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真的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嗎?看《侏羅紀世界》回顧恐龍造型歷史

2021-01-21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作者:張宗達

編輯:婉珺


隨著《侏羅紀世界2》在全球正式上映,整個六月已經變成了恐龍月,恐龍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身邊的人忙著討論劇情,吐槽或者沉迷,而我,一位全職復原恐龍的創作人,職業病發作之下回顧了過去大概150年恐龍的造型演

 

和很多人以為的不同,恐龍復原的樣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畢竟恐龍包含的種類型態千差萬別,不同恐龍種類發現的時間不同,同一種恐龍在知識補充和觀點下又經常變化,結果每過二三十年恐龍的復原模型就像來了一次變身。

 

恐龍研究的起始在歐洲,當時發現的恐龍一共也沒有幾種。最初恐龍被想像成冷血大爬行動物,雖然說靈感來源是鬣蜥,但看那時的插圖,感覺連爬行動物類也不太像,更像中世紀聖經文學的洪荒怪物。


 綠蜥蜴。圖片來源:blogspot@discoveryourenergy

 

這時的恐龍還是大爬行動物。雖然人們發現了美頜龍和始祖鳥,歐洲科學家也已經知道鳥類和肉食恐龍有非常多相似點,但在沒什麼新材料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很快又被忽略。

 

當時美國爆發了化石戰爭,一下子有過百種恐龍被描述(雖然很多種今天已經重新歸納或被廢除),基本上各類型的恐龍都有了「代表龍」。

 

早期恐龍的形象,看起來像大爬行動物的各種恐龍。圖片來源:Dinosaurs and Other Extinct Saurians: A HistoricalPerspective封面


「恐龍」這個詞開始變得意味複雜,人們認識到恐龍可以是雞一樣的大小(美頜龍),也可能具有超過50米的體型(雙腔龍),就如同哺乳動物裡包含了小老鼠到大藍鯨。

 

恐龍千奇百怪的造型很吸引大眾眼球,在當時成為怪獸的符號。再加上電影這種新媒體出現,恐龍活躍於流行文化,其中The Lost World和King Kong是代表作,當中出現的恐龍就是20世紀上半葉的經典恐龍造型。

 

20世紀上半葉電影中的恐龍。圖片來源:(上)The Lost World (1925)劇照;(下)King Kong  (1933) 劇照

 

二戰之後,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彩色電影和電視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恐龍這個怪獸符號就經常出現在小說、漫畫、電影、各種插圖童書和玩具中。這段時間大眾文化中的恐龍已經自成一角,人們仿佛忘記了古生物學家和論文中恐龍的樣子。


1950-1970年恐龍的代表形象。圖片來源:(上)電影100 Million BC(1966)劇照;(下)電影The Valley of Gwangi(1969)劇照


恐龍種類繼續被發現,但造型風格,基本上還是承接20世紀早期的認知,要說例子,電影The Valley of Gwangi和100 Million BC會是代表。

 

這是70後、80後的童年,也是一個被稱為「恐龍文藝復興」的階段。自這個時候起,畫家、學者和愛好者努力傳播學術界對恐龍具有變革性的描述(但這些描述對於大眾文化來說卻是「異端邪說」),這時候恐龍的形象變得多元起來:溫血動物、和鳥的關係密切、生態系統複雜、有社會行為……恐龍被定義為很活躍的一群生物。

 

然而,大眾對恐龍的形象依舊停留在老樣子,我小時候(暴露年齡了)在圖書、電影和博物館裡看到的恐龍造型,還是森林沼澤中像袋鼠一樣把尾巴拖在地上的大爬行動物。


Robert T. Bakker筆下的恐龍(左)簡直是一身肌肉還會跳舞;Gregory S. Paul筆下的恐龍(右)身材苗條,像沒毛的大鳥到處跑。圖片來源:(左)dinopedia.ru;(右)gspauldino.com 


那時人們剛剛在新墨西哥州找到隕石坑,「隕石撞地球把恐龍滅了」這個學說還是新鮮出爐。緊接著,重頭戲來了: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上映了!


