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沒,是「寓言」還是「詛咒」?

2020-12-17 騰訊網

20世紀70年代,世界局勢開始走向多極化。

日本作為亞洲強國,逐步成為了這「多極」中的重要一極。

在這個時期,日本經濟發展速度驚人,正處於「日本戰後經濟奇蹟」三十年的頂峰。

整個社會面貌蓬勃向上,二戰戰敗的事實仿佛逐漸淡去,全體日本人仿佛只懂埋頭奮進,一個嶄新的明天好像就等在前方。

然而,就在這樣的節點上,1973年,一位名叫小松左京的青年作家寫了一本科幻小說,書名令人大駭——《日本沉沒》

▍《日本沉沒》中文版,譯林出版社,2020年

小松左京其人履歷簡單,初看上去,除了一生充滿旺盛的創作力與瘋狂拿獎,好似沒有特別傳奇經歷。

在小松左京創作生涯初期,受到手塚治虫早期風格影響很深。

手塚治虫創作的年代(20世紀40年代),戰爭剛剛結束,日本戰敗,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否認自己的神性。

這樣灰敗下墜的時代背景,被手塚治虫刻畫在作品的價值觀裡。

在這樣的作品影響下,小松左京在起步時期,或許已經悄然印下了他對某種大命運的悲觀。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日本社會昂揚向上的時刻,小松左京卻以某種高度的警醒,寫出了《日本沉沒》。

▍小松左京(1931年1月28日 - 2011年7月26日)

作為日本科幻的「御三家」之一(另兩位是星新一和筒井康隆),小松左京的作品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惡毒的詛咒」。

那麼,他到底想要表達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怎樣的反思呢?

日本沉沒的故事,以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為人物主線,在科學家、政客、平民等各類身份的角色視角間不斷切換。

構想了一場「假如日本即將沉沒,日本人會如何」的末日思辨。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故事的開始,充滿了與眼下一樣的夏日炎熱氛圍。

主角小野寺因為職業關係,從牆壁出現裂縫時,就已敏銳感受到某些地理和氣象異常。但真正的異動,還要到他開始執行潛水任務才徐徐展開端倪。

伴隨著主角小野寺對「沉沒」真相的探尋,我們開始逐漸發現,小松左京在整個「沉沒」過程裡想表達的,遠遠多於一般表面性的災難反思。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故事中的日本政府,呈現的是一種按部就班且超然自信的面貌。

制訂了名目繁多的長期規劃,在狹窄的國土上,層層疊疊地擬訂出各種建設規劃或城市、地區和產業地帶的再布局規劃。

比如:運輸高速化七年計劃、通信器材五年計劃、農業結構調整十五年計劃……

這種面貌,其實也是戰後穩定期世界多數國家的一種狀態。

人類是行動力極強的生物,同時也忘性極大,在打擊之後爭分奪秒地重建家園,加速發展,可一旦發展進入某種狂熱甚至自負時,又會開始反噬自身。

這種反噬正,需要人類自身通過不斷的自省,並以超前的敏銳發出預警。

在日本經濟飛速上升期,小松左京寫下「日本沉沒」,或許就是某種小說形式的「吹哨」。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故事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萬事不滅,萬事不死」

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日本也是一個保留了頗多傳統文化民俗的國度。

小松左京藉故事中人物植田之口說出:

「雖然有些東西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實際上它並未泯滅,它只是從臺前隱身到幕後,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存在著。

在盂蘭盆節或者其他傳統節日裡,那些悄然隱身的人又重新現身。

這時,人們要以上賓之禮加以迎接……」

這是一段相當值得回味的話。

即便如今的日本已經高樓林立燈紅酒綠,可似乎有些什麼還潛伏著,等待再次顯形。

究竟是什麼呢?

是某些要大難臨頭才能被激發出來的精神嗎?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作為啟發了劉慈欣寫出《三體》的名作,《日本沉沒》討論的母題確實是本國的民族性在極端情況下是如何展現的。

小松左京認為,日本人的意識底層中存在「盲目信任」思想。

但是,在日本人的意識表層,現代社會的得與失、遭受損失、受到侮辱等充滿尖銳對立的利害和緊張,都會刺激他們做出可怕行徑。等感情的發洩一結束,日本人又會恢復到「友好關係」的狀態。

這種島國心態擠壓下的反覆橫跳,是一種國民性格的雙刃劍。

在極端狀況裡,如果政府能平穩處理「沉沒」,或許多數人都能得救。如果一旦對政府的不信任和不安鬱積,不信任便會擴張,甚至有可能會發展成一種恐慌狀態。

小松左京所講的這種兩面性,如今讀來也普適於疫病橫行的眼下情境:

