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下,普通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2020-12-15 和訊

鬥而不破 —— 中美博弈陷膠著

在歷史的長河裡,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往往是交替而生的兄弟。而近些年,逆全球化的趨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察覺和肯定。尤其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深刻且顛覆性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行走方向,讓逆全球化的步伐變得更加執拗。

作為一貫的超級大國和最有競爭潛力的崛起者,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一直很微妙。而這種微妙,卻由於中國的蓬勃發展而變得愈加明朗。美國擔憂中國的快速成長,因為按照中國GDP現在的規模和增長速度,也許用不了十年,中國就會後來者居上,將昔日的霸主狠狠地踩在腳下。所以,近些年美國壓制中國的手段越來越明目張胆:它就是不想讓中國更強大起來。

於是我們看到,在逆全球化的歷史潮流裡,中美博弈在2020年變得更加膠著。受此影響,國內的形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如領導人所說,現在處於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變遷、「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經濟轉型疊加疫情突襲,作為經濟體運作的細胞,企業和個人不免受到較大的影響和衝擊。

個人命運與國運息息相關。人生百年,如果希望大半生順遂,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便是國運的昌隆。中美博弈看似與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但實際上,在這一歷史趨勢中,國家命運的走向卻又與每一個國民有著密切關聯。大到階層的變遷、社會財富的流動,小到普通人的資產配置,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哪一項不是受到國運的深刻影響?

然而目前中美博弈陷入膠著,勝負暫未能明朗。歸根結底,中美博弈的核心戰場還是聚焦於兩個領域,即製造業與高新技術。比較明確的是,同樣是實力強勁的兩個大國,中美在製造業和高新技術方面各有長處。在這場博弈中,誰的既有優勢保留的更多,短板補的更快,誰就會在這場博弈中佔據上風!

主戰場之一——製造業

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也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的國家。這讓中國在製造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讓我們有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底氣。

但同時也應看到,從GNP角度而言,中國並沒有取代美國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而經過近年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阻擊和這場疫情的打擊,中國的製造業是否元氣大傷還需要重新評估。況且,中國的很多企業勝在規模龐大。但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偉大企業卻鳳毛麟角。創新乏力,缺少核心競爭力,成為中國製造業的尷尬所在。

所以,一大批擁有創新實力、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偉大企業才是中國未來製造業的希望之光。19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領導人也指出,中國將加大對製造業和金融的開放力度。同時以國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互促的新格局,對中國製造業而言也是全新的發展環境。

在這一背景下,製造業將獲得更多的流動性注入。而製造業產業鏈將會在加大吸收海外技術、海外資源的同時,圍繞國內需求強化布局,更加優化資源配置,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實現轉型和升級。

主戰場之二——高新技術

中國已經走到新一代科技創新的大門口,這一輪產業革命與技術創新很有可能圍繞著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展開。如果沒有足夠的科技,尤其是尖端科技支撐,中國製造業就無法擺脫大而不強的的困境,僅靠產能堆砌出的規模優勢,早晚會被科技創新帶動的效能提升所超越和壓制。高新技術,既是中國未來增長的關鍵動力之一,也是進行大國競爭的底氣所在。

在高新技術領域,「新基建」成為人們較為關注的話題。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新基建對企業經營、商業模式、產業鏈布局等,都會產生一系列影響,包括一定會造成區域經濟的重新洗牌。對城市而言,它的要義在於搶抓機遇,哪些地區能抓住數字經濟的先機,就能換道超車。

而在資本市場上,科創板則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香餑餑。為解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這一長期存在的痛點,科創板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提高市場的包容性,允許紅籌企業、未盈利企業、設置差額表決權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一批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壯大,為資本市場輸送了一批具有硬核科技、高成長性的企業,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創業創新企業支持力度,有利於國家有關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的戰略實現。

休戚與共—— 國運與普通人的資產配置

受中美國際貿易摩擦和外交關係等多因素影響,中國的資本市場受到的擾動不算小。不過,受中美博弈影響更為深刻的,是國內「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變遷。

從歷史經驗看,中國正在從傳統的「印鈔票的時代」向新興的「印股票的時代」轉換。

過去,中國因為存在巨大的人口紅利和較低的城鎮化水平,增長方式較為粗獷。企業融資以「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為主)為主,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財政快速積累財富,迅速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基礎設施。如今,人口紅利逐漸削減、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企業槓桿率高企等新形勢,決定了中國需要改變增長方式。

可以說,「印鈔票的時代」對應的是貨幣超發、槓桿率上升、土地財政依賴度提高、房價上漲、貧富差距加大。而「印股票的時代」希望對應的是貨幣增速被控制、房住不炒、土地財政依賴度下降、實體經濟復興。

資產配置之——樓市

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樓市、日本的債市號稱全球三大泡沫資產。儘管疫情來勢兇猛,對各行各業打擊慘重。可是,為了抗擊疫情影響,全球以美國為代表的大放水行動卻間接引發了美國股市的又一春和中國房地產的又一波水花。

