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了就一定蒙神的應允?淺談:我們所不知道的禱告誤區

2020-12-22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在我們為疫情禱告的時候,也收到很多基督徒家人的代禱請求。這次的病毒,並沒有像出埃及記裡記載的瘟疫那樣,越過神的百姓。即便我們很努力地禱告了,疫情也並沒有像期望的那樣迅速消退。

即便我們為那些被感染的家人很迫切地代禱了,但有些弟兄姐妹還是沒有康復。究竟是我們的禱告落空了,抑或是撒旦太厲害了?還是這一切都有神的許可?那我們的祈禱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還要堅持禱告嗎?

雖然有很多書籍文章來向我們介紹禱告,我們似乎仍然常常疑惑不解。

1,祈求

禱告是每個基督徒的必修課,有感恩的禱告、為他人代禱、認罪請求赦免的禱告,還有為某事向上帝祈求的禱告。感恩、代禱、認罪對我們而言都算是常規操作。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就是常常使我們困惑的祈求。如果上帝無所不知,我們何必多此一舉來祈求。再說也不是所有的祈求都會成就。

對於基督徒的這種疑問,現在比較流行的解釋是我們不能把禱告看作是與上帝的交易,這種模式是宗教而不是信仰。禱告是體會上帝的心意,願祂的旨意成就。禱告不是為了改變神,而是改變我們自己。只期待上帝成就我們的祈求,是自私的,人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就像耶穌的禱告說的:「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所以祈求無關乎成就與否,而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種對禱告的理解,當然可以自圓其說,也被很多基督徒推崇。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否定這種解釋,但要全盤接受也是很難的。它完美地把禱告是否蒙應允,轉變為禱告是否使我們發生改變。

但,筆者比較質疑的是,除了耶穌,真的有人可以發出這種完全不在乎祈求是否被成就的禱告嗎?如果真的不看重上帝會否成就祈求,又何必祈求呢?這種很高尚的禱告,最大的危險在於,到底有沒有上帝,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祈禱變成了一種向內的默想治療。

2,宗教感

對於我自己而言,去祈禱,是因為我相信上帝會有所行動。當我祈求的時候,那真的是我無路可走的時候了。人並不是無所不能,我們常常需要依賴第三者的幫助。

這種對上帝的依賴,就是我們所說的宗教感,這種對上帝呼求的宗教感是真誠的,是不加掩飾的。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去道德化人類的這種宗教情感。當然我們不應該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但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這種宗教感是人類對自我能力和需要的外在投射,這種投射的結果就成為我們的上帝。所以他們認為一個成熟的人不再需要祈禱,而要相信自己,學會獨立解決困難。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的。我們把太多的願望投射在上帝身上,我們所信的對象其實變成了我們心目中的上帝,而不是那位真正的上帝。所以巴特發出呼喊「讓上帝成為上帝」吧。

但這並不能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且,當我們發出祈求的時候,不意味著我們在推卸責任,我們也會有所行動。

常常有人說,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我們盡力,剩下的交給上帝。我認為這個邏輯並不適用於基督徒。這種說法讓我們把上帝當做我們的殺手鐧,當做最後的絕招。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從一開始上帝就與我們同工,而不是祂一直袖手旁觀,只等到你走投無路向祂發出祈求祂才有所行動。我們祈求是我們本質的需要,是內在宗教感的驅使。

3,活的上帝

上帝從來不是旁觀者,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也會有所回應,甚至會改變常規。舊約就全是由這種故事組成,上帝無非是要告訴我們,祂是滿有憐憫和無所不能的。祂不僅是以色列的神,也是我們的父。

那麼,我們的禱告模式就反映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有些人是操縱式的,單方面的指揮上帝。有些人是合約式的,合約的脆弱性在於對方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方毀約,合約就自動失效了。看上帝和以色列的關係,顯然不僅僅是一份合約的關係,否則早就放棄以色列人了。所以真正的愛情就超越了合約關係。

最後一種是團契式的,這種關係,最重要的不是利益,而是尊重與愛。尊重他就不會操縱他,愛他就不會見利忘義。而是願意為他付出,視其為不可替代的至寶。所以我們可以相信,團契式是上帝選擇與我們相處的關係。

4,求而不得

雖然耶穌說過:「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然而現實是我們的禱告常常落空。傳統的教導是認為肯定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耶穌的應許是真實的。

第一,求而不得,因為我們妄求。什麼叫妄求呢?生病求康復叫妄求嗎?出門求平安叫妄求嗎?妄求的界限是什麼呢?

