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2020-12-10 騰訊網

2020年NASA世界地球日50周年海報——「地球的心跳」: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的海報利用真實的科學數據,以驚人的方式展示了我們星球的互聯繫統,以及它們如何連成了地球跳動的心臟。

圖片來源:NASA/珍妮 莫塔(Jenny Mottar)

50年前,也就是1970年的4月22日,全世界的環保主義者慶祝了第一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數千萬人聚集在一起,宣揚著保護我們這顆美麗藍色星球的重要性。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即使疫情之下人們不得不彼此隔離,我們仍能一同欣賞地球奇絕的美麗,以及吸引了一代代科學家不斷探索的深刻科學,而如今,我們呆在家裡就能借用這些科學了解地球運作的方式。

地球的各個系統都相互連通,我們所有人也彼此聯繫。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們可以藉助網絡實現「虛擬聯繫」,NASA鼓勵大家用#宅家地球日(#EarthDayAtHome)的標籤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慶祝地球日50周年的照片和小視頻,內容可以是特殊科學活動的圖片,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藝術品,還可以是窗外的樹或任何能帶給你靈感的東西。

看見地球,聽見地球

特別版: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下午3點(北京時間4月23日凌晨3點),NASA將播出「NASA科學直播」(NASA Science Live,https://www.nasa.gov/nasasciencelive)的特別版,NASA局長吉姆 布裡登斯坦(Jim Bridenstine)將和大家一起討論地球科學,直播還將介紹NASA的科學技術對我們星球作出的貢獻,包括珊瑚礁地圖的繪製、最新的電動飛機,以及空間技術為地球服務的方式。

距離阿波羅8號(Apollo 8)太空人威廉 安德斯(William Anders)拍攝地球從月球地平線上升起的圖片,已經過去了50多年。這張「地球升起」(Earthrise)的史詩級畫面,激發了我們對宇宙中地球脆弱性的新認識。兩年後,世界地球日誕生,目的正是紀念我們的藍色母星。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NASA回顧了地球觀測衛星列隊的持續壯大讓我們對地球的氣候、大氣、陸地、極地和海洋有了哪些更清晰的認識。

視頻來源: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回顧: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上面這支NASA的精彩視頻,反映了NASA地球觀測衛星列隊的持續持續壯大讓我們對地球的氣候、大氣、陸地、極地和海洋有了哪些更清晰的認識。

NASA具有獨特的太空優勢,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系統間的相互連接,並利用這些知識讓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可以更好地、可持續地生活,保護世界上多種多樣的生命,不斷適應自然發展和人為帶來的變化。NASA與全世界一起慶祝世界地球日的第50個年頭,並在此重申理解地球的互聯繫統來幫助守護後代的決心。

視頻來源:NASA

讓太空為地球服務:這部2020年地球日的特殊視頻,向我們展示了NASA獨特的太空優勢,它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系統間的相互連接,並利用這些知識讓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可以更好地、可持續地生活,保護世界上多種多樣的生命,不斷適應自然發展和人為帶來的變化。

探索地球:NASA的地球科學家宅在家的時候,錄製了一系列新的短片,涉及的主題極為廣泛,介紹了自第一個地球日以來地面與空間科學探索的進展。你可以在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的油管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ScienceAtNASA)上找到這一系列視頻的播放列表。

NASA太空人傑西卡 梅厄(Jessica Meir)最近返回了地球,在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她親眼望見了地球罕見而壯觀的景色,在「世界地球日」的特別視頻中,她講述了自己的感受。

