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到有效射程之外,子彈還會有傷害嗎?事實出乎人意料之外!
輕武器槍彈的有效射程,又稱有效射擊距離,是指輕武器對預定目標射擊時,能達到的預期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離。很顯然由此定義可以看出,輕武器子彈的有效射程,是指在一定殺傷威力以及散布精度要求範圍內劃定的射程,即射程要達到預期確定的威力和散布精度,超過這兩個參數要求限制之外,就超出了有效射程。
也就是說,超出有效射程,子彈的射擊精度沒保證了,威力降低了,但傷害(也就是殺傷力)還是會有的,比如打中腦袋,可能打不穿顱骨,但造成輕傷還是有可能的。
超出有效射程之外就是精度不能保證, 即使你計算的再精確,射擊的再穩定,能否命中目標也是個玄學問題。傷害上也不能保證,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動能取決於速度和質量。子彈的裝藥、槍的閉鎖、槍管長度之類的決定了速度。彈頭決定了質量。
所以超出有效射程之後就得看你是用什么子彈和槍了。一般12.7口徑的彈頭重,即使超出有效射程之後,即使速度已經很慢了,但是那麼重一坨彈頭依舊保證足夠的動能可以乾死你。
子彈超出了有效射程即脫靶,它會沿著它的軌跡利用它剩餘能量繼續飛行。大字俗稱為流彈。如果在軌跡內碰到物體,它會發揮其剩餘能量給物體以衝擊。如果碰不到物體能量耗盡,由於地心吸力它會掉下來。它的剩餘能量給物體的衝擊所造成的效果是根據能量大小而定。所以在一定範圍內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當然,子彈在超出有效射程之後的傷害的大小除了受到空氣等外界條件的影響以外,還有其它的一些自身因素。一種是增加子彈彈頭的重量,彈頭的重量越大傷害也就越大。或者是改變彈頭的形狀增強彈頭的穿透力,如一些子彈的彈頭會被設計成花型以及一些彈頭被設計的很尖,這樣的傷害也會很大。再者可以改變製造彈頭的材料增加彈頭的硬度等等手段增強彈頭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