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l 僅21小時3D列印!輕量化集成冷卻流道的保時捷電動發動機罩

2020-12-25 3DScienceValley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走訪,國內汽車行業普遍在最早期就引入了通過塑料3D列印來製作原型用於產品開發,同時這些企業對金屬3D列印也保持了高度關注。然而,要將金屬3D列印納入到汽車研發與製造中,則遇到了一個與傳統加工技術比較經濟性的難題。

不過隨著金屬3D列印技術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加工速度不斷獲得提升,一方面加工的質量控制與穩定性獲得保證,金屬3D列印技術越來越與汽車製造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通過SLM Solutions最新的配備了12臺1千瓦的雷射器的SLM3D列印設備-NXG XII 600來一起領略這臺設備對於推動3D列印進入更大範圍的產業化所帶來的劃時代的意義。

l 歡迎在文後留言申請長期轉載授權l

SLM Solutions

更集成的零件

3D列印開啟無限可能

根據SLM Solutions,保時捷已切身體驗了NXGXII 600的強大生產力。關於增材製造,保時捷高級動力總成工程部則更加注重大型動力總成的應用,如使用增材製造製造的電動發動機罩、缸體以及缸蓋等。

保時捷通過創新的AM-增材製造設計理念完成了一款概念款的電動發動機罩開發,並通過SLMSolutions的最新設備NXGXII 600實現了整體列印。針對這個零件,保時捷制定了嚴苛的要求:需要承載800伏特的永磁電機並穩定輸出高達205千瓦(280馬力)的工作電壓。同時,下遊的兩級變速器需要集成到同一個發動機罩下,並為驅動車輪提供高達2100牛米的扭矩。整個電動發動機外殼採用高度集成的方式設計,最終將應用於一款跑車的前軸上。

3D列印-增材製造的所有優點都在這個發動機罩上得到了體現,點陣結構拓撲優化實現了減重,冷卻流道也實現了功能集成,同時還省去了零部件的裝配時間,且相比傳統工藝生產的零件而言,該發動機罩的硬度也得到了提升,零件質量得到了提高。

保時捷通過SLMSolutions的最新設備NXGXII 600開發電動發動機罩,成型時間僅21小時。SLM Solutions

NXGXII 600配備有12個可搭接的1000W雷射器,成型尺寸為600x600x600mm,可實現120μm或更高層厚的大體積零部件列印。通過可調節光斑、雙向鋪粉、雷射工作量平衡以及優化的風場系統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並在封閉環境中最大程度地保護操作人員,保障操作的安全性。

根據保時捷動力系統開發工程師Falk Heilfort,這種新的製造技術從技術性和經濟性上都很吸引保時捷。不論是原型開發還是定製或小批量生產,都能找到這項技術的應用方向,尤其是在賽車運動以及經典備件方面,優勢將更加明顯。電動發動機罩的尺寸為590x560x367mm,使用NXGXII 600僅用21小時即可完成列印。

l 內容來源:SLM Solutions

3D科學谷Review

如KK在《新經濟新規則》中指出的,在新經濟波濤洶湧,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只有反應敏捷、順應變化、行動快速的公司才能成功。快速走向新路途解決一半問題,快速放棄舊成功解決另外重要的一半。

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於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保時捷正在通過金屬3D列印開發新型電子驅動動力總成的新應用。

保時捷工程部門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其電子驅動動力系統中實施新材料。採用結構優化技術結合GKN的材料,保時捷實現了差速器的獨特設計(包括齒圈),通過這種齒輪減重和剛性形狀的組合,實現了更高效的傳動。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在這方面,保時捷與GKN合作,GKN根據粉末床金屬熔融(PBF) 增材製造的特點,針對更高的設計自由度、更高效、更集成的動力系統開發了特定的鋼材料,這種鋼材料能夠承受高磨損和負載,並結合3D列印所實現的功能集成進一步減輕重量。

而2020年中,保時捷還揭示了其高應力驅動部件裡程碑式的增材製造應用-通過粉末床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為911 GT2 RS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生產的活塞。在這一應用中,通過面向增材製造的設計實現輕量化不是唯一的目的,保時捷還通過優化活塞的設計使發動機獲得更強動力與更高效率。

保時捷3D列印活塞。保時捷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3D列印活塞開發團隊引入了內部冷卻管道的設計,流經管道的冷卻油有助於在將活塞密封至氣缸的活塞環後的關鍵區域,並將活塞溫度降低20攝氏度。活塞中集成的微小3D列印噴油嘴為管道供油。這種複雜的噴油嘴也是無法使用傳統技術製造的。開發團隊通過軟體實現的「仿生」設計來增強強度,活塞的橫截面看起來與生物肌肉、筋骨等自然界形成的結構非常相似。

