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科普姬|聊聊《Orwell(奧威爾)》展現的反烏託邦意識

2020-12-09 一隻古零
更多遊戲體驗,關注一隻古零即可擁有

《Orwell(奧威爾)》(以下簡稱《Orwell》)是由Osmotic Studios開發、Surprise Attack發行的一款互動小說遊戲。它允許你監視所有的人,並通過收集數據來尋找恐怖分子。看過《1984》的朋友對於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都不會陌生,《Orwell》的遊戲名正是源於喬治·歐威爾。老實說也正是看到這一層聯繫,我才注意到這款遊戲。

《Orwell》

作為《1984》的忠實讀者,今天就借著遊戲《Orwell》來和朋友們聊聊反烏託邦那些事兒。喬治·歐威爾曾經在自己的作品《1984》中預言:未來政府會監視和控制每一個公民的私生活。在這個令人窒息的假想世界中,獨裁者追求權力的高度集中,人性被扼殺,自由被剝奪。

《1984》

《1984》與英國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著作的《我們》並稱反烏託邦的三部代表作。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62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2015年11月,該作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首先來明確一下,反烏託邦是什麼。反烏託邦(Dystopia)(又譯作「反靠烏託邦」、「敵託邦」或 "廢託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與烏託邦相對。其實反烏託邦正是源於烏託邦。最早提出這個烏託邦這個概念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之後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託馬斯·莫爾其著作《烏託邦》中描繪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國家:財產公有、人名平等、按需分配、統一著裝。在這個虛構的國家中,人們和平相處,幸福安詳。

《烏託邦》

早期的烏託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打造最理想化的國家和社會,並將其變為現實。而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完全與之相反的反烏託邦——這是對烏託邦期待的逆轉和猛烈抨擊。於是烏託邦除了描述理想社會之外,還代指一些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和計劃。

如果說烏託邦展現了一種理想社會,那麼反烏託邦則披露了理想社會的黑暗面。

在反烏託邦的理想社會中,科技高度發達,人類物質文明發展迅速。但迅速發展的物質文明已然脫離了精神文明,造成了人類精神文明極其匱乏的尷尬局面。此時人類的個性被淡化,內心巨大的空虛感得不到滿足,過著衣食無憂,放棄獨立思考的機械化生活。人類被關在自己親手創造的牢籠裡,過著渾渾噩噩訓練有素的日子。雖然在表面上看來,人類掌握了最頂尖的科學技術,擁有人工智慧的主動權;但在掩人耳目的角落裡,人類文明正在被蠶食,緩緩走向滅亡。

《Orwell》的故事開始於一場監視任務。玩家扮演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掌握的所有文字信息、語音信息、以及黑客技術對目標嫌疑人進行監控。利用自身擁有的權限揪出生活中的恐怖分子。雖然這是一項冷漠無情、肆意踐踏他人隱私的工作,但在遊戲伊始會有一個相對人性化的選項::「鑑於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及條款,我們將不會收集未滿16歲人士的任何數據。」這看起來就很諷刺,已滿16歲的人士沒有隱私。

我不知道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的所有工作都在一個指定的系統裡進行。這個系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也可以任意選擇監視、監聽對象並收集信息成冊。不得不說這與《1984》裡的監視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在這樣的監視系統之下毫無隱私可言。一切飲食起居都已透明化,所有不按常理活動的人都有恐怖分子的嫌疑。

也許是因為借鑑繼承的關係,《Orwell》也同《1984》一樣注重對思想自由的表達。如同《1984》裡的原文:「為未來或過去,為思想自由、張揚個性且不孤獨的時代——為真實的,不會抹殺清除過往之事的時代致敬!」,《Orwell》裡的亞伯拉罕·高德菲爾斯也借著喬治·歐威爾之口,表達了對思想自由的嚮往:「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那就是有權告訴別人他們不想聽的東西。」

