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全球最年長的億萬富翁、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歲。
他是個標準的富二代,從出生就拿了個好劇本。他是美國傳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孫子,父母結婚的時候被譽為美國最強大的兩個家族的聯姻。
但他也不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不喝酒、不吸菸、不想買什麼法國莊園和蘇格拉城堡,一生只結過一次婚並且幸福美滿。
他一手聚財,一手散財。他的遺產不僅散布美國政界、商界、藝術界、教育界,還漂洋過海遍布了好幾片大陸。
縱觀大衛·洛克菲勒的一生,很難用一個單一的詞彙來涵蓋他延續了101年的傳奇,對後人來說,他留下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寶貴的是「何為人生價值」的思考。
他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一個出自傳的人,當時有記者問他為何要出這本自傳,他說:「哦,我就是覺得我這輩子還挺有趣的。」
今天的咪咕悅讀匯,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本違背「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傳」的祖訓而作的《洛克菲勒回憶錄》。
洛克菲勒回憶錄(節選)
大學的選擇
雖然我是17歲上的大學,那並不是因為我在學業上有多麼聰明。我5歲那年進林肯學校上一年級,比大多數人早了一年,是因為我的所有哥哥們都上了學,而我不喜歡獨自一人在家。由於林肯學校特別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樣我才得以跟上班級,並在16歲畢了業。
林肯學校沒有教給我的是規規矩矩的工作習慣,並且在教我閱讀、拼寫和語法方面很不成功,當然我在誦讀方面的自身缺陷也是一部分原因。這一點造成了我在哈佛的第一年頗為不易,不過,通過勤奮刻苦,我還是獲得了平均B的成績。在學習方面,這一年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
大衛·洛克菲勒(左三)和他的父兄們
我感覺自己不適應的是社交。我不僅比我的大多數同班同學小1歲,而且我是在備受保護的環境裡長大的,與同齡人在一起時不那麼世故、那麼輕鬆自如。我的哥哥們基本上不理睬我,因此我的大多數社會交往對象是成年人。事實上,我在跟公眾人物或著名藝術家交談的時候,比跟我的同齡人在一起感覺更加舒服。
……
我現在意識到,如果我曾經在寄宿學校讀過書,就像許多有錢父母的兒子們那樣,那麼我就能成為這個我心裡羨慕不已的集體的一部分——可是我當時感覺自己是如此地格格不入,而且我在哈佛的日子就會立刻變得更加歡快,當然一切也就會大不一樣了。
但是,在將近 70年以後回憶這段日子時,我相信如果那樣的話,我一生的經歷也就不會那麼有趣,或者那麼有創造性了。由於被迫應對我在哈佛早期的不安全感,要掙扎著在學業上取得進步,並獲得大家的認可,因此我變得思想更加開放,忍耐力更強。
年薪3500美元乘地鐵的上班族
我在大通銀行的頭12年裡——直到我於1957年當上了副董事長,每天都乘坐列剋星頓大道的地鐵上班。跟許多乘公交上下班的人一樣,我學會了非常熟練地將報紙疊成長條,一隻手拉著吊環,一邊閱讀報紙,同時用兩條腿夾住公文包。
在高等教育和管理技能都不受重視的環境裡,我並不將自己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廣而告之,那樣會顯得很小氣。但是,我的確向溫思羅普·奧爾德裡奇提出,經濟學博士學位本身意味著最低限度。
我不應當被要求必須參加銀行那非常優秀的信貸培訓計劃,而不幸的是,他同意了。我已經30歲了,急切地想從事我的事業;我的腦子裡裝滿了比分析盈虧表和收入報表更宏偉的想法。
大衛·洛克菲勒受舅舅之邀在大通銀行工作
我對當時的這個決定非常後悔,而且在我後來試圖改變銀行的文化時讓我付出了代價。它意味著我從來都不能與我試圖說服的人們有同樣的想法。它只是讓許多人更加確信,反正我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銀行家。
我一開始是對外部的經理助理,那是最低級別的官員,年薪3500美元。我們的辦公室位於十八松樹街的10層,我在那個佔了整整一層、安排了二三十張木桌的通間裡得到了一張辦公桌。每張辦公桌都配了兩把椅子,一邊一把,留給客戶或秘書部的秘書用。我就是在這裡度過了我在大通銀行的頭三年。
徹底改造洛克菲勒大學
