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被曝「無接觸洩密」,你的信息可能被隔空盜取!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的蘋果手機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日,《今日俄羅斯》網站以及多家國外科技網站報導稱,一名來自谷歌公司的資深信息安全研究員,發現了蘋果手機等設備存在重大漏洞,蘋果用戶的信息,可能正在被「無接觸洩密」,你的信息有可能已經被「隔空」竊取!

研究人員說,蘋果手機等設備存在重大漏洞:無需接觸手機就可以獲取一切信息。這個漏洞的關鍵是蘋果公司一個簡稱為AWDL的網絡協議。如果你的蘋果手機、平板、手錶等設備都在使用這項網絡協議,利用這個漏洞,研究人員用6個月就成功控制了隔壁房間的一臺蘋果手機。入侵過程只要2分鐘左右,就可以訪問手機上的所有數據,竊取用戶信息。

更可怕的是,整個過程,入侵的黑客不僅不用觸碰設備,而且即使用戶關閉了AWDL協議,黑客依舊有辦法重新打開它。雖然蘋果方面已經在今年5月新系統中修復了這個漏洞,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漏洞從存在到修復,整個過程用戶完全不知情。

這一消息令網友特別震驚,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否在不知道的時候就被竊取了,所以大家在使用手機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注意彈出的提示和協議等,儘量保證自己的隱私安全。

