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如何發力「新基建」,這些要點必須掌握!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能源報

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提出「新基建」部署,「新基建」一詞迅速被推上風口浪尖。事實上,「新基建」已經提出一年有餘,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對「新基建」的首次定義。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中央的密集發力下,工信部、交通部等有關部門紛紛加快「新基建」工作部署,多地政府也明確將「新基建」納入發展規劃,在疫情挑戰之下行動更顯迫切。

能源行業具有公共事業屬性,更應在促進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擔當作為。因此,能源行業發力「新基建」,必將促進行業本身和經濟社會的雙重進步。

(文丨慄楠 陳睿欣 王芃)

01

「新基建」帶來「新機遇」

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發展思路指導下,我國能源結構由原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發展動力由傳統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轉變,能源轉型已取得重要進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能源消費強度依然較高。據測算,2018年我國每創造1百萬美元的GDP需要消耗241噸標油,超過美國的2倍,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3-4倍。隨著分布式能源、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等交互式能源設施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用能形式不斷湧現,需要協調統籌多種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時代,無疑給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戰略選擇機遇。

一是有助於提高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傳統能源系統建設以單一系統的縱向延伸為主,能源系統間物理互聯和信息交互較少。5G超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信息傳輸性能及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可加速整合區域內石油、煤炭、天然氣和電力等多種能源資源,實現不同能源子系統之間的優化運行、協同管理、交互響應和互補互濟,在滿足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進而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

二是有助於加快能源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是固有資產升級和新型業務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能源企業藉助「新基建」,可吸收數位化時代賦予的科技力量,充分釋放產業網際網路的連接、融合、共享價值,在推進企業轉型的同時助推行業轉型,順應新時代發展步伐。能源企業依靠技術、管理、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精細化運營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做好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的遠期布局,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相互促進。

三是為能源未來業務提供更多「藍海」。正如4G推動了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零售、餐飲、出行等各方面的變革,5G時代將能源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相結合,結合必然衍生出更多能源產業新業務。例如將分布式光伏與5G、儲能等結合起來的「光伏+5G通信基站」模式,可通過通信基站網絡配置儲能電池,形成龐大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實現用電高峰和用電低谷階段的靈活調配;基於「微網+充電樁」的智能微網一體化儲充系統可同時實現儲能服務、充電服務和電動汽車檢測服務。通過大量數據採集應用和資源整合共享,將有力提高能源系統的「智慧化」。

02

能源「新基建」的發力點

「新基建」的數位化屬性決定了其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地位。對於能源企業來說,從能源供給到能源服務,再到生態圈構建,通過數字信息化建設,可助力能源供給綠色低碳化、能源利用節能高效化和能源運營模式生態化。

——主體能源供給。基於大數據技術、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利用能源生產段智能感知和智能終端,建設全時空狀態監測與智能控制中心,完善實時預測、智慧調度、精準預警和智能運維功能,打造能源主體協調互補、能源網絡高效互聯的智慧能源供給系統。

——綜合能源服務。利用數字信息化技術破除傳統多類型能源供給之間的壁壘,在全能源供給鏈上促進電油氣等能源領域深度融合,面向工業園區,以物聯網為基礎,利用5G區域無線通信技術將園區內分布式電源、冷熱電負荷和儲能聚合成虛擬可控集合體,引入冷熱電三聯供CCHP、電轉氣技術和相變儲能等能源轉換技術,實現多類型能源供給互聯互通,並通過園區智慧能量管理系統,協調優化園區能源供需潮流路徑,達到降低能源損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提高供能可靠性的目的。

——能源生態圈構建。聚集綜合能源服務商、產業鏈上下遊供應商、終端用戶、政府及行業機構、金融及投資機構、科研機構及高校、小微企業和創客等產業相關方,整合綜合能源服務全產業、全服務、全價值鏈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相融合,帶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能源網際網路的價值創造和分享,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互利共贏的能源網際網路新生態。

03

能源「新基建」的紅利與賦能

能源行業通過開展「新基建」,實現信息的高效整合和各種能源及資源的集中優化,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將與能源系統、社會民生、城市建設等共享紅利,從而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第一,提高客戶服務滿意度。藉助數位技術,通過全渠道、多觸點的客戶行為數據採集,可精準分析客戶消費行為和服務需求,豐富客戶標籤,按需定製服務產品、確定互動化服務方式,持續優化客戶服務體驗。在此基礎上,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轉型,通過個性化實現差異化價值,打造新型數位化客戶關係模式,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第二,促進上下遊產業鏈升級。能源行業基礎建設能力強,投資慣性大,產業鏈不僅涵蓋能源開發開採企業、設備供應商等上遊企業,還包括分銷商、綜合能源服務等下遊企業,通過「新基建」能夠進一步有效匯聚各類資源,激活上下遊企業發展新動能。尤其以光伏為代表的國家新興戰略產業,在「新基建」政策加碼下,有望衝破補貼瓶頸,增強產業成熟度,充分發揮全產業鏈領先國際的優勢。通過培育新業務、新模式,能夠為上下遊企業創造更大發展機遇、挖掘更廣闊市場空間,帶動整個能源行業產業鏈加速發展,釋放協同價值。