視頻來源:NASA

最佳視野:登上國際空間站的NASA太空人,無疑獲得了人類觀賞地球的最佳視野。為了慶祝世界地球日,以及2020年國際空間站成立20周年紀念日,NASA精心策劃的「下至地球」(Down to Earth)系列視頻(可以附上之前的推送連結),邀請了太空人談論他們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感受,最新的視頻是由兩名NASA太空人錄製的世界地球日特別版本。在「#與傑西卡 梅厄一起的宅家世界地球日」(#EarthDayAtHome with Jessica Meir)視頻中,梅厄談到了她了解這顆星球的獨特太空視角。在「與NASA太空人安德魯 摩根(Andrew Morgan)一起回望地球」的視頻中,我們將隨摩根一同進入國際空間站的穹頂中,一起體驗在太空中拍攝行星照片的神奇經歷。

玩轉地球

NASA收集了各種活動、視頻、特殊節目和其他的材料,幫助你使用NASA世界地球日50周年紀念日的工具包(https://www.nasa.gov/content/earth-day-2020-50th-anniversary-toolkit),以此來紀念「宅家地球日」。你還可以在「宅家NASA」的首頁(https://www.nasa.gov/specials/nasaathome/index.html)、「宅家NASA 理工科學主頁」(https://www.nasa.gov/stem)找到各種資源,包括專門為世界地球日創建的視頻、在線遊戲、手機應用、社交媒體的活動,甚至還有樂高挑戰。

完成NASA的在線任務,探索與我們地球相關的科學以及NASA研究地球的各種方式,然後做一套有趣的互動測試,看看自己學到了什麼。

圖片來源:NASA / 佩裡莎 蓋茨(Perisha Gates)

宅家世界地球日的在線探究性學習(Webquest):你可能知道NASA一直在探索宇宙和航空技術,但你知道NASA其實也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地球嗎?所有這些知識都能為保護我們的環境提供幫助。通過NASA地球科學在線探究性學習,你將了解NASA是如何研究和保護我們的土地、空氣、水和冰的,然後利用一套有趣的互動測試,就能檢測你學到的新知識。

繪製真正的珊瑚礁地圖:在行動裝置上,你可以用新的NeMO-Net應用程式(http://nemonet.info/)幫助NASA對真實的珊瑚礁進行分類,還能繪製它們的3D圖像。衛星在拍攝圖像時,使用的是特殊的「流體鏡頭」相機,這種鏡頭拍出的圖像非常清晰,不會出現流動水體的失真。用應用程式繪製珊瑚圖的你們,將幫助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超級計算機「學習」如何自行對珊瑚進行分類。

拼樂高:在世界地球日,NASA向世界各地的樂高玩家發起了一個特殊的#一起拼樂高(#LetsBuildTogether)挑戰。通過這項挑戰,你將了解如何用樂高或其他積木建立一些重要的三維模型,例如全球降水觀測計劃(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主衛星(Core Observatory)收集的颶風艾瑪(Irma)引起的降水數據3D模型。在GPM教育頁面(https://gpm.nasa.gov/education)上,你還能詳細了解NASA測量雨、雪和其他形式降水的方式。

製作自己的全球景觀動圖:在NASA的在線數據檔案中,你能找到我們藍色星球20年來衛星拍攝的視圖,利用NASA Worldview數據可視化應用程式(https://earthdata.nasa.gov/worldview/earth-day-satellite-views),就能創建自己的「世界地球日」快照,還能製作相應的動圖。在這個特殊的地球日資料庫裡,儲存了全球範圍內席捲的颶風、蔓延的野火、漂浮的冰山,還有很多能為你帶去靈感的素材,藉助相應的教程,你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地球景觀圖。

地球錦標賽:疫情當前,各種體育賽事都難以如期舉行,但NASA的地球觀測站(Earth Observatory)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比賽:「地球錦標賽」(Tournament-Earth,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tournament-earth)。你可以在網站上對自己喜歡的地球圖像進行投票,最終勝出的圖片將於4月29日公布,登上地球觀測站20周年的最佳圖片寶座。

共同慶祝:選擇遠距離社交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慶祝世界地球日的方式,但利用#EarthDayAtHome這個標籤,我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與全球的人一同交流,甚至是相互啟發。

