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簡稱「穗」
是廣東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南中國最大的城市,華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全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1443平方公裡,設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蘿崗區、從化市、增城市等十區兩個縣級市。珠江穿市而過,東江、西江、北江——珠江三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南海。
如同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城市那樣,廣州城的歷史,也是由一個神話開始。傳說在很古的時候,有五位仙人騎五隻神羊從海上踏浪而來,他們將手持的五色稻穗拋向這片大地,並同聲祝福道:「願此闤闠,永無饑荒。」這片神奇的大地就是廣州。因此,廣州也稱之為「羊城」、「穗城」。羊城故事在廣州家喻戶曉,「羊」文化在廣州更是深入人心。
在美麗的神話故事背後,則是「羊城」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廣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14年,這裡便修築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三國時期的吳國,「劃交州東部為廣州」,自此,「廣州」之名正式出現。這裡是三朝古都所在地,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地。
廣州文化藝術
(1) 粵劇
粵劇是我國的一大地方劇種 ,紮根於廣東民間 ,也流行於廣西部分地區和港澳地區 ,以及東南亞和華人居住區 ,至今約有 300 多年的歷史 .廣東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成、發展起來的。同時粵劇先後把南音、粵謳、龍舟歌、木魚歌等地方說唱藝術,以及廣東流行小調、小曲先後吸收進來作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粵劇以梆子、二黃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調為輔,富有地方特色和豐富多彩的唱腔體系。
(2) 廣繡
廣繡,又稱粵繡,中國名繡之一,是產於廣東地區的刺繡品。據傳創始於少數民族,明中後期形成特色。國內以故宮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滿、圖案繁茂、場面熱烈、用色富麗、對比強烈、大紅大綠而著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布局滿,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樹根等補充,顯得熱鬧而緊湊;粵繡的另一個獨特現象, 就是繡工多為男工,和其他地區繡工均為女子不同,在繡制大件時,繡工常手拿長針 站著施繡。
粵繡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毛績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針法十分豐富,把針線起落、用力輕重、絲理走向、排列疏密、絲結捲曲形態等因素都用來強化圖像的表現力。
(3) 粵語講古
「講古 」即說書、 講故事。 粵語講古是藝人用廣州方言對小說或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這種民間技藝來源於古代的說唱藝術;形式上而言,當是直接承繼元明以來的評話、評書,並結合粵語方言而產生。據說明朝末年,江蘇泰州說書大師柳敬亭( 1587~ 1679)出任抗清將領左良玉的幕客,在隨軍南徵時把說書藝術傳來廣東。
(4) 廣式家具
廣式家具工藝是廣州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的代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朝廷已有廣式家具出現。清初,廣式家具的豪華造型滿足了統治者對富貴的追求, 成為清廷家具的主要來源。清中期,廣式家具受歐洲巴羅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藝術風格影響,在造型和裝飾上達到鼎盛時期。民國後期戰亂使廣式家具行業蕭條中落,抗戰勝利以後,家具行業逐漸復甦。
於廣州文化藝術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沙灣飄色、廣州玉雕、廣州磚雕、廣州木雕、廣州灰塑等等。
廣州地方民俗
(1)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廣州有春節逛花市的習俗。它是由古代的花市、夜花市逐漸發展形成的。
廣州的年宵花市形成於 19 世紀清鹹豐、 同治年間。 當時設兩個花市, 一個在藩署前 (今中山路與北京路交界處 ),另一個在十八甫。除夕花市,又稱迎春花市,在每年農曆年的最後三天舉行。在這三天裡,花市從清晨到午夜向公眾開放,除夕之夜達到高潮, 正月初一早晨 2 時結束。
花市期間,教育路、多寶路、濱江西路、東川路、芳村陸居路和荔灣路一帶,長街如錦,百花爭豔,遊人如潮,摩肩接踵,歡聲笑話,熱鬧非凡。市上一般出售枝頭、盆頭和散花三類。枝頭以桃花、梅花為主,吊鐘花居多;盆頭的 名目繁多,諸如金桔、四季桔、大紅桔、硃砂桔、金蛋果、代代果、茶花、蘭花、芍 藥、玫瑰、含笑、水仙花、牡丹、海棠等等;散花則有菊花、雞冠花、劍花、銀柳等。
(2) 廣州飲茶習慣
由於個人比較喜歡飲茶這個習俗,所以我這裡就詳細說說:廣州人喜愛飲茶,尤
