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系康加恩(Kaan Kangal)副教授在著名國際期刊《歷史唯物主義》上發表研究性論文,題目為《文本中的「波恩筆記」——重思卡爾·馬克思和布魯諾·鮑威爾在1839年至1842年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康加恩(Kaan Kangal)於1986年2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安卡拉,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哲學系副教授,精通土耳其文、德文、英文、俄文、拉丁文,主要研究方向為辯證哲學、政治經濟學哲學、科學哲學和數學哲學。於2014年5月起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和哲學系任教。
文章摘要
本文是對1839年至1842年間鮑威爾與馬克思合作的批判性重構。在這一時期,馬克思的思想產生巨大變化,他與布魯諾·鮑威爾的關係也處在不穩定之中。與之相應,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經歷的現實苦難、思想矛盾和未完成的手稿也將成為本文研究的焦點。兩人之間最初的矛盾關係,既蘊含著合作的可能,也埋下了分道揚鑣的伏筆。對這種矛盾關係的分析首先要追溯到1841年之前。當馬克思在博士俱樂部剛認識鮑威爾的時候,鮑威爾還是一位支持教會教義的有神論者。然而到了1839年底或者1840年初,鮑威爾已經轉向到了無神論,當時他正計劃對正統神學進行全面的攻擊,並希望馬克思能夠支持他。這種對正統神學的批判存續於鮑威爾和黑格爾的學說之中。
文章略影
(可滑動閱讀)
刊物簡介
據悉,《歷史唯物主義》是一本成立於1997年的國際性馬克思主義雜誌,每年出版四次,總部設在倫敦。作為一本跨學科的期刊,其致力於探索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批判性和解釋性。它認為,儘管實踐和理論表達各異,但馬克思主義卻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在一起,建構起分析並改造社會現象最豐富有效的概念框架。馬克思所倡導的批判精神(Merciless criticism of everything that exists)成為其編選文章的立場和原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李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