遊戲截圖

諷刺的是,無論是小說還是遊戲,裡面的人類一直追逐著自由卻從未擁有自由。不論是思想上的,還是行為上的。實際上在打開《Orwell》之前,我是有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的。但遊戲畢竟是遊戲,傳播途徑不同,在背景安排上也不像書中的內容那麼壓抑。當然這也與切入的視角不同有關:《1984》以被壓迫的視角,闡述了整個故事;《Orwell》則以施壓者的視角講述。從上往下的俯視,自然要比從下而上的仰視要輕鬆許多。

這樣的對比,也給了玩家一個啟示:遊戲\小說中對自由觀察的不同角度,是否削弱了不同個體對自由的理解程度。在這個虛構的反烏託邦世界裡,如何才能實現自由的固有價值?那麼當我們回頭找尋這個問題的根源時,便更能注意到虛幻烏託邦世界裡極權主義的弊端,以及對反烏託邦的認可。

遊戲截圖

雖然不如《1984》那樣極端,但《Orwell》也完整地向玩家展現了一種令人窒息的烏託邦生活。在極權主義的統治下,個人不再擁有自由意志。一些嚮往自由的舉動也會被監視者視為異端。人與人之間只剩下統治與服從的關係。隱私全無,所有彰顯自我的標誌都被一一抹去。

當然失去隱私並不是《Orwell》想要表達的全部思想。遊戲中玩家作業系統收集信息的舉動過於自動化,直接點擊材料拖動就可以生成記錄檔案。可以說是完全規避了人為操作的可能性。當然這一點也有可能是遊戲本身刻意的設置,或者是技術有限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但不管怎麼說,這個設置都很巧妙的貼合了烏託邦幻想世界的特點:高度機械化逐漸代替了人腦思維。在這個名為烏託邦的幻想鄉裡,人類甚至進化到了放棄思考的地步。這是一件非常恐怖且悲哀的事情。

自動化監視

電腦非人腦,自然得出的結論也有偏差。而當事人永遠不知道,那些所謂權威的機器,是如何判定他們的。《Orwell》裡最為典型的就是當玩家進行監聽工作時,Josef詢問Cassandra是否知道他的信用卡在哪裡,Cassandra回答」從他的辦公桌上搶了這張卡」。作為人腦的玩家,可以很自然地分辨出這是一句玩笑話。但身為電腦的系統卻不可以。《Orwell》系統直接將其判定為「Cassandra從Josef那裡偷了一張信用卡。」而「偷竊」與「使用」完全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

最後再讓我們回到《Orwell》,回到《1984》。《Orwell》的補充題目叫「Keeping an eye on you」,這與《1984》裡那句經典的「老大哥正在看著你。」也是如出一轍。與《1984》的訴求相同。《Orwell》也想塑造其市民為「思想純潔者」,而成為「思想純潔者」的第一步,就是放棄個人的自由意志。《Orwell》又一次讓玩家正視反烏託邦,沒人願意生活在一個表面和平,內部卻充滿絕望的虛假社會。

附上一段喬治·歐威爾描述書中社會的句子作為結尾:

