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寧,三十而已
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蘇寧。
從1990年算起,蘇寧一共經歷了三次沒有參照物的「創業」,如今開始再出發。
1990年12月26日,張近東以10萬元資金,在南京寧海路租下200平方米門面房,取名蘇寧,專營空調,開啟專業零售十年。
1999年,蘇寧第一家「綜合電器零售店」登陸南京新街口商圈,一炮而紅,讓全國消費者都記住了「蘇寧」這個名字。蘇寧也由此進入連鎖經營時代。
2010年蘇寧易購正式上線,蘇寧開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2019年,蘇寧收購萬達百貨,拿下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補上了百貨和快消業務兩塊版圖。至此,蘇寧搭建起囊括線上自營、線上平臺、線下專業店、百貨店、商超、便利店的全渠道零售生態。
2020年,對零售業而言,疫情是「黑天鵝」,也是「試金石」,進入「而立之年」的蘇寧似要準備再次轉身。
11月30日晚,蘇寧易購宣布旗下雲網萬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輪融資,深創投領投,融資金額60億元人民幣。這被外界解讀為蘇寧進入第四個十年的戰略信號,是蘇寧易購升級「零售服務商」的落地之舉,蘇寧將利用自己在供應鏈、物流、金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幫助更多中小微零售商轉型數位化。
從一家小小的空調店鋪,發展到全品類、全渠道,再到為中小微零售商搭建數位化平臺,「三十而立」的蘇寧不僅僅書寫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崛起歷程,也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零售業變遷的真實案例。
「做零售是跑馬拉松。一家經得起時間與市場檢驗的企業,除了具備勇於創新的瞬間爆發力,更需要具備耐得住時間淬鍊與打磨的持久續航力,只有具備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才能在內外部風險與不確定性中真正沉澱下來,承擔起民營企業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張近東如是表示。
2020年中國零售業遭遇疫情重創,年底,零售巨頭蘇寧的新動向引發廣泛關注。
11月30日晚間,蘇寧易購(002024.SZ)宣布旗下雲網萬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雲網萬店」)完成A輪融資,深創投領投,融資金額60億元。
蘇寧易購表示,這家新設立的子公司將專注開放賦能,整合蘇寧優質資源,打造「資源網際網路」+「場景網際網路」的全新商業模式。雲網萬店成立於2020年11月11日,註冊資本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張近東。
這被外界解讀為蘇寧進入第四個十年的戰略信號。
作為中國零售業的標杆企業,蘇寧一直是一個獨特的標本,在其成立後的30年時間,穿越過中國零售業多個時代,從傳統零售商經歷數次關鍵轉型,始終身處零售業的最前沿。
蘇寧在疫情衝擊之年的成績單
身為創始人兼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本人很少有豪言壯語,極少接受採訪。
這也影響了蘇寧的氣質,在外界眼裡,這家企業一直低調,既不像阿里那麼外向煽情,也不像京東那樣野心勃勃。
但張近東和蘇寧在中國零售業的存在感不容忽視,無論是早年戰國美,還是近年戰京東、不失時機牽手阿里,這家企業全程參與、見證了中國零售業的變遷與轉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行業來說,既是黑天鵝又是試金石,一方面很多企業關店倒閉,另一方面整個零售行業被迫加速轉型,銷售從簡單的線下渠道轉向了全流程數位化、線上線下融合。
蘇寧在這一年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8月28日晚間,蘇寧易購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1—6月,蘇寧易購實現商品銷售規模1940.98億元,同比增長5.37%,其中線上銷售規模為1347.96億元,同比增長20.19%,線上銷售規模佔比持續提升至69.45%。
在疫情期間,蘇寧全國上萬家門店的導購轉向「離店銷售」,依託會員數據展開社群銷售,同時開啟全員帶貨模式,1—6月,來自門店的蘇寧推客訂單同比增長 113.80%,蘇寧易購平臺新增註冊用戶數達到4683萬,6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2.37%。