1993年版侏羅紀公園中的霸王龍。圖片來源:jurrasic-world.wikia.com


以小說和電影為載體, 70年代後恐龍學學術界發生的變革終於強而有力地衝擊大眾文化。自此,已經延續了100多年的恐龍形象真正滅絕,人們再也見不到尾巴拖在地上的恐龍玩具和圖書了。老式恐龍「滅絕」,「異端邪說」變成常識,這次,全世界都知道恐龍是溫血、跟鳥有關、很敏捷、很聰明、會追車、會抓小孩子。

 

這時的恐龍復原還是承接90年代的造型,大眾審美也保持在《侏羅紀公園》教給我們的樣子。


但在學術的前沿,變革依舊在悄然發生著。


中國的發現持續登上恐龍學舞臺的中心,各種像鳥的恐龍和像恐龍的鳥不停地被學者們描述發表。「鳥是恐龍後代」得到進一步確立,愛好者們高興地強調「恐龍」被放在餐桌上、窗外有「恐龍」吱吱叫。


畫家們也放心地把羽毛畫到恐龍身上,最初比較常見是像長羽毛的爬行動物類,甚至可能只是脖子背部尾端加幾條裝飾羽毛;到後期逐漸改變了觀念,原來像畫鳥類一樣來畫恐龍就對了!


藝術家luisvrey筆下帶羽毛的恐龍。圖片來源:luisvrey |luisvery.wordpress.com

 

最近幾年恐龍學變得更為普及,每一年都有很多新發現,甚至幾乎每一兩個月就有新驚喜。連琥珀裡的恐龍尾巴都被發現了,說不準哪天能在琥珀中找到個恐龍頭呢!

 

琥珀中的恐龍標本。圖片來源:R.C. McKellar | RoyalSaskatchewan Museum


學術圈外,新一代的恐龍愛好者、美術工作者已經成長起來,他們自小就習慣了恐龍是鳥、恐龍有羽毛的觀念,好像有個說法,管這些人叫「羽毛黨」。羽毛黨們不停宣揚羽毛恐龍的造型,大型沒毛的恐龍則復原得有點像哺乳動物的感覺,貌似竭盡全力禁止把恐龍和爬行動物類拉上關係。當然這樣的做法我們還不知道是正確還是矯枉過正。


另一方面,比較保守傳統的一派粉絲依然大有人在,也就是堅守恐龍文藝復興到90年代風格的這一派。中國的恐龍愛好者多是這一派,畢竟是喝「侏羅紀公園」奶水長大的,有著深厚的情結。


現在帶領恐龍熱潮的「侏羅紀世界」系列依舊保持著90年代風格,保守派爽翻了,羽毛黨一定很鬱悶。

 

來到2018年,《侏羅紀世界2》上映後我很驚訝新系列的恐龍造型都刻意復古,體色也很灰暗保守,感覺甚至像60年代文藝復興之前的恐龍。特別是植食恐龍,全都特別肥腫慵懶。舊系列出場過的恐龍,雖然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設計風格,但相比起90年代靈活敏捷的流線造型,顯得更笨重、更「爬行動物」。


這大概反應了導演那一代人心目中的恐龍形象,有如小說中亨利·吳和約翰·哈蒙德爭論過的劇情:「公眾要看的不是真正的恐龍,是他們心目中的恐龍。」導演也不要真正的恐龍,他要的是他心目中的恐龍(而且強逼觀眾欣賞他心目中的恐龍)。

 

不過電影裡有兩個細節值得仔細體會。

 

舊系列的恐龍皮膚紋理其實更像大型哺乳動物而不是爬行動物類,而新系列的恐龍全身布滿細密的小鱗片,在細節上很科學考究(雖然,其實有些獸腳類恐龍應該滿身都是毛才對,加鱗片根本沒意義……)

 

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恐龍的外表布滿了小鱗片。圖片來源:《侏羅紀世界2》劇照


另一個細節是獸腳類恐龍的流線輪廓。90年代流行的敏捷纖瘦復原,盆骨的坐骨突都很明顯。現在我們會把腹膜肋考慮進去,坐骨突不再明顯,於是肚子看起來就比較大。這樣的體型按鳥類型態來理解很合理,但輪廓換了卻沒加羽毛,肚子圓圓的迅猛龍、似雞龍等在銀幕上跑,尾巴還柔軟地搖來搖去,看起來很像60年代的風格。

 


如此有影響力的的電影主張了這樣的恐龍復原風格,一批走在時代尖端的恐龍愛好者可能會感覺不太好受。但在觀眾看來就無所謂啦——電影嘛,好看就可以了。

作者名片


 

