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底發出隆隆聲,記錄到400多次,太平洋中部有個「沙漠」

2020-12-15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在太空中俯視地球會看到一個藍色的水球。根據科學資料顯示,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積都是水,海洋的面積大約佔到地球表面的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棲息地並不是非常大,而廣闊的海洋,特別是深海地區,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秘密。

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在印度洋的馬約特島附近海域曾經傳出神秘的嗡嗡聲,當時有地震學家監測到400多次這樣的聲音。海洋底下頻頻傳出神秘的聲音,確實是有點奇怪,如果發生在古時候,或許會讓人感到畏懼。因為古人們沒有技術了解到海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聲音是怎麼產生的。當然,在現代科技面前,這些看起來很神秘的現象,都有可能會找到答案。

據了解,早在2018年5月,這個馬約特島附近曾經發生了數千次地震,頻率確實是比較高,其中有一次5.9級地震。時隔數月後,地震學家在2018年11月記錄神秘的嗡嗡聲。在2019年,這一區域出現了一座新的火山,這座新的火山高度大約為800米,長度大約為5千米。或許,這些神秘的隆隆聲與地震、火山新生事件有相關性。

因為,在這個地區先出現了頻繁的地震,然後記錄到了頻繁的隆隆聲,最後出現了新的火山,看起來,這些隆隆聲可能是新火山誕生前的徵兆。研究人員認為,當海底的巖漿往上湧,突破了地殼後成為了一座新的火山。而這些巖漿冒出來時,導致了海底深處地殼出現下陷的情況,甚至導致該地區的板塊發生共振,最後產生了讓人費解的隆隆聲。

出現在印度洋的隆隆聲,確實是有可能與新火山誕生存在關聯,現在研究人員也初步確認了這一點,所以,這些神秘的聲音並不是來自海底的「怒吼」,而是正常現象。浩瀚的海洋中,類似這些讓人費解的情況還有很多,如在太平洋中部,存在一個「沙漠」。當然,這裡所說的太平洋「沙漠」,與我們陸地上的沙漠不是一碼事,而是說在這個區域的海水中,細胞生物的含量極低。這一個區域位於南太平洋海域,是一個迴旋帶(SPG),被稱為「尼莫角」。

根據2020年1月12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這個南太平洋迴旋帶(SPG)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跨大洋流,面積大約為3700萬平方公裡,由於這一片水域的生物較少,所以被科學家譽為「沙漠」。在這個海洋「沙漠」中,不僅僅是水面、水中、海底河床,都很少存在生物,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區域就完全沒有生命,只是相對較少。

同樣是海洋,這一片水域的生物較少,確實是有點奇怪。為了了解這一片水域微生物的情況,研究人員展開了一些研究,從這一片水域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提取了大量的海水樣本。這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海水中依舊存在微生物,但是與大西洋的海洋渦旋相比,這一片水域海水中的微生物少了三分之一。

這一項研究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也就是說,即使存在液態水,也不一定就會存在大量的生命。所以當我們在尋找宜居行星時,即使發現某些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也不能斷定在這些行星上面就一定會存在生命,還需進一步分析,才能知道這些行星是否真的適宜我們人類居住、是否會存在外星生命。