「現代生活真正的特點並不在於它的殘酷和缺乏安全感,而在於它的空洞、晦暗和了無生趣。」

喜歡的話一定要關注我喔()ゝ~原創不易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喜加一:免費領這款反烏託邦遊戲《奧威爾》 原價37元92%好評
    又到了Humble Bundle送福利的時間了,這次可以喜加一的遊戲是發售於2016年的反烏託邦遊戲《奧威爾》,原價37元,整體好評率為92%。不過該作沒有中文,且有大量的文本內容,對於英文不太好的玩家來說可能像「在做六級閱讀」。
  • 人生而自由,需學會獨立思考——簡評反烏託邦題材佳作《奧威爾》
    而那些由於對力量的過度渴望而變得畸形的國度,被人們稱為反烏託邦。《奧威爾》(orwell)正是一款將喬治.奧威爾筆下的反烏託邦世界變得更加生動的優秀遊戲。首先,《奧威爾》可以看做是一款推理遊戲,類似《彈丸論破》或《逆轉裁判》那樣,玩家通過搜集線索,再將互相衝突的線索進行對比,篩選出真正有用的線索,搜集線索的途中奧威爾指導員也會對玩家的舉動進行分析和評判,最後玩家將線索匯總,而奧威爾終端另一頭的執法者們將根據玩家提供的線索來決定那些嫌疑人的命運。
  • 喬治.奧威爾的反烏託邦之作:《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一部由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的長篇政治小說,於1949年首次出版。這部作品與1932年英國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反烏託邦的三部代表作。《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預言性質的科幻小說。
  • 《奧威爾》Steam反烏託邦精品遊戲推薦,體驗黑客的人生
    Hello大家好,這裡是楊老闆的遊戲推薦文章,我會經常為大家推薦一些有趣的遊戲和分享一些有趣的遊戲新聞。遊戲《奧威爾》於steam平臺發布,售價37元,是一款文字類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將獲得至高權力扮演一名技術高超的黑客,去調查公民的生活,找到一系列恐怖襲擊的幕後主使。玩家可以使用網際網路,個人通信和私人文件的信息。而且提供什麼信息給政府決定權在玩家手裡,不同的信息可能會改變不同人的命運。遊戲開始於歐洲的某個城市紀念碑發生了爆炸。
  • 《2077》火了 順便聊聊那些經典反烏託邦遊戲吧
    像《2077》這類以反烏託邦題材的遊戲還有不少,這次趁著《2077》還沒上線,就來聊聊那些反烏託邦的遊戲吧。  反烏託邦遊戲的主題一般都很有深度,像阿正前幾天聊到的《旁觀者2》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估計很多玩家玩到一半都會陷入無比的糾結,自己到底是選擇一路晉升,還是保留自己的良知?
  • 順便聊聊那些經典反烏託邦遊戲吧
    像《2077》這類以反烏託邦題材的遊戲還有不少,這次趁著《2077》還沒上線,就來聊聊那些反烏託邦的遊戲吧。  反烏託邦遊戲的主題一般都很有深度,像阿正前幾天聊到的《旁觀者2》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估計很多玩家玩到一半都會陷入無比的糾結,自己到底是選擇一路晉升,還是保留自己的良知?  而有類似抉擇的遊戲還有《請出示文件》——
  • 聊聊那些經典的反烏託邦遊戲吧
    像《2077》這類以反烏託邦題材的遊戲還有不少,這次趁著《2077》還沒上線,就來聊聊那些反烏託邦的遊戲吧。萬一《2077》下周又跳了,也可以先玩玩其他遊戲聊以慰藉呢~~(壞笑)反烏託邦遊戲的主題一般都很有深度,像阿正前幾天聊到的《旁觀者2》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 飢餓遊戲粉不能錯過的七部反烏託邦電影
    這是一部根據小說《大逃殺》改編的日本經典電影,故事發生在以日本為藍本虛構的國家,對外閉關鎖國,對內獨裁統治。很多人都認為這部影片與《飢餓遊戲》非常相似,但實際上兩部作品所探討的主題並不一樣,《大逃殺》更多探討的是人性與弱肉強食,而原著小說則更深層次地探討了社會制度的走向與政治黑暗。《黑鏡》
  • 奧威爾的《1984》如何影射了當下?
    這本1949年6月8日出版的書中展現了一個被無休無止的戰爭所困擾的國家,在這裡,飢餓、疲乏與灰暗充斥著整個社會。這部小說在如今看來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意義,因為奧威爾的《1984》武裝了我們的思想。