2020年「雙11」的數據顯示,蘇寧易購線上訂單增長75%,蘇寧家樂福到家服務訂單同比增長420%,一小時達及時履約率99%,最快配送時間僅用時9分鐘。7000家蘇寧縣鎮店「雙11」當天銷售增長150%。「雙11」當天,在各大城市商圈,蘇寧廣場、蘇寧易購廣場客流量突破1150萬。線下消費迎來全面復甦。
疫情期間蘇寧門店直播超45萬場次,在網際網路行業首創連續12小時直播的「超店播計劃」,明星店員搭配網紅主播實時線上帶貨。
8月初,蘇寧與羅永浩合作開設專場直播,4小時的直播總支付金額突破2億元,總訂單量達26.8萬,累計觀看人數達1048.3萬;「818」大促期間,賈乃亮、關曉彤直播帶貨4小時,總銷售額達到2.4億元,觀看人數達到5079萬,共有30多件單品銷售破萬元。
「2020年確實非比尋常,疫情讓我們取消了很多的規劃,又讓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從春節的堅守到國慶消費的爆發,我們感受到中國市場的潛力與活力。最近這十幾年,中國零售數位化方面和全球相比,走在了前面。而疫情必將倒逼中國企業整體加速數位化轉型,同時也加深了大眾對數位化、高質量發展的認知和體驗,進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躍入新的發展階段。」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服務體驗的升級。我們將攜手更多創業者,加強零售基礎能力的開放,幫助更多的中小零售商發展,讓用戶更近、更便捷地獲得服務。」
蘇寧前兩次轉型:從空調專賣店到連鎖綜合電器賣場,再到線上線下融合
縱觀全球零售業近40年的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以連鎖經營為代表的實體零售階段,以電商為代表的虛擬零售階段,以及正在到來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零售階段。
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蘇寧,歷經三次轉型,也都恰好跟著大時代節奏捕捉到零售行業的重要變革與風口。
1990年,張近東拿著10萬元正式「下海」,在南京寧海路一間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裡創立了電器專營店——蘇寧。沃爾瑪總裁兼執行長董明倫曾表示,沃爾瑪和蘇寧一樣起步於線下,沃爾瑪就是美國的蘇寧。
蘇寧初創,是從空調專營的門店經營起步。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城鎮住房制度開始改革,房地產行業起步,伴隨而來的則是對家用電器的強烈需求。蘇寧也迎來了自己的歷史發展機遇。
1995年以後,中國家電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狀況,許多製造商直接涉足零售市場。為此,張近東逐漸縮減批發業務,開始自建零售店面。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逐漸提高,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蘇寧的家電業務也開始從單一空調逐步增加到綜合電器。
1999 年,蘇寧首次全面轉型。
蘇寧南京新街口店於這一年成立,代表著蘇寧停止開設單一空調專賣店,全面轉型大型綜合電器賣場。蘇寧進入連鎖經營時代,喊出3年內要在全國開設1500家店的口號,隨後開始全國標準化開店之路。
在進行第一次轉型的時候,張近東曾經有兩個選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大多數企業都忙於收縮業務,當時要一下子砍掉超過50%的批發業務,很有點兒破釜沉舟的意味。1999年在中山陵開會,集體討論是繼續做空調批發,還是去做綜合電器的家電連鎖,還是說我們直接切入到網際網路。」
雖然最後決定是轉向連鎖零售,但是從1999年開始,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張近東的視野,也埋下了蘇寧第二次轉型的伏筆。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作為連鎖經營時代唯一留下的龍頭企業,蘇寧不斷面臨新晉網際網路巨頭的挑戰,張近東也帶領蘇寧再次大象轉身,一步步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生態。
2009年,圍繞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蘇寧易購成立;
2011年,蘇寧發布新十年規劃,明確「科技蘇寧智慧服務」的戰略目標;