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為「喝茶了嗎」 )作為問候。民間還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僅飲早茶, 還有吃點心(作為早餐) ;不僅填飽肚子,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談生意等。可見,這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方式。
飲早茶廣州人又叫「嘆早茶」 。 一個「嘆」字,足以見得廣州人是怎樣把飲早茶看作一種有滋有味的享受。 「一盅兩件」是廣州人閒適生活的方式之一。廣州人若是獨自一人上茶樓,只需要一盅兩件就可以閒坐一個大清早。所謂「一盅」便是一壺茶, 菊花、普洱、菊普、壽眉、烏龍、鐵觀音,這些都是茶客們普遍熱愛的茶種,他們一
般擁有自己固定喜好的茶種,每上茶樓必喝;而「兩件」的點心更是必不可少,此, 究竟是用點心作為茶的佐料,或是因為吃點心要喝茶潤口,委實讓人分不清。最經典的「兩件」莫過於「蝦餃」、「燒賣」,茶樓的服務大嬸,推著裝滿蒸籠的小推車,邊繞著茶桌走,邊「吆喝」著: 「蝦餃、燒賣咯!好好吃既蝦餃、燒賣咯」(粵語,意即「蝦餃、燒賣啊!很好吃的蝦餃、燒賣啊! )聞聲而至的茶客一手拿著點心單,一手小心翼 翼地掀開每個蒸籠蓋, 「鑑別」 過後, 取起心儀的點心, 讓服務員在點心單上蓋上個印。於是,一桌子上, 「一盅兩件」 ,一個茶客,一嘆早茶。
「嘆早茶」是廣州人舉重若輕的人際關係潤滑劑。廣州人喜歡在分別時說上一句類似的話: 「得閒出黎飲茶吖! 」意即:「有空出來喝個早茶吧! 」事實上,此話往往有豐富的生活含義:或是表示對此間的惜別,抑或是表示餘言後敘、有空再聊,這句話就如別人說的「再見」一樣,那麼輕鬆、隨意,但又蘊含了一種交情,留給了人際溝通一個空間和機會。
廣州人愛聊天, 在茶樓裡沏上一壺茶點上幾個點心便可以聊天 「直落」(粵語, 意即一直聊到茶市收市) ,比起北京人蹲在胡同老牆腳下粗嗓大氣的 「侃」,廣州人在桌邊的「聊」顯得小聲細語、內斂溫和,聊得興起也不過是輕拍桌子或仰頭一笑。有時廣州人說起「得閒出黎飲茶」這句話時,又只是一種說法,也許是對對方 的幫忙表示感恩謝德,以自己請「飲茶」來作為一種實惠的酬謝,真有點像「君子之 交在乎(飲)茶」 。
更玄妙的一種意思是,當有矛盾解決、誤會消除時,廣州人會豪爽地誠邀對方: 「得閒我請你飲茶補翻數啦」 ,意即有空我請你飲早茶,作為對你的補償,抱歉之情與修補之意,在請飲茶之間,不著一字,盡得彰顯。 嘆早茶」是廣州人性格與廣州城市特徵的一道風景線。「飲茶」是貨真價實的,它成為了務實的廣州人經濟、文化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久未見面的老友,或是相互幫忙的朋友,或是重歸於好的雙方, 飲餐茶」似乎比「吃餐飯」更普遍、實在, 比起浮躁的飯局, 「飲餐茶」顯然更溫和、平淡、不慍不火、不驕不躁。
就是這個早茶, 深刻地體現了廣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的親情、友情、社交、生意傾談、娛樂文化,都有意無意卻深厚地滲透進早茶中,甚至與之融合為一體,久而久之,嘆早茶」 成了廣州人生活的一種態度、氛圍。所以,開明、勤懇、樸素、懂得賺錢又懂得享受的廣州人的性格和包容、平和的廣州城市特徵,不經意地就被定格在茶樓裡、早茶上。
(3) 重陽登高
廣州重陽登高,是廣州及其附近地區,包括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民眾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前後攀登廣州市北郊白雲山等山峰以及鎮海樓等建築物祈福轉 運、重陽敬老、拜山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廣州重陽登白雲山的習俗, 與至少有 1500 年歷史的鄭仙誕有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由於鄭仙傳說的重新出現,相當多的民眾重陽登高轉向登白雲山,並吸收了鄭仙誕活動的部分內容。
(4) 扒龍舟
在廣州的西端, 已有 400 多年歷史的荔灣泮塘的 「扒龍舟 」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上演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之前,村民們就把去年藏在湧邊泥土中的龍船挖出,按傳統這叫做 「起龍 」。起龍時,要在湧邊點香火,燒金銀,放炮竹。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泮塘村民們像迎接盛大日子一樣,早早前來圍觀。最受歡迎的是被泮塘人稱為 「契爺 」的鹽步 「老龍 」來訪,因為在 300 多年前的場龍舟競賽中, 鹽步就與泮塘因「扒龍舟」而上了契。
就說今年端午節期間,廣州市共有龍舟競渡活動點 160 餘個,其中競賽點 18 個, 共有 800 多艘、 2300 餘艘次龍舟參加競渡活動。 預計整個龍舟賽期間觀眾將達 46 萬餘人次,其中港澳臺同胞 200 餘人次。端午當日共有 50 餘場龍舟競渡活動,逾 800 艘龍舟參加,規模為歷年之最。
以上所說的只是我比較了解的,關於廣州的民俗風情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春節風俗: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舞獅子、逗利是(領紅包) 、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等。信仰風俗:南海神誕,天后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 ),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生活風俗:宵夜、飲糖水、 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 (火鍋) 、冬令吃狗肉等。
廣州人的飲食風俗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 「食在廣州 」的美譽。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增進大家對這座城市的了解,今天小編就來具體介紹廣州人的 飲食風俗。