人類要怎樣調試焦慮,組織系統要怎樣使得多數人可以信賴,這是擺在全球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在講述日本311大地震的紀實作品《巨浪下的小學》裡,官僚主義造成孩子們喪生的悲劇令人扼腕。

在《日本沉沒》裡,小松左京也毫不諱言官僚們的「自保」,也讓主角小野寺在親情與紀律的兩難裡,反思自己是否掉入了官僚陷阱。

同時,他也不吝筆墨地呈現出了,普通國民在悲情時刻對親人家眷的不舍。

在倒計時般緊張的情節裡,他設想日本一億多民眾可以如何轉移,各個接納難民國家的考量和博弈,某些超越時代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閃爍光芒;

他設想土地廣袤的蘇聯和中國放下對立和宿怨,主動施以援手;

他設想韓國也願意接納災民,甚至非洲的國家都在聯合國會議上釋放善意……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中文版雖然有近五百頁的體量,但因類型文學的緣故,讀來非常輕暢。

但小松左京對整個設定嚴謹度的打磨,也保留了科幻故事細節的複雜度。

就連故事中閃現的打油詩,都有著某種站在過去凝視未來的穿透力,讓人在科幻的氛圍裡讀出寓言般的寒意。

這是一首模仿昭和年代初期的老歌寫成的打油詩,當時日本正興起了「大陸熱」:

動蕩扶桑島,

實在住膩了。

你走我也走,

成群往外跑。

彼時是描寫日本對中國東北的覬覦,原意裡的「跑」是一種侵入,放在《日本沉沒》裡卻成了「逃亡」。

這種微妙的諷刺感,也是這個故事的魅力所在,小松左京真是一位通透且超越時代的作家。

▍電影《日本沉沒》2006 劇照

此外,故事中對兩種愛欲的描寫也非常動人。

其一,是玲子和小野寺的男女之情。在成田機場的道別裡,小野寺剖白說自己無法確認是否愛玲子,自己也不懂結婚的意義,但他知道他和玲子相互懂得,而玲子說:「這樣就夠了」。

