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要評選2019年度最有黑馬成色的動漫作品,《瑞克和莫蒂》顯然會是一個高頻出現的答案,甚至沒有之一。以豆瓣評分為例,這部腦洞奇大、畫風詭異的動畫作品一出道便完成了對許多經典美漫如《辛普森一家》,《馬男波傑克》的全面碾壓,順利地成為了人們追逐「毒雞湯臺詞」、「表情包截圖」時的新選擇——用最近比較流行的形容詞,RM基本上是「獨一檔」的存在。
按照理想的發展軌跡,這種優秀的海外作品通常會隨著社交網路話題量的上升,得到來自於產業端的關注,從而推動作品正式引進國內市場,面向更大眾化的受眾進行傳播。與此同時,這個作品也在更加完善的內容生態下推動周邊開發。
事實上,《Rick and Morty》也確實在按照這樣的軌跡成長的:2019年7月10日,AcFun宣布買下《Rick and Morty》前三季所有劇集的版權,讓《Rick and Morty》成為了A站獨播,順便引進了相關周邊;2019年11月,A站再次購買了《Rick and Morty》第四季的版權,試圖與北美市場保持同步更新——套用上面論證的公式,再考慮到A站背靠的快手生態,RM從小而美到全面火爆基本只剩下的時間問題。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理想的軌跡,在2019年的12月,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時間裡,曾經引發了一個頗具魔幻色彩的爭議。
人們在爭議什麼?
先來說說爭議的起因。11月宣布正式引進《Rick and Morty》第四季後,A站雖然提供的是無需註冊會員、無貼片廣告、無片前片尾廣告的免費觀看服務,但出於對「獨家播放地位」的保護,也在同期對全網範圍內的野生資源進行了一輪「篩查」,包括電波字幕組、人人字幕組等過去長期提供免費《Rick and Morty》熟肉資源的平臺,都在限期內刪除了相關資源。
而矛盾也爆發在這裡。雖然A站要求其他平臺在限期之間刪除資源的訴求有充分的法律支持,也幾乎是如今版權市場的常規操作之一——甚至大概6個月前,也就是騰訊引進《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的時候,人們才經歷過這樣一次大規模的全網野生資源「肅清」——但網友們仍然表現出了集體憤怒,並羅列出了許多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比如A站官方字幕組的翻譯水平。
與經典動畫《南方公園》《辛普森一家》相同,《Rick and Morty》的許多笑點與梗是以美國國民性、流行文化、當下時事為基礎的,並採用了本土化的表達方式,因此不僅要求字幕翻譯要做到「信達雅」,更需要有足夠的積累能夠平衡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的信息差,對笑點和梗做到儘可能地還原。
而在這方面A站官方字幕組與電波字幕組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官方字幕組不僅沒有對劇情有足夠的注釋,早期也沒有採用「中英對照」的方式嵌入字幕,讓讀者通過原文判斷原意的難以更大。此外,在選詞用句方面官方字幕組也顯得非常「直譯」,在劇情中多少會顯得有些「違和」。
(圖源來自知乎:同樣的語句,明顯後者更貼近劇情)
A站對於原片的刪減打碼則是網友們另一個主要吐槽目標。與其他美國成人動畫相同,《Rick and Morty》全片並不缺乏露骨、血腥、過於暴力的鏡頭,甚至由於《Rick and Morty》劇情上的百無禁忌,這類鏡頭的數量與其他動畫相比有過之而不及,成為了本片主要的看點之一。但在A站引進的官方版本中,這些鏡頭一部分被刪減,一部分被打上了「AC馬」進行遮擋。
當然網友們也並不是一邊倒地討伐A站,有網友就指出對原片的「刪改」並不是A站的本意,而是在現有的政策環境下,作為海外引進作品必需進行的操作。但更加人們更加公認的事實是:A站版本的《Rick and Morty》破壞了原有的觀感,讓原片流暢的敘事似乎變得支離破碎,讓神片的成色大打折扣。以至於甚至網友心直口快地評論到:
國內就會瞎買版權。
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整個爭議最終以以A站妥協的方式迎來了結局。經歷了短期的停播後,AcFun在12月1日宣布正式與電波字幕組進行合作,每集在官方字幕組外也會同時上線「電波字幕組注釋版」,對刪改片段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
但Acfun妥協,這事兒就結束了嗎?
顯然沒有。甚至仔細想想,你很難想像這種「理由充分地抵制正版」的現象,居然是發生在版權行業已經高度發展、海外作品引入機制正常運行許久的2019年,其背後的信息量真實且可怕。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人們對於正版的支持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想鼓勵生產優質內容的內容創作者們繼續創作同等質量的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內容創作者們有效的回饋,而平臺方的內容採買顯然是所有回饋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個。
並且嚴格來講內容創作者並不僅僅是「正版」的唯一受益者。比如對於內容產業的從業者來說,優質內容的正常流入無異於對市場活躍度的激活,這是非常切身的利益相關。同樣當優質內容獲得了更穩定的流動渠道,也為很難支付更高操作成本的大眾消費者們提供了新的選擇。
正版與產業繁榮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直接且枯燥。
同樣,人們對於盜版的支持也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除了以「免費」獲得大量的傳播之外,盜版基本沒辦法給產業帶來任何正面的推動作用,比如其對發行渠道、內容包裝、售後服務等必要環節的極致省略,表面上是「免費」必然擁有的待遇,但在大量傳播的基礎上這無異於是對正常消費觀念的一種消解——「這些虛頭巴腦的還要錢?製作方真的是窮瘋了」。
甚至盜版幾乎唯一的「正面推動作用」——傳播——也並不是那麼站得住腳,至少對於內容製作者來說他們並不需要、也不感謝這種形式的傳播。
最近比較典型的案例發生在2016年1月,當時中國著名破解遊戲網站3DM站長不死鳥在微博裡聲稱,由於《正當防衛3》使用了 Denuvo 的防破解保護技術,他們的團隊已經逐漸放棄該遊戲的破解工作,並且坦言「按照目前的加密技術趨勢發展,2年後全球恐怕就沒有免費遊戲玩了,做好準備」——玩家一片哀嚎但日本遊戲界卻喜大普奔,日本遊戲網站KOTAKU激動的寫下了「中國盜版業集體失敗,盜版玩家滅亡」。
所以四年後的這一幕出現就相當具有「魔幻意味」了。打著為作品好的旗號為作品選擇了一條最難有生存空間的道路,所謂的忠實觀眾們希望得到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按照「忠實觀眾們」期望的路線生存下去,這部神作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嗎?