先敬土地後敬人
廣州人喜歡餐前飲老火湯,不用分長輩先後,隨到隨飲,但飲前必須用筷子沾幾滴,然後在碗外輕輕彈到地上 (飲茶飲酒亦有此習慣 ),儀式完了就可以飲了。謂之「先敬土地後敬人 」。斟茶斟酒也有規矩, 「茶半敬人,酒半欺人 」,飲的禮儀與上同。
起筷
起筷前晚輩一定要先請長輩食飯,必須由最小的開始續個叫,年紀由最大到小的「食飯」,長輩說 「起筷」,然後大家一起講起筷喇 ! 」才能動筷。
食七
廣州人無論貧與富,可以獨孤一味,亦可以九大簋,但絕不會煮七道菜,除非要「白事」,「食七」不好意頭。
飛象過河
筷子不得挾到對面去,如果挾到對面媽媽就用自己的筷子一隔,然後說:飛象過 河! 其實「飛象過河 」的象就是象棋的象。象當然不能過河。抓筷子放筷子也有很多禮儀, 抓筷子不可手指指,放筷子不可打橫放等等。
掉筷子
有一次,不小心把放在桌邊的筷子弄掉了一支,想彎腰去拾,媽媽眼快,我還來不及拾上來,媽媽就把另一支也弄掉,我好奇我媽媽為什麼這樣做 ?媽媽說: 「開心快樂,好事當然成雙! 」等到飯後才與其他碗碟一起收拾。
廣州人有哪些飲食習慣
一、飲早茶
飲早茶,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 「飲咗茶未 」意(即「你喝茶了嗎 」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 「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 」的諺語。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 (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 (作為早餐 );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 ;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二、飲涼茶
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同時, 廣州人愛吃,會吃,有時吃的煎炸東西多了,難免會上火,於是飲涼茶也成了廣州人 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 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 菊五花茶、苦瓜乾涼茶、徐其修涼茶,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 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特別是亞運會王老吉作為贊助商之後,其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廣州的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葉、 野菊花、綿因陳、崩大碗、崗梅、車前草、地膽頭、水翁花、金銀花、紫蘇、薄荷、 布渣葉、半邊蓮等等。可以這樣說,廣州涼茶就是糅合了中醫藥理論的精華,即人與 自然界的合一和諧,有 「天人合一 」的意味。
三、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藥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
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 ;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 ;藥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薑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在炎熱的夏天,坐在涼涼的空調房裡,喝一杯淺淺的甜甜的糖水,真的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廣州夏天很悶,很熱,喝上一杯清涼下火的糖水,整個人精神煥發。
廣州的飲食文化特點
廣州菜博取中外烹飪技藝之長,融匯成多樣而完善的烹調方法。在唐代,廣州人 已經懂得運用多種的烹調方法,以後發展為 20 餘種,有其他地方常用的煎、炒、炸、蒸、燉、焗、燴,還有熬、煲、扣、扒、屈、、燜、浸、灼、滾、燒、滷、氽、泡、 川等。即便是相同的方法,又因用料、刀工、口味、菜式的不同,而又採取具體不同的方法,如 「煎」便有幹煎、溼煎、蛋煎、軟煎、煎封、煎釀和半煎炸等
廣州著名景點
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坐落於番禺市大石鎮的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是番禺香江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的集動、植物保護研究、養殖加工、旅遊觀光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觀, 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由私營企業投資管理大大型野生動物園。動物園首期佔地面積 130 公頃,動物種類已達到 300 多種,數量近萬隻,除國內動物園所飼養的動物品種外,還從南非和泰國引進了大批珍貴動物,如角馬、黑羚和泰國鱷魚等。全國絕無僅有的 2 只白獅子和 8 只白老虎全部落戶該園。
自 1997 年底開業一年內已繁殖 10 只小白虎。園內建築多以原木、松皮、葵業為材料,使之 " 野" 味十足。全園分為乘車遊覽區和步行遊覽區兩部分。其中步行遊覽區路徑設計為一個" 白" 字,乘車遊覽區設計為一個" 虎" 字,以體現該園的最大特色。乘車遊覽區分為非洲原野區、猛獸區和亞洲原野區,牧有羚羊、長頸鹿、馬、鴕鳥、獅、虎、熊、豹、駱駝和犛牛等。步行區分別有鴛鴦湖、鶴群、天鵝湖、紅鸛、白老虎、猴山、鱷魚村,以及鸚鵡、猛獸、大象和鱷魚表演場等。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有 四個動物表演場,每場可容納 600-2500 人不等,每天表演多達 15 場,佔地 2000 平方米的兒童樂園和大型遊戲機室" 歡樂天地 " 深受孩子們歡迎。
