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是當前我國發展的總體要求。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相關會議精神以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遵循「全面服務地方、引領區域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德能並重、工學一體、品質就業、助推產業」的辦學思路,積極應對新冠疫情、5G技術應用等時代變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工匠文化育人體系與實施路徑,為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積極營造氛圍,努力培養更多德技雙馨的大國工匠。

一、案例主題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二、育人理念

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其中,「無私奉獻」,是指工匠精神的社會屬性,堅持高職院校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講求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指工匠精神的專業屬性,代表著對技術的專注與超越,引領著專業領域水準。

三、育人載體與項目

我校富有工匠精神特色的思政實踐,堅持黨的領導,通過課程、科研、實踐、環境等一系列載體予以落地落實。具體上:

表: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模式

(一)課程載體與主要項目

課程為學校工匠精神教育的第一陣地。學校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育人體系全過程,從思想政治課、文化素質課、專業課等方面展開:

思想政治理論課。我校積極探討工學結合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主要項目:(1)四川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項目:校企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協同機制改革試點,其中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重要的試點課程。(2)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特色即為「在思修課中強化職業精神教育」,前期收集有關於「工匠精神」方面的約20G線上大容量資源庫,力求講好工匠故事。

文化素質課。學校注重工匠精神類的文化素養課的培育與開設,現共計10餘門,如《中國書畫鑑賞》、《汽車文化》等。

專業課課程思政。學校實施「課程思政 100 工程」,打造課程思政示範課,其中《電子商務綜合運營》被評為2019年四川省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課程。

(二) 科研載體與主要項目

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傳承與弘揚工匠精神、研究與創新工匠文化、教育與推廣工匠文明為己任,是四川省首個專業性工匠文化研究智庫。社科基地通過發布課題、研討會等形式,有效帶動了四川高校師生工匠精神社會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實效。

圖: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

立項、評選工匠精神相關的課題及課題團隊。學校強調以研促教,注重科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導向,其中「工匠精神」是重要的科研方向之一。主要代表性成果有:(1)四川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項目:工匠精神融入機械製造專業群建設研究、校企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協同機制改革試點;(2)學校黃大年科研團隊——「大思政格局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科研團隊。(3)研究報告—《關於落實產業功能區及園區與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發展工作的報告》,受到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市委書記範銳平同志的重要批示。近五年,圍繞「工匠精神融入專業群、課程」,校企共同開發校本教材40餘本,發表技術論文325篇,獲得各級各類教研成果494項,共同參與產品技術創新,獲得國家專利20餘項。

(三)實踐載體與主要項目

為推動工匠精神落地落實,學校進一步延展教學鏈,高度重視實訓教學與技能競賽「看家寶」、校園工匠文化活動「第二課堂」以及技能鑑定培訓社會服務,以實踐載體涵養工匠精神。

表:工匠精神涵養的實踐載體

實訓教學與技能競賽。學校形成以「二產專業為主、三產專業為補充」的辦學結構,將工匠精神融入於學生的教學實訓和技能競賽中。承辦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省市各行業各類賽事50餘場,學生集訓隊達到45支,共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0個,二等獎54個,三等獎60個,連續4屆成功入選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師生競賽綜合成績排名四川第一。在2020年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校企共同探索,利用「網際網路+」的理念建設實訓體系,建立「雙導師」團隊,構建虛擬實驗教學系統,創新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探索出了「網際網路+現代學徒制」模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之路。

圖:軌道交通學院學生實訓場景

學生工匠文化活動。學校以學生成長為核心,將工匠精神融入於黨課、團課、班會、學生社團以及其它校園活動中,充實「第二課堂」,逐步形成校園工匠文化標誌性項目為:每年定期開展的「科技文化藝術節」。該項目圍繞「無私奉獻弘揚工匠精神,銳意進取彰顯時代風貌」等主題進行。其中,「技能創新」主題活動版塊充分結合了各專業的特色,包括:電拖技能大賽(照明、電拖)、計算機(新媒體)技能大賽、「趣味說車」——汽車整車營銷、零部件、發動機專業介紹、「花式點鈔」大賽、指尖上的快樂——變廢為寶DIY等,以課外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人生理想、推動工匠精神傳承傳播。

