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還有珠穆朗瑪峰是最高山坡。
這首26年前火遍全國的《大中國》,在2020年的央視春晚,再次被唱響。
在疫情期間,這首歌唱出了人民對祖國的期盼和希望。
誰能想到這首歌的原唱高楓在34歲的時候也是因患肺炎離世。
我愛我的家人和朋友,希望《大中國》永遠在你們身邊!
這是高楓在平臺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01
1968年,高楓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一個小康家庭,他的父母都從事音樂工作。
從小耳濡目染的高楓並未繼承父母的音樂事業,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
1986年,高楓如願考入了中央工藝美院雕塑專業。
在大學裡,高楓卻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一次比賽中,高楓本想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結果一舉成名得了冠軍,高楓也在學校有了名氣。
此後,高楓開始接觸各種音樂。
隨後參加歌唱比賽被人發掘,成為配唱歌手。
畢業後,高楓放棄了美術專業,開始自學樂理,鑽研作曲。
1991年,高楓籤約了香港普安經紀公司,創作了自己第一張專輯《在你走後的那一夜》,專輯發表後反響平平。
在「小虎隊」風靡樂壇時,高楓剛剛展露的才華被擱置。
1993年,高楓與公司解約,成了一名自由音樂人,為黃格選創作了他的成名曲《春水流》。
還為解曉東創作了《拉鉤上吊一百年》。
1994年,26歲的高楓籤約了百代唱片公司,隨後,推出了自己的單曲《大中國》。
這首《大中國》是高楓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的。
據悉,高楓當初創作這首歌有一個美妙的過程。
高楓出差途經北京火車站,正好此時車站的大鐘敲了一下,緊接著傳來了《東方紅》的歌聲。
催人奮進的歌曲,讓熱血青年高楓的靈感一下,腦海裡蹦出一個詞——大中國。
他想到了中國的長江,黃河,還有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
顧不上欣賞途中的美景,高楓回到家,用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連詞帶曲的創作了這首《大中國》。
這首歌在央視《東方時空》作為主推歌曲播出後,歌曲中激昂的歌詞,鏗鏘的旋律,瞬間傳遍大街小巷。
也激發了億萬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這首歌也成為90年代最具流行元素的歌曲。
上至步履蹣跚的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幼童,都在哼唱這首歌。
這首歌將高楓的事業推向巔峰,也將高楓從幕後推到了前臺,被無數歌迷認識。
第二年高楓推出了個人第二張專輯《天那邊的愛》。
02
1996年,高楓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唱響了這首歌。
唱響《大中國》後,高楓登上了歌壇榮譽的最高峰。
他並未因此驕傲自大,而是一邊繼續埋心創作更多的作品,一邊也為一些電視劇長做主題曲。
同年,高楓推出個人第三張專輯《豐收》。
1997年,劉德華,毛寧,張信哲在春晚上再次唱響《大中國》。
雖然高楓唱的歌不多,但是在音樂成就還是非常高的,深受業界與廣大歌迷的尊敬與愛戴。
高楓在連續推出多張專輯後,也為其他歌手創作歌曲。
劉德華的《火焰心》《都怪我》《掛念》《笨小孩》。
《笨小孩》讓劉德華獲得99年十大金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過於歌曲三大獎項。
還有張衛健的《一輩子一場夢》,柯受良的《大哥》。
黃格選的《春水流》,黃鶴翔《一生離不開的是你》等等膾炙人口的歌,都是高楓作曲。
可惜天妒英才,不久後,人們再次聽到高楓的消息時,是他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
2002年,高楓正在宣傳自己的專輯《美麗新世界》。
高楓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歌手,這張專輯,高楓親自創作,策劃,編曲,演唱,製作專輯封面,並擔任MV導演。
而專輯的封面卻讓人匪夷所思。
專輯的封面是高楓把自己的頭放在手上,脖子上插滿了管子。
這個封面一度給人們「詭異」的猜測。
人們紛紛猜測這個封面有何意義的時候,高楓卻笑而不答。
03
沒過多久,高楓就感到身體不適,胸部時常伴有咳嗽,氣喘等症狀。
年輕力壯的高楓認為只是一場小感冒,並未放在心上。
9月4日,高楓的病症再次加重,被緊急送往北京協和醫院。
經過專家會診之後,確認高楓的病已經很嚴重了。
主治醫生曾說:如果早一個星期來,或許還有治療的希望。
此時他的肺部已經被全部感染,當時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書。
隨後,一則高楓住院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人們的議論。
人們還一度猜測高楓是為了宣傳專輯而在博眼球,博流量。
隨著高楓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導致最後病情很快惡化。
2002年9月19日,已經預知自己將要離世的高楓,無法說話的高楓,在彌留之際,用手在母親的手心寫下了一個「死」字後,就在母親的懷裡安靜地離開了。
據悉,從高楓患病住院到離世僅僅15天的時間,高楓就將生命停在了34歲。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高楓的離世給人們留下無限的遐想。
人們再次回想起專輯封面:
高楓的頭部插著一根管子,而高楓在離世前,身上也是插滿了管子。
人們不禁猜想,也許高楓已經知道死亡會降臨一樣。
高楓在事業巔峰時期身患重病,僅僅15天的時間就離世,不禁讓人們為這位冉冉升起的音樂才子感到惋惜。
轉眼高楓已經離世18年,慢慢被人淡忘,只有這首《大中國》,依然被人們傳唱。#百家成長團漲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