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個極愛看電影的人,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電影,或是何種屬性的作品(商業/藝術),只要題材有興趣,都會在上映時跑到電影院一窺究竟,然而唯獨動畫片不是我的菜,除了少數如《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等片之外,其他不是一概不看,就是即使因某種因素而觀看,也幾乎全程處於「冷眼旁觀」的狀態而無法入戲,哪怕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片《蜘蛛俠:平行宇宙》也一樣。
然而,《未麻的部屋》倒是個例外,這次重映前就已經聽到不少電影同好極為推崇,但這並不足以讓我產生進場觀看的動力。真正讓我有了想看的欲望是,據聞《黑天鵝》「致敬」本片的地方很多,但整體表現卻仍不如《未麻的部屋》。看完之後,我只能說本片真是神作,結合了心理、驚悚及犯罪等元素,情節張力十足,情緒牽引共鳴強度夠,看完後座力極強,其精彩程度在最近上映的另一部大片《釜山行2:半島》之上。
《未麻的部屋》將主角霧越未麻從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到外在牽就和內心壓仰的矛盾,最後再到精神累積壓力後出現虛實難分的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現象的過程,描繪得極為深入細膩。前述每個片段的內容不僅紮實,起承轉合流暢,且更另外與「影迷騷擾(攻擊)」和「侵犯隱私的謎樣網站」二個引爆點結合,產生絕佳的戲劇效果。
因為以故事內涵的角度觀之,《未麻的部屋》等於將公眾人物的壓力、精神症狀(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解離)與行兇犯罪作了完美融合,三個元素互為因果,在不同橋段分別有情節主客體之分,但皆可發揮相輔相成的綜效,讓劇情厚度夠且紮實。另以劇情發展的角度來看,由於《未麻的部屋》這三個元素互為因果,不但造成事件發展過程漸趨複雜,且更讓本片成為一部具心理驚悚犯罪性質的作品。
當然,《未麻的部屋》如此好看,不光只是上述的故事內容出色而已,其表現方式亦是一絕。首先在劇本結構上,看得出來《未麻的部屋》採取了「虛實交錯」,甚至可說是「虛實交融」的情節發展架構。除了現實與虛幻情節交替上陣之外,不少情節明顯看得出來是「虛中有實」、「似實還虛」的設計。基本上,一部電影只要有虛實交替的情節呈現,即已具備產生撲朔迷離效果的潛力,但《未麻的部屋》卻更深一層到了虛實交融的程度,可說是前述效果的升級版。
其次,《未麻的部屋》編導在這個架構下,亦填塞了與之相得益彰的情節呈現的編排方式。明顯看得出來所有「相對場景」(現實與幻境)中都埋入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的梗,而且這些呼應相扣之梗並非只存在「虛實交替」或「虛實交融」情節其中之一,更橫跨了兩者。因此《未麻的部屋》劇情除了架構完整之外,更極富縝密的事件編排巧思。
重要的是,前面提到《未麻的部屋》的劇情厚實,這個優點和「虛實交錯」的架構結合後,產生了加乘的劇力效果。因為劇情厚實代表故事本身的質量夠,而交錯、穿插的表現手法在某方面來看其實就是「裂解真相全貌的故事本體」,再以「輪替、交叉方式把真相全貌分別依次」呈現。所以,分量夠的故事主體被裂解後,其依次呈現的部分當然還是分量十足,這也是第二段會提到《未麻的部屋》每個片段內容紮實的原因之一。
也因此,《未麻的部屋》每個「相對場景」都有充分撐起當下情境重點的資訊質量,雖然暫時處於事件全貌的片面狀態,但質量夠的片面資訊剛好為交錯、穿插的表現手法提供了欲創造戲劇效果所需要的內涵分量!