圖:學校科技文化藝術節比賽現場及部分作品

社會培訓與國際交流。學校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技能鑑定培訓工作中傳播與培養工匠精神、勵練升華「雙師型」教師隊伍。近五年,學校已與10餘個重點產業園區達成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協議,面向企事業單位職工、復轉軍人、殘疾人等群體開展技能培訓、SYB創業、道路運輸等開展培訓,社會服務人數10餘萬人次。與中鐵二院國際教育培訓中心合作,舉辦非洲英語國家綜合交通管理官員研修班和「一帶一路」國家鐵路規劃建設管理官員研修班,來自3個大洲、13個國家共80名軌道交通領域高級官員參觀學習,推動中國工匠精神、中國故事在「一帶一路」國家傳播推廣。

圖:向「一帶一路」國家講述中國工匠故事--非洲英語國家綜合交通管理官員研修班

(四)校園文化載體與主要項目

學校校訓與大學精神。學校提煉出「朝乾夕惕、孜孜求技」的大學校訓。「朝乾夕惕」,代表著新時代青年學子時刻警醒、勤勉作為;「孜孜求技」,展示對精湛技術、對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理想的追求。

物質環境設計。目前建成的標誌性的項目有:(1)學校展覽廳。展現學校的發展歷程、在技能人才培養、工匠文化科學研究、工匠技能社會培訓等方面的成績;(2)「魯班廣場」。位於學校校園的中心地帶,取名「魯班廣場」,輔之以「魯班鎖」形象雕塑、「新老四大發明」地面浮雕、機械機器模型等,營造出濃鬱的工匠文化氛圍。(3)樓宇名稱、道路名稱。對學校主要樓宇和道路進行命名,「大師路」、「匠士路」、「競技樓」等,與工匠精神高度吻合。(4)優秀企業、校友、師生宣傳。

圖:魯班廣場-魯班鎖雕塑

宣傳陣地。學校每年出臺《宣傳工作要點》,其中有專門版塊「切實抓好校園工匠文化建設工作」。校園宣傳每月一主題,全面推進校園全媒體發展,努力使宣傳片、講座、論壇和校園網、印刷品、報刊、宣傳欄等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工匠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堅強思想文化陣地,淨化校園文化環境。

綜上,我校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堅持了黨建引領,主要通過「課程載體、科研載體、實踐載體、校園文化載體」來實現。四大載體在學校立德樹人目標的統領下,各自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有精心設計選擇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育人實踐的過程,集教育目的、內容、方法、過程於一身,將育人的主體、客體、環境要素有機聯繫在一起,形成合力,成為我校思政實踐的鮮明特色。

四、 育人體制機制

工匠精神融入我校思政實踐,主要是通過「組織與領導機制、調研與反饋機制、監督與實施機制、評價與保障機制」四大保障予以實現。

【案例分析】

一、育人成效

基於項目的科學規劃、有序開展,該項目取得了較好的育人實效。學生成長體系逐漸成型,「德技雙馨、綜合素質高」成為學生名片。學生連續4屆成功入選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4人獲得「全國技能能手」等榮譽稱號,技能競賽綜合成績排名全省第一;3個社團獲得國家、省市社團競賽獎項,其中國家級團體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省級團體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市級團體三等獎1個;多名學生獲得四川省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僅2020年便達到12人;在首批502名「成都工匠」中,通過學校培養或培訓的成都工匠達60名,佔總人數約12%;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我校3名青年榮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排名四川高校第一;2020年疫情期間,我校學生奮勇爭先,參與抗疫志願服務活動,師生團隊深入郫都區當地企業,幫扶口罩企業積極實現復工復產,我校優秀畢業生龔銳同學更是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學校育人工作滿意度測評不斷提升,近年來,學生滿意度由90.2%提高到94.3%,同行評價由91.4%提高到96.3%,社會滿意度由91.7%提升到96.5%。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第十屆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四川省脫貧攻堅「五個一」駐村幫扶先進集體、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