可能批評者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什麼。更何況必要的刪減是《Rick and Morty》能夠正式引進的前提,就像人們呼籲設立「內容分級制度」並不是為了更好地看R18內容,而是在細分市場的前提下為了幫助創作者減少創作限制,總不能把「馬賽克是阻礙人類進步的絆腳石」這個段子當真吧?
這裡還涉及一個內容價值的問題。很多人在反對A站引進《Rick and Morty》時給出的理由是,他們並不反對正版的引進,但認為A站對於原片的刪減打碼破壞了作品原有的觀感,直接影響了內容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正版」給予的體驗是遠遠不如「盜版」的。
我們很容易找到足夠的例證支撐這個觀點。比如《Rick and Morty》第三季第三集,全片最出彩的部分是Rick如何改造蟑螂和老鼠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黃瓜版」鋼鐵俠,而整個過程是Rick通過肢解蟑螂和老鼠的屍體,並大量利用殘肢來完成的——而在A站的版本中,這一集刪除了最血腥的「斬首鼠王」片段,而得以在片中被保留的殘肢也被打了碼,很難看得出原貌。
(第三季第三集截圖,你看得出來原本是什麼嗎)
但如果將《Rick and Morty》的劇情進行一次提煉呢?同樣是第三季第三集,Rick變成黃瓜是為了逃避「家庭心理諮詢」,而就在這一次家庭心理諮詢中,諮詢師王醫生道破了Rick和女兒Beth之間最關鍵的問題:「女兒對父親的事業引以為豪,但也意識到父親的事業必然給予不了一個理想的家庭氛圍」——這也幾乎是很多現代家庭正在面臨的現實問題。
再往前推,Rick變身的「黃瓜人」暴力又血腥,但他顯然做得不僅僅只有打打殺殺。當官員們面臨「想像中的危險」,並願意用「人民的財產」來換取自身的安全時,劇情直接走向了一種黑色幽默的結局:到底誰才是真的破壞者?所謂的陰謀和真相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這或許正是最可怕的地方。人們出於對劇情觀感的考慮反對A站對於劇情的刪減,進而在行動上抵制進行了「閹割」的正版片源,但認真觀看不難發現原片中最核心的內容價值,即RM製作組對於社會問題、人生價值、傳統思維的思考、解構和嘲弄,並不會因為這樣的刪減被破壞。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勢洶洶的「正版反感情緒」或許只能向外界傳遞一個悲觀的信號:我們的信息渠道被擠佔得過於臃腫,我們的注意力被分割得過於零碎,讓許多人只能接受到足夠的感官刺激,不願意再多花精力去看那些真正值得注意的東西。
當然平心而論,這樣的現象並不是《Rick and Morty》被引進之後才出現的,太多人聲稱過自己曾經「邊看《行屍走肉》邊吃飯」;普通觀眾也並沒有義務對內容進行深度解讀,追逐粗暴的感官刺激也是在正常不過的需求。
但問題是所謂完整的產業,不應該僅僅只有工業化的製作流程、有完善的配套產業服務、有成熟的市場運行機制,觀眾同樣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他們的消費行為是整個產業運行的驅動力,他們的消費習慣是整個產業最直觀的運行指導,他們的消費趨勢是產業策略有直接的反饋。
所以你很難想像人們關於《Rick and Morty》的爭議會給予產業什麼樣的反饋?也很難相信當這樣的爭議傳遞給了美國製作方,他們會又如何解讀這樣的反饋?
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說,閱讀成為了一個高難度行為。尤其是在張雲雷的事件同期出現,輿論始終無視「作品原型就是用來反諷這種不靠譜」的情況下,你很難保證未來的內容創作者們還會要求觀眾們、讀者們、消費者們有一個必要的「思考過程」。
要不怎麼說「咪蒙」是人民的選擇呢。別拐彎抹角的說話,大家雖然需要社會參與感,但大家都很忙的。
最後再囉嗦一點:我們該如何做?
談到這裡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圍繞著《Rick and Morty》的「正版盜版之爭」,歸根結底是一個內容價值取向的問題,而獲取最核心的內容價值除了保證內容能夠儘可能以全貌充分表達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更好地履行一個完整產業參與者的職能,這些閱讀習慣包括且不限於:
-儘可能地閱讀完整的內容;
-儘可能地閱讀原發內容;
-儘可能地了解內容形成的創作環境;
-儘可能地給予優質內容正向回饋;
-儘可能地給予劣質內容負面回饋
如果說進入社交網絡時代後,由於傳播的碎片化以及渠道的混亂,內容幾乎不可避免地將在傳播過程中損耗有效信息的話,倘若我們還認同內容創作的存在價值,倘若我們還不希望內容快消品化,這樣的習慣是足以讓整個行業發生質變的。
當然也不僅僅限於「內容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