2013年,蘇寧首推「線上線下同價」,力圖打破消費者「網上買便宜」的消費習慣;
2015年,蘇寧物流集團和蘇寧金融集團成立,兩大業務板塊加速產業化發展;
過去3年,蘇寧大動作不斷,收購萬達百貨、家樂福中國,布局零售雲門店、蘇寧小店,上線拼購、直播,實現了場景全覆蓋。
張近東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11月26日,參加在南京舉行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開幕式。
鮮少發表公開演講的他,在本次大會上就行業趨勢發表了看法。
「隨著智慧零售逐步趨向於智慧服務,將驅動智能製造邁向更廣闊的市場。未來零售的發展,不僅僅是傳統商品的概念,而是服務的疊加;不僅僅是簡單的用戶服務,而是商品與服務融合後新的形式,這將為智能製造創造巨大的發展機遇。蘇寧在今年進一步戰略升級零售服務商,目的就是要將智慧零售發展的經驗與能力向行業開放,賦能行業發展,在助力消費升級的同時,支撐全產業智造和創造的實現,從零售端為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張近東表示。
這是張近東對蘇寧提出的新任務:在自身完成數位化轉型之後,進一步利用供應鏈、物流、金融和技術等優勢,幫助更多中小微零售商實現數位化轉型。
而立之年的第三次轉型:升級為「零售服務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從整個行業來看,從城市到鄉村,還有數量眾多的零售企業處於「散亂小」的狀態,不少中小微企業數位化程度不高。
如何幫助這些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在授人以漁的同時,挖掘這一過程中蘊藏的巨大市場機遇,是蘇寧三十而立再出發的新課題。
此次以雲網萬店為抓手進行的業務重組和戰略引資,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是蘇寧易購升級「零售服務商」的落地之舉。
「這10年當中我們看到,數位化已經改變了中國的一代人。但是我們也看到在縣鎮市場,傳統的夫妻店數位化的程度不夠,對於現在最先進的一些生產工具的掌握,還有數位化鴻溝。過去3年,蘇寧易購通過零售雲業務在縣鎮市場小試牛刀,已經嘗到了做大開放平臺的甜頭。截至目前,蘇寧易購零售雲已經通過新型加盟模式,在縣鎮市場發展7000多家門店,是整個零售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板塊。這也給了蘇寧易購加大對外開放的信心。」蘇寧零售雲集團總裁助理劉懷力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當前,下沉市場成為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蘇寧的公告也顯示,將吸納更多的本地商戶入駐雲網萬店。
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說,在過去的3年裡,從小微零售商在蘇寧零售雲上開店開始,零售雲就在數位化工具等方面,全程對其賦能,這個賦能不以收取平臺費為條件。
「我們在資金、商品、供應鏈、信息化技術與工具、線上線下平臺等方面,為合作夥伴提供全鏈路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支撐。舉個例子,對於一家小店而言,我們通過雲倉、貨速融、雲貨架、雲POS升級、價格情報等數位化工具與手段,打造小店裡的新形象,使得商品曝光率、運營效率、選品效率等實現大幅度提升,讓更多用戶能搜索到店鋪並且喜歡它。」 荊偉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截至今年9月30日,蘇寧的零售雲加盟店已經開設6588家,這其中有2432家零售雲門店是今年前三季度開設。蘇寧此前還對外宣布,今年6月零售雲單月銷售規模已突破28億元人民幣。
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在即將過去的第三個十年,我們積累的經驗教訓、取得的收穫,超過了過往的任何一個階段。正是這10年零售業的冷暖喜憂,讓我們不斷淬鍊成長。可喜的是,我們沒有盲目地捨棄線下,也沒有偏執於線上,而是堅持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堅持零售本源,順應時代趨勢,並成功打造了引領未來零售發展的商業模式。」張近東在蘇寧半年度內部會議上如是總結。
距離1990年張近東在南京寧海路一間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裡創立蘇寧電器專營店,已經過去30年。