廣州動物園
廣州動物園位於先烈中路的廣州動物園興建於 1958 年,全園面積 43.3 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三大動物園之一。園內有哺乳類、爬蟲類、鳥類和魚類等動物450餘種, 4500 多頭( 只) 。其中屬於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等 35 種,二類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白枕鶴等32 種。園內按動物分類布局,可分為中心展區、飛禽大觀、盤龍苑等三個遊覽區,分別展出哺乳類動物飛禽和兩棲、爬行類、魚類動物。園內還有馴獸表演、逗趣園、歡樂世界等遊樂項目。
廣州海洋館
廣州海洋館位於廣州動物園內, 1997 年起對遊人開放,是一家集遊樂、觀賞、科研、教育多功能為一體的,以陳列展覽海洋魚類為主要特色的藍色海底世界。全館佔地面積為 1.5 萬平方米,館內放養著 200 多種魚類及其它獨特罕見的海洋生物。主要的景觀有 : 海底隧道、深海景觀、 18 米長的熱帶珊瑚缸、珍品缸、觸摸池、淡水世界、錦鯉池、鯊魚館、海獅樂園等,令遊人眼界大開,樂而忘返。
天河航天奇觀
天河航天奇觀,位於廣州天河區東圃鎮。天河航天奇觀是由當地農民自行集資 興建的。首期佔地 20 多公頃,總投資2.5 億元。奇觀薈萃了太空世界與航天科學知識,採用動、靜實物造景,匯集了高科技的聲、光、電、機械等技術精華,向遊客展示與介紹我國和世界的航空航天技術。
共有航天科技館、火箭發射指揮中心、升空館、太空站、月球館、太空遨遊、星球歷險、火山地震館、360 度景視廳等 10 多個旅遊場館 ; 還有水上世界、傲視藍天、星座廣場、卡通劇場、歡樂天地、荔香苑、戰鷹雄姿、友誼營地、音樂噴泉等娛樂場所。
奇觀內陳列有中、美、俄、法等國發射的火箭和衛星的實物和模型,其中當地農民用巨資購買的我國 " 長徵三號乙 " 運載火箭實體,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性能最優的火箭,曾在珠海國際航展中轟動一時,現已作為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普及航天航空知識的生動教材。
廣州世界大觀
廣州世界大觀是一個集五大洲民間風情、古典建築、自然景觀、藝術表演與現代遊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旅遊景區。該景區坐落在天河區東圃鎮,佔地48 萬平方米,日可接待遊客 3 萬人次。
世界大觀設有時代廣場、巴黎歌劇院、古希臘劇場、阿拉伯劇場、英國劇場、 日本劇場等六大劇場和飛機航船表演、綜合遊樂場、水上運動場、美國娛樂街等四 大遊樂區。時代廣場可容納 2.5 萬人遊樂或觀看文藝節目 ; 以巴黎歌劇院《五羊神女的夢幻》為主題的豔麗之舞,令遊人如痴如醉 ; 古希臘劇場演大馬戲、鬥雞鬥羊表演節目,令人心驚膽戰之餘又捧腹大笑 大觀園內沿湖主環遊道上設有古典火車、觀光遊覽車 ; 乘空中彩色熱汽球旅行,可將全園景色盡收眼底 ; 水幕電影更令遊人感受到新奇 ; 每天長達 12 小時的遊樂表演項目,呈現出" 世界在這裡狂歡 " 的非凡氣勢。東方樂園東方樂園坐落於白雲山麓的大金鐘水庫之畔,是一座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並以先進科技手法表現華夏文化的現代遊樂城。
全園佔地 24 萬平方米,有雙環過山車、空中列車、摩天輪等50 多個機械遊樂項目和由 1500 平方米人工造浪及水上滑梯組成的水上世界,以及中心舞臺、演藝中心、環幕電影院、卡拉 OK歌舞廳、中國歷史人物塑像館、東方電影世界實景拍 攝現場( 《上海灘》廣場、《黃飛鴻》街景 ) ,將使東方樂園成為具有世界水平的綜合樂園。
從 1987 年開始,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已在此舉辦了 11 屆,來自國內外的 100 多個歌舞藝術團體,攜帶異彩紛呈的優秀節目而來,精心表演。
旅遊歡樂節現已成為廣州地區每年特定的文化旅遊盛會。東方樂園是國際遊樂場協會吸收的第一個中國會員。自 1985 年開業至今,樂園已接待了中外遊客 2000 多萬人次,成為廣州旅遊業窗口單位。
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位於天河區龍眼洞火爐山下,全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佔地300 公頃,是全國三大植物園 ( 華南、北京、廬山 ) 之一,又是我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植物園籌建於 1956 年,主要任務是植物引種馴化研究。目前和全世界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 多個植物園建立有學術和種子交流業務。全園分為試驗區和展覽區兩部分,它既是熱帶亞熱帶珍稀瀕危植物引種保存和植物資源推廣利用的科研基地,又是普及植物科學知識和參觀遊覽的園地。
園內目前引種國內外植物約 5000 種,根據植物的分類系統和生態習性建成了孑遺植物 ( 水杉、銀杏等 ) 區、棕櫚園、蒲崗自然保護區、蔭生植物區、園林樹木區、溫室、藥用植物區、蘭園、蘇鐵園、裸子植物區、竹園、木本花卉區、經濟植 物區,以及世界上收集種類最齊全的姜園和木蘭園等 15 個各具特色的專類園。豐富的植物種類構成了具有熱帶、亞熱帶植物特色的園林景觀。
華南植物園從 1980年起向公眾開放。 1986 年,該園被評選為羊城新八景之一,美麗的湖光山色被譽為" 龍洞琪林 " 。1995 年被有關機構評為 " 中華之最 "- 全 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該園每年客流量為 40 萬人次。
蘭圃
