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鑄就公平正義
拳拳之心踐行司法為民
廣西南寧市法院70周年工作側記
廣西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被環抱在邕江河的中央地帶,依山傍水而建。
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外景
70年來,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在70年的歲月裡以拳拳之心致力於發揮法律職能優勢,為在邕城樹立起知法尚法崇法守法的豐碑久久為功,貢獻司法力量。
「70年,南寧市法院歷經輝煌巨變,但始終堅持公平與正義,拳拳之心為人民司法。」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培健說。
1950年3月2日,在新中國成立7個月後,南寧市人民法院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只有民事審判組、刑事審判組、法律諮詢處三個部門,全部人員僅有37人。
成立初期南寧市法院與市公安局共用的辦公區
直至1980年1月,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和五個城區法院同時掛牌成立,南寧市兩級法院的基礎架構才初見規模。
如今,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下轄7區5縣共12個基層法院,全市法院在編幹警1487人。
「案子多了,壓力大了,但身為法官我倍感榮耀」
70年間,南寧市法院規模擴容,編制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案件數量的巨大變化。2018年全市法院累收案161629件,是1980年兩級法院成立時的120倍。
「以前辦案案情相對簡單,收案數也不多。現在我們院人均收案數突破三百,而且案情也越來越複雜。」在法院工作24年,歷經民事、行政和執行工作的西鄉塘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陸蒼碧如是說。
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幹警集結
70年滄海桑田。南寧市法院所承擔的案件量逐年上升,在2018年更是接近佔全區法院四分之一的案件份額,其中執行案件佔據全區法院五分之一份額。而自2017年起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青秀區人民法院、興寧區人民法院、西鄉塘區人民法院以及江南區人民法院等收案數都突破了萬件大關。其中2018年西鄉塘區人民法院全年受理各類案件就達到24699件,新收案件19003件,同比增長45.43%。人均收案368.6件,人均結案數281件。
「雖然案子多了,壓力大了,但是每辦好一件案子就是在為司法公信力添磚加瓦,身為法官,我倍感榮耀。」西鄉塘區人民法院刑庭員額法官朱燕婷對記者說。
南寧中級人民法院如今的法庭
審判案件的大幅增加,同步造成了執行案件的增量。從2014年至2018年的五年間,南寧市法院執行案件共新收95617件,年均增速343%。
從上世紀90年代審執分離改革開始,執行工作就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進入新時代後,南寧市法院執行工作更是發生了大變革。
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如今配備的警車
「以前查人找物查封都需要幹警自己跑,現在不一樣了,查房產、封存款都可以網上解決,還可以通過網購地址查找被執行人地址,方便了不少,切實提高了辦案效率。」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周軍說。
未來可期。在司法改革的助力下,南寧市法院幹警正朝著專業化、職業化不停邁步前行,持續提升結案率和辦案效率。
「背上國徽,手提案卷,大家都忙著下鄉開庭了」
「我剛進法院的時候,我們辦公室還是租著民房,面積狹小。辦公的設備也只有城區給的幾套辦公桌椅和幾臺電腦,幾個城區法院調來的幾輛辦公用車就是我們的辦案交通工具。」良慶區人民法院監察室主任陳燕強回憶起2005年該院成立初期艱苦的辦公條件。
2018年良慶區法院審判綜合樓 ↑ 良慶區法院 第一次搬遷後 的辦公地點→
無獨有偶,南寧市法院包括中院在內13個法院,都有著不尋常的辦公環境變遷史,從民房到廠房,從租賃到自建大樓,從聯合辦公到獨立辦公,南寧市法院幹警呆過的每一個平方米,坐過的每一寸場地,都有著別樣的司法故事。
1951年1月成立的橫縣人民法院至今經歷了三次辦公場所變遷。1992年從呆了39年的施家大屋搬遷到橫州鎮教育路11號新址。
由舊廠房改造來的橫縣法院舊辦公樓