第三,推動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能源科學發展是國民經濟和全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而清潔能源發展、分布式能源接入、用戶側資源有效互動的需求正在進一步刺激能源行業進行功能完善和角色轉型。通過新基建技術賦能,實現能源的靈活調度,能夠打通能源流和信息流的交互渠道,讓能源數據資產真正流通起來,更大程度實現能源資源優化,促進更大程度地消納新能源,促進中東部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推動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第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新基建」高效發揮能源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推出產業用能分析、園區活躍度分析等能源大數據應用,運用智慧能源建設低碳城市。推動能源資源與政務、交通、金融、社區等行業領域深度融合,依託數據信息的交互,打造面向民生生活的產業生態圈,拓展更廣泛的民生服務,提升城市統籌管理和協同治理能力。

第五,助力國家治理水平提升。一方面通過對全社會能源電力生產消費信息的全息感知和匯聚整合,支撐政府開展企業能效、環保生產、稅務稽查等方面的監測評估;另一方面通過時間、產業、地域等多維度用能數據,分析研判社會運行情況,感知社會、經濟、民生狀態,支撐政府精準施策、科學調控,使社會治理更加精準、更富有預見性。

04

能源「新基建」的考驗與風險

首先,要高度重視「客戶價值驅動」的理念。抗擊新冠疫情以來,降低社會用能成本的必要性進一步凸顯,能源企業需要主動而為、化危為機,通過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提供高品質能源服務等方式,加速推進發展模式的轉型。就「新基建」的範疇而言,能源行業的競爭視域已經不是簡單的社會認可的壓力,而是其他網際網路類型企業的實實在在的替代競爭可能性。能源行業要加快能源系統智能化進程,滿足國民經濟對於能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其次,是投資建設規律需要重新探索。傳統的能源規劃和投資建設往往根據能源需求增長情況確定,而「新基建」情況下設備投資主要是根據「數據密度」而非「能量密度」,是用數據要素生產率來衡量。如何準確把握「新基建」的促發展、重變革來進行精準投資,在經驗並不豐富情況下會有反覆和前進中的波折。

再次,是能源企業數據服務價值鏈較長。相較於成熟的消費網際網路行業,能源網際網路的數據經濟價值回收期長,數據不能直接變成客戶價值,而是需要結合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綜合能源服務交付。即便是大數據售電分析,仍需經過大量的篩選和雕琢後,配合售電公司、數據分析方甚至金融機構合力形成售電套餐才能實現價值體現。只有形成生態,整合工作流程,將數據融入生態,才能獲得最大的價值。

最後,是「新基建」整體面臨「核高基」等技術短板。我國在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晶片、基礎軟體方面過於依賴發達國家,此外,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器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技術對外依存度也較高,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成為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掣肘。