另一方面,以敘事角度而論,《未麻的部屋》的故事若以直敘方式呈現,雖然按照其劇情厚度,仍有可看性,但精彩程度恐怕有所失色。因為這種方式強化故事軸線的曲折性,不僅發展過程屢有轉折起伏,產生催化主角未麻際遇撲朔迷離的戲劇效果,並且同時製造不俗的懸疑性,不停堆疊觀眾的懸念,進而催化觀眾潛意識中的不安感後,再和主角未麻的片中遭遇結合成一股濃烈的同理情緒共鳴。
說到了敘事,不得不提一下《未麻的部屋》導演今敏的火候控制。本片的故事內容與情節結構可說十分複雜,要成功駕馭的難度極高,然而導演今敏就像《莊子•養生主》典故中提到那位解牛的庖丁,透過他的巧手妙藝,將這個難度高的劇本情節「編排設計」化為有實際精彩效果的「具體內容」,每個部分拿捏精準,多一分太過,少一分不足,這是個人覺得本片是神作的一大關鍵。
也因此,《未麻的部屋》不論是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事件情境的氣氛、虛實交錯的情節呈現,以及劇情張力等各方面,才會無一不優,且產生的極強後座力。基於此,《未麻的部屋》中有話說:「幻想不能成為真實」,然而如果我們把「創意發想(劇本編寫)」類比成「幻想」的話,則「具體執行(敘事呈現)」即是「真實」,那由本片表現來看,導演今敏真的將幻想化為真實了。
今敏絕對是日本動畫界的鬼才,從他的電影中可看見他紮實的美術功力跟對電影運鏡的了解。今敏的一大特色是虛實交替、場景切換的技巧,這點在後期幾部電影《千年女優》、《盜夢筆記》可說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而這樣的轉換技巧在真人電影中是很難看見的。
他能達到這點是因為他擅長使用動畫的技術,達到攝影機在視覺上所不能做到的。從剪輯的觀點來看,他在挑戰剪輯的極限,不僅運用動畫可以自由操控每一秒幾幀(frame)的特點去掌控時間跟速度,他也巧妙的運用轉場(matching scene transitions)技巧,讓虛實之間更模糊。
最後想要提的是,《未麻的部屋》之所以吸引人,還是在於精湛出色的故事主體,從某方面來看,《未麻的部屋》說是一本心理學的教科書也不為過,把「思覺失調/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和「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成因與症狀解釋得淺顯易懂。
此外,前述成因更涉及藝人勞動條件限制與因境(被迫換跑道、接拍強姦戲及全裸寫真等等),而這部分更與粉絲市場反應強烈連動(不論正反),所以代表了社會(權力)結講對個體能動的影響。因此,《未麻的部屋》既有微觀心理層面的刻畫,亦有巨觀結構方面的側寫,或許兩者比例不一,但整合之後卻讓本片成為一部有深度內涵的作品。
重要的是,若更深入來看,不論是從心理學還是社會學角度,兩者都導向同一個共同點:「自我」。《未麻的部屋》二位重要角色之所以會出現精神相關障礙,就是在自我實現的過程出現極大挑戰,造成內在心理運作機制嚴重失調,結果一個出現幻覺,而另一個則產生人格分解。這不光只是理想(日趨)幻滅而已,且其狀況更嚴重到「連我都不再是我」。
所以,這也是我覺得《未麻的部屋》堪稱神作的另一個關鍵,因為片中的「自我」所指涉面向可大可小,既可表示「獨立個體的物理性存在」,又可代表「自我意志」,以及「自我價值(實現或投射)」,而且嚴格來說,前述各面向都是「自我」不同形式與層次的彰顯,但不論是哪個面向受到壓力,但是「自我」被打壓、扭曲、甚至是被否定的過程。也因此,霧越未麻在片尾說:「我才是未麻!」其實極富正面意義,代表她已走出前述那些不堪的過程,真正活出「自我」!
名義上為改編竹內義和的同名小說,《未麻的部屋》其實只留下原作的三大要素──偶像、恐怖、跟蹤狂。彈性的劇情給今敏發揮的自由,他在本片中以強烈美術和獨特剪輯,呈現未麻的混亂意識與因而迷離的主觀現實。沒有日本動畫界死抱的三元素「機器人、美少女、SF」,而且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今敏卻拍出心理驚悚片的最佳動畫範例,並奠定他虛實交融、多重敘事、懸疑驚悚,著重人物心理的鮮明風格。
虛實交融和多重敘事產生不確定,不確定則營造出懸疑驚悚,但真正令我難以忍受的東西其實是那些確定、紮實,由「凝視」感受到的暴力。強暴一景中,未麻在舞臺上被臨演圍困,舞臺下有觀看的工作人員,攝影機從四面八方對準未麻,還有螢幕前的觀眾,一同眼睜睜看著未麻被壓制在地,聲嘶力竭、拼命掙扎,最終被侵犯,並且被一大堆眼睛看著自己被侵犯。
鏡頭時而以未麻的視角,時而對準未麻,時而對準對準未麻的鏡頭,觀者一方面宛如置身未麻之恐怖處境,同時又被迫抽離,觀看她被施暴,成為施暴者一員。成語曰:「怵目驚心」、「卒不忍睹」,因為有時候「看」令人無法忍受。今敏在《千年女優》的訪談中曾說:「電影不是用看的,而是要用身體來體會。」《未麻的部屋》已用毫不手軟的視覺暴力和相得益彰的剪輯手法,成功做到這一點。
總而言之,《未麻的部屋》是一部由出色劇本和優秀導演共構而成的驚人神作,不但劇情發展過程屢有轉折,具有起伏跌宕的張力,令人看得目不轉睛,且電影問題意識的深度亦足。雖不敢說《未麻的部屋》從此治好我的「動畫片不耐症」,但確實會讓我有二刷的衝動,並產生想去觀看導演其他作品的想法。因此,本片的好看,不但可見一斑,而且個人更認為這是一部超越(當時)時代的經典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