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行業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開始複製日本 90 年代的二手奢侈品繁榮發展之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出現了從過剩消費向二手奢侈品市場流通的過渡苗頭。從 2010 年開始,國內二手電商萌芽就已出現,這一市場至今一直保持著增長的趨勢,據統計,中國的閒置品交易規模呈現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到 2020 年將達到 1 萬億元。面對潛力如此巨大的市場,國內電商巨頭都已深度布局,像阿里的閒魚、京東的拍拍二手、 58 的轉轉。而在垂直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平臺,二手奢侈品交易的紅布林、二手書交易的多抓魚、二手車交易的優信和瓜子等等。
面對不同領域的市場規模,不同領域中二手電商平臺的崛起也都透露著各自領域內的市場特點,像近兩年的二手奢侈品概念,已然悄悄的在網際網路消費環境中被不斷普及和接受。這讓行業人士和資本都參與到了二手奢侈品行業內一探究竟。
·千億市場規模是怎樣產生的
近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消費者的市場購買力持續呈現強勁趨勢。井噴式的購買使得中國消費者手中囤積了大量的奢侈品,產生了我們常說的」過度消費」現象。根據貝恩的統計,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佔據了全球奢侈品消費近1/ 3 的市場為 7000 億元,依照歐美平均20%-30%的二手滲透率,至少也是 1400 億元的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預計到 2026 年中國二手奢侈品的存量將達到 3000 億元,而受經濟走勢的放緩、物價指數的波動、,奢侈品新品的消費人群會對資產的泡沫化有所顧慮,奢侈品市場出現循環經濟鏈條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物質過剩的時代,消費者購買能力的下降以及對資產變現、追求性價比的需求,給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崛起和發展創造了極佳的機會。
·用戶的消費理念發生了什麼變化
隨著 90 後、千禧一代的崛起,這群人逐漸成為了主力消費人群,他們的心態更加開放,對不同文化的包容程度更高,不再喜歡一成不變,熱愛變化。從奢侈品品牌近年的動作就能看出來,各品牌在發生變革,追求更多的潮流個性和新穎來抓住年輕消費群體。而年輕消費群的開放心態也成為了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有研究結果顯示,超過60%的千禧一代在二手平臺很活躍。二手奢侈品紅布林的數據報告中顯示,平臺有超過70%的消費人群為 90 後 00 後,這也體現了中國二手奢侈品消費代表人群年輕化的特點。
還有行業觀點認為,年輕一代是消費老道的一代,他們並非一昧衝動購買,而是會將性價比考慮在其中,特別是二手奢侈品的支付成本低的特點很好的匹配了年輕群體的整體消費水平。同時他們也被認為是有環保理念的一代,他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二手奢侈品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長。
更有趣的是,時尚人士和流量明星經常被曝逛中古店,他們經常穿戴中古店淘來的時尚品進行演出,這其中的時尚消費理念,無形當中也會對當代年輕人產生了一定影響。
·二手奢侈品交易靠怎樣的模式跑起來
中國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在二手交易中也發揮著極具特色的作用。像閒魚、轉轉等多為社區屬性,這種屬性下買賣家雙方通過平臺產生交流和交易,屬於C2C模式,這也是中國早期二手電商發展的主要模式。
而成立於 2017 年的紅布林PLUM,針對二手奢侈品這一垂直細分領域,採用C2B2C的模式,平臺作為中間的B,提供著審核、鑑定、估價等一系列具有增值價值的服務。這一模式其實成為了垂直領域的切入突破口,它的好處就是能夠很好的標準化商品,一定程度上保證二次流通市場的規範性。從服務體驗角度來看,紅布林的模式也很好的解放了買賣家,減少了時間成本,促成二手奢侈品的高效運轉。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的二手電商以C2C和C2B2C兩種模式為主,C2B2C適合垂直品類,形成本身領域的壁壘後能夠穩紮穩打的橫向擴張品類。像紅布林這樣的垂直細分類平臺的玩法未來也許會在其它領域具有更多的複製擴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