其二,是田所博士對日本狂熱的愛。因為這份愛,田所博要與日本島同歸於盡。但在最後一剎那,他意識到不是所有人對這個島都能愛到身死不惜,他自己的這種愛無法綁架他人。

這兩種愛表面上看起來差異很大,在深處或許是能共通的。

一種情感的邊界是什麼,它左右著你做出怎樣的抉擇,在生離死別時一個人的理智要如何安放。

這些不必等到某種「沉沒」發生時,在平凡的日常裡,就值得我們去考量和自省。

▍NETFLIX動漫劇集《日本沉沒2020》劇中燃燒的日本

由此,這本《日本沉沒》,從地質變動的硬知識細節,到處理從主角到配角到芸芸眾生的理智與情感,再到「救援日本」時刻的國際互助場景描摹,都給出了超越時代的回音。

一個國家的力量,一種國民的本性,會在災害面前充分展現。

而我們從虛構作品裡獲得的反思力,或許在相當程度上可以促進現實境況的應變,以使人類全體,獲得某種進步的動力。

▍NETFLIX 動漫劇集《日本沉沒2020》海報

最後,NETFLIX 動漫劇集《日本沉沒2020》今天正式首播。

也是由《日本沉沒》原書改編,由執導過多部《蠟筆小新》劇場版的「鬼才導演」湯淺政明操刀。

通過「極普通的家庭故事」,講述了在日本逐漸沉沒的情況下,面對終極選擇的人們的現實生活。

後續如果你看完了,歡迎來留言說說你的感受。

小通薦書

相關焦點

  • 是法老的詛咒,還是天災人禍?鐵達尼號沉沒之謎
    很多人都應該看過《鐵達尼號》電影,該電影就是以「鐵達尼號」沉沒為背景,給人們講述了一個盪氣迴腸、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那麼,「鐵達尼號」沉沒之謎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許多人,網上也流傳著多種說法。
  • 鐵達尼號沉沒之謎,是木乃伊的詛咒?還是一場陰謀論?
    圖為《鐵達尼號》 而當時被稱為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為什麼在處女航行時就突然沉沒了呢?而這艘永不沉的船的來歷是什麼?為什麼它突然沉沒了?因為木乃伊在現場象徵著厄運,所以被解讀為法老的詛咒。
  • 鐵達尼號沉沒另有原因?只因偷運木乃伊,導致詛咒降臨?
    事實上,不論是這對有情人的結局,還是這艘當時最豪華的郵輪的覆滅,都令人無比遺憾惋惜。眾所周知,鐵達尼號作為當時世界上最豪華,安全性最高的郵輪,在首航之日便遭遇沉沒。其中原因也引起了大家無盡的猜想。在形形色色的猜測當中,有一種說法頗為有趣。坊間傳言,是由於鐵達尼號運送了一件神秘的物品,受到了詛咒才導致其沉沒。
  • 《日本沉沒》了嗎?
    近期,《日本沉沒》的動畫改編版本《日本沉沒2020》在Netflix和A站上線,導演是日本著名監督湯淺政明。他開始幻想日本沉沒以後,作為一個日本人,他應該身處何處。在《日本沉沒》中,小松寫下在面對災情時,福原教授建議「最好什麼都不做」,既不宣傳布緊急狀態,也不公布避難計劃。日本政府早早地將內部消息透露給金融業,極大地加速日本的資產轉移,而人被當作最不值錢的東西被拋棄。
  • 《日本沉沒2020》理想國還是烏託邦?
    日本再一次沉沒了,在最新的動畫《日本沉沒2020》中。 日本好像比好萊塢更喜歡拍災難片,或許和日本的地理位置處在地震多髮帶有關吧。其實可以理解,雖然標題叫「日本沉沒」,但是對災難的描寫是非常少的,本質上還是講述在絕境中的人類尋找火種和傳承文明的故事。關於片子本身好不好看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看了才能評價。接下來就是評價的分水嶺了。片中對人性和社會,宗教和團體有很直觀的描寫,人類面對絕境會分化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派別,各個派別之間相互對抗,不斷發生矛盾衝突。
  • 《日本沉沒2020》理想國還是烏託邦?
    日本再一次沉沒了,在最新的動畫《日本沉沒2020》中。日本好像比好萊塢更喜歡拍災難片,或許和日本的地理位置處在地震多髮帶有關吧。其實可以理解,雖然標題叫「日本沉沒」,但是對災難的描寫是非常少的,本質上還是講述在絕境中的人類尋找火種和傳承文明的故事。關於片子本身好不好看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看了才能評價。
  • 視覺鬼才湯淺政明的《日本沉沒》!來了!
    而《日本沉沒2020》,算是《日本沉沒》的第三個主線版本。 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以狂想日本列島因地殼大變動而沉入海底,講述了地質學家研究發現由於地殼變化,整個日本將在380餘天后沉入海底,日本政府、科學家、民眾與天災戰鬥的故事。
  • 鐵達尼號的沉沒,似乎與詛咒有關,研究員表示沒想像中那麼簡單
    而隨著它沉沒,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而最出名的還是與詛咒有關的話題。在《鐵達尼號》電影出現之後,即使過了如此多年,這部影片的口碑仍如當初,這部片中表現出來的傑克和羅絲的愛情故事令人嚮往。但是根據我們上面的所說,鐵達尼號在它的第一次航行之中,就出現了意外沉沒於大海之中,那麼註定這個愛情故事也就是悲劇的愛情故事。傑克為了救羅絲,犧牲了自己。
  • 《日本沉沒2020》:在面對動蕩之前,我們要往哪走?怎麼走下去?
    作為描述國家動蕩災難的十集長篇動畫,湯淺政明的《日本沉沒2020》,敘述了人們在面對災難時抉擇的茫然。如同湯淺政明兩年前與Netflix合作的《惡魔人:哭泣之子》,是以一個舊故事模式或既有角色來置入現今社會的價值觀,那麼這一次與Netflix再度合作,就是取其70年代的災難經典《日本沉沒》的故事結構,置入了日本面對災禍時整體民族風氣。當然,這可以說現今日本面對「新冠肺炎」此一災難的態度,特別是《日本沉沒2020》放大描寫人性在面對災難的「自私」。
  • 和《日本沉沒》一同沉沒的,還有什麼?
    改編的原著IP是日本科幻史上的經典著作,小松左今的《日本沉沒》。1973年出版後,立即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空前的暢銷書」。甚至影響了劉慈欣的創作,稱它為《三體》的靈感來源。先來捋一下《日本沉沒2020》的主線。《日本沉沒2020》與原著《日本沉沒》的核心一樣。因為地殼運動,日本將會全部沉入海底,迎來日本的末日。但和原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原著中,科學家對日本沉沒進行一步步的預測,政府也在緊張地規劃日本的未來。
