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刷到《陳情令》快結局時的一段小視頻,塵埃落定,忘羨與聶導三人在一起,魏無羨口稱「聶宗主」,曾經勾肩搭背、嬉笑打鬧的「魏兄」和「聶兄」,終於還是成了前塵過往。評論區有人問」為什麼他們不能理解聶導?「——我想他真正想問的是他們為什麼不諒解聶懷桑。
聶懷桑是壞人嗎?當然不是。為了替哥哥報仇,他明知自己功力低微,卻不肯放棄,籌謀多年,苦心設局,終於得償所願。如此手足情深,確實值得讚嘆!但是,這是站在局外人、旁觀者的角度,恰逢其時、恰逢其事的當事人也會作此感想嗎?
怎麼可能?!這世間,沒有人願意被設計、被利用,不管對方出於什麼目的!尤其,聶導設下的局裡,一個環節出現紕漏,搭上的可能就是所有人的性命,包括忘羨的。所有的人只是他的棋子,他只在意金光瑤必須死,卻不在意別人是不是能活——當然也可以說是他在意不過來——面對這樣的真相,誰不寒心?即便能易地而處去理解,可要聖母、崇高到何種程度才能真正釋懷、甚至是諒解?
當魏無羨不無譏刺地問「難道你就不想當仙督」時,聶懷桑頓了一下,那一刻,他是痛心、難過的:他是什麼人,魏無羨清楚,在藍氏聽學乃至往後的相遇、相處裡,他和魏無羨是「臭味相投」二人組,飛揚跳脫的少年歲月,他們是玩伴,也是好友,他沒有野心、沒有妄念,只想吃喝玩樂逍遙一生,魏無羨是知道的,如今這麼問,是懷疑,是清障(為藍忘機),是在他們之間劃出了距離,勾銷了從前的情誼。
但是這又怪得了誰呢?重來一次,他還是要這樣選擇吧?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宿命,就像同樣的一句「你很囂張啊」,年少時是恣意灑脫,如今卻是物是人非的蒼涼。成長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的人、事能改變生活的軌跡,不得不做出非此即彼的承擔或捨棄。失去了赤峰尊,他要擔起報仇和庇護族人的重責,他就不能再是聶懷桑、必須要是聶宗主。
最後,他自嘲一笑,說「我呢,是個識趣的人,該我做的我不會假手他人,可如果不該我做的,我也做不來。」他從容而去,再無從前那個少年的影子——但是那段年少的時光,會是他、魏無羨、甚至藍忘機心裡最溫暖的所在,在經過足夠的歲月之後,也許,他們還會重新坐在一起,把酒泯恩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