橫縣法院新辦公樓
「教育路新址一共五層,但只有一間大的審判法庭,平日裡還作為會議室使用,日常開庭就只能在辦公室的通道進行,被大家戲稱為『通道法庭』」,對於當初簡陋的辦公環境,橫縣人民法院調研室主任兼員額法官盧才德仍記憶猶新,「後來我們又搬到了現在的地方,但最初的辦公和審判場所是由舊廠房改建而來,審判桌裡往往都是蚊子,所以,庭前趕蚊子是法官必做的『庭前準備』。」
「以前我們下鄉開庭或者送達法律文書,因為條件限制,有時候要騎上自行車,甚至要走路去。同事們背著國徽、提著案卷,就下鄉開庭去了。」邕寧區人民法院送達組組長廖茂顯回憶起當年的辦案場景。
1958年,邕寧公、檢、法機關合併辦公
邕寧區法院外景
如今,橫縣人民法院已經建設成具有廣西特色的「園林式」法院,良慶區和邕寧區人民法院也搬入新址,南寧市絕大部分法院都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現代化審判綜合樓,基礎設施、辦公器材以及辦案車輛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往艱苦的辦公辦案條件,如同熾熱的爐火一般,在70年歲月中淬鍊出南寧市法院幹警司法為民的責任與擔當。面對困難迎難而上,不畏縮躲避,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讓法院幹警與群眾更近,讓法院工作與公平正義更近。
「創造性地開展執行工作,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數十年如一日,南寧市法院幹警始終以拳拳之心認真履職辦案,為民司法。在數十年的司法實踐中,南寧市法院幹警時刻秉承為民司法、創新便民理念,不斷提高工作的創造性、實用性、便民性,譜就一曲曲司法為民的昂揚旋律。
2016年,馬山縣人民法院根據當地特色創建「貝儂」調解工作法。「貝儂」是壯語,在普通話中是「兄弟」的意思。
馬山縣法院在加方鄉開展「貝儂」調解
「村寨裡的群眾們大都相互認識,甚至是親戚關係,有矛盾爭執不下時,如果有『貝儂』過來勸解,往往能使雙方的情緒能較好地平復下來。」馬山縣人民法院古零人民法庭庭長李偉對「貝儂」調解工作法非常重視。每次村裡有什麼矛盾糾紛,他都積極地尋找雙方都信服的「貝儂」參與到調解工作中來,收到案結事了、圓滿解決矛盾糾紛的效果。
馬山縣金釵法庭開展「貝儂」調解工作
據統計,馬山縣人民法院共設立48個「貝儂」調解工作室,設立調解室以來,共為群眾解決矛盾糾紛2735件,4500多名當事人握手言和。
活用法律,善用人情。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同時,南寧市法院幹警還致力於傳遞司法溫度。司法為民不僅僅應該在心中,更需要通過創新創造去踐行。
江南區法院向離婚案件當事人發放離婚證明,避免當事人離婚後辦理有關事項需要出具調解書、判決書的尷尬
2016年4月,江南區人民法院和良慶區人民法院被最高法確立為家事審判全國試點法院。兩個法院通過推行離婚訴訟財產申報制度、心理幹預機制、家事調查員制度、離婚冷靜緩和期告知書制度、離婚證明制度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家事案件審理水平,讓法官更加專業、正確地「斷家務事」,也讓更多當事人在家事審判中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興寧區法院執行法官正在執行案件
2016年以來,在「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的火熱氛圍中,興寧區人民法院通過在抓失信被執行人上狠下功夫,以無人機尋、抖音微信曬,集中行動抓等多種創新方式,打通司法的最後一公裡,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權益。
興寧區法院執行幹警正在運用無人機進行現場勘查
「我認為創造性地開展執行工作,不僅能有效打擊失信行為,提高執行效率,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更有利於建立解決執行難的長效機制,為執行工作的整體提升提供『新點子』,總結新經驗。」興寧區法院執行局員額法官陸玕表示。
江南區法院網上立案專區
還有網上立案、移動微法院、「一站式」多元調解平臺、司法網拍等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便民措施,如今在南寧市法院正如萌芽冒綠,蓬勃發展。
70年,南寧市法院幹警始終為鑄造公平與正義的豐碑久久為功,始終以拳拳之心踐行司法為民,始終為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而努力。
70年已過,現已步入新時代,南寧市法院仍將與新中國共同輝煌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