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這是漢傳佛教暨我國大部分地區自古流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陀的誕生紀念日,也稱為「浴佛節」。由於古代印度諸國缺乏歷史記載的習慣,所以準確的釋迦牟尼佛誕生日在佛教的各個分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中記載的並不一致。那麼國際上的佛教界是如何協調這個問題呢?
世界佛教友誼會於公元1950年,在錫蘭(斯裡蘭卡)哥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關於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歲史實。因為南傳與北傳佛教(漢傳佛教屬於北傳)所記載的,各有差異,故作共同規定如下:佛陀降生於公元前623年的5月的月圓日。
我們知道,農曆的四月在大多數年份上與陽曆5月重疊,這說明我國先賢所記載的佛誕日至少在月份上沒有問題。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也是以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來紀念的。我國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定為了法定公眾假日。而在日本,引進近代西方文化時,在處理古代傳統節日問題上非常特別;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是將一些傳統節日的原農曆日期而直接改用陽曆日期來紀念——所以,在日本,是以陽曆4月8日為「花祭」,也就是現代日本人過的佛誕日、浴佛節。
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衛塞節(Vesak Day)其實就是南傳佛教的佛誕節,時間正是5月的月圓之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裡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但在佛陀出生年上,漢傳佛教的記載的時間則比南傳佛教早了354年。漢傳佛教史料《海東高僧傳》說:周昭王24年(相當於公元前977年),周朝天文官員觀測到「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大微,通於西方」;對此天象,當時周朝官方的結論是「有大聖人,生於西方」;後來據說被一些佛教界高僧(有很多去過天竺遊學)認定了這一時間,於是這一說法成為漢傳佛教的認知。
目前,雖然國際佛教組織定為公元前623年,而我國傳承的時間是周昭王24年即公元前977年,二者相差了354年。不過隨著現代的考古發現,似乎佛教出現在歷史上的時間要比國際專家們認定得更早——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一些大乘佛教梵文古本的出土。這些古本出土和年代測定,顯示了它們的出現時間比過去史家所設想的年代要早。那麼,既然大乘佛經出現的年代打破了先前國際佛教考古學者曾認為的「大乘經典的初出,大概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世紀」的結論,那麼佛陀的誕生時間自然也有理由要往前推了。
國際佛教界還得出以下共識:佛陀出家時是29歲,成道時是35歲,即公元前588年,也是於5月月圓日晚睹明星而悟道。佛陀說法45年,80歲入涅槃,即公元前543年,也是於5月月圓日的夜半入滅。現在世界上的佛曆,是由佛陀涅槃日開始計算的。
佛曆年計算的方法是:即將佛降生於公元前623年加上佛壽80歲,即得公元前543為佛涅槃年的次年,也就是公元前544年加當前公曆年(因為所謂公元前0年,即公曆的元年,所以要加上公元前的偏移年份)即得當前年的佛曆紀年。例如,公元1972年,即是佛曆2516年(543+1+1972);其他各年的佛曆年轉換,依此類推。
何為舍利?
舍利,華譯靈骨,或堅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據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而在《浴佛功德經》將舍利分為: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的遺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是指佛所遺的教法、戒律。
陝西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真身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1988年,法門寺正式開放並舉辦了國際性的佛真身舍利瞻禮法會。海內外諸山長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餘人參加法會。
推薦在線抄經
抄寫經文是一種傳統修行方法,而在線抄經則是一種在如今高度信息化時代演化出的一種極為便捷的現代修行方便。
「智慧抄人」在線抄經特別推薦:
金剛經……【佛經】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佛經/妙法蓮華經選要】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佛經】
華嚴經·淨行品……【佛經】
禮佛大懺悔文……【佛經/懺悔】
金光明經懺悔品……【佛經/懺悔】
六祖壇經懺悔品……【佛經/懺悔】
【抄經的好處】
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抄寫經典殊勝行,功德詳見於諸多大乘經典。
《金剛經》雲:「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無著菩薩云:「抄經有五種功德:一者可以親近如來;二者可以攝取福德;三者亦是贊法亦是修行;四者可以受天人等的供養;五者可以滅罪。」
《佔察善惡業報經》云:「抄經具有如下之功德:一、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二、心能信解,得正知正見;三、能除滅諸罪障。四、能現證無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