  • 奧威爾: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喬治 · 奧威爾 很多人知道喬治 · 奧威爾(1903-1950)、《1984》都是源自村上春樹的致敬之作 反烏託邦,繞不開《1984》 奧威爾雖一生短暫,卻做出很多超越時空的預言,《1984》更是其代表之作。
  • 很慶幸,在這個時代還能讀到奧威爾。
    喬治 · 奧威爾 喬治 · 奧威爾: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奧威爾童年耳聞目睹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尖銳的衝突,並且同情悲慘的印度人民。
  • 奧威爾《1984》主題解析:人最珍貴的東西,是愛與自由
    喬治奧威爾的《1984》是「反烏託邦三部曲」之一,很多評論都是從小說的政治和形式的角度對其進行解析。而我想透過文中在惡劣政治環境下對人性的深刻分析,來解讀這部作品的廣泛影響力。出生於1903 年的著名英國作家喬治 奧威爾,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親身參與並經歷了1936 年的西班牙內戰和1939 年二戰期間的反納粹活動之後,他對戰爭與和平、極權與民主、社會與人類理想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刻思考。所以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仍然對世人有深遠的影響,《1984》便是其著作之一。
  • 諷刺小說改編遊戲《奧威爾的動物莊園》12月登陸!
    今年八月首度公開、由 George Orwell 經典文學小說改編的冒險遊戲新作《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今日宣布,將於 12 月 11 日在 Steam 平臺上市,同步公開了簡短的新預告影片。
  • 《長夜餘火》詭秘之主作者愛潛水的烏賊新書——廢土之上反烏託邦
    沒錯,讀完第一章意境就像極了《美麗新世界》的感覺,第一次出現在閱讀社眼前的詞便是——反烏託邦,賽博朋克而在反烏託邦三部曲的到來又加強了對烏託邦的定義,及以改變思想統一形成刻意美好的政體,烏託邦至此走向貶義。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烏託邦與反烏託邦的概念在近些年愈演愈烈。甚至對反烏託邦這個概念產生了一些歧義,有很多人開始將反烏託邦與反極權主義畫上了等號。下面的文章我會根據自己看的電影、玩的遊戲、讀的書,再結合自己的看法以及百科,為大家介紹一下烏託邦和反烏託邦。
  • 在禁錮中,思慮一個世紀|反烏託邦小說《一九八四》
    閱讀奧威爾,會讓人產生一種受虐的快感,同時獲得一種思考和掙脫的力量。奧威爾最著名的身份是反烏託邦小說——《一九八四》與《動物農場》的作者,他終其一生都探索如何把政治化寫作變成一門藝術。奧威爾一生的主要興趣集中於兩種酷愛之事——文學和政治。
  • 遊戲玩趣集:15款最新奇的反烏託邦遊戲點評
    人類對未來心生恐懼,在下面的15款反烏託邦遊戲中,未來世界的樣子變得越來越陌生,但我們要相信事情總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在這樣的反烏託邦世界裡,人類已經可以對記憶進行採集。清除自己悲傷的記憶固然很有誘惑力,這款作品集科幻與動作於一身,就像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一樣,即使是最不愉快的記憶也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 喬治·歐威爾諷刺小說改編 遊戲《奧威爾的動物農場》開放Steam頁面
    為了紀念奧威爾,官方發布了改編自《動物莊園》的遊戲《奧威爾的動物農場》,並公布了遊戲預告。遊戲預告:奧威爾的《動物莊園》是一本極具諷刺意味的小說,關於農場動物推翻了農民,宣稱平等,自己經營農場,然後卻自己慢慢陷入暴力、墮落和獨裁政權的故事。
  • 名作遊戲化的探索 《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上架Steam
    《奧威爾的動物莊園(Orwell's Animal Farm)》是一款主打敘事的冒險遊戲,從標題和已經放出的截圖來看,是想要還原喬治·歐威爾經典諷刺寓言《動物莊園(Animal Farm)》的神韻。
  • 15個最奇怪的反烏託邦遊戲
    未來讓人心生恐懼,在接下來的這15個反烏託邦遊戲中,未來的樣子變得越來越陌生,但又總在迴環曲折之後柳暗花明。1. 記憶駭客 (Remember Me)巴黎,一個充滿燈光和記憶的城市。然而,這些可以被隨意分享和刪改的記憶又是怎樣的呢?在新巴黎閃耀燈光的背後,幕後組織和被稱作「痴心妄想者」的反抗聯盟的對決也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