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h Mizuno(美津濃) Wave Rider 20(平時500多,最近貌似有特惠)
根據跑友們的習慣,四大跑鞋之下的「第五大跑鞋」,就是美津濃了。
但是近年來因為New balance沒有什麼出色表現,也有一部分把新百倫的位置換成美津濃的聲音。
Rider 20是美津濃旗下一款中端跑鞋,各方面的指數都算不錯。
可能因為和亞瑟士是老鄉,美津濃也經常使用多種材料的「混合型中底」。
中底上層採用U4ic,這是一種比同體積EVA材料更輕量的材料。中底主體採用複合型材料U4icX,具備更好的緩震回彈性能。機械緩震是美津濃的特色,後跟搭載cloud wave片,進一步提升緩衝性能,並幫助力量過渡。
rider 20相比於前幾代,雖然採用了一部分輕量材料,但是總體重量依舊有增加。
但是,rider 20腳感比前幾代都軟。所以對於常規跑步來說,還是非常適合。
7th Asics Kinsei 6(千元鞋,很貴,但是也很厲害)
其實在寫這雙鞋的時候,我有點猶豫要不要寫。
因為這雙鞋真的可以說相當冷僻了,即便是亞瑟士粉絲,也沒多少人會選擇Kinsei。
但我想來想去,Kinsei的優秀性能,讓我不能對它視而不見。
如果是全紅色款的Kinsei,會給我一種GT-1000同色系的錯覺
都知道亞瑟士兩大旗艦系列是Kayano和Nimbus,但是Kinsei確實另一款可以和他們一較高低的系列。
還是藍色更好看
首先說一點,Kinsei的緩震不比Nimbus差,而且加上Kinsei系列本身的定位是非常少見的「控制系」跑鞋,所以這雙Kinsei即便在沒搭載duomax的情況下,依舊是一雙高穩定性的緩震型跑鞋。
看到這慢慢的GEL了嗎?看到這充滿機械感的中底足弓了嗎?
8th 李寧 超輕 16(國產優品,而且價格實惠)
不需要過多的理由,光是便宜、好穿還好看,就很值得入手了。
而且超輕 16非常適合眼下的季節,它的全身透氣做的非常好。
超輕16
中底用上了lightfoam緩震科技,這是比前作超輕 15的雲lite中底,更輕更緩震。
不過你要是預算多一點的話,也可以嘗試一下最新的超輕17,聽說緩震又升級了。
超輕17
9th 安踏 Challenge 202
輕量透氣,A-flashfoam材料的性能,已經經過市場多年的考驗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雙鞋的鞋帶比較長,所以如果系得不恰當的話,可能中途會脫開。
鞋子的耐久度不錯,外底採用的耐磨橡膠經過測試,也是非常具有優越耐磨性的,可以放心奔跑。
鞋子的中足外側會略微感到有些緊,但是好在這部分也採用了透氣設計,所以非但不會感覺束縛,反而會覺得包裹性不錯。
10th 安踏 氫跑鞋2.0
安踏氫跑鞋2.0,也算是去年非常矚目的一款國產跑鞋了。
原本氫跑鞋這個系列安踏都快廢除了,結果沒想到十年磨一劍的最後一搏,出乎所有人意料。
氫跑鞋系列存活下來了,並且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和李寧的超輕一樣,氫跑鞋2.0的定位也是輕量跑鞋,全身的透氣和鏤空設計,力保鞋子的透氣能力。
沒有使用A-flashfoam,安踏在氫跑上使用了更為輕量的FLASHLITE。
不過這也導致了氫跑鞋不能適應長距離的運動,對於競速沒有幫助。
但是反過來說,這是一雙非常好的日常慢跑鞋選擇。
啊,10雙跑鞋推薦總共分了2篇,老鐵們我終於寫完啦!
(註:本文為筆者收集各款跑鞋的實戰性能、價格以及用戶反饋等信息,所做的綜合評價。非官方或權威機構的排名,僅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