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近些年影視作品也有一些,人們對這個「代父從軍、抗擊侵略」的巾幗女英雄敬佩不已。但花木蘭畢竟屬於傳說,她的真實性還有待專家和學者們去考證。而我國歷史上,真實存在著這樣一位女將軍,她一生戎馬、南拒叛軍、北抗清兵、戰功赫赫、忠貞不二,是唯一一位被載入正史的女將軍!
她就是秦良玉,明末時期四川土司馬千乘的妻子。和關寧鐵騎、戚家軍齊名的白杆兵,就是秦良玉夫婦所創建的!這支白杆兵,裝備有清一色的白色長矛,非常擅長山地作戰,有點類似後代的特種部隊!秦良玉就是率領這支部隊,南徵北戰,為晚明江山耗盡了最後一點餘熱!
★★平叛亂,戰反王;
也許是天要滅明,明朝末年,災荒不斷、瘟疫流行,各地叛軍又是此起彼伏,如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朝官軍疲於應付!1599年,又有貴州土司楊應龍造反,秦良玉丈夫率3000白杆軍出兵徵討,秦良玉則隨軍押運糧草。1600年,秦良玉與丈夫率部大破叛軍,接連攻破七座敵營,楊應龍兵敗自殺,此戰中,秦良玉戰功第一。
1621年,四川土司奢崇明在重慶造反,派人送禮給秦良玉,希望結盟,被秦良玉拒絕,並斬殺來使。此時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已經去世多年,其職位由秦良玉代替。於是,秦良玉親率白杆兵,殺敵平叛,相繼收復各處要地,奢崇明兵敗自殺,秦良玉平定四川之亂。
除了楊應龍和奢崇明,秦良玉和張獻忠也數次交手,並屢有勝績。但由於四川巡撫邵捷春不懂兵法,指揮失當,導致明軍大敗,秦良玉所率3萬白杆兵奮力血戰,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兵士幾乎全部戰死,只有秦良玉在部下的拼死保護下,單槍匹馬逃回重慶!
★★抗清兵,保大明;
1630年,強勢崛起的滿清再次大舉入侵,永平四城失守,京城危在旦夕,秦良玉散盡家財,以充軍餉,揮師勤王。秦良玉的忠勇,天地可鑑、世人皆贊,為此,崇禎特意作詩四首以作表彰,並賞賜了大量金銀財物。
薩爾滸之戰,遼東明軍大敗,且被後金嚇破了膽,東北防務告急。明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徵調能戰之師揮師援遼,著名的戚家軍和白杆兵就在此列。1621年,秦良玉派遣了自己的兄弟秦邦屏和秦民屏率數千白杆兵匯合最後的戚家軍組成了一隻援遼大軍,在明軍總兵童仲揆、陳策的率領下,揮師遼東,欲解瀋陽之圍。
但當他們到達渾河時,瀋陽城已破,陳策願想撤軍,但部下群情激憤,誓要與後金決一死戰,以救瀋陽。於是,明軍兵分兩營,4000白杆兵在渾河北岸對敵,3000戚家軍渾河南岸布陣迎敵。在遼東所向披靡的後金八旗勁旅在北岸對白杆兵展開了衝鋒,以騎兵對步兵,而且是以驍勇善戰著稱的八旗騎兵,以絕對的人數優勢對戰川軍步兵。但就是這樣,白杆兵也是悍不畏死、奮力殺敵,生生頂住了八旗兵的前3次衝鋒,並殺敵數千人。直到八旗兵第四次衝鋒,白杆兵精疲力盡、寡不敵眾,大部戰死,餘下者退回南岸,與浙兵匯合,再次對敵。
正當後金騎兵與南岸的川浙兵殺得難解難分之時,明朝總兵朱萬良、姜弼率領三萬餘遼兵,到達戰場,但卻觀望不前,不敢援助。甚至被努爾哈赤派遣的數千騎兵殺得丟盔棄甲,望風而逃,還被一路追殺,傷亡了3000多人。
渾河血戰,除了極少官兵倖免於難外,川浙聯軍從統帥到士兵,幾乎全部戰死 ,壯烈殉國!而皇太極的八旗兵,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此,白杆兵之名,響徹天下!
1648年,此時已是大清順治5年,面對故土江山,秦良玉抱憾去世,享年75歲!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