(作者均供職於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能源「新基建」的現實潛力與挑戰
    核心閱讀  「新基建」給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戰略選擇機遇。其中,數字信息化建設成為重要發力點。要實現能源「新基建」的顯著社會效益,還需高度重視「客戶價值驅動」理念、重新探索能源投資建設規律、適應較長的能源企業數據服務價值鏈、攻關解決「新基建」整體面臨的「核高基」等技術短板。
  • 長治發力新基建加速高質量發展
    長治發力新基建加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力機器人+智慧大腦 國網智能與百度網訊聯手發力數字新基建
    ,相關領域和行業加快推進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行動。6月15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京舉辦「數字新基建」重點建設任務發布會,指出將聚焦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領域,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重點,投資約247億元實施「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預計可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 重大政策利好為相關高科技創新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
  • 國家電網「新基建」再發力 「e安全」把好復工「安全關」
    國家電網「新基建」再發力 「e安全」把好復工「安全關」 發布時間: 2020-04-22 13:57:08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
  • 「能源互聯與數字新基建論壇暨 第三屆綜合能源系統峰會」在山東...
    本次論壇以「賦能數字基建、共創能源互聯」為主題,全球綠色能源領域的權威專家、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共計300餘人參會,共同分享能源互聯與數字新基建應用的前沿信息,論道綜合智慧能源發展趨勢,搭建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 工博會上訪臺企:「尋機」新基建 發力數位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餘曉暉表示,預計2020年至2025年大陸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他建議臺資企業積極參與新基建,搶抓配套產業發展機會,利用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與臺達集團持續拓展大陸市場的思路不謀而合。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製造業是承上啟下的一環,是將材料轉 化為成品的必須工具,因此,高端製造業將成為工業自動化、產業智能化的硬體 載體。目前製造業正處於向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階段,隨著高端製造業發展, 新基建的整體產出效率將提高。
  • 新舊基建大發展,看這些頭部防水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01北新防水陳立華:高舉高質量發展大旗 北新防水巨艦全新啟航對於新舊基建,陳總認為:新舊基建的雙重發力為防水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因為只要有建築的地方就會用到防水材料。對此北新防水堅持「制高點」經營戰略和「雙線擇優」管理模式。
  • 仁略諮詢產業資訊周報 第30期——新基建、能源環保(2020.08.29...
    仁略簡評:新基建綠貸有利於推進上海特色「新基建」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有效投資,推動數據中心投建時使用最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仁略簡評: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有利於打破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送出瓶頸,依託遠距離、大容量特高壓輸電技術,將清潔電能輸送至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負荷中心。特高壓是能源領域新基建的重點方向。
  • 「新基建」徹底火了!機構盯上這些個股 如何借道基金分享這一大蛋糕?
    (21世紀經濟報導)「新基建」徹底火了!如何分享大蛋糕?A股傳統基建長期估值處於底部位置,而此輪基建發力會顯著階段性提升上市公司盈利,增厚EPS,有助於業績和估值的提升,安全邊際較高,向下風險相對較小。
  • 關係到下一個10年:國家發力新基建,對高考填寫志願有何啟發?
    近期,國家發力新基建政策,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未來十年新基建政策影響下的中國製造業與科技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據智聯招聘不久發布《2020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新基建技術人才缺口到年底將達417萬人。國家對新基建的高度重視,冷門專業人才缺口卻不斷拉大,國家亟需這部分人才為國家建設增添力量。而這些人才他們的實力就可以從高校培養起,學生又從選擇專業參與其中,所以新基建的推行必定對專業產生深遠影響。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而這「補短板」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發展傳統基建領域的新興細分子行業,如交通運輸短板領域的冷鏈物流,能源行業短板領域的特高壓和充電樁,民生基建領域的公共衛生和醫療等。一是乘城市群建設東風,滿足城市群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需求。
  • 新基建開航之際,百度「黃埔學院」發力培養「AI船長」
    如何讓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人才,變成能夠領航本行業AI艦艇的首席架構師,迎擊產業智能化浪潮,並不比物理世界的驚濤駭浪更容易。這些可以被不同行業、不同需求調用的模塊化工具,通過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等釋放出來,對於渴望技術水流衝刷的焦灼產業大地來說無疑是一道甘泉。也正是因為深入了解產業界應用AI的痛點,所以百度深知入門教育和普及型培訓對產業AI來說杯水車薪,必須走入實戰、硬核輸出,才能帶動各行業AI的落地開花。
  • 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不光要硬的新基建,還要新的軟基建
    2月28日發布《》報告,微信公號閱讀量幾十萬,全網相關轉發閱讀上億,點燃市場廣泛關注和業界大討論,「新基建」成為年度熱搜,各界對新基建的呼聲極高,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音和誤解。總體上這些討論是客觀理性的,推動了認識深化、公共政策形成以及社會進步。我們先後發布了系列文章,推動形成社會共識。隨後3月初央視專題報導新基建7大領域,進一步推向大眾。
  • 新基建包括哪些行業?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近期股市裡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新基建」。但是,不少投資者卻不太了解相關的板塊。那麼,2020年新基建包括哪些板塊呢?下面下班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吧。  據小編了解,新基建包括的板塊有: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 「新基建」來了,浪潮如何參與
    「新基建」來了,浪潮如何參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熱潮來臨,七大領域中的六大領域,浪潮已深耕布局。隨著5G的到來,數據量將更巨大、複雜,對計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時為邊緣計算帶來新機遇。  浪潮是最早布局邊緣計算的廠商,致力於為5G建設提供高穩定性、低延遲的計算平臺。浪潮為運營商提供了網絡運營支撐及大數據分析服務,為能源、交通等多行業專網提供了運營支撐服務。同時,基於5G等技術,浪潮還將加速推動智慧城市等業務發展。
  • 松山湖打造智慧能源生態系統「硬核」新基建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山湖是廣東電網「7+2+2」智能電網示範區之一,2019年6月正式升級為廣東電網首個省級智慧能源生態系統示範區。在這裡,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先行先試,響應數位化轉型戰略,打造「硬核」新基建。
  • 新基建,是什麼?
    在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之前,社會上流行的是「七大領域說」。2019年3月,一家央媒報導說,新基建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對此,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 吉利造星計劃 對標特斯拉劍指新基建的商業邏輯
    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概念,而企業如何在當前大形勢下踩對腳步,重資國家明確規劃的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則決定了多數企業未來競爭力的走向。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3月4日發布文章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國的宏觀政策正在從應對疫情逐步轉向穩增長發力,而基建投資新領域,基建投資新機制,基建投資新主體,基建投資新區域將成為未來新基建所代表的基本四大特徵。吉利的此次作出的投資舉措,無論是對宏觀政策研究深度或是與學術語態的適應性上,都是咬合緊密的。
  • 新奧數能領銜參加「綜合能源大講堂」 泛能網數字能源平臺受關注
    「新基建」開啟了打造智能物聯網、帶動實體產業換擋升級、構築數字經濟四梁八柱的經濟發展新時代。作為「數字新基建」的典型代表,新奧數能泛能網得到了工信部、行業聯盟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對「綜合能源服務大講堂」給予高度評價,自2020年2月12日開播以來,「綜合能源服務大講堂」得到了眾多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能源各領域專家、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期間,新奧數能多次受邀參與「綜合能源服務公益大講堂」,分享泛能網助力企業能源管理數位化升級的實踐案例,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