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褪去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的光環,中國女排在2006年女排世錦賽上遭遇重大挫折。這支以雅典奧運會陣容為班底的球隊,在小組賽中1比3輸給俄羅斯,再一個1比3輸給從來沒在國際大賽裡輸過的德國,涉險進入複賽。複賽中,中國女排又以2比3輸給巴西、2比3輸給荷蘭,無緣四強,最終名列第五。
彼時,我們只是在主攻位置上由王一梅、楚金玲替代了王麗娜和張越紅,並增加了李娟;副攻位置上由徐雲麗替代了趙蕊蕊,然後少了陳靜;其它位置上並沒有變動。而王一梅的實力強於之前的王麗娜和張越紅,可是中國女排卻顯得實力打了折扣,已經漸漸退出世界一流的行列。
這是為何?原因恐怕有以下兩點:
1、奧運會後,中國女排一直在吃老本。
雅典奪冠後,中國女排並沒有及時進行人員的更替,一直在吃老本。2006年,陳忠和抬頭一看,巴、意、俄諸強,甚至是德國、塞蒙都已經跑到了前頭。而中國女排自己,已經有了英雄遲暮之感。
作為主教練,陳忠和必須對兩年來的執教進行反思。他迷信兩奪世界冠軍的那幫功勳元老,並一葉障目,沒有任何中生代球員能入他的法眼。他跳級似地將注意力直接轉向新生代,但其真正器重過的小將也只有王一梅,以及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馬蘊文。王一梅現在好歹是出了一些,而馬蘊文則讓他失望透頂,讓他的眼光備受質疑。
陳忠和沒有魄力對球隊進行第二次改造,而在馬蘊文身上看走眼後,他在副攻位置上的建設尤其過於遲滯。當時,副攻的好壞決定著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的地位,陳忠和肯定知道這一點。他之所以不願意在此位置上進行大的動作,歸根結底是因為他一直在苦等趙蕊蕊的回歸。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第2點內容。
2、趙蕊蕊的缺陣,影響是何其巨大。
趙蕊蕊是排壇的奇蹟,她的高攔網和高快球讓任何對手頭痛不已,2004年雖然她只打了3分鐘的球就沒再出場,卻在士氣上一直鼓舞著隊友。2006年,趙蕊蕊仍然未能隨隊出徵,讓這個本來就有些"英雄遲暮"的隊伍雪上加霜。
前文我們已經提到了馬蘊雯的名字,在進攻很有特色的馬蘊雯身上,陳忠和隱約看到了趙蕊蕊的影子。遺憾的是,趙蕊蕊是不可複製的,她雖然不暴力,但十分靈動,殺傷力不遜色於任何一位邊攻球手。所以,在最後選擇世錦賽參賽名單時,陳忠和放棄了馬蘊雯,單單新加了徐雲麗一位副攻。
說到這裡,大家還是沒有看到趙蕊蕊對球隊到底有什麼作用,陳忠和為什麼那麼器重她。那我們不妨看看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表現吧?有了趙蕊蕊的策應,主攻王一梅的表現非常出色,幫助中國女排觸底反彈,拿下了所有該拿下的比賽,最終獲得了一枚寶貴的銅牌。
結語
雖然趙蕊蕊幾次大賽都沒有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但她憑藉過硬的實力成為吸引對手攔防的重點人物,幫助球隊其他成員更好地完成任務。所以,她能夠在一直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下,依然讓陳忠和難以割捨。
——小魚兒原創文章,歡迎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