在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發展趨勢中,以開放、與時俱進的思維眼光來對待新技術的發展是每家企業必備的能力。而關於新一代的金屬3D列印技術是否已經準備好進入批量化生產?怎樣才能實現工業化的飛躍?3D科學谷將保持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SLM金屬3D列印設備NXG XII 600:實現前所未有的設計自由
    打開APP SLM金屬3D列印設備NXG XII 600:實現前所未有的設計自由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18 15:01:57
  • 保時捷開發3D列印發動機活塞,建立高應力驅動部件增材製造裡程碑
    近日,保時捷發布了通過粉末床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為911 GT2 RS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生產的活塞。在這一應用中,通過面向增材製造的設計實現輕量化不是唯一的目的,保時捷還通過優化活塞的設計使發動機獲得更強動力與更高效率。
  • 更輕、更堅固、更緊湊,SLM Solutions為保時捷3D列印大尺寸電驅動...
    日前,保時捷官方宣布其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出了首個完整的電動驅動器外殼。使用雷射熔融工藝生產的發動機變速箱單元通過了所有質量和壓力測試,並且沒有任何問題。
  • 3D列印 一體式構建人工智慧(AI)驅動設計的火箭發動機新型結構
    本文所講述的案例亮點在於,火箭發動機完全使用人工智慧驅動設計,並採用3D列印將燃燒室和表面冷卻流道等多組件實現一體式構建。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講述AI如何融入增材製造的前後端製造鏈。火箭發動機在燃燒過程中,燃燒室喉部燃燒溫度高達3500℃,內壁溫度超過 1000℃。為防止材料失效,結構設計就非常關鍵。
  • 更輕、更堅固、更緊湊 保時捷使用3D列印製造電驅動器外殼_易車網
    易車訊 日前,易車從保時捷官方獲悉,保時捷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出了首個完整的電動驅動器外殼。使用附加雷射熔融工藝生產的發動機變速箱單元通過了所有質量和壓力測試,並且沒有任何問題。保時捷開發中心動力總成高級開發部項目經理Falk Heilfort說「這證明了3D列印技術的所有優勢,也適用於電動跑車中較大的高應力零部件,例如,優化的電驅動器可以用於限量版超級跑車中。」
  •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3D列印的未來就是汽車輕量化的未來
    日系企業也已經把3D列印作為王牌武器添加到他們的生產線裡。在今年年初,本田的研發部門就與軟體公司Autodesk展開合作,雙方設計了一款曲柄軸部件並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樣品,從而實現車輛輕量化並提升發動機燃油經濟性。因為曲軸部件的材料及製造工藝特殊性,曲軸整體結構自發動機誕生以來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 中美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Relativity Space是第一家進行3D列印整個火箭的公司,該公司上月宣布完成了5億美元D輪融資。其利用3D列印技術將運載火箭的零件數量從10萬個降低到1000個以下,零件數僅為原來的1%,不僅提高了火箭發動機的效率,而且通過零件的重新設計或結構改造,有效降低了火箭發動機重量,可謂兩全其美。
  • 活塞也能3D列印了?保時捷與馬勒合作搞定了這件事兒
    7月13日,保時捷與合作夥伴馬勒集團(Mahle)和通快集團(Trumpf)聯合宣布,三方合作首次實現3D列印生產911旗艦車型GT2 RS的高性能發動機活塞,史無前例地將增材製造工藝應用於高應力驅動部件。
  • 微課l 3D列印注塑模具成本效益分析及創新性應用
    在本期微課中,GF加工方案基於其整體增材製造解決方案在注塑模具製造中的應用,對注塑模具加工中的痛點、金屬增材製造隨形冷卻模具的成本效益、金屬增材製造工藝、設計與材料等話題進行了分享。l 金屬3D列印模具應用新方向模具困氣是注塑工藝中的常見問題,由於氣體排出不順暢導致產品缺膠、發黑、燒焦。傳統解決方式是採用機加工的排氣系統及透氣鋼材料。
  • ...尺寸3D列印飛機發動機」「成功突破目鎢合金3D列印技術難點」……
    打破技術封鎖  從設計製造世界第一臺全尺寸3D列印渦噴發動機獲得法國賽峰創新一等獎,到目前已進行小批量生產並成功運用於飛機。  3D列印發動機,軟體便是個首當其衝的挑戰。「目前,國內的3D列印公司,一般都採用國外進口軟體,因此在掌握3D列印參數的關鍵技術層面上存在一定局限。」
  • 透過應用看金屬3D列印模具發展現狀、挑戰及趨勢
