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力挺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表現,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被很多西方國家認為是親中分子,譚德塞也正面臨任期以來最大的危機,而這已經不是世衛第一次公開力挺中國了。很多人對世衛這個組織充滿好奇,能在眾多西方國家壓力之下依舊堅持事實和真理,如今確實不多見了,翻開世衛的歷史,我們發現它曾經與中國還有一段淵源。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期間,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代表大會上,對於世界衛生組織這樣一個重要機構的建立隻字未提。當時宋子文是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他的秘書施思明則注意到了這個細節,經過多次提及才有了後來世衛的誕生。
根據施思明的提議才有了第二次討論世界衛生組織應如何建立的會議,也正是這次會議之後,才使得施思明今後開始從事於國際外交工作,更是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並且曾出任聯合國醫監職務。
原本施思明想將中國獨自作為首先提案團,因考慮到拉丁美洲的投票,所以才將中國與巴西代表團的共同提議交給會議,並邀請美國為東道主,確保大會順利進行,這就是如今世衛組織的最初成立歷史。
需要格外提一句的是,那時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是蔣家王朝和四大家族所控制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團體,為何會力薦美國作為管事人,除去考慮到當時美國的世界影響力之外,其他原因不言而喻。
圖為:沈克非、袁貽瑾和施思明等外交團成員代表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文件上的籤名
1945年年底,施思明辭去一切工作開始專門籌建世衛組織。1948年,經過各方兩年多的不懈努力,世衛終於正式運行。這期間中國代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起草世衛組織的建立,組織的名稱,成員國以及區域的劃分。
圖為:1946年6月,施思明(右)與中國代表團團長沈克非在國際衛生會議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個由中國提出並成立的聯合國機構,截止至五年前,世衛組織已有194個成員國,積極為全人類獲得儘可能高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