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有綴板的單軸對稱開口戒面軸心受壓構件彎扭屈曲的換算長細比λw可按公式(1-13)計算,約束係數α、β可按表1-46採用,但扭轉屈曲的計算長度lw=β*α,α為綴板中心線的最大間距。構件兩支承點間至少應設置2塊綴板(不包括構件支撐點處的綴板或封頭板在內)。
(3)拉彎構件 拉彎構件的強度按式(1-17)計算:
δ=
±
±
≤f (1-17)
式中 Mx、My--對截面主軸x軸、y軸的彎矩;
Wnx、Wny--對截面主軸x軸、y軸淨截面抵抗矩。
若拉彎構件截面內出現受壓區,且受壓構件的寬厚比超過規範中規定的有效寬厚比,則在計算其淨截面特性時,扣除受壓板件的超出部分。
(4)壓彎構件
①壓彎構件的強度按式(1-18)計算:
δ=
±
±
≤f (1-18)
式中Wenx、Weny---對截面主軸x軸、y軸的有效淨截面抵抗矩。
②雙軸對稱截面的壓彎構件,當彎矩作用於對稱平面內時,按式(1-19)計算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定性:
式中Ne--歐拉臨界力,Ne=πEA/1.165λ;
λ--構件在彎矩作用平面內的長細比;
E--鋼材的彈性模量;
We--對最大受壓邊緣的有效截面抵抗矩;
βm--等效彎矩係數,當構件端部無側移且無中間橫向荷載時,βm=0.6+0.4M2/M1,其他情況下,βm=1;
M1、M2--分別為絕對值較大和絕對值較小的端彎矩,當構件以單曲率彎曲時,M2/M1取正值,當構件以雙曲率彎曲時,M2/M1取負值。
③雙軸對稱截面的壓彎構件,當彎矩作用在最大剛度平面內(如圖1-27所示)時,除按公式(1-19)計算平面內穩定外,還應按公式(1-20)計算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定性:
式中,φy--對y軸的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係數,其長細比按λy=loy/iy計算;
Φbx--受彎構件的整體穩定係數,對於閉口截面Φbx=1.0;
Wex---對截面主軸x的有效截面抵抗矩;
η--截面係數,對閉口截面η=0.7,對其他截面η=1.0。
圖1-27 雙軸對稱截面示意圖
④單軸對稱開口截面(如圖1-26所示)的壓彎構件,當彎矩作用與對稱平面內時,除應按式(1-19)計算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定性外,尚應按公式(1-20)計算其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定性,此時,公式(1-19)中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係數φ應該公式(1-21)算得的彎矩屈曲的換算長細比λw由表1-44或表1-45查得:
式中ex--等效偏心矩,ex=±βmM/N,當偏心在截面彎心一側時ex為負,當偏心在與截面彎心相對的另一側時,ex為正,M取構件計算段的最大彎矩;
ζ2--橫向荷載作用位置影響係數;
s--計算係數,按公式(1-15)計算;
ea-- 橫向荷載作用點到彎心的距離:對於偏心壓杆或當橫向荷載作用在彎心時,ea=0;當荷載不作用在彎心且荷載方向指向彎心時ea為負,離開彎心時ea為正。
⑤單軸對稱開口截面壓彎構件,當彎矩作用於非對稱主平面內時(圖1-28),除應按公式(1-24)計算其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定性外,尚應按公式(1-25)計算其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定性。
圖1-28 單軸對稱開口截面繞對稱軸彎曲示意圖
式中 φx--對x軸的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係數,其長細比應按公式(1-13)計算;
N』Ex==係數,N』Ex=πEA/1.165λx。
⑥雙軸對稱截面雙向壓彎構件的穩定性應按公式(1-26)和公式(1-27)計算:
式中φby--當彎矩作用小於最小剛度平面內時,受彎構件的整體穩定係數;
βmy--對x軸的等效彎矩係數。
(5)受彎構件
①荷載通過截面彎心並與主軸平行的受彎構件(如圖1-29)的強度按公式(1-28)計算,穩定性按公式(1-29)計算:
圖1-29 荷載通過彎心並與主軸平行的受彎構件截面示意圖
式中 Wenx--對主軸x軸的較小有效淨截面模量;
ζ--剪應力;
Vmax--最大剪力;
Mmax--跨間對主軸x軸的最大彎矩;
t--腹板厚度之和;
S--計算剪應力處以上截面對中和軸的面積矩;
I--毛截面慣性矩;
Φbx--受彎構件的整體穩定係數;
Wex--對截面主軸x軸的受壓邊緣的有效截面模量;
fv--鋼材抗剪強度設計值。
②荷載偏離截面彎心但與主軸平行的受彎構件(如圖1-30所示)的強度按公式(1-30)計算,穩定性按公式(1-31)計算:
式中 B--與所取彎矩同一截面的雙彎矩,當受彎構件的受壓翼緣上有鋪板,且與受壓翼緣牢固連接並能阻止受壓翼緣側向變位和扭轉時,B=0,此時可不驗算受彎構件的穩定性;其他情況按規範規定計算;
Ww--與彎矩引起的應力同一驗算點處的毛截面扇性抵抗矩。
③荷載偏離截面彎心且與主軸傾斜的受彎構件(如圖1-31所示),當在構造上能保證整體穩定性時,其強度可按式(1-32)和公式(1-33)計算,不做穩定性驗算,其中在按公式(1-33)計算剪應力時,應分別驗算x軸和y軸兩個方向的剪應力;當不能在構造上保證整體穩定時,按公式(1-34)計算其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