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事件:養娃不掉坑,給所有渴望科學育兒的家長提個醒

2020-12-17 媽媽私房書單

12年前因三聚氰胺而出現的「大頭娃娃」事件,再一次走進公眾視野,這一次不只是食品安全問題那麼簡單。

湖南郴州市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身體出現多處不適症狀: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不停拍頭。三歲多的孩子,發育狀況和人家兩歲的差不多。

經醫生檢查,這些孩子被確診為「佝僂病」,這是一種慢性骨骼病變,嬰幼兒患者大多因缺乏維生素d而導致。

患病的這些孩子都是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市面上常見的奶粉,醫生建議家長購買胺基酸奶粉。碰巧的是,這些家長們到了同一家母嬰連鎖店,都被導購推銷了同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

這款無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壓根就不是什麼奶粉,只是一種蛋白固體飲料,裡面的蛋白質和營養成分根本不能滿足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需求,連假奶粉都算不上。

可是無論從包裝還是從文字說明上,「倍氨敏」無一不是打配方奶粉的擦邊球,沒點常識的人真分辨不出來。受害家長說,當時對固體飲料表示過質疑,但是導購說這是牛奶的另一個簡稱。把這種固態飲料賣給乳糖不耐的嬰兒,已經不是賺黑心錢的問題,而是徹徹底底的謀財害命。

市面上一罐容量在八九百克的普通奶粉價格也就三四百元,這款僅重400克的倍氨敏,一罐需要近三百塊錢。有的家長一個月工資才兩千多,每個月給孩子買這個奶粉就花了三千多。

但是悲哀的是,花了這麼多錢,本想給孩子一個高品質的食物營養供給,沒想到全部變成了交智商稅。

商家黑心為了賺錢,故意誤導孩子的父母們,固然可惡。可是這些做父母的人,進店購物難道不隨身帶點知識嗎?怎麼人家隨便一忽悠就信了呢?

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這是一個值得讓人深思的話題。

我認為時代高速發展,社會的急劇變化,給我們今天的父母拋出了更高要求,這個時代做父母不能因循守舊了。我們不能像上一代人那樣,跟父輩們學育兒,跟左鄰右舍學養娃,別人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

「我們知道,辦任何事都需要資質,比如會計要考會計證,開車要考駕駛證。律師要考律師證,唯獨當爸爸媽媽不需要考試以獲得一個證書,證明有教育孩子的資質,通常爸爸媽媽認為我生了你,我就有權利來教育你,但實際上這比無證駕車性質嚴重多了。」

今天的父母在孕育孩子前,必須做好三方面的功課,才能算一個合格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健康快樂聰明的孩子。而這個功課怎麼做?

沒有捷徑,就是學習。學習什麼?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至少要懂三方面的知識,才能理直氣壯地說:「我做到了科學養育。」這三方面分別是身、心、腦三方面的育兒知識。

01科學育兒第一關,懂營養學才能養出體格強健的孩子

民以食為天。養兒育女最基本的就是用食物把孩子餵養長大。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吃喝拉撒。幼兒階段吃母乳,等到漸漸長大添加輔食,再後來可以獨立咀嚼吃飯,父母要為孩子平衡膳食。

父母不需要把自己打造成營養師,至少要懂一些營養學的常識。在吃飯這件事上,中國人一直很講究,我們有做藥膳的傳統,就是源於對食物成分和性質的了解而善加利用。

中國人講究藥食同源,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所謂病從口入,吃對了不生病。北京安貞醫院的夏萌醫師寫過《你是你吃出來的》一書,書中分析了大量病例,都是因為飲食不合理而導致身體生病。夏萌醫生用營養學的知識幫這些病患調理身體,沒有用藥,僅僅是變換飲食結構,就讓他們恢復了健康。

由此可見,給孩子吃什麼,如何吃,這真是需要學習的一門學問。如果父母有營養學的意識,吃食物看成分,即便是在超市採購,也能避開空營養的坑。有很多兒童零食有反式脂肪酸,如果知道危害,就不會再給孩子購買。

