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喜歡看動漫的小夥伴,一定有很多人都喜歡打開視頻上的彈幕開關,和大家一起討論劇情吧,在國內的視頻網站裡,彈幕先是從A站被大家知道,隨後B站發揚光大,導致現在全部視頻平臺和部分漫畫平臺都有彈幕功能,在欣賞動漫的同時,還能看一下大家的看法,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A站並不是最早的彈幕發源地,雖然每天都在發彈幕,但是你知道彈幕是怎麼來的嗎?
一、彈幕起源
「彈幕」一詞本來是軍事用語,是指炮兵戰術中的密集的炮火攻擊,因為炮火過於密集,非常像一張幕布一樣,所以才被稱作「彈幕」。正是因為這個來源,所以才讀錯(dan)幕,而不是(tan)幕。
日本的二次元網站「N站」在2006年首次引入了一個針對評論的新設計,在看視頻的同時,可以將評論內容顯示在視頻上,後來N站還對這一技術申請了專利,定義為「一種即便有許多評論時也能降低評論閱讀難度的顯示裝置」。
後來人們在看視頻的時候發現,滿屏的評論擋住視頻,和軍事用語「彈幕」的描述十分相似,所以國內網友便用「彈幕」來稱呼這一種評論現象。
二、彈幕引入
彈幕文化受到了二次元愛好者的喜愛,在2007年,仿照N站建立的A站誕生了,除了學習了N站的彈幕文化,還搬運了很多N站的內容。在2009年的時候,因為A站有過一段時間的機房故障導致沒辦法正常訪問,所以A站網友便建立了A站的備用站「mikufans」,在當時被稱作A站的後花園。
隨後A站恢復運營,A站的後花園也沒有被拋棄,而是在2010年搖身一變,更名「bilibili」,正式和A站分道揚鑣,後來還因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大家在A站的彈幕裡吵了一個月之久,雖然後來平息了下來,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網友流失到了B站。
A站和B站前期的運營幾乎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熱心網友上傳視頻,然後大家前去觀看,那時候還是一個小眾的圈子,並且沒有各種廣告,所以一度成為二次元的樂土。
三、全面彈幕
後來B站知名度漸漸提高,逐漸走上了商業化運營,而A站還在堅持為愛發電,曾一度面臨倒閉,但是這兩家網站卻是讓彈幕文化成為了很多人看視頻的習慣。
此後各大視頻網站紛紛開通彈幕功能,無論是看動漫,還是追影視劇,都可以在各個視頻平臺看到其他用戶的彈幕內容,這也增加了大家討論的動力,後來在一些漫畫平臺也可以看到彈幕內容,只不過那時候的彈幕都是不動的,而是固定在漫畫的某一個位置。
四、彈幕升級
其實彈幕功能是一直在升級的,現在大家看視頻或者漫畫的時候,也有了更多選擇。看視頻的時候,除了之前的屏蔽彈幕和調整透明度等常用功能,還引入了「防遮擋彈幕」,大家在看視頻的時候,彈幕可以在人像下面飄過,而不會擋住人臉。
漫畫中的彈幕也是有所升級,原本只能固定出現在一些指定地方的彈幕,慢慢也變得可以飄動起來。於是很多人在看漫畫的時候,也是喜歡和大家討論漫畫的劇情,慢慢形成了獨特的彈幕文化。
五、彈幕利弊
很多人在一個人看視頻的時候打開彈幕,就感覺是有很多人在和自己同時看視頻一樣,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人的孤獨感,而且在彈幕中出現高能畫面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的時候,彈幕中也會有人提醒,極大提高了人們的觀看體驗。
但是隨著各個視頻網站用戶的增加,彈幕的質量也開始逐漸下滑,沒有高能也會隨處可見刷「高能」的,還有人亂刷各種低俗梗和不相關內容,甚至有人以劇透為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了大家的觀看體驗的。
不過隨著彈幕禮儀的完善,對彈幕的舉報和屏蔽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這一定程度緩解了不良彈幕彈幕帶來的不好的體驗,甚至有些人在看視頻的時候,會選擇關閉彈幕看一遍,再打開彈幕看一遍,可見對於彈幕是真的喜歡。
以上便是彈幕的起源與發展,其實很多人一開始是不太願意接受彈幕的,覺得那樣會影響觀看體驗,但是最終大多數人還是沒能逃脫「真香定律」,感覺不開彈幕的視頻,是沒有靈魂的視頻。
你看視頻的時候,對於彈幕是怎樣處理的呢?來和大家聊聊你對彈幕的看法吧,評論區見!
註:本文由嘟嘟國漫原創發布,文章受版權保護,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