排版:小爽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由《恐龍》雜誌供稿

歡迎關注《恐龍》雜誌微信公眾號

聽說,你們在研究我長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發表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裡芬和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後麗貝卡·奧康納合寫的文章《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稱,今年夏天,《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五部將登上大銀幕,進一步增強我們當中許多人從小就對恐龍產生的熱愛。
  • 對話」侏羅紀」主創:告別昨日世界 開啟新恐龍宇宙
    因為我們都知道恐龍曾經真實的存在在地球上,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動起來是什麼樣,叫起來是什麼聲音。25年前我看到《侏羅紀公園》的一剎那我懂了,它們就是這個樣子。我看到恐龍逼真的樣子我覺得那一瞬間它證明了一切我們想像中的景象,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被呈現。 1905電影網:《侏羅紀世界2》的風格和前作大不相同,更像《侏羅紀公園》的感覺,你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改變?
  • 在看《侏羅紀世界2》之前,你需要知道恐龍並不是重點(下)
    《侏羅紀公園》是劃時代的電影作品。《侏羅紀世界》讓很多人回想起被恐龍支配的恐懼。(由於分為上中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沒有途徑,續集的故事,《侏羅紀恐龍島2》也應該是主角的故事和《侏羅紀公園》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主角的恐龍目的是拯救人的幫助。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登場應接不暇,想知道恐龍是咋拍出來的嗎?
    恐龍,恐龍,恐龍!迅猛龍、霸王龍、食肉牛龍、劍龍、冥河龍、重爪龍和無齒翼龍登場,恐龍再一次變成了絕對的主角!《侏羅紀世界2》的故事開始於即將火山爆發的納布拉爾島,片中兩位主角,動物行為學家歐文與現恐龍保護組織負責人布萊爾,再度返島展開一場恐龍救援,由此,《侏羅紀世界2》帶領所有人進入了一個更危險的世界。讓我們再一次面對地球曾經的統治者恐龍,感受那一份震撼!雖然觀眾看到恐龍很過癮,但對於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看來,《侏羅紀世界2》並非觀眾既定印象中的好萊塢大片。
  •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對於現代人來說,了解恐龍只是通過一些影視劇的描述和渲染,它們在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我們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們只知道在6500萬年前隨著一顆小行星的撞擊,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地球上的恐龍化石對這些恐龍進行了簡單的還原,才有了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恐龍的形象。
  • 《侏羅紀世界》系列新恐龍造型曝光,似鱷龍登場,還有風神翼龍
    自從導演說了在《侏羅紀世界3》中不會登場新的混種恐龍,大家就一直都在猜會有什麼新的古生物角色登場,畢竟侏羅紀系列看的就是「鬥獸」,作為《侏羅紀世界》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肯定要給霸王龍安排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而曾經比霸王龍要更大更兇猛的棘龍(現在時代變了)已經登場過了,其他與霸王龍體型類似的恐龍們又沒有形象特別突出的
  • 你看過恐龍電影《侏羅紀世界》嗎?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由科林特萊沃導演、克裡斯·帕羅主演的恐龍系列,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尼克羅賓森。在《侏羅紀公園》故事發生22年後,納布拉爾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村侏羅紀世界。那裡的遊客可以開車享受恐龍。
  • 侏羅紀世界1和2:失落的恐龍再次來襲,這裡是侏羅紀世界
    這是閒魚看完侏羅紀世界1和2之後的最深刻的感受,滿腦子都是一群恐龍的吼叫聲,真想對這群恐龍大哥說,大兄弟,咱能安靜點嗎?一直這麼吼著嗓子不累嗎?哈哈哈,以上純屬開個玩笑。看完兩部侏羅紀世界,閒魚覺得還是蠻過癮的,劇情蠻刺激的,略微驚悚卻不噁心人。雖然恐龍這個題材已經被玩了很長時間,拍出來的電影也是多不勝數,但是廣大觀眾至今還是沒覺得膩,比如閒魚。
  • 恐龍也可以很可愛?帶你穿越樂高次元的《侏羅紀世界》!
    接下來的端午節小長假,小玩子強烈安利大家去看這部電影!一說到恐龍類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一直都是小玩子的最愛。其中的塑造的迅猛龍又殘暴又聰明,甚至還能互相發聲交流,一直是小玩子的「童年陰影」接下來將要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不知道又會上演怎樣刺激的劇情呢~在電影上映之前,飾演男主歐文的帕帕(Chris Pratt),就來到上海做各種電影宣傳(復聯3中的「星爵」到了侏羅紀好像更胖了點呀
