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鼓勵研究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刻苦專研、勇於創新,促進優良校風學風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學校明確了新時代重慶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為響應學校號召,UMD研究生網絡文化工作室根據工作安排,挑選一批先進研究生代表,通過微博、微信、網站、電子顯示屏等網絡宣傳平臺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和引領推動作用。
本期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公共管理學院馬一丹同學接受我們的採訪,和我們分享他對學習、生活的所思所想。
馬一丹
公共管理學院 2018級碩士研究生
2018-2020年,獲得3次重慶大學校級A等獎學金、2次重慶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碩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四篇
2020年被評為重慶大學優秀畢業生
獲得國際TRIZ協會一級認證
碩士期間研究主要圍繞工程教育、創新方法等展開,深度參與四個科研項目
/ 問題思維到創新思維的轉變
剛進入研究生學習時,馬一丹的學習並不是那麼順利。對他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實現從本科生到研究生身份的轉換,因為那時候的他對科研知之甚少。導師布置的任務,不會給出具體的要求,只給出寬泛、開放的一個題目。這對於剛剛進入研究生學習的馬一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回顧起那段迷茫卻不斷進步的經歷,馬一丹認為,研究生學習與本科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如果說本科學習的目標是解決問題,那麼研究生學習的目標則是發現問題。「研究生身份其實就是準學者身份,要完成問題思維到創新思維的轉變。」
// 完成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應該怎樣把握其重點,從中汲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呢?馬一丹想和我們分享他的「秘籍」:
一開始就是廣泛地看文獻,可能這時候你沒有具體的方向,也並不能從文獻中有什麼大的收穫,只是泛泛勾畫記錄。但文獻看得多了,勾畫和記錄的東西也就越精細,問題也越來越聚焦,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知識儲備,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從一個跨考高等教育學的「科研小白」,到如今發表多篇論文並斬獲國獎,在馬一丹看來,研究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踏實閱讀大量的文獻,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庫」。無論是最初的選題還是後面的寫作,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文獻的積累。如果將論文寫作類比為建造大廈,那麼文獻的積累就是大廈的地基,地基不牢固,又何談大廈的後續建設呢?
閱讀文獻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贅述,但大家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卻常常忽視文獻的整理工作,這項工作細微、繁瑣,卻無比重要。文獻的整理是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知識庫」的一種方式,整理文獻的意義絕不在於機械的歸類,而是將知識串聯起來進行思考,形成自己思維模式的一個過程。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尤其是人文社科類學科,大多會面臨「選題困難」,發現不了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無法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則會變得難以推進。除了從導師主持的課題、項目中獲取選題靈感,馬一丹也分享了自己的選題竅門。
「一方面,應該時刻關注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科動態,比如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立項等內容中把握前沿熱點,從而發展出自己的選題;另一方面,可以跨學科閱讀一些文獻,看看其他學科在研究什麼,是否能跟自己擅長的領域結合起來。」
高中理科、本科金融、研究生社科的學習背景,馬一丹養成了跨學科綜合性思維,不拘泥於閱讀本學科的相關文獻,而是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前沿知識。多方面的閱讀開拓了視野,也在選題中給予了他很大幫助。
/// 未來的你,會是怎樣的?
我們時常會訂立一些短期目標,但很少思考更長遠的事情,比如我們四十歲的時候,我們會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我設想過四十歲時候的生活,我希望那時候我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同時我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放鬆自己。」馬一丹向我們描繪了自己未來憧憬的生活方式。
這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也是當下努力的藍圖,就像在海裡遊泳,看得到岸,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才能更有前進的動力。「訂立長期目標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剛進入研究生學習的時候,就以考博為目標,所以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我的每一步都是向這個目標不斷靠近。」
//// 將校訓內化於心
明年六月,馬一丹將要結束在重大三年的碩士生涯,在採訪的最後,他將重大校訓作為寄語送給了學校和師弟師妹們。
「其實每個學校的校訓都是一段歷史、是一種文化追求,是先輩給予的期望。」
誕生於1929年的重慶大學,創辦之初恰逢「實業救國」、「教育報國」風起雲湧之際。時代風雨飄搖,學校也舉步維艱。因此,學校亦以「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為使命。我們該怎麼學、生活裡該怎麼做,早已凝聚在校訓裡面了。
每一個人都有英雄夢,都是自己的英雄,只要我們樹立夢想,樂於思考,敏於行動,終能建功立業!
推文《忽然下的一場雪,將我埋藏在你的世界》留言點讚前五名獲獎名單:
懶熊阿呆
雲知道
モナ
愛吃甜食
風中行走的康乃馨
請以上獲獎的小可愛們
請於工作日在研究生院303領取獎品
(領獎截止日期:12月15日)
上班時間:8:30-12:00
14:30-18:00
白
重慶大學UMD研究生網絡文化工作室
文字&編輯丨李璐瑤
採訪丨李璐瑤、費安綺
圖源丨繆鑫
審核丨李梅
指導丨陳東、裴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