極地生活: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上午11點(北京時間4月22日晚上11點),NASA科學家會在NASA Earth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asaearth/)上舉行一場視頻派對,談論他們在地球最偏遠的極地——南極的生活和工作。短片播放結束後,他們將在線回答觀眾的提問。

參考來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earthdayathome-with-nasa/

相關焦點

  • 宇宙之中,青天之上,美麗家園之地球
    從地球表面有利的觀測位置來看,地球有時看起來不像地球,但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華麗世界中。地球獨一無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在更廣闊的星系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沒有一顆與地球完全相同。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但幸運的是,人類太空探索正不斷發展,可以讓我們脫離視野的局限,欣賞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瞧,它正在黑暗的太空中閃閃發光。
  • 用力去愛這顆藍色的星球!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一直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美好的世界源於和諧的自然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作為地球村的公民我們熱愛這顆藍色的星球更離不開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2020年一場疫情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卻也讓我們緊緊相連我們來自同一個地球家園生存命運,休戚與共保護地球資源和生態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大自然的和諧共生需要大家一起作出努力為了保護地球,創造自然和諧
  • 創意美術:美麗星球
    地球的面積非常非常地廣闊上面覆蓋了廣闊的海洋、陸地和山川等有的地方常年冰凍積雪鮮有人至比如說寒冷的南極和北極有的地方終年乾旱生物稀少比如說炎熱乾枯的沙漠但是正是因為地球生態系統的豐富性地球才因此變得豐富多彩小動物們、美麗的植物們、勤勞的人們都在這顆星球上世代繁衍
  • NASA觀察到木衛二會發出螢光,這顆星球發光的原因是什麼?
    地球的表面雖然有70%的面積被海水覆蓋,然而地球上的水卻不是太陽系不是最多,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和土衛二這兩顆冰凍星球上的水遠超過地球,由於這兩顆星球表面都有一層厚厚的冰,科學家甚至認為在冰層下面的海洋中可能有生命存在,目前NASA對外公布了一項新發現,在觀察木衛二歐羅巴(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跟其它星球相比,水資源如何?
    從太空中看地球,我們會發現,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地球的外表呈現一種美麗的藍色光輝,所以我們稱地球為藍色星球。為什麼地球會是藍色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表面有著大量的液態水資源。說起水資源豐富的星球,除了地球之外,我們需要將重點目光放在木星和土星的幾個衛星上。我們都知道,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行星的老大和老二,它們由於質量的龐大,依靠引力的優勢吸引了不少的小行星成為了衛星。而這些衛星各各都有不同的風採,有一些衛星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冰的世界,水的世界。我們先來看下真正的富水星球-木衛二。
  • 探索星球,《我的起源》聯動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視頻...
    我的起源聯動《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自從這款遊戲上架以後,瞬間火爆全球,本次的聯動就是為了讓玩家們擁有更多新的探索玩法,例如建造家園、馴養神奇動物、探索更大的世界等,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瓦全全新的趣味玩法。
  •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一條呈藍色的河床,這其實是河流的淤泥?
    目前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已經遠遠超過其它行星,在這顆紅色星球的地面上有火星車在探索,而火星的軌道上還有探測衛星在運行,但這顆星球上依然存在大量的未解謎團,前不久來自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火星上存在藍色河床的原因,並且還證實了在遠古時期火星表面曾大部分區域都是被水淹沒的
  • 火星曾經是藍色的嗎?火星隕石的發現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歷史
    科學家們在一顆火星隕石中發現了40億年歷史的含氮有機分子,為這顆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科學家稱,這塊名為ALH 84001的隕石是1500萬年前從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噴射而出的。它於1984年在南極洲被發現。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關於世界地球日的知識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
