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影像志】
這個鄉村「顏值」高
——古浪縣黑松驛鎮黑松驛村掠影
黑松驛村在祁連雪山的映襯下,靜謐而富有朝氣。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沿國道312線翻越烏鞘嶺繼續向前行駛20餘公裡,一幅靜謐而富有朝氣的鄉村畫卷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便是省紀委監委精準扶貧的幫扶點——古浪縣黑松驛鎮黑松驛村。
黑松驛村的改變,始於基礎設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2017年7月,全省40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古浪縣黑松驛鎮成為省紀委監委的包抓聯繫點,黑松驛鎮黑松驛村、小坡村是省紀委監委的幫扶聯繫村。三年來,省紀委監委高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圍繞住房、教育、醫療、飲水、道路、產業等六個方面作為攻堅重點,多方協調項目,爭取實施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項目31項,實現水、電、路全覆蓋。
在黑松驛鎮衛生院,記者看到醫護人員正在熱心為前來就診的村民測量體溫、測量血壓,為他們分析病情、進行用藥指導。幸福養老院的張奶奶見到來人,幸福溢於言表。一路之隔的黑松驛九年一貫制學校裡,漂亮的操場、衛生乾淨的食堂,還有特色課堂一應俱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傳來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
黑松驛村的改變,體現在富民產業逐步興旺。著眼特色文旅小鎮的發展,引進省公航旅集團建成房車露營基地,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第三產業;引進甘肅匯億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投資8000餘萬元建成牡丹園;引進甘肅裕都旅遊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生態園和主體酒店。引進甘肅睿馳生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甘肅紅麥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建成兩個扶貧車間,進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榨油、釀酒、掛麵製作、蜂蜜加工及五穀雜糧研磨生產,杜鵬、昝淑琴、劉荷花等35名貧困戶勞動力實現就近務工就業。扶貧車間裡村民田國林正在熟練地晾曬掛麵,面對記者的鏡頭,她還刻意理了理額前的頭髮,這位扶貧車間裡元老級的新型農民,對自己的未來滿懷信心;養殖專業合作社裡兩位90後的孿生兄弟王堅、王剛正忙前忙後,一會兒給鴿子餵食,一會兒查看新孵出的乳鴿生長情況;村子中間的一面文化牆下面有幾位老人正在悠閒地下棋;古驛大道上不時有遊客走過,觀景長廊裡遠遠就能聽到遊人的歡笑聲……如今的黑松驛,人人有活幹、戶戶能受益的產業發展局面已經形成。
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至關重要。省紀委幹部、黑松驛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張開青說:「面對異常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如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時,黨組織如果沒有戰鬥力和號召力,群眾也不會擁護和支持,因此,我們從加強黨建入手,鍛造堅強的『領頭雁』。通過『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動員全村群眾將土地入股至集體合作社,由村集體與農業企業合作,種植花卉,發展觀光農業,構築了『保底收入+產業務工收入+年底分紅』的貧困群眾增收模式,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集體經濟的壯大,2019年黑松驛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駐村日子久了,張開青和村民們的感情也在不斷加深,在村民眼中,張開青是村裡的領路人,也是群眾的貼心人,在張開青心裡,自己則是村裡的一分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呂亞龍
黑松驛村兩年共完成造林綠化5643畝,栽植各類苗木50萬株。
扶貧車間裡,村民田國林正在晾曬掛麵。
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傳來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
省公航旅集團在村中建成房車露營基地。
張開青(中)在電商服務中心了解農產品銷售情況。
村民在「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兌換自己心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