  • 日本沉沒是真的怎麼辦?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導,日本神戶大學教授巽好幸近日預測稱,日本九州在未來的100年內可能發生巨型山口劇烈噴發。雖然可能性僅為1%,但預測一旦成真,最壞的情況將會導致1.2億人死亡,屆時日本也將不復存在。  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片名就叫《日本沉沒》。我印象最深者有二:一是日本沉沒前派使者到中國請求中國海軍出手救援,片中中國領導人說:「我們的艦艇都是小型的。」二是片中一名日本流浪漢喝著從垃圾桶裡撿來的XO,對同伴說:我們的生活水平比發展中國家還是高多了。
  • 古老詛咒還是冰川事故:鐵達尼號沉船之謎
    鐵達尼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遊輪,更是號稱「永不沉沒」,然而其在處女航中便慘遭厄運:1912年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與其大概1500名船員共同葬身大西洋,成為人類航海史上一大悲劇,那麼,鐵達尼號沉船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日本真的會沉沒嗎……
    十月電影公社策劃之地震題材災難電影季之三日本會沉沒嗎至電影《日本沉沒》,歡迎品閱,轉發有你!一句話影評美國大片的套路都是當了英雄又贏得美人,日本大片倒是很好運用了逆向思維,而且還在關鍵時刻「把持住了」。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據某些媒體報導,《日本沉沒》可能成為現實,這次精彩的預演一定不能錯過。影評《日本沉沒》改編自小松左京所著的同名小說。
  • 最恨不得日本沉沒的,就是日本人自己
    新上線的動畫版《日本沉沒》,遭到了一些日本網友的差評。在原著中,作者小松左京讓日本列島沉沒,卻是要尋找真正的日本。距離傳說中的日本沉沒,還有多久?答案是一年。無論談及日本科幻還是中國科幻,乃至於討論日本的國民性,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都是不得不讀的作品。小說出版不久,同名電影就上映了。日本為什麼一定要沉沒很難概括日本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 島國又玩沉沒?Netflix科幻動漫《日本沉沒2020》了解一下
    日本小說家小松左京所寫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曾在1973年、2006年兩度被改編成真人電影,兩部電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還曾被改為漫畫。這次,它又將與Netflix擦出怎樣的火花,請聽L為你帶來的關於Netflix新動漫《日本沉沒2020》的深度分析。
  • 日本又要沉沒了?這部動畫展示了日本即將沉沒前的掙扎
    文|情報君《日本淹沒》是由小說家小松左京寫的一部小說,在197年被改編成電影播放,然後在1974年改編成電視劇,2006年又改編成電影,現在又出了一個叫《日本沉沒2020》的動漫番劇,好笑的是在2006年的時候,和它同期的作品還有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沉沒》。
  • 日本沉沒了?原創動畫《日本沉沒2020》7月9日正式上線
    日本沉沒了?沒錯,《日本沉沒》來了。其實在1973年就有《日本沉沒》這部電影,是由森谷司郎執導,小林桂樹、藤岡弘、羅恩·格林主演的科幻、驚悚、劇情類電影。而今年Netflix 原創動畫劇集《日本沉沒》將於7月9日18:00開始在 A站正式播出。同樣改編於小松左京的小說《日本沉沒》,也是首次動畫化,全劇共10集。有趣的是為什麼會有作者寫這樣的題材呢?
  • 堪稱經典的《日本沉沒》,這次被湯淺政明搞砸了?
    》預告片中所配的文字寫道:東寶向全世界提問,是科學的智慧,還是政治的決斷?,更重要的還是戰後復興和經濟高速發展期建立起來的熟悉又理想的風景,烙印在國民心中的歷史與人文,甚至是作為國民性的集體主義……總而言之,一切關於日本的時間與空間都將全部沉沒。
  • 科學家為何說日本的沉沒不可逆轉?日本沉沒還需多少年
    富士山  但是你知道嗎,科學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活動極有可能會產生新的局面,日本極有可能會被板塊運動帶入深深的海底,徹底沉沒。當然,板塊運動也有一絲絲可能會為日本帶去更加廣闊的土地。  日本眼前最需要擔心的其實還是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問題。經過初步計算,要是南北兩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麼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70米以上,這意味著現在海拔70米以下的土地幾乎都會被淹沒。我們從海拔上來看看日本,日本全國海拔最高的富士山不到4000米,全國城市主要分布在海邊平原上,平均海拔都不超過20米。假如兩極冰川有一天真的全部融化,那日本將無路可逃。
  • 《日本沉沒2020》:跨越「末世」,講述「重生」
    這個日本人的實存問題。也就是說,只有在日本這個國家不復存在時,「日本」和「日本人」的內核才能得到展現。而國家消失的理由無論是戰爭還是自然災害,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日本沉沒》的執筆動機就在這裡了。故事描繪了天才科學家預測日本將被海淹沒後,大地震和火山噴發開始頻發,國家從首相等官僚的角度指導和組織國民避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