  • 藍色星球的解說:「天上一年,地上168年」
    體積比地球大50多倍,質量只大10多倍,海王星似乎不夠硬核?冰巨星海王星是我們太陽系第八顆也是離地球最遙遠的行星,上面又黑又冷,還呼嘯著超音速的寒風。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30多倍,它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肉眼看不到的行星。
  • 太陽系離太陽最遠的藍色星球,海王星!關於它你所要知道的事!
    在浩瀚的星空中,擁有著無數的星球。他們看上去十分的豐富多彩!在太陽系中同樣也是如此!水藍色的地球、火紅的火星、黃色的土星等。而我們今天講述的這個星球,由於其絢麗的色彩。這顆行星,以希臘的海神波塞冬的名字命名!
  • 世界地球日丨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這次航行留下來的日誌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新的啟示,揭示了我們所居住星球的無限可能性。大約500年後,國際空間站(IS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已經能夠在92分鐘內環繞地球飛行一圈——一天能夠繞飛16圈。
  • 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 今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宣傳主題是什麼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
  • 我的世界:玩家「突破天際」的腦洞 除了地球還造出了夢幻星球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一點,非常簡單。而且在《我的世界》中有很多值得「爭論」的地方,從基本要素來說,確實是地球上的東西。但如果在前提中加入「超自然」這一點,那就非常值得探討了。無論怎麼說,在《我的世界》中尋找其他世界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會不會也有很多其他星球呢?
  • 奇異的星球,居住在上面你擁有十幾萬年的壽命!這就是星際探索的價值!
    美女小倩今天再次準時出現,準備繼續繼續跟大家一起討論科學的神秘和魅力!我們知道人類需要最終生活在太空,這是因為一方面地球的資源在逐漸的減少,另外一個方面人類的本身也需要去更加適合自己的星球生活。你很難說地球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也許宇宙中有更多的星球適合人類發展。
  • 吳磊成為國家地理2019世界地球日代言人 拒絕塑料星球為地球而跑
    今日,由美國國家地理官方微博宣布,演員吳磊出任國家地理2019世界地球日代言人。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路跑主題依然是「PLANET OR PLASTIC——#拒絕塑料星球# 」。
  • 地球毀滅,人類找到了另一個宜居星球,殊不知這星球上充滿了危機
    這也就意味著地球正在遭受到破壞,總有一天,地球會不再適合我們人類居住,那時候留給我們的選擇,可能就只有遷移到其他星球了。《獨自一人(The Solus Project)》為一款第一人稱視角的探索生存遊戲,玩家將扮演一位外星探險家,肩負人類文明存續的艱巨任務,在未知的異星球上展開探索活動。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要知道別說是火星,人類在地球以外的任何其他星球上,都還沒有飛過無人機呢,這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用無人機探測其他星球有多麼令人期待?在靈巧號還沒有真正在火星上測試飛行過的情況下,另一艘無人機任務,NASA的蜻蜓號已經入選下界新疆界級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往土衛六了。△蜻蜓號無人機在土衛六上的工作假想圖。
  • 愛護地球生命,守護共同家園,《完美星球》全球同播!
    2021年1月4日至2月8日每周一21: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9央視紀錄頻道將全球同播自然歷史巨製《完美星球》,本片全球同播發布儀式將於1月4日15點在央視頻播出。該片結合地球學、地質學、海洋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了傳統自然歷史類節目對生物本身的關照,用嶄新的視角揭示了讓地球生生不息的複雜系統,呼籲人類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完美星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BBC Studios繼《美麗中國》《藍色星球II》《動物家族傳奇》等合作後,聯合打造的第10部作品。該紀錄片歷時4年,由200餘名工作人員參與製作,積累超過3000小時的拍攝素材。
  • 2019年BBC新出的8部紀錄片,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
    在這5部作品中,《一顆星球:七個世界》率先於2019年秋季與全球觀眾見面。「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92歲高齡的大衛·愛登堡爵士為作品擔當解說;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漢斯·季默與其在BleedingFingers Music的團隊,聯手為作品譜寫並製作主題曲。這也是繼《地球脈動2》與《藍色星球2》之後,漢斯·季默第三次合作BBC自然歷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