中國的樓市畢竟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罕見長牛。然而,未來如果想達到前20年的增長趨勢,恐怕也是很難了。對於普通人而言,房子價格越來越高,隨著分母變大,它的投資回報率其實是在下降的。另一方面,現在比房地產更好的那些投資工具如今也更加豐富了。所以除去剛需人群,樓市並不是未來資產配置的最優選項。

此外,從居民資產配置來看,中國居民房地產配置在70%左右,美國居民在30%左右。既然投資樓市幾乎無利可圖,那麼未來降低房地產配置比例或許會成為一個趨勢。

在剛剛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國家仍然強調「房住不炒」。不過政策的施壓也並不意味著房價從此會一蹶不振。長期來看,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更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所以,房價大幅下跌將和大幅上漲一樣,都是小概率事件。對於那些剛需而言,現在或許就是買房的較好時機。

資產配置之——股市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A股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聯動性也在變得越來越大。國際關係中的「黑天鵝」事件對A股的擾動更加頻繁。北向資金一度成為A股投資者風向標。

2017年至今,A股結構性牛市的特徵也愈加明顯。受此趨勢影響,醫藥生物、電子、通訊、計算機等高科技行業代表新經濟動能的股票,估值水平在往上走的。代表居民消費升級的食品飲料板塊,總體估值水平也在往上走。而傳統經濟板塊的估值水平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現在還是處在相對較低的估值水平。這些變化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相關的。

現在股市裡面漲得好的股票往往都是跟中國經濟轉型相關的,而不是跟中國經濟周期相關。A股與中國經濟的周期性變化關聯度不大。實際上,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周期特徵越來越弱了,因為逆周期經濟政策強度比較大、調控頻率越來越高。

對於普通人而言,資產配置也面臨著結構調整的需要。既然房地產投資已經不能滿足高收益的目標,那麼適當提升金融類資產配置的比例則是較好的選擇。權益類資產是一個可以優先考慮的選擇。而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固定收益類的低風險產品,比如利率債、一些貨幣型產品、保本理財產品等。

總之,中美博弈將是一場艱難而意義非凡的博弈。希望我們普通人能從中主動獲益,而不是隨波逐流。 

近期推薦

《八佰》定檔!影視股集體飆升,行業至暗時刻已過?

解惑科創板:成長性+賽道+空間=估值

炒股單純靠技術分析能夠賺錢嗎?

原油、白銀還是茅臺(600519),誰會成為下一個黃金?