圖:我校部分榮譽、優秀學生部分榮譽

二、育人亮點與啟示

(1)育人理念的務實:結合高職思政工作的重點開展

本項目立足於高職院校為區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定位,結合學校實際,強調將新時期工匠精神的涵養作為學校思政工作的突破口與特色,體現出高職院校辦學的特色方向,有助於彰顯高職思政的時代性、提高高職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2)育人資源的豐富:積極整合工匠精神各類資源

本項目在育人資源上,既有思政的共性資源,同時也包含工匠精神的個性資源,包括:國內外工匠精神資源、四川工匠精神資源、學校工匠精神資源等。通過整合相關資源,力圖講好「工匠故事」,高大上的理念得以精準化落地,實現思政的目的。

(3)育人模式的創新:構建工匠精神三全育人模式

本項目在育人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主體方面力圖突破學校育人的單主體,強調政府、行業、企業、家庭、社會等「六元」育人主體的融入,注意激發每類主體的育人積極性。政府主體上主要強調政府的政策保障;行業企業主體上則發揮行業政策、行業企業精神、企業導師等的示範幫扶作用;家庭主體注重家風教育,敦促工匠精神的養成;社會主體則主要營造一種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工作者的良好氛圍。即便學校主體,也注重發揮各門課教師、學工隊伍、優秀學生、學生社團等的協同發力。在載體方面,突破課程教學載體,延展至科研、實踐以及校園文化等各領域、各方面。

(4)育人評價的精準:注重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

本項目在育人評價指標體系上,考慮了各個二級單位育人的體制機制、重點工作項目、育人的實施過程、育人的效果,並且鼓勵創新,對做出有創新性貢獻的特色亮點工作給予相應加分分值。這樣,既有過程考核、又有結果考核,實現了考核體系的完整、精準,能夠保障各個二級單位「工匠精神融入思政工作」實踐有積極性、有創造性、有可持續性。