很多食物宣傳廣告,就喜歡利用一些專業名詞搞權威宣傳,利用陌生化的說法把自己包裝成高大上的產品,讓公眾掉坑。

如果父母能在看廣告的時候,腦子裡多問一個為什麼?或者順手拿出手機查一查資料,很多錯誤就可以避免了。

02科學育兒第二關,懂心理學才能養出心靈陽光健康的孩子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美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父母為了更好養育孩子,主動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非常有必要。經常在社會新聞上看到有年幼的孩子跳樓自殺的報導,鮮花一樣的生命隕落,讓人十分痛心。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是缺乏「心理營養」。

人要健康活下去,不僅僅需要食物,還需要情感慰藉。

什麼是心理營養?親子教育專家林文採博士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就叫《心理營養》。她認為孩子幼年的心靈如果缺乏「心理營養」,這種缺失將會導致孩子一生處於愛的饑渴當中,即便是到了成年,也會問題不斷。

她提出五大心理營養元素分別是:

無條件的接納;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安全感;讚美、肯定、認同;學習、認知、模範;

懂得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引導孩子探索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父母都想好好愛自己的孩子,懂得是愛的前提。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親子衝突,多半都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誤會。因為不懂孩子的心理,才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孩子,或者把自己的恐懼擔心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

不懂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就會發生父母用教育的名義傷害孩子的事件。

03科學育兒第三關,懂大腦科學才能養出愛求知學習的孩子

如果父母懂得如何餵養和教育,可以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孩子還面臨一個重大課題是學習。從開始牙牙學語開始,一直到完成大學教育,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腦是孩子的學習利器。

父母要懂得大腦科學知識,才能更好幫助孩子學習。現在社會上很多教育機構針對父母的焦慮無知,搞潛能開發和右腦開發等課程,如果父母懂得大腦的潛能開發原理,一定不會再被拉去交智商稅,還要綁架孩子吃苦受罪。

沒有父母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擁有聰明發達的大腦,但是極少有父母知道如何正確獲得這樣的大腦。臺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腦科專家洪蘭撰文說:

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別開發孩子的智力,只要給他正常的家庭環境,他的腦就可以發育的很好,而且父母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不要給孩子設立太多的規矩和目標,要讓孩子任意去探索。童年時越愛探索的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因為他到處跑,到處玩的經驗,促進了大腦神經元的連接,而我們現在對智慧的新定義是神經連接的密度。

除此之外,她還撰寫了大量的教育短文,用科學實驗數據來提醒家長,中國人過去「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觀念要改一改,因為背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21世紀的資源是腦力資源,而不是自然資源,21世紀的競爭在創造力,而不在記憶力。

洪蘭老師說:「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這些條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補習班或才藝班,她的大腦也會健全地發展。」

寫完以上三點,我知道肯定有人說,遠遠不夠——不信你們翻翻朋友圈,看看那些家長為了養娃,都學會什麼五花八門的絕技。我們這個時代做合格父母很累,真的很累。

關於這一點,華大基因CEO尹燁說:「從遺傳學上講,當你的後代越少,你要投入的精力越大。你必須要保證他成功。比如你看信天翁,它一次就生一個蛋,這個孩子必須要成功,要不然我基因就斷了。魚就不想這個問題,魚一次幾百萬幾千萬個卵都可以,它死95%還有5%……」

現在無論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多子女家庭,父母都擔負著養育的重擔。這個時代的孩子也很不容易,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希望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還要避開很多生長陷阱。希望父母們多學習,為孩子多建築一道防護網,護佑孩子健康長大。