廣州蘭圃位於廣州市解放北路,與景色秀麗、風光明媚的越秀公園遙望相對。這裡原是一個小型標本植物園,經過多年精心培養,修建成今天一個專業性的小型園林公園。蘭圃全園面積只有 39000 平方米,但在這個蘭藝小天地裡,卻栽有 200 多個品種、近萬盆蘭花。春蘭、蕙蘭、墨蘭,花香濃鬱 ; 卡特蘭、石斛蘭、萬代蘭、文心蘭,花色豔麗,姿態萬千。當您進入蘭圃參觀,便會置身於嘆為觀止的蘭花世界 ; 有機會親臨蘭圃,可一洗繁喧之氣,陶冶性情,優哉悠哉而自得其樂。蘭圃會令您樂而忘 返~廣州蘭圃在園林建造建築方面很有特色。
他具有嶺南園林曲徑通幽、迂迴曲折 的小道,造園用借境、障景等手法,把各個亭臺樓閣分開,使其各個亭臺樓閣又各 有特色,為遊客提供品茶休息的好場所。到蘭圃品茶也是一件樂事。這裡茶藝品茗 的地方就有三個 : 國香茶館、惜陰軒茶藝館和茅舍茶藝館,且各有其特色。茶藝館屬於一種品茶與文化的結合,品茶與藝術的結合。在我國古代,人們早就有品茶的習慣,茶聖陸羽是世界上有名的。我國臺灣和日本等地,許多人也很愛好品茶的藝術,叫「茶道」。
品賞這種茶藝需要十分講究的。泡茶用的水質問題,泡茶時間的掌握,泡茶時水的溫度掌握,泡茶時茶葉的份量與水的份量掌握,以及泡茶時的程序與泡茶用的茶具等, 都需要人們有很深入廣泛的研究。團友們,現在您可以在這茶藝館裡領略一番。每一臺都有一個茶藝師接待您,每一個茶藝館都會安排您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坐舒適的家具,配柔和的燈光,清脆的輕音樂,有妙齡少女為您專門煲水泡茶,與您介紹泡茶的藝術和講茶經,讓您真正品嘗到蘭圃茶藝的樂趣。平日約三五知己到蘭圃來品茶更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今後有空的話,您不妨再來體會一番。
白雲山
人們喜歡用 " 珠海白雲 " 來描繪廣州的水光山色。白雲山,是指位於廣州城北面7.5 千米,由 30 多座山峰組成,面積 28 平方千米的山脈。主峰摩星嶺位於白雲山中部,高達 382 米,又稱 " 天南第一峰 " 。
白雲山實際上是大庾嶺迤邐南下的餘脈, 它在珠江三角洲平地拔起,史稱 " 南越第一山 " 。該山又因 " 白雲山上白雲飛,白雲山下白雲圍 " 而命名為 " 白雲山" 。舊" 羊城八景 " 之一的" 白雲松濤 " ,是因山上風起松濤聲陣陣的意境而得名的。白雲山歷史上就是廣州著名的遊覽勝地,登高遠眺,可盡覽市區。歷代著名詩人學者,如蘇軾、楊萬裡、王士禎等曾來遊覽並留下詩文。
白雲山山形略呈長方形,南北 7 千米,東西 4 千米。白雲山山齡約為 4 億年,是廣東境內最古老的山脈之一。白雲山景色秀麗,古蹟甚多,古今 " 羊城八景 " ,除" 白雲松濤 " 外,還有 " 蒲澗 泉" 、" 白雲晚望 " 、" 景泰歸僧 " 、" 雲山錦繡" 等,寫盡白雲山美麗景色。
白雲山是一個自然山水園林和旅遊避暑勝地,開發至今已有 1000 多年歷史。現發展為六個遊覽區 : 明珠樓遊覽區、摩星嶺遊覽區、三臺嶺遊覽區、鳴春谷遊覽區、飛鵝嶺遊覽區和麓湖遊覽區。除原有的景觀摩星嶺、白雲曉望、白雲晚望、天南第一峰、白雲松濤、山莊旅舍、松濤別院、明珠樓、鹿鳴酒家、白雲仙館外,近十多年增設了白雲索道、鳴春谷 ( 亞洲最大的鳥籠 ) 、廣州碑林、能仁寺、高爾夫球場、星海園、雲臺花園、雕塑公園、白雲滑道等景區景點。白雲山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 名山無處不生雲,此處白雲獨佔春 " ,是對白雲山風景區的最好寫照。九龍泉位於白雲山頂公園的中心部位。相傳為龍王太子所化 : 古時候這裡沒有泉水, 秦代安期生在此隱居,有九童子出現,片刻即見泉湧,以小童為龍所變,故名九龍泉。九龍泉原為白雲寺內的泉井。現泉周圍有六角形花崗石井欄,泉旁繞以龍柱護欄,立有 " 九龍泉" 碑。泉水清澈可口,其味甘涼。舊時陶陶居以此水泡茶。九龍泉三面高山屹立,南為溪澗,冬暖夏涼。亭廊閣錯落有致,並建有茶室和素餐館。
越秀山
越秀公園位於廣州市內北部、廣州火車站東南約一公裡處,是全市最大的公園,面積達 ,, 萬平方米。除越秀山處,還包括周圍的 , 個小山崗及東秀湖、南秀湖、北秀湖 , 個人工湖。越秀公園內廣種花卉樹木,初春的紅棉,暮春的杜鵑,四月的白玉蘭,五月的金鳳和山丹,秋天的含笑,隆冬的臘梅。每年春秋兩季,這裡還舉辦盛大的迎春花會和菊展。公園內還有一座能容納 , 萬多觀眾的體育場。主要參觀景點有五羊石雕、鎮海樓和中山紀念碑等名勝古蹟。
越秀山上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廣州市的標誌。走進越秀公園,登上木殼崗,便會看到 1959 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人設計的,作為羊城城徽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作品 五羊石像。五羊仙子降臨廣州,給羊城人民帶來了吉祥與幸福,他們贈稻於民,並祝「願此闤闠 (huan hui ,意為街市 ) ,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五羊化為巨石。
藝術家將這個美好的傳說重塑出來。看~五隻石羊神態各異 : 站在高處的老羊雄勁,口銜谷穗,昂首向前方 ; 老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 ; 再有一對母子羊, 母羊左右回首顧盼正在安靜吸乳的幼羊,深厚母愛溢於言表。
鎮海樓
此樓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至今已有 600 多年歷史。此樓曾五毀五建。原為磚木結構, 1928 年重修時內部已改為鋼筋水泥結構。解放後人民政府將其加以修葺,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層樓高 25 米,闊 31 米,深 16 米,呈長方形,一二層用紅砂巖條石砌成, 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牆綠瓦,造型十分古樸奇特。樓前對峙一對高達 2 米的紅砂巖石獅子,是明代雕刻。
樓頂層正面高懸" 鎮海樓" 金色巨匾。五層樓前面有一碑廊,有歷代碑刻 24 塊。其中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於公元前 770 年( 距今 2760 多年) ,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碑刻。碑廊旁邊有 12 門古炮,是鴉片戰爭時期的證物。其中5 門洋炮,另 門是佛山造的。