讓我第一次接觸教育機構管理的是洛克菲勒醫學研究院理事會。父親一直是祖父於1901年創建的這個機構的創建和發展的驅動力。 父親更加支持研究院的根本使命對科學知識的追求。他明白,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必須先行,研究結果的直接應用是自然而然的。
佩頓·魯斯在發現癌症病原方面的重要研究;艾伯特·克勞德、基思·波特和喬治·帕拉德在細胞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奧斯瓦爾德·埃弗裡、科林·麥克勞德和麥克林·麥卡蒂關於DNA攜帶遺傳信息的發現等等,這些是洛克菲勒研究院的真正的衡量標準。
這些進步改變了科學探索和醫學實踐的性質,實現了祖父和父親在 1901年創建該研究院時內心確定的使命。
雖然擁有豐富的歷史,研究院在20世紀40年代末卻站在了十字路口上。它在領導人選、科學使命和資金方面都出現了嚴重問題。
……
年輕的大衛·洛克菲勒
於是,很明顯,我將不得不承擔家族傳統在這個關鍵性研究機構中的責任。
在此期間,我和布朗克專注於擴大大學的基礎設施。我們增建了一棟9層樓的實驗室大樓、一棟大學生和博士後宿舍、一個禮堂和一棟漂亮的、國際風格的總裁住宅——那是我的朋友·K·哈裡森設計的。
我在擔任董事長期間直至1975年我的任職結束,生物科學領域在發現了基因是由DNA組成之後取得了重大進展——也就是基因革命。這一發現,正如醫學歷史學家劉易斯·託馬斯(Lewis Thomas)所描寫的那樣:打開了生物革命的道路,將繼續改變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
洛克菲勒與妻子在洛克菲勒大學
如今,在重新定義了使命、調整了管理結構、再次激活了資金渠道之後,洛克菲勒大學繼續在科學技術方面起著樞紐作用,尋找著與健康相關的生命中最為複雜的問題的答案。我們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給研究院帶來的新生是這個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是我為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作用而備感自豪的一步。
如果說傳奇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大衛·洛克菲勒優秀的道德觀,那麼洛克菲勒家族良好的家訓,就是他保持優秀的永久動力。
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中,我們不僅看到他卓越的經商才能,更看到他優良的品德。他在教導兒子如何賺錢,但也是在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生活。
在商界相當有名,一度被稱為「影響世界的珍貴家書」。
王健林買來當做20歲生日禮物送給王思聰;李嘉誠常置枕邊奉為家教聖經;在《見字如面》這檔節目中,王自健還朗讀了其中一封。
這些信裡絕不是空洞乏味的商業教條,而是洛克菲勒自己的人生經驗和處事信條。他從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在學識、品格、社交、事業、生活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寶貴的人生忠告。
幾乎每一位拜讀過的人,都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而且金句多到你恨不得把整本書都抄下來,比如下面幾句(有些你可能聽過):
我相信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誼,遠勝過建立在友誼上的生意。一個人沒有不幸的體驗,反而是他的不幸。往上爬的時候要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走下坡路的時候會碰到他們。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一定是靠策劃運氣發達。我們之所以遭受侮辱,是因為我們能力欠佳,這種能力可能與做人有關,也可能與做事有關,總之不構成他人的尊重。
通篇讀完,我們可以感受到洛克菲勒希望兒子能夠在自己鋪好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同時他也為不僅僅是約翰的後代們,甚至包括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指導和建議。
一本書現在僅需36元就可以買到38封珍貴的家書,一封只要1塊錢,就能讓在投資自己的同時,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