  • 科學家提取出恐龍基因,侏羅紀公園即將再現,這是真的嗎?
    在這則報導中,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最近從一個鴨嘴龍的頭骨化石中提取出了真正的恐龍DNA。緊接著,他們還宣稱,他們的這一最新進展肯定會讓薩姆·尼爾——《侏羅紀公園》中阿蘭·格蘭特博士的扮演者,以及克裡斯·帕拉特——《侏羅紀世界》中的男主歐文·格雷迪大吃一驚的。最後,他們更是開玩笑性地說:「現在,趕緊行動起來,去預定前往索納島——侏羅紀公園B區的門票吧。」
  •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很多觀眾都是熟悉的了,在《侏羅紀公園》中遍地都是恐龍,畫面讓很多觀眾尖叫連連,同時也大呼過癮。因為恐龍這種生物早已在幾億年前滅絕,所以我們也只是在影視劇中看到恐龍的樣子,那麼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今天我們便與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歡迎收看。恐龍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大家族中一個種類,它們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時期。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中生代分為三個紀,分別是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這三個地球紀的時間是從距今2.3億年年前起到6500萬前為止。
  • 《侏羅紀公園》的恐龍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1.科學家能製造出轉基因恐龍嗎?
  • 我們所認識的恐龍可能並不長成那個樣子……
    一位來自伊斯坦堡的藝術家從小就對恐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的認知裡,恐龍根本就不長目前我們所公認的這個樣子。他認為,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很多動物,要麼有著圓滾滾的身子,要麼有著蓬鬆的毛髮,看上去都很萌,為什麼遠古時期的恐龍卻要長成那副樣子?
  • 《侏羅紀世界2》,這部恐龍大片,確確實實成為爆米花電影了
    恐龍倒地,我們是一家人「就能將幾乎所有情節概括,那些劇本真的太沒存在感了。而這部在嘗試中拍出了部分新意的電影,還是有許多值得誇讚的地方。在重新回到公園的第一幕,《侏羅紀公園》是以腕龍出現的方式,展現這個未知的世界的而《侏羅紀世界2》大概可能也借鑑了這一幕,幾乎是同樣的場景,只是略微換了一點鏡頭的角度而已至於那個暴虐迅猛龍用爪子開門的鏡頭,《侏羅紀公園》同樣也有,只是這一部的導演巧妙的換了個房間而已。
  • 在看《侏羅紀世界2》之前,你需要知道恐龍並不是重點(中)
    《侏羅紀公園》是劃時代的電影作品。《侏羅紀世界》讓很多人回想起被恐龍支配的恐懼。(由於分為上中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影片開始30分鐘後的「圓桌」。這個場景非常重要,即使不看電影的原版,也要知道這個場景在說什麼。侏羅紀系列的故事,基本是這個場面。準備侏羅紀公園的大boss在公園營業前,找來了幾位專家測量。但是,幾位專家對這個將震驚世界的主題公園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的復活恐龍,這是好事,而是這是違背自然的法則。
  • 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出現了恐龍?恐龍真的滅絕了嗎?
    恐龍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了,人類從未目睹過恐龍的真容。隨著科技水平和研究的深入,恐龍的形象和概念在19世紀終於被提出,但歷史上卻有一副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疑似出現了恐龍的痕跡,難道恐龍在文藝復興時期仍然在地球上存活嗎?
  • 《侏羅紀世界3》曝新料,棘背龍回歸,長羽毛的恐龍首次登場
    《侏羅紀世界3》即將正式在英國復工,目前還不清楚耽誤的這段時間對於電影目前的檔期是否有影響。作為一部恐龍大作,經典IP的續作,以及新時代《侏羅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侏羅紀世界3》當然受到無數觀眾的關注,而關於影片的一些設定也是大家比較好奇的內容,特別是影片會登場些什麼樣的恐龍。
  • 3D掃描技術重現侏羅紀恐龍世界
    前不久環球影業官方曬出了《侏羅紀世界3:統治》的電影片場照,宣布這部萬眾矚目的恐龍系列電影最後一部正式開拍,打算用《侏羅紀世界3:統治》來揭開「環影恐龍電影宇宙」的帷幕。不僅會在故事中進化出高級智慧的恐龍,而且人類文明也將會被大量繁殖的恐龍所毀滅,單看電影後綴「統治」這兩個字,就非常令人期待!
  • 侏羅紀世界裡失落的恐龍
    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除了星爵訓練迅猛龍很有意思,克萊爾的高跟鞋質量很好,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新的《侏羅紀世界》是1990年代《侏羅紀公園》的重啟之作,意思就是換湯不換藥再拍一遍。除了劇情上的複製,大量的致敬梗也在不斷提醒觀眾一個事實——大銀幕上看恐龍,早就不新鮮了。這一點,克萊爾作為公園的主管,也進行了官方自嘲。怎麼辦?更多的恐龍,讓你看個夠。大的小的,溫順的兇殘的,天上飛的翼龍,水裡遊的滄龍。
  • 3分鐘看遊戲:養恐龍 《侏羅紀世界:進化》原來是模擬經營
    3分鐘看遊戲:養恐龍 《侏羅紀世界:進化》原來是模擬經營 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