相關焦點

  • 印度洋海底發出隆隆聲 太平洋中部有個「沙漠」
    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在印度洋的馬約特島附近海域曾經傳出神秘的嗡嗡聲,當時有地震學家監測到400多次這樣的聲音。海洋底下頻頻傳出神秘的聲音,確實是有點奇怪,如果發生在古時候,或許會讓人感到畏懼。因為古人們沒有技術了解到海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聲音是怎麼產生的。當然,在現代科技面前,這些看起來很神秘的現象,都有可能會找到答案。
  • 海底多次傳出怪聲,世界多地發生類似情況,地球到底怎麼了?
    在有火山的地方也可能有溫泉存在,這可是冬天的好去處。想想看,寒冷的冬天,可以脫掉厚重的棉大衣,穿上舒適的泳衣,避開外界的嚴寒,泡在暖暖的溫泉裡,有機會還能吃上一個用溫泉煮好的溫泉蛋,這樣難道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嗎?
  • 馬爾地夫地處印度洋中部,各島大小不同,風景各異
    馬爾地夫地處印度洋中部,各島大小不同,風景各異。一些是沙丘海灘,寸草不生;一些是熱帶海島,植被茂盛;有的則珊瑚礁環繞,綠寶石般的潟湖裡暢遊著許多珍奇的海洋生物。在馬爾地夫,潔白柔軟的沙灘、高高挺拔的椰樹、清澈見底的潛水場,以及鮮紅的落日、忙碌的漁帆……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 太平洋還是印度洋?
    山東氣象臺臺長楊成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對大氣發生規律的認知是隨著氣象觀測資料的豐富和預報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完善的,山東降水一般其水汽來源有兩個,一是印度洋(通常以孟加拉灣為主),由西南暖溼氣流輸送;二是太平洋,多由偏南或東南暖溼氣流輸送。
  • 是海底還是沙漠?
    據傳聞,這個神秘的古老國家可能位於撒哈拉沙漠,但亞特蘭蒂斯不是應該沉入在海底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大陸,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熱沙漠,也是繼北極和南極洲沙漠之後的第三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的面積為900萬平方公裡,但令人驚奇和獨特的地方是撒哈拉之眼,也稱為理查特結構。
  • 科學家在印度洋中發現自帶磁性的「金屬生物」,外殼堅硬到能防彈
    蝸牛殼的硬度是相當高的,質地和貝殼相似,小型蝸牛的殼比較薄,所以比較易碎,個頭比較大的蝸牛的殼是很硬的,已知外殼最硬的生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它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殼子硬到連子彈都打不透。
  • 窺探海底奧秘的眼睛
    1964年就建造了「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當時它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鋼製的載人圓形殼體,最深可下潛到1868米處。1972年,「阿爾文」號換上了新的鈦金屬殼體,將下潛深度提高到了3658米。1978年它下潛到了4000米深處,1994年下潛深度到達4500米。現在的「阿爾文」可以在高低不平的海底地表任意移動,在水中自由漂浮,也可停留在海底完成科學和工程任務,同時可以進行攝像與拍照。
  • 「最壞的還遠沒有到來」,沙漠蝗肆虐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儘管名字帶了沙漠二字,但沙漠蝗的爆發式增長卻是因為多雨。多雨導致了它們位於非洲和中東的棲息地植被異常繁榮,利於其繁殖。專家指出,過去18個月裡,東非、阿拉伯半島的幾場罕見氣旋風暴帶來了異常溼潤的氣候,這正是引起這場蝗災的最初禍首。而近期的這些氣旋風暴都同印度洋偶極子有關。沙漠蝗危機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
  • Nature:近千年印度洋偶極子變化規律
    Saji et al.(1999)發現並定義了IOD事件(圖1):當正IOD(positive IOD, pIOD)事件發生時,西印度洋海溫偏高,東印度洋海溫偏低,會導致印太暖池海溫偏低,印度洋沃克環流減弱,引起亞洲、澳洲、非洲氣候的變化(例如東非的暴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南部乾旱)。有研究指出:pIOD發生時,導致澳大利亞乾旱,有助於叢林大火的發生(Cai et al., 2009)。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340萬平方公裡,它四面環海,怎麼還這麼幹旱?
    澳大利亞的的荒漠和半荒漠面積有340萬平方公裡之多,佔到了澳大利亞總面積的44%。在澳大利亞,比較大的沙漠就有11個。它們佔了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能夠用作牧場和耕地的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裡。這僅僅佔了澳大利亞總面積的3.4%。因此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有網友戲稱澳大利亞是「上帝也難以滋養的大陸」。
  • 2020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萬聖狂歡夜活動有哪些?
    2020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萬聖狂歡夜活動有哪些?"臉部彩繪  03、南瓜燈製作  04、萬聖手偶DIY  05、DIY手工許願瓶  06、打破pinata  ➤活動精選  【製作南瓜燈】  南瓜燈起源於愛爾蘭,傳說有一個名叫
