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加繆《局外人》:當荒誕變得習以為常,堅守真實更加可貴

2020-12-15 文字的二三事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描繪了一幅荒誕的圖景:檢察官依據默爾索在媽媽葬禮上的冷漠及個人生活定奪罪行,而不是按照法律條例裁奪。庭審期間,默爾索儼然是一個局外人,沒有發言的機會,生死大權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上。

荒誕產生於人和世界對立、分離之際。面對荒誕,加繆認為應該以實際行動反抗荒誕,而不是束手無策,冷眼旁觀,坐以待斃。

默爾索以自身的真實反抗世界的荒誕。他的沉默,是對真實的堅守,不至於在荒誕的世界裡隨波逐流,迷失自我。默爾索猶如走在時代前沿的先行者,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乃理所當然。

有人說,從行為上可看出,默爾索是荒誕中的一員,他以自身的荒誕反抗世界的荒誕。然而,默爾索看似荒誕,卻是他把人性當作信仰,重視此岸世界,而非像基督徒那樣把超驗的彼岸世界作為理想的歸宿。

默爾索是獨樹一幟的,儘管談不上一枝獨秀,可他為了堅守真實而勇於赴死的無畏、果決,不能不說是一種偉大。正如加繆所說:

「所有偉大的事跡和偉大的思想都有荒謬的開頭。」

有關默爾索的文章多不勝數。與此同時,《局外人》裡的配角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他們雖然被作者輕描淡寫,分量不及主角,但是對我們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有著參考和借鑑意義。

薩拉馬諾是默爾索同樓層的鄰居。妻子逝世後,薩拉馬諾和一條狗在一起生活。它的到來,使他不再感到孤單。

然而,人和狗相處得並不融洽。薩拉馬諾遛狗時,時常對它非打即罵。有一次,默爾索在樓梯上碰巧看到薩拉馬諾正在罵狗。由於狗在原地一動不動,薩拉馬諾便怒火中燒,罵它「混帳東西!下流坯!」最後,薩拉馬諾強拉硬拽地把狗拖走了。

薩拉馬諾痛罵著,恨得要死;狗哀吟著,嚇得要命。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和狗也有分離的時刻。薩拉馬諾像往常一樣,外出遛狗期間,因觀看《越獄大王》,沒有多加留意身邊的狗。在他打算回家時,發現狗不見了。這是薩拉馬諾最後一次遛狗,也是它對他的正式告別。

對於狗而言,薩拉馬諾的居所就像人間煉獄,他的打罵是對它的折磨。狗的逃離像是越獄,它是另一個版本的越獄大王。

然而,狗也許誤會薩拉馬諾了。正如「打是親,罵是愛」,薩拉馬諾需要它,在意它。自從它患上皮膚病,薩拉馬諾每天早晚兩次給它塗藥膏;狗溜走後,薩拉馬諾向默爾索坦言,沒有它,他不知如何生活;薩拉馬諾關上房門之後的哭泣進一步印證了它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可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薩拉馬諾既憎惡這條狗,又離不開它,前後之矛盾不得不說是一種荒誕。

默爾索在塞萊斯特飯館吃晚飯時,遇到了一個矮小女人。她脫下收腰上衣後,急促地翻看菜譜。等待冷盤時,她從手提包裡取出紙筆,預先算好飯錢,然後打開錢包取出錢來,連同小費一起擺在她面前。等下一道菜時,她一邊閱讀隨身攜帶的的周刊,一邊用藍鉛筆在上面做些記號。吃完飯後,她穿上收腰上衣,邁著極快的步子走了。