鎮海樓對聯
鎮海樓大門兩側對聯寫道 :" 千萬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鬥摩霄,目空今古 ;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 該聯為清光緒兩廣總督彭玉麟幕僚李棣華所作。聯中 " 故侯" 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所建,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明歷史滄桑。" 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 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兵至粵,駐兵鎮海樓上,他反對李鴻章賣國議和,但也只得 " 淚灑英雄 " 了。此對聯先詠樓,後寫人,意境磅礴,不失為一幅佳聯。
越秀山的明代古城牆
明代廣州的城市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明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永嘉侯朱亮祖將宋元時的三城合為一城,並向東、北擴展城區東起今天的越秀路,西到人民路,南抵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跨越秀山。此時,越秀山才正式列入城內, 山上的鎮海樓也同時興建。
今天,廣州絕大部分城牆已拆,越秀山鎮海樓還殘存 著一段長 1100 米的明城牆。該牆高度由1 米至 10 米不等。城牆下部為紅砂巖條石砌築,上部為青色大城磚。其中鎮海樓一帶長約 200 餘米的城牆,已由市政府撥款修復。廣州古城牆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蓮花山風景區
蓮花山風景區位於番禺市的東郊,距離廣州市區 20 千米。蓮花山原名 " 石獅頭" ,是古代石礦場,因採石後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 蓮花) 狀而得名。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模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石、燕子 巖、八仙巖、蓮花巖、觀音巖、飛鷹巖、南天門、神仙橋等。既是古代人民一錘一 釺開鑿而成,又經歷兩千多年的自然風化,真正是千姿百態,雄偉勁拔,一座偉大 的" 石雕古蹟 " 。
山上有明萬曆四十年 (1612 年) 建造的被譽為 " 省會華表 " 的蓮花塔和清康熙三年(1664 年) 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蹟,被列為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 年建成的望海觀音金像,高 40.88 米,以 120 噸青銅鑄成,外貼 180 兩黃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瑰寶。
蓮花城
蓮花城現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珠江景色。每年這裡還舉辦桃花節、蓮花節,以花節展覽盛會為特色,以觀光性、藝術性、知識性手法吸引遊客。蓮花山旅遊區有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
廳、燒烤場及購物街 ; 還有水上樂園、文藝表演廳等大型遊樂項目。 1996 年開通的區內上下山穿梭巴士和磁卡電話亭,更使旅遊區服務又上了一個新檔次。
從化天湖旅遊區
從化天湖旅遊區在流溪河西岸,還有天湖瀏覽區,它以山林、湖水、瀑布和山珍野味而著稱。天湖是一個人工湖,建於 1972 年,由於它建在 " 萬丈飛瀑瀉漏天 " 的瀑布之巔,故名 " 天湖" 。天湖旅遊區內建有 20 多幢大小別墅,建築面積 6 萬平方米,極富民族特點。西邊 4 千米處,是著名的溫泉瀑布區。這裡有三道瀑布 : 香粉瀑、飛虹瀑和百丈飛濤瀑。溫泉風景區著名的景觀還有 : 溫泉錦綠,蘭花清幽, 天湖秀色,南天娛樂城。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從化市的北部。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十大國家森林公園 之一。它佔地總面積1 萬公頃,其中森林覆蓋率佔 86%。在山林當中,蘊藏著 82 科、400 多種樹木和觀賞花木,還有萬畝茶園、千畝梅園和萬畝竹園,蘇門羚、水鹿、山牛等出沒密林深處,白鷳、雉雞、鴛鴦等常在湖邊嬉戲,還有石蛤、山龜在 山澗歇息。這裡是一個物種的寶庫。
公園內群山環抱著流溪河水庫,水庫面積 1300 多公頃,庫容 3.5 億立方米, 湖上有島嶼 22 個,稱為翡翠群島。其中一個與人同樂的猴島,是該園與仲愷農學院合作的科研項目。公園內的景觀還有彩虹橋,全長200 多米,孔形設計,是我國橋梁工程中的首座無柱式橋梁。橋南有廣州至北京的105 國道。每當落日時分,兩條橫拉主幹形成一道美麗的彩虹,故稱彩虹橋。距公園二千米處,有南山瀑布景觀。
從化溫泉風景區
從化溫泉又名流溪河溫泉,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區和療養勝地。
從化溫泉位於廣州市東北部的從化市腹地,離廣州 75 千米。明清兩代已開發利用此地溫泉,泉水無色無味,水質晶瑩,含有鈣、鎂、鉀、二氧化矽和氡等元素。區內目前發現有泉眼 12 處,最低溫度 36?,最高溫度達 71 ? 。
從化溫泉對各種關節炎和皮膚、消化器官、神經系統等疾病有輔助療效。從化溫泉風景區總面積20 多平方千米,分為河東岸和河西岸兩部分。壯麗的碧浪橋橫跨流溪河,將兩岸連為一體。河東岸是溫泉療養區,河西岸是旅遊賓館別墅區。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翠,蜿蜒曲折的流溪河像一條飄帶縱貫其間。這裡遍種梅、李、荔枝、松、柏、玉蘭等,到處綠竹成林,風景秀麗,四季如春。加上樓 臺、小亭、曲廊,參差錯落,臨溪倒影,將區內環境點綴得格外幽雅,給人以恬靜的美感。