    來源:GFl 與常規模具製造工藝集成限制金屬3D列印技術在模具領域應用的最後因素是缺乏將其無縫集成到常規生產線中的解決方案,這也是3D列印在模具製造中應用的關鍵挑戰。來源:GF加工方案隨形冷卻應用l 注塑模具在過去幾年中,金屬3D列印技術在模具製造領域耕耘的應用以及研究都集中於隨形冷卻通道製造所帶來的優勢。
  • 透視金屬3D列印的現狀、挑戰與下一步市場格局
    ▲保時捷3D列印發動機活塞,來源:保時捷 金屬3D列印 LPBF(粉末床選區雷射熔化)工藝方面,根據Velo3D的說法,隨著軟體與硬體的結合,市場上需要考慮的是意識到原來的不可能正在被突破,將需要取消某些3D列印限制。這些設計軟體與列印準備等軟體之間實現緊密集成, .stl文件格式的使用範圍將繼續下降。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打開APP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1 11:00:08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 SLM金屬3D列印技術為模具行業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此案例中的電纜套管由熱塑性彈性(TPE)製成。此前,用於注射成形生產的模具在原始設計中沒有裝配任何冷卻鑲件,單個產品的生產周期約為60秒,其中冷卻時間大約佔了30秒。其中一組使用了傳統設計以用作參照,其餘方案則根據SLM技術的優勢與要求,綜合考慮了諸如無支撐角度、最小壁厚、流道尺寸及流道形狀等因素進行設計,並對不同的方案進行了相應的優化。在進行實際冷卻實驗之前,測試人員根據水流量及熱傳導係數對各模具鑲件進行了模擬,其結果顯示不同的零件設計會呈現出不同的冷卻性能。
  • 獨一無二,3D列印底盤打造的未來派摩託車
    在3D列印摩託車方面,空客曾經向外界展示世界上第一輛全3D列印的電動摩託車——Light Rider。Light Rider模仿動物骨骼的仿生式車身框架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富勒3D列印摩託車這款電動摩託車具有透明的聚碳酸酯纖維輪轂,與眾不同的是以輪轂為中心的轉向系統(而不是傳統的前叉設置),封閉式雕刻鋁製車身以及3D列印部件。安裝在輪轂上的獨特轉向板是用鈦合金3D列印而成的,前穩定臂外側的前穩定器臂也是如此。
  • 中國3D列印以及3D列印+的現狀與未來
    二、3D列印帶來的設計創新   首先是輕量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都需要輕量的結構,而3D列印可以優化設計,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一個零件,可以大大減輕重量。還可以把很多的零件集成一個零件,有人進行探索,用3D列印做整體的飛機、汽車,有可能把幾萬個零件變成幾十個零件,使飛機的重量減輕60%,這樣飛機的有效載荷大大提升。
  • 大眾汽車開設先進的3D列印中心,致力於3D列印的生產
    該工廠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樞紐,佔地3,100平方米,並設有一系列先進的金屬3D印表機器。  大眾汽車將在該中心研究3D列印粘合劑在原型和工具生產中的潛力。但是,在未來的2-3年中,該公司預計將引入用於最終用途零件生產的技術,這對於實現其預計的年產量超過100,000件的大型3D列印零件的預計速度至關重要。
  • 什麼樣的模具採用3D列印技術的性價比最高
    現階段模具使用3D列印技術一般應用在冷卻水路系統方面,對注塑產品起到一個縮短冷卻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 那麼是不是所有模具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那是不是所有模具都需要採用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例如近期「頭盔模爆火」,銷量大增,很多工廠生產跟不上,因此詢問我們是否可以進行3D列印用以縮短冷卻周期提高效率,但我們並沒有推薦他們使用,為什麼?
  • 4.4秒破百的保時捷718Spyder,4.0升6缸很強勢,極速302km/h
    最近,保時捷帶來了一款保時捷718 spyder,這一款產品也將是718系列當中的一款性能強勁的版本,首先,在發動機方面,搭載的就是4.0l的水平對置6缸的產品,使得產品的最大功率直接突破到了420馬力,達到百公裡的整體加速所需時間只有4.4秒鐘,極為突出的性能。那到底這車的具體表現如何?
  • 3D列印畢業設計有哪些公司?有哪些案例
    隨著3D列印應用呈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學生了解3D列印技術並在作品中成熟運用3D列印技術。在各大高校和研究生設計課程項目將使用3D列印,也有不少尋找精速三維3d列印畢業設計的學生,能夠根據要求列印出的畢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