她給默爾索的印象是:動作機械、準確,宛若一個自動式木偶,用一個字概括是「怪」。這種不同於常人的「怪」其實也是一種荒誕。

不論是薩拉馬諾,還是那個自動木偶式的女人,無不荒誕而不自知。他們沉浸在各自的荒誕裡,迎接晨光送走晚霞,日復一日重複著生活。

加繆認為,現實是荒誕的,但是大多數人意識不到現實的荒誕性。他的作品就是把現實生活裡的荒誕呈現在文字當中。

薩拉馬諾和自動木偶式的矮小女人是現實中具有荒誕特性的人的映射。另外,兩位配角的荒誕性使默爾索所在的世界更顯荒謬;經他們襯託,默爾索的堅守真實更為可貴。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無獨有偶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出版的小說《局外人》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因為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而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理論下,被推定為人民公敵,最終被判死刑。阿爾貝·加繆作為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局外人》中也表現了其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
  • 阿爾貝·加繆——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
    阿爾貝·加繆——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 2020-11-09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阿爾貝·加繆:從荒誕到反抗,這是決定性的進步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話》等。從荒誕到反抗:一場由鼠疫引發的人類行動如若要從《鼠疫》中提取幾個關鍵詞,那麼「荒誕」與「反抗」必定位列前茅。
  •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在冷漠荒謬的背後
    在我所度過的整個荒誕的一生中,從我未來的深處,一股微弱的氣息在未來的歲月裡向我襲來,這對別人向我提出的一切都沒有什麼不同,未來的歲月並不比我所度過的歲月更真實。--《局外人》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單親家庭,我非常孤獨,我不喜歡熱鬧的地方,也不喜歡和人交流,我總是覺得我和世界格格不入。
  • 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 加繆:拒絕進入先賢祠
    今天是阿爾貝·加繆去世60周年紀念日,他是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荒誕哲學」的代表,其成名作《局外人》一再重版,印數突破千萬冊。要了解加繆,不妨從他女兒所著的《孤獨與團結:阿爾貝·加繆影像集》開始。
  • 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三年後,1960年1月4日,加繆遇車禍身亡,世界再度震驚。時任法國文化部長的馬爾羅對英年早逝的作家蓋棺論定:「加繆的作品始終與追求正義緊密相連。」阿爾貝·加繆然而這還不能充分說明加繆的價值所在。誠如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所言,「卡夫卡喚起的是憐憫和恐懼,喬伊斯喚起的是欽佩,普魯斯特和紀德喚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繆以外,我想不起還有其他現代作家能喚起愛。他死於一九六〇年,他的死讓整個文學界感到是一種個人損失。」加繆已離開我們整整六十周年,關於他的討論卻始終不曾停止。加繆的可貴在於:他始終拒絕虛無主義,始終堅持對人的信念、對生活的熱愛。
  • 加繆:「局外人」的文學世界
    加繆作品的中文譯文版也有多個譯本和版本並一直持續新印再版……關於作家加繆,可簡介如下: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 阿爾貝·加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阿爾貝·加繆是法國作家、哲學家,是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其以自身經歷、以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的行為,來推導出時代的哲學命題的帶有哲學思想的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通過對莫爾索的探知,方可更加深入地認識「局外人」這種現象,這部作品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加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 我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加繆始終拒絕虛無主義,始終堅持對人的信念、對生活的熱愛。他始終強調,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而是要在道德上作出努力。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話》《反抗者》等,1957年獲諾貝爾獎。
  • 阿爾貝· 加繆《局外人》: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
    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中,有這麼一句話:「人們永遠無法改變生活,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這裡的生活並不使我厭煩。」作為一名作家、哲學家,加繆的話非常深刻。我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阿爾貝·加繆——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
    今天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誕辰107年紀念。阿爾貝·加繆生於阿爾及利亞東部沿海城市蒙多維(現名德雷昂)。從少年時代起,就與貧窮和死亡的陰影相伴,這使他更能深切體會人生的荒謬。無論在作品還是現實生活中,他一生都在與荒誕作鬥爭。
  • RDV時間·北京|李洱×苗煒:作為「局外人」的加繆
    加繆在《局外人》中凸顯的世界的冷漠性、人與社會的分離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 但是後來加繆對《快樂的死》進行了大量改動,終於寫成了《局外人》一書。這也標誌著加繆的文筆走向成熟。《局外人》被看作20世紀法國小說繞不開的作品,他在其中展現的社會之冷漠和主人公默爾索內心對幸福生活的激情構成了一幅荒誕浮世繪。
  • 阿爾貝·加繆: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阿爾貝·加繆: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2020-05-05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加繆的《局外人》——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朽名著
    這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中結尾的一段話。飽含主人公對世界深情的眷戀,卻又帶著平靜的決絕。阿爾貝·加繆是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哲學家。他1913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父親在戰爭中陣亡,他隨母親移居貧民區外祖母家。加繆從小是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長大,歷經生活的種種艱辛。
  • 加繆的一生:反抗荒誕走向重生
    今年1月4日,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1913—1960)逝世60周年。加繆以描繪世界和生活荒誕的作品著稱於世,而他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更是對「荒誕」最生動的詮釋。加繆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祖上是來自法國阿爾薩斯的移民。
  • 加繆《局外人》: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成為真正的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加繆說,莫爾索違背社會規則的原因是,他拒絕說謊。然而,追求絕對的真實,歸根到底是對這個世界的厭倦。加繆說,這不是我們的錯。這個惺惺作態的世界,不允許任何真實的個體獨立存在,更不允許絕對的真實存在。
  • 讀書推薦:加繆《局外人》
    來自微博#讀書,我們是認真的#超話@把微笑販賣給地獄天使《局外人》|一場道德和法律的較量作者:【法】阿爾貝.加繆初遇這本書時,會覺得是上個世紀富家子弟的浪漫愛情故事或是大學詩社戲劇社等文學流派的故事,因為加繆的形象實在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書封的他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濃黑的眉毛,油光鋥亮的大背頭。
  • 《孤獨與團結》:影像中的加繆
    《孤獨與團結》收錄了加繆的女兒卡特琳娜珍藏的家庭照片、報紙影像、手稿等資料,記錄了阿爾貝·加繆如何從一個阿爾及利亞的貧窮少年,一步步走上諾貝爾文學獎獎臺,並最終以「荒誕」的方式告別人世的傳奇一生。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
  • 讀加繆的《局外人》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毋庸置疑,加繆的《局外人》在中外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解讀者之多堪與《道德經》媲美。《局外人》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兩點:作者對人類社會荒誕性的諷刺及主人公默爾索對遊戲規則的反抗。這兩點太深刻了,以至於所有解讀者眾口一致的滿溢著讚譽之辭。我也不例外。
  • 加繆《局外人》:刺眼的冷漠和陽光下,蘊含著對荒謬的無聲痛擊
    事情因此變得複雜起來;忌日也有可能是昨天。這種平淡而讓人倍感詫異的描繪,正是《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索爾最真實的心理感受,而這個開頭也將《局外人》的故事緩緩掀開,主人公莫索爾的驚世駭俗,冷漠而又熱情,荒謬而又理智的鮮活性格,也將被深深的鐫刻在每個讀者的腦海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