芙蓉嶂風景區
芙蓉嶂風景區位於花都市新華鎮以北 18 千米的芙蓉鎮,距廣州 47 千米。旅遊區面積 22 平方千米。這是一個以山、林、湖、泉景觀取勝,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色和神話傳說的,人文古蹟眾多的旅遊勝地。
芙蓉嶂亦名芙蓉山,海拔 360 米,重巒疊嶂,方圓數十裡,山上石頭均表面煙墨色呈芙蓉花形狀,故稱芙蓉山。芙蓉嶂風光秀美。山上名勝古蹟薈萃,林木鬱鬱蔥蔥,山南有花都古八景之首的西山瀑布,落差 90 米。
瀑布下面是能萬人同時遊泳的人工泳池,佔地.3 萬 平方米。池旁是芙蓉嶂水庫,水面面積2 平方千米,水深 24 米,蓄水 1737 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 1300 多公頃。 1987 年花都政府決定在芙蓉嶂旅遊區內開發旅遊度假村。
村中的福船崗是北回歸線經過之處,樹木覆蓋率 89%,空氣清新宜人,有鯉魚崗、獅山、象山等景點及燒烤區、垂釣區、溫泉區、果園等。旅遊區內三個半島還將興建三個度假村 : 湖濱半島以西歐風情為特色 ; 龍臂旅遊度假村建成有中國民俗風情特色 ; 半島度假村則以熱帶太平洋島國建築為主。
廣州蓄能發電廠旅遊景區
廣州蓄能發電廠旅遊景區位於從化市呂田鎮小杉村,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 目,由廣東省與國家能源部和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合資興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之一。蓄能發電站是一項為大亞灣核電站配套的工程。從廣州坐車 2 小時左右到達這裡。電站上、下兩個水庫和巨大的地下廠房,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參觀的景點。
這裡主要的景觀有 : 茵夢平湖,可泛舟湖上作環庫遊,每天24 小時看湖心島不停地 " 沉浮"; 魔力宮殿,地下廠房處於上、下水庫之間,深藏山腹 400 米,這裡的機組與常規水電廠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既能發電蓄電又可抽水,使水能、電能之間能夠轉換,解決了多餘電量的儲存問題 ; 陳禾天地,這是蓄電廠的上水庫,青山如黛,湖平如鏡,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獨特,廣州市民雙休日來到這裡休憩遊樂,它已成為了廣州市郊旅遊的一個新景點。
石門返照
位於廣州市區西北 15 千米的小北江與流溪河匯合處的石井鎮內。是宋、元兩代" 羊城八景 " 之一。小北江為西江、北江總匯,水量大,流速急,而流經這裡時, 要橫穿西南走向的巖石山崗,河道收整,石門兩岸群山對峙、壁石如門。每當朝陽升起和日落時分,滿天霞彩與雲蒸霧蔚的江水組成了一幅奇麗的景觀。因此,人們稱之為" 石門返照 " 。如今石門已成為廣州重要的風景旅遊點。
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是廣州市客輪公司獨家經營的具有南國特色的旅遊項目。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入夜,華燈璀璨," 珠江明珠" 號旅遊船搭載遊客從人民橋附近西堤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經解放大橋、海珠橋、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廣州大橋、鶴洞大橋,而後回程。沿途景觀有珠海 丹心、東湖春曉、黃埔雲檣、鵝潭夜月等 " 羊城八景 " ,還有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江灣大酒店、二沙海珠廣場花園、白天鵝賓館、沙面洋房 建築等。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珠江
珠江全長 2129 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河,其名來自 " 海珠石" 。當千裡珠江流經廣州城下時,江中有一巨大的石島,石島長期被江水衝刷,變得圓滑光潤,形如珍珠,稱" 海珠石" 。由此,坐落該石的河流便稱之為 " 珠江" 。" 珠江" 得名還有一說。傳說有一位波斯商人,偷了他們國家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來到廣州拍賣。由於此珠是鎮國之寶,所以波斯國派人攜巨款來廣州,把寶珠買了下來。當他們乘船回國時,拿出寶珠欣賞。突然,寶珠飛起,墜入江中。後來寶珠化為巨石, 熠熠生輝,人們便將其稱為海珠島, " 珠江" 也因此得名。
珠江實際上是西江、北江、東江,還有流溪河四個水系的總稱。西江源自雲貴高原,北江和東江源自江西,流溪河源自從化市的七星嶺。四江到廣州匯合,流入 南海。習慣上,人們把流經市區的那段河流稱為 " 珠江" 。2000 多年前,珠江河道很寬,達 2000 米以上,故又稱為 " 珠海" 。後河道漸漸變窄,宋代時寬 900 米,現在僅寬 180 米了。
珠江河上 10 座橋: 人民橋、海珠橋、海印橋、洛溪橋、珠江大橋、廣州大橋, 還有新建的解放大橋、江灣大橋、華南大橋、鶴洞大橋,以及珠江過江隧道,把珠江南北兩岸和芳村區連成一片 ; 兩岸星級賓館、商廈林立 : 白天鵝賓館、華廈大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廣信江灣大酒店直聳雲天。
越秀山 地處廣州市中區解放北路,俗稱觀音山,現稱越秀公園,為廣州綜合性公園之最。擁有鎮海樓,中山紀念碑、五羊石像、四方炮臺等著名史跡。始建於明初的鎮海樓,俗稱「五層樓」,現已闢為廣州博物館。越秀公園內還有三個人工湖和各種遊樂設施。
華南植物園 位於市北郊龍眼洞。分為海內外熱帶、亞熱帶、藥用植物等十多個植物區,漫遊這個綠色世界,那奇花異卉,綠海芳菲,確實令人心曠神怡。
廣州動物園