第二,求而不得,因為禱告不夠恆切。同樣,到什麼程度才算有恆久,才算懇切?福音書裡,很多人看著也沒有很懇切,上帝也應允了啊。上帝是我們的父親,又不是一個慘無人道的暴君。

第三,求而不得,因為上帝給的才是最合適我們的。如果這樣的話,那真不必禱告了,反正也不會按我的心意。再說上帝給的也不一定是我想要的,總之我永遠只能選擇臣服於祂。

第四,求而不得,因為信心不夠。說真的,誰的信心可以移山呢?而且這種說法,也使得信心成了禱告蒙應允的決定因素,上帝的回應成了對信心的獎賞。實際上呢,有時候,沒什麼信心,上帝也應允了我們。

第五,求而不得,因為我們眼光狹隘。我們忽略了萬事互相效力,雖然上帝沒有應允我們所求,但放到整個教會,整個世界看,上帝做的是對的。但這樣的話,我們就成了一個個可有可無的可憐個體。

說心裡話,至今,也不明白為什麼上帝會應允一些人的祈求,而無視我們這另一些人的祈求。

5,生命在於經歷

我們被教導的標準答案就是,上帝會應允我們的祈求,只是這種結果往往不是我們自己想得到的。這聽上去就有自圓其說之嫌,對於絕望中的人,接受起來真是困難。

實際上,禱告應該說是一個詮釋世界的訓練,以信仰為生活找到意義。面對生命的唏噓,沒有一個答案能舒緩我們深層的疑惑和無奈。因為生命本是經歷,而不是解答。所以需要去經歷,我們會多一些感受、體會和毅力。

詩人大衛說:「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敵人就是死亡的威脅、痛苦的折磨和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但神已經為我們擺設了筵席,慶祝我們的得勝。死亡和痛苦可以煎熬我們,但不能把我們的生命全然奪去,因為永生來自上帝。

經歷過的人自然懂,卻不是我們三言兩語說得清的,信仰之美,在於真實的體會。

5,代禱

禱告是盼望事情成就,代禱也是的,我們不需要否定或掩飾自己的這種心態。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代禱的。對我而言,代禱有一種很強烈的同在感,每當為弟兄姐妹代禱的時候,感覺我們就在一起,一起來應對困難。這可能是心理作用,但更大的事實是上帝的靈將我們連接在一起。代禱,讓我們不那麼孤單。某種程度上,苦就被分擔了。

苦難的苦不僅是苦難本身,更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它,我們不願意面對它。

禱告就是嘗試去面對它,描述它,是一個說出來的行動。不在乎華麗的詞藻,而在乎聖靈。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變得有勇氣去對抗生活中的苦與痛,而不是讓它們無休止地折磨我們。

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不滿,說出擔憂。這會成為我們生活的動力。代禱,就是幫助受苦的弟兄姐妹衝破苦難對他們的控制,說出受苦者的感受。

6,小結

既然禱告不在乎我們說了什麼,那麼禱告就成為受苦者的一個可靠出路。禱告讓我們揭開苦難的面具,不讓它給我們帶來莫名的威嚇。禱告是一個媒介,讓我們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走在一起;禱告是一個力量,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一個非言語的世界來挑戰苦難。