【責任編輯:任昊】

相關焦點

  • 原創校園話劇,弘揚工匠精神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一、目的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話劇《蓋軍銜》堅持自主原創,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充分發揮了校園文藝作品在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領功能。
  • 「新工科課程思政一體化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日前,記者獲悉,共有845個項目通過專家綜合評議及公示進入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其中,由北京聯合大學、新華網等8家單位聯合申報的「學以致用、通專融合-新工科課程思政一體化研究與實踐」項目位列其中。
  • 弘揚工匠精神 培育大國工匠 浙江工匠培訓學院正式成立
    為深入貫徹實施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決策部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12月19日,由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職業教育集團
  • 職教高質量發展談(高職篇):強化思政鑄魂 培育「紅船工匠」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方俊良:強化思政鑄魂 培育「紅船工匠」作為紅船旁的高職院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紅船精神為引領,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強化思政鑄魂,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一、多渠道推動工匠精神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把「工匠精神」作為學校文化的內核,構建「匠心文化」,弘揚「匠心價值」。將「工匠精神」所代表的職業理想、職業素養、職業責任等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實踐育人體系、文化建設工程等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內化,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月10日,習主席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匠者,精湛極致也。軍營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軍事裝備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革命軍人只有弘揚工匠精神,才能練出絕招絕活,練就打贏硬功。
  • 太原弘揚工匠精神向「晉陽工匠」看齊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王雁12月11日,為更好地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太原市勞動模範表彰暨第三屆「晉陽工匠」命名大會舉行。會議宣讀了《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模範單位(集體)和勞動模範的決定》《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命名太原市第三屆「晉陽工匠」的決定》。市領導為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頒獎,3名獲獎代表作表態發言,「晉陽工匠」代表向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發出倡議書。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工人日報評論員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育德技並修大國工匠 創新「12357」三職...
    思政創新品牌的工作思路是: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大國工匠」1個目標,抓住「學生和老師」2個關鍵主體,貫穿「思政、專業、素質」3個課堂,推進「忠心、善心、匠心、孝心、信心」的5心美德實踐,打造一院一品「匠、仁、誠、智、捷、和、禮」7字美德文化,從而形成立體多維全覆蓋的「12357」三職特色美德育人體系,打造了中華美德傳承的一種高職模式。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在加快振興發展上再創佳績再...
    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表彰全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市委書記陳敏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長張愛軍主持會議,市政協主席陳建青、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出席會議。
  • 開啟「新工科」課程思政建設新篇章
    如何立足高校實際,在「新工科」建設中構建好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實現「1+1>2」的效果,是亟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推動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一是弘揚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王東明強調,各級工會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全國勞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乘風破浪、開拓創新,不斷凝聚起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建功立業的磅礴力量。
  • 蔡奇: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爭當新時代最美奮鬥者 凝聚...
    原標題:蔡奇在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上強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爭當新時代最美奮鬥者 凝聚推動首都新發展的磅礴力量陳吉寧主持 李偉吉林出席 張延昆宣讀表彰決定  全市人民要以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集體為榜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首善標準,強化政治擔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貫徹新發展理念
  • 工匠精神 一座製造業大市的堅守與創新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由回憶起佛山幾年前作出的一個重要決策:全城總動員,尋找、評比出一批大城工匠,弘揚工匠精神。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說,佛山不僅要讓工匠精神成為製造業的發展準則,還要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核心內涵。今年,佛山即將迎來第三批大城工匠。在三批優秀的大城工匠背後,在千百個實驗室、生產線上,佛山凝聚起工匠精神的力量,披荊斬棘,堅守製造,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爬坡過坎。
  • 弘揚工匠精神 凝聚傳統力量
    中國手藝人,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非遺傳人,實乃大國工匠中的傑出代表,他們身上體現了十分可貴的傳統匠人精神。書中展列的匠人匠心,個個精彩。宣紙製作有108道工序,其中,撈、曬、剪……各有其難,撈紙尤難。曾上過央視《大國工匠》的周東紅撈出來的紙,每一刀誤差不超過一兩,每一張上下誤差浮動僅一克。
  • 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完美融合 這門室內設計課程亮了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教師鍾麗在主持「室內設計」課程時,將「以人為本、敬老愛老」這一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工匠精神融入課程設計各個方面,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奮鬥精神、工匠精神,自覺擔當青春使命。
  • 傳承大國工匠精神,樹立遠大職業夢想
    凝聚人才,創新科技,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投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使中國形成了「人人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本次研學活動緊隨時代步伐,走進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三所職業技術院校,共同見證職業人才為社會以及世界貢獻的創新力量,學生們也化身小小工匠家,探究機械製造業的前世今生,感受智能生活的點滴改變,了解「中國速度」的震撼魅力;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走進多種多樣的職業技術崗位,走進操作間拿起操作杆,學習動作技能,有模有樣,在體驗中感受科技強國的創新力量。
  •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我省首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
    同時,青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將青島市勞模工匠展示館命名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並舉行授牌儀式。管延安等16名全國勞動模範、大國工匠和24名工會幹部、職工代表受邀成為青島市勞模工匠展示館首批嘉賓參觀。「內涵豐富、理念深刻、設計時尚、脈絡清晰」「應時代大勢、砥礪奮進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受邀參觀的嘉賓紛紛為展館「點讚」。
  • 踐行工匠精神 建設製造強國
    作為中航科技的一名特種熔融焊接工和特級技師,自進廠以來我參與了多個項目的攻關並獲得成功」,高鳳林說,「在36年的航天工作生涯中,我共攻克技術難關200多項,焊接的火箭發動機有140多發,共計300多臺,沒有一臺出現過質量問題,我感覺促使我成長進步的動力就是不斷的學習、實踐、創新。」
  • 【地評線】紫金e評:弘揚工匠精神,點亮技能人才的職業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新中國成立短短數十年間,我們靠著奮鬥擺脫了「一窮二白」,走向了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