位於先烈東路,面積 ,, 萬平方米,現有動物310 種,共 2500 頭, 養有中國特產的稀有動物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及犀牛、長頸鹿、華南虎等珍禽異獸。園內設有跑馬場、可觸摸動物區——逗趣園及多個妙趣橫生的遊樂園。
三元裡抗英遺址
坐落在三元裡的三元古廟,原是一座供奉北帝的神廟,當年村民們在這裡舉三星旗誓師抗英,今已闢為三元裡人抗英鬥爭紀念館,並在村南山崗上建立了一座三元裡杭英烈士紀念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位於先烈中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辛亥廣州起義七十二名犧牲者遺體合葬於此,正門石牌坊上有刻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陵墓以麻石砌成,墓後有記功坊,坊旁立有記功碑,刻有歷史緣由和烈士名字,頂部是石雕的自由神像。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位於市區中山三路紅花崗,為紀念 ,,,, 年廣州暴動的陣亡烈士而建,陵旁立 40 只大石獅,園內建有血祭軒轅亭、中蘇及中朝人民血誼亭和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現闢有荷塘魚池,曲橋亭榭,成為休閒的好場所。
廣東省博物館 / 魯迅紀念館
坐落在市內文明路。原為清朝廣東貢院,中山大學舊址,現存貢院建築明遠樓和中山大學辦公樓——大鐘樓,大鐘樓即為大文豪魯迅的紀念館和國民黨「一大」舊址所在,省博物館主要有「廣東省出土文物展覽」和「原始社會陳列」。六榕寺 位於六榕路,建於南朝梁大同三年 ( 公元,,, 年) ,有舍利塔 ( 又稱花塔) ,高,, 米多,是廣州現存最高的古建築。寺內古碑林立,柏樹蒼勁,為廣州佛教活動中心。
光孝寺
坐落在市區光孝路,是廣州名勝中歷史最久、古蹟最多的地方。原為 西漢時南越王趙建德的王府,三國時期吳國智者虞翻的講學場所,東晉僧人昊摩耶舍首建佛殿。
直到宋紹光二十一年 ( 公元,,,,年〕才定名光孝寺,寺內大雄寶殿是華南現存最古老、保留了唐未遺風的珍貴建築,東、西鐵塔則是中國僅存最古最完整的鐵塔。此外還有大悲幢、睡佛樓、六祖殿、巨型銅佛等。
陳家祠
即中山七路恩龍裡的廣州民間藝術博物館。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 (1890年) ,為廣東 ,, 縣陳姓合族宗祠,其規模龐大,採用陶瓷、石刻、磚雕,灰塑、鑄鐵等多種材料和工藝造型,把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融入一堂,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珍品。
清真懷聖寺
坐落在光塔路,建於唐貞觀元年 ( 公元 627 年) ,寺名取懷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之意,是中國沿海最早建成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現在仍是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寺內的光塔,高 ,, 米,形似城堡。
五仙觀
位於市中心惠福西路,傳說五位仙人騎五色羊降落此地,廣州因此而得羊城美名,五仙觀首建於北宋,明代重建,觀內還有著名的嶺南第一樓和大禁鍾值得一看,紅砂巖的「仙人拇跡」,據傳乃仙人足印,頗具神奇色彩。
清真先賢墓
位於市區北緣桂花崗。傳說 1300 年前,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派其母舅艾比 ?宛葛士到廣州傳教,死後葬於此地,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圓, 有門可入,在內誦經,聲音迥響,故有響墳之稱。
南越王墓
第二代南越王趙昧 ( 自號文帝 ) 之墓,位於市區象崗山,鄰近中國大酒店,這座建於 2600 多年前的地下宮,是嶺南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一座石室墓,出士隨葬品 1000 多件。該墓現已闢為博物館。
黃埔軍校舊址
位於黃埔長洲島,距市中心約 20 公裡,在本世紀 20 年代,曾培養出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東方樂園
位於市北郊,是一座現代大型遊樂場,佔地約 34 萬平方米,有架空列車、太空漫遊、飛碟射擊、過山車、森林狩獵等 40 多項遊樂項目,還全天提供各地風昧美食。
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是全國建立的 12 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面積15 平方公裡,範圍包括現在的東方樂園、南湖樂園、大金鐘水庫。按照總體規劃,度假 區分為遊覽、度假、娛樂博覽三大部分,主要項目有高級度假別墅區、中華太極城,東方遊樂城、高爾夫球場等 30 多個。
石室
位於一德路清末兩廣總督衙門舊址上。本名聖心教堂,是廣州天主教活動場所,因整個建築都用花崗石砌成,故又名石室,規模宏大,造型雄偉,為中國第一高大天主教堂,並稱著遠東。
南海神廟
又名波籮廟,位於黃埔廟頭村,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 ( 公 元 594年) ,為中國僅存的一座四海神廟,又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廟內建有「浴日亭」,乃古代羊城八景「波籮浴日」舊址。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
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琶洲會展中心已成為廣州的亮點,許多市民都想一睹會展中心的風採。這裡不僅可以舉辦商品展覽、召開會議、進行商務洽談,還兼顧展示、演示、表演、宴會、新聞發布以及大型集會、慶典等功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