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下周可能會迫使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最終遵守審計監管規定,或者乾脆離開美國證券市場。
美國眾議院領導人計劃最早於周三考慮一項措施,迫使阿里巴巴集團等中國美國上市公司要麼接受美國監管機構審查的年度審計,要麼從美國證券交易市場退出。上周五發布的一份網上通知顯示,美國眾議院計劃根據限制辯論的規定進行投票,並要求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才能通過。
如果該法案成為法律,中國企業及其審計機構將有3年時間遵守檢查要求,然後才能在紐約證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法案對雙方利益都會造成損害,不僅會阻礙外國企業赴美上市,更將削弱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及其國際地位。優質上市企業是各國資本市場競爭的重要資源,相信國際投資者會根據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做出自己的明智選擇。
這項法案得到了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兩黨支持。今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法案要點是,如果美國的監管機構連續三年無法檢查某在美上市外國公司的審計帳簿,證交會將對其除牌。法案的另一要點是,上市公司必須證明其不是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的公司。
不過,如果該法案迫使持有中國公司股票的美國投資者大批撤離美國市場,否則他們將面臨風險和複雜情況。
通常情況下,中國上市公司從美國紐約證交所或納斯達克摘牌後,這些公司的股票仍在場外進行交易。因此,美國投資者可以繼續買賣它們。但是,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提出的參議院版法案還將禁止審計三年未受到檢查的中國公司在場外進行交易。
如果這樣的禁令生效,美國投資者將很難持有任何中國股票。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的公司,其美國股東要麼將其股票賣回給公司,要麼將其股票換成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中國赴美上市公司已經表示,它們將轉向美國以外的市場。如果法案通過,就進行交易。中概股標誌性公司阿里巴巴已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並在香港交易所進行二次上市。該公司曾表示,這項立法可能會迫使其美國投資者將所持股份轉換為香港股票。但一些投資者在這方面會遇到困難,因為並非所有的美國券商都提供投資外國股票的渠道。
阿里巴巴表示,投資者將普通股轉移到香港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可能不得不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或遭受損失。
其他中國赴美上市公司可能會轉而私有化操作。這一過程的機制將相對簡單,美國投資者可以將其股票中獲得現金。但是,公司管理團隊可以以低股價買下美國股東的股份,以犧牲外部投資者為代價,讓內部人士受益。
自從中美經貿關係緊張加劇以來,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建議收緊交易所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標準。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中如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去年已經選擇到香港二次上市集資13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還有百度、京東等公司。
對於要上市的好公司來說,沒有失去任何東西,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全球其他證券市場為了吸引中國公司給了很多優惠,上市費用他們都打包送。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拒絕自願按照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提出的要求改變其上市規定。報導說,將中概股公司踢出美國資本市場會損害兩家交易所的營收。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傑西弗裡德(Jesse Fried)表示:「他們可以利用即將被摘牌的威脅,以低價將公司私有化。」「那麼這項法律會讓美國投資者的處境更糟。」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10月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10月2日,中國在納斯達克、紐交所和美交所這三大美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217家,總市值2.2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