  • 騰格里沙漠有個奇怪的湖,會發出牛叫聲?
    在阿拉善盟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騰格里額裡斯鎮查拉格爾嘎查,有一個神奇的沙漠湖泊,叫那仁淖爾湖!那仁淖爾湖發出的怪聲十分有規律,每間隔兩三分鐘便發出一次,每次響三到六聲左右,持續時間長達一兩個小時。怪聲的聲源來自湖中的2處深水區,這裡湖水顏色幽暗,四周被茂密的蘆葦包圍著。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半溼潤、溼潤地區,多分布森林自然帶;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的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多分布草原自然帶;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乾旱地區,多分布荒漠自然帶。所以,「荒漠」指示地是乾旱的地表環境,具體來說荒漠自然帶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分類。
  • 太平洋海底神秘建築物浮出水面,疑似史前文明!
    但是目前對於海底文明的認知並不多,尤其是我們猜想中的根達亞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現在人們傳說中的史前文明一共有四個,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包括根達亞文明,米索不達亞文明,穆裡亞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這四個文明都與瑪雅人的有關神話傳說有一定的聯繫。而亞特蘭蒂斯文明在古希臘的傳說中也有記載,有關這些文明的具體描述,這裡就不詳細展開。這裡僅介紹一下他們這些文明的標誌性特點。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23億畝,為什麼不修運河,將沙漠改成綠洲?
    1、從地形上來看,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斯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緊鄰東部太平洋沿岸,直接阻擋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向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深入,使得多雨區僅局限於東部太平洋沿岸,而中西部降雨稀少。2、從地勢上來看,大分水嶺以西的絕大部分區域地勢相對平坦,起不到抬升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
  • 奧斯曼帝國壟斷印度洋到地中海,再到歐洲,有利可圖的貿易通道
    在太平洋較大的一些島嶼,比如夏威夷、湯加和紐西蘭,此時的農業已較發達,且已出現小城鎮或城市。在中美洲及安第斯山脈地區,農耕更是在較大的範圍內得到普及,以至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國家,甚至還有美洲最初的帝國體系。
  • 我的世界:沙漠神殿遺蹟和海底神殿遺蹟
    在我的世界中,有很多神秘的神殿遺蹟,而在這些神殿遺蹟中,都能找到好東西,這也是玩家們喜愛神殿遺蹟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mc中的沙漠和海底神殿遺蹟吧。海底遺蹟是在深海中,自然生成的建築。在一個海底神殿裡面有三個遠古守衛者和無限刷新神生成的守衛者。這兩種都是海底神殿中有攻擊性的生物,殺死它們可掉落海晶碎片、生魚等。而且還有可能掉落海綿等稀有物品。遠古守衛者比守衛者移動速度慢,但是體積和對玩家造成的傷害都要比守衛者大。當玩家玩挖金塊時,遠古守衛者會發起挖掘疲勞的攻擊效果。
  • 美國警告三個太平洋島國:海底光纜不許交給中企建
    據觀察者網12月17日報導,美國最近向多個太平洋島國發出警告,聲稱一家「低價競標」建造海底網際網路電纜的中國公司可能構成「安全威脅」。此次參與投標的是太平洋區域的一個國際開發項目。該項目旨在改善諾魯、密克羅尼西亞和吉里巴斯等太平洋島國的通訊。 據稱,與華為海洋網絡共同競標的,還有日本電氣。但是,美國老調重彈以「安全威脅」為由,警告這些國家不要將項目交給中企。可見,現在的美國顯然「殺紅了眼」,只要是中企就給「穿小鞋」,扣帽子。
  • 這幾個全球潛水勝地,實在美得不得了
    沙巴是馬來西亞的十三個州屬之一,位於東馬來西亞,在婆羅洲的北部。沙巴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這裡有很多美麗漂亮、稀少珍貴的保護動物,戶外愛好者想挑戰的「神山」,最具代表性的純淨海景,還有名列「世界三大最佳落日觀賞地」之一的海灘。除此之外,沙巴是世界頂級潛水勝地之一,這裡擁有完美的海底風光,海水清澈,能見度極高。最佳旅行時間:5-9月的旱季。
  • 《海底兩萬裡》為什麼被世人所追捧
    阿龍納斯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用打撈到海底沉船的財寶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得意逃脫的阿龍納斯,才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凡爾納淵博的知識,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讓我們佩服。這部作品中包含了科學、地理、歷史、文化、地質學、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識。凡爾納通過阿龍納斯先生的僕人告訴我們海洋的知識,海洋裡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