軍共組建了16個兵團。
  • 洞見丨越軍的真實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水平
    因此,越軍在諒山地區採取了以主力部隊第3師(別稱金星師)和地方部隊相結合的方式部署防禦,總兵力為12000餘人(不含數量龐大但無法統計的民軍);後來在戰鬥中又抽調第327師以及第337師和北太省197團部分兵力增援,從而使該地區總兵力達到22000餘人(同樣不含民軍),是1979年越軍兵力最為雄厚的一個作戰方向。
  • 對越反擊戰,面對沒有軍銜的解放軍,越軍是怎麼確定目標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十年之後的1965年5月22日,在軍委的提議下,取消了這一制度,1988年又恢復了軍銜制度。從這個時間表可以看出,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期間,解放軍參戰部隊上至軍區司令員,下至普通一兵,都沒有軍銜,身穿的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的六五式軍服,唯一的區別是軍官上衣四個兜,士兵上衣兩個兜。
  • 中央軍委通令嘉獎老山輪戰戰績最輝煌的部隊
    作者原創在80年代的老山輪戰期間,我軍先後有多個軍區所屬的集團軍、炮兵、裝甲兵、工兵、防化兵、汽車、後勤等部隊參戰,總人數達到30萬人。之所以有這麼多部隊奔赴老山前線,一是整體戰略的需要,長期保持軍事壓力,牽制越軍在南北兩線作戰,只靠昆明軍區(後為成都軍區)的力量不夠,需要從外區增調部隊參戰;二是輪換部隊參戰有利於鍛鍊戰鬥力,充分檢驗我軍的實戰水平,能產生大批幹部和骨幹,對未來的軍隊發展建設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在老山輪戰期間,我軍先後奔赴老山作戰有7個軍(集團軍)級部隊,共計斃傷俘越軍38000餘人。
  • 1937年時的國軍18軍:下轄4個步兵師中,3個是「德械師」
    由於漢字「十一」合為「土」,漢字「十八」合為「木」,因此後來陳誠體系的部隊就被稱為是「土木系」。 當時的11師為甲種師編制,有3個旅9個團;成立18軍後,該軍不能僅有1個師,因此又將教導第3師劃撥該部,後改番號為第14師,這是陳誠系部隊的第2個主力師。
  • 滇軍第60軍:一支神奇的部隊,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1938年4月22日至5月18日,國民革命軍第60軍即滇軍主要部隊在此阻擊從臺兒莊南下的日軍主力師團27天,戰況極其慘烈,日軍猛攻,滇軍死守,最後第60軍付出巨大代價後完成阻擊任務。經此一戰,60軍遂成抗日鐵軍。
  • 解放時期的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是指哪四個軍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東北戰場,中原戰場還有華東戰場,這三個戰場都是當時雙方交戰的主戰場,為此,蔣介石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能打的。就比於中原戰場上與華東戰場上,國軍當時不僅投入的人數多,而且大多都是精銳部隊。其中有四個軍,戰鬥力最強被稱之為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 第一個精銳部隊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其實就是抗戰時期最能打的國軍王牌第74軍。
  • 戰史丨解放軍火海戰術,越軍有些團幾乎全滅
    ▲強大的炮火是底氣,保證了解放軍以「火海戰術「」破解越軍「人海戰術」 第二條消息稱:中國雲南邊防部隊於7月入侵越軍在我邊防部隊有力還擊下,潰敗逃遁。入夜,我邊防部隊冒著濛濛細雨,修復戰壕,加固工事,隨時準備迎擊敢於再犯之敵。 新華社報導的這一仗,就是老山前線1984年7月12日船頭地區防禦作戰。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作戰總結評價越軍,進攻有四個特點
    ,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和越軍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邊境局部戰爭。經過3600多個日日夜夜的生死較量,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解放軍積累了同越軍作戰的豐富經驗,在內部總結中對越軍的作戰特點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越軍的進攻作戰特點是總結的重中之重。
  • 雙堆集戰役,國軍十八軍有十幾個團死不投降,周圍部隊被嚇投降
    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在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國民黨軍第12兵團4個軍12個師的兵力。但由於12軍團是國軍精銳部隊,戰鬥力太強,因此戰鬥並不輕鬆。危急時刻,華東野戰軍也派出兩個縱隊攜帶重武器前往增援。12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楊伯韜的18軍是這支部隊中最能打仗的。18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