「並不是說我們每隔10年就要創新和轉型一下,零售行業3000多年了,怎麼到我們這個時候就變了。這是一個大時代,不是我們刻意要去改變,而是我們要去適應大時代。」 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在孫為民看來,蘇寧的很多變化與演進是潛移默化的,甚至要有漫長的醞釀期,才迎來被外界解讀的所謂主動爆發和出擊。
「在2013年的時候,當時我們對蘇寧的未來方向就有了一個概括:蘇寧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這是蘇寧未來發展的一個基本框架。到今天為止,這個東西我們並沒有變。」孫為民說。
張近東的總結則更為簡單:服務初心不變。
「現在外界的一些聲音,說蘇寧做小店、零售雲,天天快遞、家樂福中國等等,做了很多事,說我們是『看不懂的蘇寧』。其實蘇寧很好懂,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好服務。」張近東表示。
他認為企業單槍匹馬發展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零售生態正全面進入資源互通、優勢互補、發展互利的共生時代。通過持續加大開放力度,探索全新開放路徑,不斷為零售生態創造更大的價值,既是蘇寧搭建平臺的使命所在,也是蘇寧新十年發展戰略的主旋律。
「經歷了30年的經濟周期,蘇寧依然保持穩健的發展,就是因為我們願意直面變化,願意探索未來,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始終堅持做自己。無論我們身處什麼位置,無論我們走向哪裡,蘇寧永遠是為用戶而戰,永遠堅持做好零售的內核。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只要穩住,就一定能贏。」張近東如是說。
新街口的新故事
「最壕的門店重新開業,58秒誕生1000萬銷售額!」
「網紅打卡新地標!」
「氣質這塊,蘇寧新街口店真是拿捏得死死的!」
……
這些都是網友對蘇寧南京新街口店的評論。
11月底的晚上,這裡依舊車水馬龍。
南京新街口不僅是百年歷史的商業區,大小商家星羅棋布,而且商貿集中程度超過了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是中國商貿行業密集度最高的地區,幾乎所有南京人都來這裡買過東西。這裡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蘇寧新街口店則被稱為「中華第一店」。
買電器,去新街口蘇寧
「我人生的第一部手機、第一個電腦、第一個冰箱都是在這裡買的,現在只要想買什麼大件電器拿不準的,我肯定要來這裡看看再決定。」南京市民王鑫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作為一個身份證以「320106」開頭的鼓樓區南京人,新街口蘇寧店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南京市民來說,買家電到蘇寧,是常識。」王鑫表示。
對於在南京讀研究生的林琳來說,蘇寧新街口店則意味著招待外地朋友的南京網紅打卡地。
作為「場景零售」的標杆店,蘇寧新街口店打造了數十個場景體驗中心,覆蓋近百個全球主流品牌產品。
這裡不但有北歐網紅hygge咖啡、全國首家大疆SIS旗艦店、Biu智家線下體驗店、海爾智家全球體驗中心、戴森全系產品體驗中心、九陽Linefriends線下體驗店等全國首店,還有5G體驗館、OLED體驗廳、8K體驗中心、美妝體驗中心、運動健身體驗中心、個護健康中心、衣物護理專區等數十個類目體驗場景,用林琳的話說:「不但可以在這裡逛吃逛吃,累了還能去樓上看個電影。」
從商戰前線到全球最新產品流通的首發站
對蘇寧員工而言,曾經和正在新街口店工作都是一份榮耀和職業生涯重要經歷。
「我記不清裝修過幾次,我們隨時會做小的變化,也許消費者注意不到,但是我們一直在變。」新街口店的經理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網絡詞條如此描述:1999年12月26日,蘇寧新街口店正式開業,裡面不只有空調,還涵蓋了幾乎所有品類的家用電器。「牌子全、便宜、省事」是當時的南京人為這家店貼上的標籤。用現在的話說,蘇寧讓南京人提前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務的體驗。
對蘇寧而言,連鎖時代,蘇寧與對手的「戰爭」就發生在新街口,新街口門店是戰場前線,這裡的價格是價格戰的晴雨表,不但代表蘇寧的底氣,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將變成一個市場訊號。
2006年7月1日,升級後的蘇寧新街口店重新開業,在業內連續拿下多個「最多」。
一次性出樣高端家電產品最多的,一次性在單店同時上市全球首發的家電產品是業內最多的,一次性在單店展出國內乃至國際上最高檔次的品牌專廳是行業內最多的。
2010年,蘇寧新街口店首次以Expo超級旗艦店的店面運營模式經營,這也意味著蘇寧的門店不僅僅是集國際化、功能化、智能化、休閒娛樂、體驗式為一體的綜合賣場,還是全球最新產品流通的首發站。