點「在看」,股票會漲停;)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海博財經檔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大變局下的全球資產配置,國際身份如何讓您受益?
    作為普通人,不管世界經濟再怎麼變化,教育、養老、生存永遠是離不開的話題,怎麼保證大變局下還擁有原來的生活質量才是我們當下最該考慮的問題。 提前規劃很難,提前預想自己可能面臨的最壞情況更是反人性的,但凡事預則立。
  • 孟晚舟,中美博弈的一顆重要棋子
    孟晚舟,中美博弈的一顆重要棋子。2018年12月1日,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被扣押,理由是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一名中國公民在加拿大被扣押,理由是違反了美國制裁伊朗的法案?聽起來怪怪的。看似無釐頭的事件,其實蘊藏著三方的博弈。
  • 臺教授:中美博弈下 臺灣民心越來越「親美反中」
    由於去年香港暴亂發生的時機點敏感,以及背後的種種因素與中美的博弈關聯太大,加上臺灣也進入「大選」熱季,問題的性質很快就發生了質變,政治因素很快就超越了經濟因素,非理性的民粹氣氛迅速水漲船高。中美博弈的問題在臺灣就逐漸轉以另一面目呈現了。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第三,在科技人才博弈方面阻斷交流,防範和遏制中國科技進步。人才是科技的立足之本,在高科技人才競爭方面,中美之間的矛盾呈現除尖銳化的趨勢。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在中國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美國加大了對中國人工智慧和其他科技人才的監控、技術封鎖和打壓,在客觀和現實中形成美國的「技術歧視」,旨在科技上實現中美的「脫鉤」。
  • 華訊投顧:捕捉2021年的市場風口,下一步我們該如何配置資產?
    我們應該如何配置資產呢?接下來華訊投顧將帶領廣大投資者一起了解一下。華訊投顧認為風口一:股市優於債市從全球市場來看,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美國美聯儲的政策,以及美國債券市場的情況。這是資金配置的第一步。從現有情況來看,美聯儲還沒有明顯的變更利率政策的跡象,而且美元正處於貶值通道中,至少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趨勢逆轉的勢頭。
  • 當前和未來中美博弈走勢的幾分判斷
    昨天美國限時關閉中國駐美休斯頓領事館,加上美國提高對臺軍售,一時中美是否開戰議論紛紛,本人認為國家做戰爭準備是必須的,但是否會用則取決於美國,中美開戰可能性很小。英國脫歐,本質是美國瓦解歐盟體系的戰略布子,在已經洞悉歐盟戰略目標下,美國不可能讓歐盟做老大!其三,全球貨幣體系目前是美元歐元二分天下,未來是美元歐元人民幣三分天下,中美如果熱戰,螳螂捕蟬,歐盟在後,美國全球霸權地位必然喪失殆盡!
  • 點拾理財師:大類資產配置雙周報
    不過,前期推遲的中美貿易協議執行評估會議將於近期舉行,同時美方表態正面,中國也加大了農業和能源採購,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市場情緒的回升。 從中長期來看,A股在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均有支撐,經濟復甦中期+穩貨幣寬信用的大環境仍有利於權益資產,短期的擾動不改長期向好趨勢。
  • 複雜變局下如何構築國內大循環、配置資產 諾亞財富領軍者峰會「線...
    另外,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經確定延長至2021年底,然而轉型步履不停,資產管理、理財轉型是大勢所趨。  站在半年度的關口,如何在時勢動蕩變幻莫測的背景下,應對不確定性?怎麼看待近期的時政、財經熱點,梳理下半年的投資思路,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有序傳承?
  • 鳳凰評論員:中美南海博弈終局 豈能容忍霸權在門口耀武揚威?
    這是當今全球兩強在南中國海又一輪新博弈的開始,這場博弈最終的結局如何,必須放在一個更大格局的中美「河海大博弈」中去觀察。誰都知道也習慣了整個太平洋就是美國勢力範圍的現實,這個現實當然絕非憑空而來,而是經過大約一整個世紀打造經營之後的結果。
  • 「壹周」《媒介理論視域下的中美5G主導權博弈與傳播科技競爭...
    7月26日晚18:30,文傳學院2020年全國優秀新聞傳播人才夏令營活動首場公開學術講座《媒介理論視域下的中美5G主導權博弈與傳播科技競爭》正式開始。本期學術講座由陳端老師主持,由祝興平老師作為主講人。
  • 讓普通人看懂和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
    在《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一書中,作者融匯了自己過去十餘年來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以學術研究、政策研究與市場研究為緯,以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研究結論為經,試圖實現「道術結合」「授人以漁」的目的。
  • 一文了解算法交易 如何構建資產配置模型?
    Overview 概述本文將簡單介紹算法交易並以風險平價基金為例,介紹如何構建資產配置模型。Report 報告算法交易簡介算法交易是一種使用自動預編程的交易指令來執行交易的方法,包括時間、價格和成交量等變量。這種交易是為了利用計算機在速度和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而開發的。
  •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
    其二,中美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訴求存在明顯差異。中美不僅在建立什麼樣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存在分歧,在如何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也存在矛盾。 其三,美國追求絕對安全與中國維護日益擴展的安全利益之間的矛盾。美國的霸權心態註定了其追求絕對安全的訴求。由於缺乏戰略互信,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容易陷入「安全困境」。
  • 不同的人生階段,資產配置建議
    最近,重溫香帥老師的金融學課,其中,不同人生階段對個人的資產配置建議,覺得應該整理出來,對自己也是個提示。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面臨的約束條件、財務狀況、家庭情況、責任使命都是不同的。
  • 怎麼做好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
    歷史經驗顯示,在紙幣時代貨幣超發是長期現象,股票和房產是長期表現最好的兩類資產,所以要儘量遠離現金。我的看法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雖然流動性寬鬆,但是在零利率和低利率環境下,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是個大考題。尤其是,未來幾個季度內的現金和債券收益率下降,使得主要國家的國債無法提供傳統上在投資組合中的兩項功能,即穩定的利息收入和對衝經濟危機和風險。
  • 低利率下哪些資產值得配置 價值股會是2021年市場主旋律嗎?
    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作者:徐楊 01 低利率下的全球資產配置摩根斯坦利全球宏觀策略Managing DirectorJimCaron在近期的市場推送指出,目前較低的美國中長期國債利率並不意味著市場不看好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
  • 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不得不防
    中美關係走向不僅關乎兩國之爭鬥,在其他國家看來,選邊站隊問題也尤其困擾,美國有意故伎重施,以群狼戰術孤立中國,但世界不會如美國設想般運轉,過去緊緊抱團美國的盟友們也各有心思。在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值得引起注意。
  • 在K型分化中,如何抓住下一個改變財富的機會
    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隨之出現的經濟危機,各國政府祭出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開閘放水刺激經濟,資產價格被推高,財富格局被再次分配。「每隔十年左右,烏雲就會籠罩在經濟的上空,隨後便會下起金子雨。」
  • 專訪合眾資產時寶東:資產配置緊盯貨幣政策,權益類資產吸引力更大
    低利率背景下權益投資的價值是否正在凸顯?銀保監會優化保險公司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彈性和靈活性,會給股市帶來多少增量資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怎樣調整權益資產配置?保險資管產品走向前臺與銀行理財子公司同臺競技,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近日,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寶東就上述問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
  • 東方紅資產管理侯振新:多元視角下的大類資產配置與債券投資
    看宏觀環境主要起到防風險的作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宏觀環境都是穩定的,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發生比較大的波動,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2018年的信用收緊,都會對大類資產配置產生較大的影響。確定好宏觀環境,接下來就是選標的了。穩態的宏觀環境下,我們更多的精力也是在自下而上的研究中,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