相關焦點

  • 平安提醒丨這三種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 會盜取個人信息
    平安提醒丨這三種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 會盜取個人信息 2020-12-21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機洩密就在一瞬間
    智慧型手機是把雙刃劍,官兵在享受信息技術「紅利」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失洩密隱患。一旦發生失洩密事件,不僅個人難辭其咎,還可能損害國防利益,影響軍隊建設大局。本期選取幾則官兵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容易失洩密的典型事例,並探討破解之道,希望大家引以為鑑、警鐘長鳴,嚴格保守軍事秘密、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 可無接觸竊取手機文件和照片 研究人員詳解蘋果致命漏洞如何產生
    據了解,這個漏洞讓攻擊者可通過Wi-Fi遠程控制被入侵設備,還能通過被入侵手機的AirDrop功能任意發送本地文件和照片,與其他iOS設備共享屏幕,甚至可以通過麥克風和攝像頭直接監聽和監視用戶。可以說,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令人震驚的漏洞之一。谷歌信息安全團隊此前已經向蘋果方面提交了報告,該漏洞已於今年5月被修復。
  • 我們蘋果手機總是提示「Apple ID異地登陸」,是我們信息被洩露?
    【我們的蘋果手機總是提示「Apple ID異地登陸」,是我們的信息被洩露了?】這兩天再用蘋果手機,經常會彈出一條「你的apple ID正在北京登陸,需要你的確認授權」。我不得不更改我的Apple ID的帳號,我很疑惑,難道蘋果的安全性已經沒有了嗎?我為什麼先提到這個問題?因為我的apple ID,使用在四款蘋果設備上,因此我們的手機如果出現類似的提示,一般會有兩種情況:1.我們自己的設備正在登錄,在這種情況下,它會給我們的手機發送相關的信息,要求我們提供相應的授權。
  • 蘋果摺疊手機外觀洩密:借鑑iPhone11元素,或2022年問世
    眾所周知,三星、華為等廠商已經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可摺疊手機,反觀蘋果一直未見其動靜。不過,目前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最近越來越多的消息和新專利透露出蘋果正在積極跟進摺疊屏。12月19日,根據Digitimes Research一份新報告顯示,蘋果有可能在2022年推出可摺疊iPhone。
  • 無需接觸即可竊取iPhone照片,英國黑客揪出蘋果致命漏洞
    無需接觸手機就能發動攻擊這一點非常可怕。當你走在路上,手機在包裡時這種攻擊就能發生,Wi-Fi數據包隨時都能入侵你的設備。」伊恩·比爾是英國著名的計算機安全專家,有人認為他是最好的iOS黑客之一。他曾發現大量iOS漏洞,也曾製作iOS的越獄版本。在其12月1日發布的3萬字的帖子中,詳細描述了他花費6個月獨自開發和驗證漏洞的過程。
  • 官兵手機失洩密事件 為部隊信息安全防護敲響警鐘
    據東部戰區9月21日公布的消息,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公布了一起戰士陳某某違規使用手機造成失洩密的案例,專門開展警示教育,來警示官兵。一時虛榮與按奈不住的背後,付出的是慘痛的代價,不僅是涉事士兵追悔莫及,更是對該部隊保密工作的一次嚴重挑戰,也為我軍信息安全防護工作敲響了警鐘。智慧型手機作為現代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入伍前的新生代官兵進了軍營後依然存在著對智慧型手機依賴。在軍隊中,智慧型手機在給官兵工作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失密洩密隱患隨之增多。
  • 防間保密無小事,東部戰區通報洩密事件!軍人,請管好你的手機
    軍隊手機洩密事件層出不窮,洩密形式五花八門如今,社交媒體已成為人們的主要通信交流平臺,很多軍人也將其作為與同事交流、家人聯絡的工具。與此同時,軍隊手機洩密事件也層出不窮,且洩密形式五花八門,稍不留意就可能釀成大禍,令軍隊管理者防不勝防。
  • 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 接入手機會被盜取個人信息
    警方表示,我們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警方表示,我們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就會盜取個人信息。360網絡安全專家表示,充電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 蘋果再遇麻煩,黑客2分鐘即可遙控蘋果手機
    現在已經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越來越依賴手機,尤其是手機與我們的個人財富越來有關聯,人們出門幾乎不再帶錢包了,因此我們對於手機的安全越來越關注。以前蘋果手機一直以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著稱,因此獲取了大量的果粉。真的是這樣的嗎?
  • 違規使用手機致洩密,部隊手機問題需智管
    這些網生代官兵普遍「網齡比兵齡長」、「入網比入伍早」,玩手機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主要娛樂習慣。「從小就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過網絡化的生活,哪能跨入營門就搖身一變,輕易放下手機?」假如你問戰士們『如果禁用智慧型手機,會否重新考慮參軍』,得到的答案肯定超乎你的想像。」
  • 你的手機還安全嗎?研究人員詳解蘋果致命漏洞
    據了解,這個漏洞讓攻擊者可通過Wi-Fi遠程控制被入侵設備,還能通過被入侵手機的AirDrop功能任意發送本地文件和照片,與其他iOS設備共享屏幕,甚至可以通過麥克風和攝像頭直接監聽和監視用戶。可以說,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令人震驚的漏洞之一。  谷歌信息安全團隊此前已經向蘋果方面提交了報告,該漏洞已於今年5月被修復。
  • 小米距離蘋果隔了幾個華為?2020手機十大硬核技術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當你滑動相機變焦的進度條時,在2倍、3倍、5倍、10倍這些特定結點上,畫面是最清晰的,而在這些結點之間,畫面的質量就會有所損失。  不過,這個問題可能將被連續變焦鏡頭所解決。今年,鏡頭模組大廠歐菲光發布了自家的潛望式連續變焦鏡頭模組,據稱可以通過鏡片之間的移動實現真正的無損光學變焦。
  • 隔空充電技術不是愚人節玩笑,OPPO已經實現?
    最早諾基亞在推無線充電技術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不看好,畢竟這個無線還是個噱頭,因為不能擺脫無線充電版,還失去了邊充邊玩的便利性,所以那幾年無線充電這個功能和技術的評價並不好,基本上也就沒有手機廠商發展這個技術了,但是自從蘋果之後熱度就上來了!
  • 蘋果AR/VR專用Apple Pencil專利公開,支持隔空輸入
    4月8日消息,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蘋果一項與觸控筆相關的新專利,專利中指出了一種可用於3D和AR創作的Apple Pencil觸控筆,其特點是不依賴特定的表面就能進行輸入,也就是說不局限於和iPad等設備的觸屏搭配使用,即使是在非電子產品表面(比如桌面)也能進行輸入。
  • 風扇在轉,手機放桌上,數據就被隔空竊取了
    而旁邊放著的手機,就是「作案兇器」。它會根據主機風扇轉動時產生的振動,悄無聲息的把文檔中的內容竊取出來。Air-viber 技術利用存儲在氣隙系統中的敏感信息,改變風扇轉速,生成一個振動模式。而後,通過附近的環境(如桌子)進行傳播。接下來,附近的攻擊者就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中的加速傳感器,把這些振動記錄下來,然後解碼隱藏在振動模式中的信息,重建從氣隙系統中盜取的信息。
  • 企業洩密事件頻發 如何保障公司數據安全 防止公司洩密事件的發生
    近些年來 企業洩密事件頻頻發生,公司防洩密不再是大型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各大中小公司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例如:1.海爾前高管跳槽竊取商業秘密 獲刑三年2.原中興員工與合作方「私通」 盜取商業機密企業損失百萬3.離職員工靠機密圖紙組建同類企業 牟利300萬元4.阿里員工洩露內網5.京東數據洩密門
  • 真·共享:用個人信息換手機電量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你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就會盜取你的個人信息。市面上一些看似「免費」、「便利」的充電寶,其實不僅可能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文本信息和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洩露。那些被改造的移動充電寶都有哪些危險呢?
  • 員工洩密緻使公司損失千萬,是HR的責任嗎?
    為此,他與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唇槍舌戰,隔空對罵。並且,特裡普還以誹謗罪名對馬斯克提出了反訴。 經過兩年多的審判,這場糾紛終於塵埃落定:最終特裡普特裡普承認違反了商業秘密法律和與特斯拉的保密協議。同意賠償前公司40萬美元,而法院認為他未能證明馬斯克的行為具有實際惡意,因此駁回了他的反訴。
  • 有種性侵叫"隔空"猥褻
    李冬梅稱,辦案警察和檢察官都認為,兩名犯罪分子實施的隔空猥褻可能並非一次,通過對二人手機數據恢復發現,在外省還有多名受害人。   雖然兩名犯罪分子是獨立作案,互無聯繫,但他們採取的方式卻大同小異。「他們長時間潛伏在粉絲群、童星群裡,發現哪些小女孩表現出急於出道的熱情後,就會針對性地去添加她們的個人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