不止蘇寧本身,整個連鎖行業都把這家門店的模式當成必修課,不但零售行業從業者到南京新街口探店成為保留項目,媒體去南京採訪蘇寧,新街口店也是必去參觀list。「在這裡好好看下來,收穫會比乾巴巴的採訪大。」一位媒體的前輩曾經如是對記者傳授經驗。
不誇張地說,蘇寧新街口店是中國新型家電連鎖模式發展的標杆。
重新定義門店價值
新街口店給蘇寧帶來了巨大的客流,對蘇寧而言,這裡不僅僅是一個「樣板間」,也讓張近東一心想打造的智慧零售能呈現出一個鮮活的案例。
「蘇寧成長於南京、紮根於南京,新街口店凝聚了蘇寧30年來對於先進零售模式和優質服務的探索。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蘇寧服務用戶的初心不能變。」張近東在內部講話中強調。
因此,蘇寧新街口店開始思考,新街口店已經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該如何把這些流量導流並且自我革命升級,重新定義門店的價值?如何利用大數據驅動銷售?如何打破時間桎梏,進行24小時不間斷銷售?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下零售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小,實體商業陷入困境,蘇寧新街口店把這場危機看作是一場挑戰和新生的機遇,宣布將重新裝修。
重裝升級後的新街口蘇寧易購雲店,打破了「店」的概念。
不但接軌美國拉斯維加斯科技盛會CES展,以CES展廳標準打造各類體驗空間,匯集全球高精尖的設計與產品,真正將CES展搬到新街口店,還打破時空限制,實現24小時全類目出樣,消費者可以通過智能屏「雲貨架」實現線上線下、到店離店購買產品,通過小程序、社群、直播等網際網路工具開啟全新購物體驗。
4月30日零點,蘇寧新街口店首次以「雲開業」的方式歸來,全天候的「線上售賣」,全面的商品種類,僅僅58秒後,累計銷售額就突破1000萬。
此外,蘇寧新街口店以官方旗艦店的形式登陸蘇寧易購APP,這也為蘇寧未來的走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從商戰中心到城市的「超級流量中心」,新街口不斷上演著新故事。
收購家樂福一年後秀出靚麗成績單,蘇寧做對了啥
2020年國慶節前夕,被蘇寧易購收購滿一年的家樂福煥然一新,5家店同日開門迎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瀋陽蘇寧屯店、北京八裡莊店重裝開業,位於上海的社區生鮮店則是家樂福首創業態。
消費數據顯示,國慶當天,家樂福進口保健品、糧油、休食、酒水飲料等銷售火爆,到家訂單量同比增長341%。在被收購後的首個季度,家樂福實現7年來首次季度盈利,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疫情肆虐,依舊盈利1億元以上,且本土服務迭代升級,「818」大促期間,家樂福到家服務訂單量大幅攀升,環比增長280%。
看來,家樂福本土化後迎來了新生。
兩個「中國零售業的90後青年」攜手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外資零售巨頭,家樂福曾經顯赫一時。
1995年,中國食品及連鎖領域對外放開,家樂福在北京開設首家門店。
2004年,家樂福在中國大陸已擁有56家門店,居外資品牌之首。
2009年,家樂福中國的單店營收達到2.35億元,成為國內營收前十的連鎖零售商。
隨著中國本土零售業的迅猛發展,外資超市在華境遇開始改變。樂購、樂天瑪特、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夥伴。
2014年,華潤收購英國零售商樂購;2016年,沃爾瑪出售1號店業務,換取了京東的股權;2017年11月,阿里巴巴224億港幣收購大潤發;2019年,家樂福和麥德龍也分別擁抱了蘇寧和物美。
完成交割後,張近東立即給家樂福3萬員工寫了一封內部信,他認為零售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雙方的合作是行業升級的必然選擇。「時代需要蘇寧和家樂福這樣在各自領域對零售本質有著深刻理解、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走到一起,積極探索零售發展的新道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張近東在信中為家樂福打氣。
「你們就是雄鷹,只是你們被關在籠子裡面時間長了,就變成金絲雀了。你們忘記自己是雄鷹了。」去年「雙11」前夕,家樂福中國CEO田睿向家樂福中國的員工鼓勁。
來自管理層的定心丸讓家樂福恢復了信心。