所以,我們禱告,是因為相信上帝的臨在,因為上帝會聆聽我們說話,因為上帝有感受和憐憫。因為這些信念,即便我們處在最黑暗的人生路上,仍然可以堅持禱告。


參考書籍:
龔立人《眼淚並未擦乾》

相關焦點

  • 為我們愛的人獻上七個禱告
    我們愛我們所愛的人,這愛其中一樣最有力,最周到,最有愛心的方法,就是禱告。但我們仍常常很難堅持為其他人禱告。我們有無數充分的理由要為其他人禱告——祈求神無限的能力、智慧和愛心,可以進入我們朋友,家人和鄰舍的生命當中——我們卻找一千個藉口不禱告。我們當中一些人最需要聽到的,只是提醒我們要停下腳步,為我們愛的人禱告。
  • 不知道每天禱告該說什麼,可以看看!
    主啊,幫助我能饒恕人主啊,教導我行在順服的道路上主啊,堅固我使我有能力抵擋仇敵主啊,教我如何掌管我的心主啊,求你主宰我生命的每一個層面主啊,讓我對你的話語有更深的體會主啊,教導我正確安排生活次序主啊,預備我使我真實敬拜你主啊,賜福我所做的工
  • 真正的禱告,得到真正的力量
    一看經文 1要有渴慕 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們是有一種願望的。確實,除非有一種完全溢出的渴望,否則這就不是禱告。一個基督徒不可能對神沒有任何的渴望。否則就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不知道自己買什麼。約一 5:14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5:15 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3要得著我們需要對禱告有一種看為已經實現的確信,在恩典臨到之前就把恩典數算!肯定它們正在臨到!行事仿佛我們已經得到了這些恩典!
  • 從聖經學習 基督徒如何正確的禱告
    11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讀完這段經文,你會有一種感覺,這好像表示:求什麼,就一定得什麼!可是,這卻不是我們的實際經驗!如果你讀過雅各書便知道,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祈求」和「得著」兩者的關係:「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
  • 權柄的禱告丨《教會禱告的職事》
    權柄的禱告是你要對那攔阻你的說「離開我」,你要對你的脾氣說「離開我」,你要對你的疾病說「離開我,我要靠著主復活的生命仍然起來」。這就是權柄的禱告。教會怎麼能有權柄的禱告呢?乃是因為教會有完全的信心,裡頭不疑惑,清楚知道所作的是完全合乎神旨意的。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神的旨意,什麼時候,我們就不會有信心。所以要作這件事,必須先知道是神的旨意不是。如果不是神的旨意,就也不能有信心。
  • 林前14-3-方言禱告與悟性禱告
    方言禱告有它的特殊性,當用方言禱告的時候,是我們的靈在禱告,這裡的靈,指的是聖靈。用聖靈禱告的時候,悟性沒有果效,不知道講的是什麼。羅馬書第8章27節說,27鑑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 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當用靈禱告的時候,就是我們通常所知的方言,這個時候,只有我們的天父能知道意思是什麼。
  • 149-禁食禱告的益處
    如果你說,任教師我不知道呀,反正教會組織我就參加呀,那你一定是最餓的那一個。有人說我是為了減肥,這也是一個目的,總之要有一個目的,總要有一個為什麼要禁食的理由,有人說不知道,反正別人禁,我也禁。最後自己餓的難受,那你不知道為什麼禁食,我建議你就別禁了,因為你那是明顯的餓肚子,不能稱為禁食,那就是餓自己嘛。
  • 班揚:何為真正的禱告?
    沒有天父,我們無從禱告;沒有基督,我們無法禱告;沒有聖靈,我們不會禱告。借著禱告,我們才能深入到三位一體的神中間去,認識他,明白他,體會他,跟從他。今天的文來自班揚,願他的文字化成句句扎心的禱告,融化到我們的生命中去,幫助我們築起禱告的壇!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 尼希米做工前的禱告
    他不在乎你是不是全時間的傳道人,你的能力大小,你在作什麼事,而是在乎我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關不關心神家。神呼召你以神國的興亡為己任!「我只是一個平信徒,管不了那麼多事」──這種態度對嗎?一個真正愛神以神國的事為念的人才會有如此深重的負擔,一個真正愛神的人才會真正愛神的百姓。
  • 禱告不下去怎麼辦?可以常閱讀這十句經文