《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告誡家長們,養育孩子不該做的N件事

這個時代最可怕的父母,莫過於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虎爸虎媽

心理學專家林紫: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父母育兒必知的10個關鍵詞

相關焦點

  • 「大頭娃娃」事件後續!牛奶過敏≠不耐受!嚴防「商家新坑」
    還記得前段時間科大大關注的「大頭娃娃」奶粉事件嗎?黑心母嬰店把「假奶粉」當成「特醫奶粉」推銷給家長,導致寶寶營養不良甚至患上佝僂病。喝不了奶的娃到底怎麼養?趕緊掏出小本本,開課!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1先搞清楚!你家娃是過敏還是不耐受?
  • 「大頭娃娃」再現,堪比12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家長引以為戒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嬰兒是全家人的寶貝,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苦分娩、日夜照料才守護長大的。然而,脆弱的他們也遭受著很多外來風險,賴以生存的口糧甚至也可能出問題。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2008年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了。
  • 湖南再現「大頭娃娃」,坑娃不淺的還有這件事
    最近,湖南的「大頭娃娃」事件,再一次挑戰了人們的底線。母嬰店將一種蛋白粉固體飲料當作奶粉銷售給家長,當有家長提出質疑時,商家稱「固定飲料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寶寶長期將蛋白粉當作奶粉喝,最終導致營養不良,並被醫院診斷為佝僂病。
  • 湖南大頭娃娃事件後續!家長到底要怎麼選奶粉,才能避免被坑?
    6月5日,湖南公布大頭娃娃事件的處置情況:產品合格,5名兒童不符合俗稱大頭娃娃症狀體徵,事件屬於欺詐誤導消費,涉事門店被罰200萬。看到這個處罰結果,布穀媽媽的第一反應是:那些已經受到影響的孩子們,誰來補償?!
  • 男性需要育兒假!江蘇「大頭娃娃」背後,是寶爸對母嬰知識的空白
    工作繁忙,缺乏時間是普遍現象在照顧嬰兒方面男性往往處於弱勢不如女性細膩,但是母嬰用品等外部產品往往需要男性外出購買,在江蘇一戶人家就是這樣分工,結果嬰兒不幸使用了"紫草提取物",使嬰兒體內激素被外部激活,變成了"大頭娃娃"。
  • 寶寶事情無小事,「大頭娃娃」事件後,父母最需要做這幾件事
    在經歷08年「三鹿奶粉」事件,到18·19年的「假疫苗」,再到五月中旬的蛋白質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大頭娃娃」事件,每一件都是讓無數家庭經歷了晴天霹靂。近期的「大頭娃娃」事件中,除了生產廠家,監管部門的瀆職,銷售人員惡意推銷,更值得深思的就是家長的認知。這個事件給予家長們警醒,我們要做到幾點,最大程度可以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
  • 嬰兒喝假奶粉變大頭娃娃事件: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防護線
    昨天看到「嬰兒喝假奶粉變大頭娃娃」這個新聞,第一反應是震驚,憤怒,冷靜下來後,覺得做為家長,亦應該總結和反思。1、事件回顧:飲料變奶粉,多名幼兒確診佝僂病郴州永興縣,多名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在發育遲緩、身體異常等現象。
  • 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背後,是母嬰店亂象頻出
    前天微博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發布視頻,稱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了含有激素的嬰兒霜,導致孩子出現「大頭娃娃」現象,引起軒然大波。隨後,廠家曾回應稱自家產品沒問題,懷疑博主與家長進行炒作。日前,福建漳州衛健委回應,已責令涉事企業召回涉事產品,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
  • 12年前「毒奶粉事件」重演,多名孩子變「大頭娃娃」,網友:心疼
    事例近日,湖南永興出現了酷似十二年前毒奶粉傷害孩子的事件,難道是"毒奶粉事件"重演?在永興,多名父母都發現自己的孩子身體出現異樣,頻繁地長溼疹,體重也明顯下降,孩子的頭骨也顯得比正常情況突出,就像是十二年前的大頭娃娃一般。
  • 「大頭娃娃」又出現了,原因是這款嬰兒霜,你家有嗎?
    生過寶寶的都知道,孩子生下來都是頭大、脖子細,本來就頭比較大,加上激素刺激會讓孩子頭更大,而激素在孩子體內排不出來,卡著孩子,一口氣上不來,孩子就有可能死掉了,使用嬰兒霜變成大頭娃娃的孩子,家長必須24小時守著,絲毫不能怠慢。
  • 又出「大頭娃娃」事件!@德陽家長 這款嬰兒霜趕緊扔!