正如張近東所說:「家樂福中國才24歲,蘇寧也不到30歲。」「中國零售業的90後青年」的攜手,對未來要有充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去年「雙11」,家樂福在3天完成10個億的銷售目標,這是家樂福以前不敢想像的業績。
賦能家樂福蘇寧打造全場景
事實上,從收購之後,蘇寧就開始緊鑼密鼓對家樂福進行本土化再造,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表現出了「中國特色」:提升人、貨、場的效率,進行商品數位化、供應鏈融合、產品迭代、門店升級等,同時加快開店速度,增加同城到家服務。
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龔震宇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對傳統商超改造的難點在於數位化賦能,而蘇寧作為從連鎖零售商成功轉型的企業,享受了網際網路零售時代紅利,有豐富的轉型經驗可供家樂福直接遷移和利用。
「要實現商品在家樂福、蘇寧易購、蘇寧小店乃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無差別購買,只有把倉、店與蘇寧易購的線上商品打通才能滿足。而實現這一目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商品的數位化。只有這樣,整個蘇寧快消體系的採購、訂單、倉儲、配送,以及履約、會員服務的融合,才有可能。」龔震宇表示。
因此,在收購家樂福之初,蘇寧易購提出涵蓋數位化改造、場景融合、門店拓展、到家服務、供應鏈開放五個方面的「五大升級戰略」,讓家樂福中國生長出能在未來存活的生命力,即不僅要在線下滿足到店銷售,還要在線上滿足「雲」銷售,還得實現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場景銷售能力。
目前家樂福在全國52個城市擁有200多家門店,設有8個中心倉。而蘇寧易購在線下早已擁有37家綜合購物廣場、2000家家電3C直營店、超6000家零售雲加盟店以及100家母嬰專業店的體量。
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表示:「蘇寧的業態超過10個,尤其是在2019年接連收購萬達百貨與家樂福中國,蘇寧業態的豐富程度已經包括了老百姓吃、穿、住、行各種場景,從CBD到社區,都在裡面。」
盤活了家樂福,就補齊蘇寧易購全場景零售的版圖,蘇寧做到了。
蘇寧「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暢想
家在北京雙井居住的王奶奶是家樂福的忠實客戶,在今年疫情期間,她學會了用智慧型手機下單購物。
「在蘇寧易購下了訂單,蘇寧小店的物流小哥,只花30分鐘就完成配送。現在天冷了,我再也不用去超市跑了。」王奶奶開心地表示。
其實,王奶奶正是蘇寧「一小時場景生活圈」的受益者之一,消費者通過蘇寧易購APP、家樂福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可以一鍵購買米麵糧油、乳品烘焙、水產肉類、蔬菜水果等食物。門店3公裡範圍內的訂單,最快25分鐘便可送到家,業務覆蓋了家樂福全國門店。
2019年「雙11」大促前夕,蘇寧提出「一小時場景生活圈」, 其關鍵詞是省時、省力、省錢。
所謂「一小時場景」,是指要在一小時內解決消費者的生活痛點,系統性解決用戶的所有需求場景,其落腳點就是蘇寧最擅長的服務。作為服務公司,蘇寧讓消費者得到美好的體驗,讓消費者願意為這個價值支付溢價,這才是企業的利潤來源,這才是明確的商業模型。
具體而言,在省時上,蘇寧易購發力「到家」業務,尤其是以家樂福的到家服務為主,搭配蘇寧小店和前置倉的全面升級,計劃圍繞「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搭建線上線下聯動的網狀布局。目前,蘇寧易購已完成全國1000家到家服務履約中心(家樂福全國209家門店搭建快揀倉+800多家蘇寧小店)的布局,在門店3公裡範圍內的配送,能提速到最快25分鐘送達。3至10公裡範圍內的配送,則能實現「一日三送」。在省力上,蘇寧將服務品牌「生活幫」進行全場景化升級,打造家電服務、生活服務、包裹服務三大板塊,小到家裡一顆螺絲釘、門鎖開鎖,大到家庭裝修設計、智能家居完整解決方案,以及收發快遞、郵寄包裹、乾洗衣服等高頻場景,「生活幫」一網打盡。
2020年疫情期間,蘇寧易購到家服務暴增。來自蘇寧的大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蘇寧易購到家業務同比增長412%。而蘇寧入主後,家樂福中國到家業務銷售佔比也逐月提升,至3月份佔比近10%,平均客單價在129元以上。
正如2020年8月13日,張近東在南京蘇寧雨花物流基地探訪「818」大促服務一線員工所說:「零售即服務,服務即戰略,始終秉持利他之心,要讓消費者佔便宜。」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