    只要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尋求祂,祂就必要帶領我們,幫助我們得勝環境和困苦。相信神的應許,大膽來叩門吧!2.帶著盼望禱告:耶和華如此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33:3神的應許從不落空,帶著信心向祂交託仰望,神會按照祂的計劃和旨意來指引我們,領我們去往流奶與蜜之地。3.帶著呼求禱告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 飯前謝恩禱告的聖經依據:禱告是否一定要閉上眼睛?
    我們應當勇敢地在人面前承認我們的主。這件事可以試驗我們對我們的主是否忠誠,也可以使我們在今日就知道在我們的主顯現的日子是否能和祂同 得 榮耀。因為我們的主曾說了兩段警戒我們的話──「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 《聖經》中馬太福音第六章中有關禱告的經文內容的解釋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 為什麼我們常常不能安靜下來禱告?
    有時候因為時間緊張索性就三言兩語對付過去了,這都是禱告生活中的瑕疵和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反省自己的問題,每天花多少時間放在禱告、讀經上?又花多少時間在個人的事情上(瀏覽手機、工作)?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不看重禱告讀經?雖然次次聚會沒有缺過席,但一回到個人的生活就一團亂麻。筆者學習禱告是在很小的時候,那時父親告訴我:「你要學會向神說話,你所講的話,神都能聽見,有什麼難處可以禱告交給神。」
  • 如何解釋禱告題目不成就?
    --啟示錄5章8節在我們的禱告中,常常會有禱告題目沒有立刻實現的情況,人的一生中也是,會遇到生活似乎對我們不公的時期,所發生的事情也講不通,那時候我們真的很想知道神為什麼不回應我們的禱告。但是神會為著他的榮耀、按著他的時候、以他的方式來回應我們的禱告。
  • 如何禱告丨看不見的禱告決定了看得見的生活
    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禱告需要被神吹氣,禱告必須是有生命,禱告必須是活的!當真正禱告的時候,阿爸父神一定叫我們整個人的力量復原,我們必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每一個教會肢體需要聖靈的幫助,需要回歸最重要的根基上面。我們不甘心活在仇敵的欺騙裡面!
  • 【代禱在線】我們一起來禱告!
    阿們三、請家人們為我母親王素琴早日脫離東方閃電異端代禱;也請為我的哥哥代禱,之前公司拖欠他幾十萬的工資在打官司,他老闆竟然暗下做一些威脅的事想私下解決,願神保守我們的家人,做我家的後盾和避難所,彰顯公義;也請為我的前方婚姻代禱,服侍多年,現在35歲,期待有一個同心同行的丈夫前行,除去家人的擔心,願在自己的婚姻上去榮耀神,阿們!
  • 從「雅比斯的禱告」,看痛苦中的盼望與出路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上帝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上帝就應允他所求的。(《歷代志上》4:9-10) 雅比斯是誰? 聖經中沒有其他經文記載過雅比斯的生平。我們不知道他的父親是誰,他做什麼,只知道他屬於猶大支派。
  • 禱告是為了相遇
    其實一開始,主耶穌教我們禱告時,就指出這個重心:「禱告你們的天父」;我們若像主耶穌向父神禱告那樣,就必體會到在父裡面的恩惠慈愛。神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簡單,就是父親跟兒女相聚的溫馨時刻。 天父願意聽兒女禱告,答應他們的懇求。祂明白我們承受天國的心多麼微小,又看透我們的心:只懂為所憂心和玩樂的事祈求。
  • 基督徒該如何禱告
    農夫回答說:「我今天聽見喬治華盛頓在林子裡大聲禱告,上帝肯定會垂聽他的禱告,一定會!你可以放心,上帝一定會垂聽!」當然,我們都知道戰爭的結果。若說美國有一個堅實的建國基礎,那無疑便是祈禱。歷史修正主義者或許會讓你相信,籤署《獨立宣言》的人要麼是泛神論者,要麼是自然神論者,要麼是沒太多時間尋求上帝的不可知論者。
  • 耶和華啊,求禰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懇求
    1 耶和華啊,求禰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懇求,憑禰的信實和公義應允我!2 求禰不要審問僕人,因為在禰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3 原來仇敵逼迫我,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