    近日抖音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一位家長給女兒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並有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目前,衛健部門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對在檢查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
  • 多名幼兒喝假奶粉成「大頭娃娃」,是母嬰店無良,還是家長無知?
    文|凝媽母嬰店把「飲料」當「奶粉」賣,多名幼兒成「大頭娃娃」,誰之過?是母嬰店無良,還是家長無知?湖南郴州,孩子喝假奶粉成大頭娃娃,奶粉廠家卻稱「產品合格,標籤合格,沒有欺騙消費者」,我們該譴責無良商家,還是怪家長沒有判斷能力?
  • 福建風雲丨愛娃需謹慎,漳州「大頭娃娃」事件通報結果:含有激素
    漳州「大頭娃娃」事件起因2021年1月7號,自媒體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曝光了一位寶媽給5個月嬰兒使用「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之後,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現象。在經過醫院全面檢查後,懷疑是使用了該品牌的嬰兒霜所導致的。後經「老爸評測-魏老爸」將產品送檢,得出「激素超標30多倍」的結果。頓時,網上一片譁然,紛紛聲討該廠家。
  • 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專家:謀財害命!
    最近,湖南郴州5名家長發現孩子頭骨畸形似「大頭娃娃」,這些孩子有個共同之處,都食用了一種名為「倍氨敏」的「奶粉」。實際上,「倍氨敏」僅作為固體飲料出售,並非奶粉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湖南郴州此事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中招」:自己家的孩子也有長期將飲料當奶粉飲用的情況。「不是新聞曝光,自己根本沒注意。」
  • 多名嬰幼兒成「大頭娃娃」,家長要重視!
    近日,又出現了一起奶粉事件!湖南郴州永興多個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變成了「大頭娃娃」。調查顯示,這些狀況很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佝僂病,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裡嚴重缺乏維生素D和鈣,進而導致軟骨不能鈣化。而在繼續食用「倍氨敏」的過程中,李強的孩子感冒頻繁,「抵抗力特別差」,並伴有不明原因的拍頭行為,「開心的時候拍,不開心也拍」。在此過程中,還有其他過敏患兒家長在愛嬰坊母嬰店購買了「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用?這兩者適用的標準完全不同。
  • BJD娃娃:全套新手「養娃經」新手娃娘入坑必備!值得收藏!
    BJD娃娃:全套新手「育兒經」究竟新手怎麼養娃!值得收藏!大家好,今天呢還是回歸新手買娃的事情上,之前很多視頻下面留言我有看到大家都在問想入娃圈,但是又怕很多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新手養娃的各種問題吧。想入圈的娃娘,快拿好小本本記好了,或者收藏一下也行了。
  • 嬰兒疑使用抑菌霜後變「大頭娃娃」,廠商質疑家長炒作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評測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
  • 12年過去,「三鹿奶粉」消失了,但「大頭娃娃」事件仍未結束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顱骨突出成「大頭娃娃」,孩子總是起一身的溼疹,咳嗽,各項指標都不達標,甚至還有孩子止不住地用手拍打自己的頭部。原來,這些幼兒都是因為體檢的時候牛奶過敏,醫生建議家長購買胺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家長們去郴州愛嬰坊母嬰店買奶粉的時候,在導購員強烈推銷下購買了這款倍氨敏奶粉。導購員聲稱倍氨敏奶粉是店裡最好的奶粉,也是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都是吃這種奶粉。
  •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生產與監管漏洞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生產與監管漏洞圖片來源於新聞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
  • 毒奶粉事件已經過去12年,今日再現「大頭娃娃」,娃娃遭殃!
    請耐心看完本文:回顧首次「毒奶粉與大頭娃娃事件」:早在2008年,【三鹿毒奶粉】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轟動,很多的孩子喝了三鹿奶粉之後出現了腎結石、甚至生命垂危的情況。正是因為出現腎結石,孩子在後面的生長發育當中留下了後遺症,「大頭娃娃」就是其中一種,症狀主要表現在智商發育不全,體質非常差、就相當於低能兒,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