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遼寧日報刊發報導,聚焦丹東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圍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個標準,出臺並實施《丹東市開展「四大行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落實32項具體任務,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原文如下:
丹東開展「四大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自助制發卡一體機上動動手指,新的社會保障卡就辦成了。」以前22個工作日才能辦成的事情,現在僅用兩分鐘就辦妥,補辦社會保障卡的李宇直接感受到了丹東市開展「應該辦」「服務效能提升」「降低企業成本」和「法治環境優化」四大行動帶來的顯著變化。
今年以來,丹東市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始終將營商環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相繼制定實施多項舉措,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圍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個標準,丹東市近期又出臺了《開展「四大行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紮實抓好32項具體任務。
在開展應該辦專項行動中,丹東市通過開展「我為企業辦件事」、制度創新等7項具體活動,推動「應該辦、無政策障礙」的事項痛快辦,「應該辦、有政策瓶頸」的個案規範程序、特事特辦,「應該辦、有政策障礙」的共性問題創新機制解決。
針對政務服務存在的問題,丹東市開展服務效能提升行動,以著力精簡重複審批事項、推行「一件事一次辦」等「13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打造「辦事方便不求人」的政務環境。
為不折不扣地把中央關於減稅降費的階段性政策和制度性安排落實到企業,丹東市以減少涉企收費項目,減少企業用水、用氣、物流成本,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金融政策扶持能力「4個減少」「2個提升」,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
在開展法治環境優化行動中,丹東市以實施黨政機關失信問題專項整治、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等「6個實施」,推動「法治丹東」和「誠信丹東」建設,打造更高層次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遼寧日報記者黃寶鋒報導)
原文如下:
把方便讓給群眾和市場主體
——丹東開展「四大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鳳城市宏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趕製鍘草機和粉碎機零配件。杜偉攝
核心提示
日前,丹東政務服務網正式開通,丹東市民只需動動手指,便可在網上查詢事情、辦理業務,方便高效。
這是丹東開展「應該辦」「服務效能提升」「降低企業成本」和「法治環境優化」四大行動帶來的最直觀變化之一。
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圍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個標準,丹東市出臺並實施《丹東市開展「四大行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落實32項具體任務,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應該辦」就痛快辦
「應該辦、無政策障礙」的事項痛快辦,「應該辦、有政策瓶頸」的個案規範程序特事特辦,「應該辦、有政策障礙」的共性問題創新機制推動解決……通過7項具體活動,丹東紮實開展好「應該辦」專項行動,對不該辦的事項堅決說「不」,對該辦的事項堅決不說「不」,對應辦不辦、 庸懶散拖等問題,嚴肅查處,並追責問責。
在此期間,丹東市開展提升服務效能競賽活動,全市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窗口單位比效率、比創新、比服務、比便捷;開展「我為企業辦件事」活動,組織全市黨政機關科級以上幹部,幫助企業全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營商服務措施,充分調動起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性。
寬甸滿族自治縣營商環境項目代辦中心實行代辦項目認領制,代辦人員自接受項目分工開始到項目落地運行為止,全權負責所有代辦事宜,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功有人記,過有人擔,使「代辦服務」模式成為推進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支撐,項目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審批流程全面優化,審批效率顯著提高。
營商環境對一個城市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企業成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提升營商環境沒有止境,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從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毋庸置疑,這已成為丹東市各地區、各部門的共識。
辦事方便不求人
重點圍繞政務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政務服務「好差評」全覆蓋、503個「一件事一次辦」,審批時限再壓縮50%以上,「一窗」受理比例達80%以上,即辦率不少於20%, 不計時環節100%制定「承諾時限」……
丹東市圍繞政務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服務效能提升行動,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打造「辦事方便不求人」的政務環境。
對此,《丹東市開展「四大行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中提出,採取「減、放、並、轉、調」方式,對審批事項進行再梳理、再規範;著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把更多的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信用監管;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除有特殊要求事項外,按照「應進必進」原則,申請政務服務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做到「三集中、三到位」,線下「只進一扇門」;著力推進「一網通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等原因外,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著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審批事項最少市」是今年以來丹東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方向。為此,丹東市印發了《努力打造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市工作實施方案》,將163項設為低頻事項單獨管理,184項備案、審核轉報等行政職權將不再作為行政審批事項管理。
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全市上下紛紛行動起來。鳳城市通過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減次數,創新審批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如今,鳳城全市31個行政審批部門,政務服務事項材料減少61.76%。鳳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共進駐單位22個,開設45個窗口,同時下設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審批服務分中心等5個分中心。中心實行首席代表負責制,各部門「一把手」與首席代表籤訂格式化授權書,使用審批專用章,各審批事項在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全流程辦理。
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年初以來,丹東市先後推出54項辦稅繳費服務措施,疫情防控期間,延長2月至5月納稅申報期限。推廣非接觸式辦稅,96%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90%事項可通過電子稅務局網上辦理,辦事時間壓縮21%。不僅如此,還在全市15個辦稅服務廳設置專門窗口,集中受理和解決中小微企業涉稅訴求。
丹東市不折不扣地把中央關於減稅降費的階段性政策和制度性安排落實到企業,推動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成本競爭力。其中,減少涉企收費項目,除省以上收費項目外,全面取消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少企業用水、用氣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金融政策扶持能力。
為此,丹東市開展了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工作,嚴厲打擊涉企違規收費,確保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在此期間,丹東市先後開展了供電、供水、供氣、交通運輸、商業銀行系統等8個領域涉企收費專項檢查,累計減免各項涉企收費6044.6萬元。
此外,汙水處理費再下調10%,落實短期有困難企業「先用氣後結算」優惠政策,小微用戶執行居民用氣價格標準,推動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成本競爭力。
下一步,丹東市將推進徵管方式改革與智慧體系建設相結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打造全國領先的5G智慧稅務模式。在辦稅繳費「不見面」、線上辦理「全天候」、服務效率「再提速」、服務體驗「不打折」等方面繼續發力。
建設「法治丹東」優化營商環境
丹東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業務。記者王盧莎攝
丹東市大力推動「法治丹東」和「誠信丹東」建設,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維護公平正義,打造更高層次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在丹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丹東市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打擊違法犯罪職能作用,主動收集線索,連續破獲多起涉企違法犯罪案件,有效地維護了企業的經營發展。
丹東市公安局振安分局牢固樹立「企業經濟發展到哪裡,公安服務就跟進到哪裡」的理念,開展「進企業、訪民情、送服務、促發展」和「萬名民警聯萬企」包扶民營企業發展活動,結合地區實際,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零距離、跟進式服務,營造安全、穩定、順暢的經營環境,贏得了轄區企業的高度讚譽。
今年以來,振安分局累計走訪轄區企業750餘家次,收集轄區內企業反映問題94件,並全部解決;召開警企座談會60場次、涉企案件專項調度會6場次;服務企業1000餘次。持續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推進實施「一二三四五+N」戰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落實「四個注重」和「五個一辦」工作,用健全的制度、過硬的措施和良好的服務理念全力寫好「親企文章」。
丹東市公安局保安支隊結合保安監管工作實際,對保安所具備的行政審核、審批職能逐項梳理,重新分類,方便群眾辦事。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又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所突破,更好地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丹東市進一步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以主動服務、優質服務讓群眾舒心、企業順心,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給各類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遼寧日報記者王盧莎報導)
來源/遼寧日報 視覺/於蕾
原標題:《今天,遼寧日報點讚丹東這件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