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也稱為浴佛節——推薦抄經

2020-12-10 九地天心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這是漢傳佛教暨我國大部分地區自古流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陀的誕生紀念日,也稱為「浴佛節」。由於古代印度諸國缺乏歷史記載的習慣,所以準確的釋迦牟尼佛誕生日在佛教的各個分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中記載的並不一致。那麼國際上的佛教界是如何協調這個問題呢?

世界佛教友誼會於公元1950年,在錫蘭(斯裡蘭卡)哥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關於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歲史實。因為南傳與北傳佛教(漢傳佛教屬於北傳)所記載的,各有差異,故作共同規定如下:佛陀降生於公元前623年的5月的月圓日

我們知道,農曆的四月在大多數年份上與陽曆5月重疊,這說明我國先賢所記載的佛誕日至少在月份上沒有問題。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也是以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來紀念的。我國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定為了法定公眾假日。而在日本,引進近代西方文化時,在處理古代傳統節日問題上非常特別;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是將一些傳統節日的原農曆日期而直接改用陽曆日期來紀念——所以,在日本,是以陽曆4月8日為「花祭」,也就是現代日本人過的佛誕日、浴佛節。

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衛塞節(Vesak Day)其實就是南傳佛教的佛誕節,時間正是5月的月圓之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裡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但在佛陀出生年上,漢傳佛教的記載的時間則比南傳佛教早了354年。漢傳佛教史料《海東高僧傳》說:周昭王24年(相當於公元前977年),周朝天文官員觀測到「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大微,通於西方」;對此天象,當時周朝官方的結論是「有大聖人,生於西方」;後來據說被一些佛教界高僧(有很多去過天竺遊學)認定了這一時間,於是這一說法成為漢傳佛教的認知。

目前,雖然國際佛教組織定為公元前623年,而我國傳承的時間是周昭王24年即公元前977年,二者相差了354年。不過隨著現代的考古發現,似乎佛教出現在歷史上的時間要比國際專家們認定得更早——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一些大乘佛教梵文古本的出土。這些古本出土和年代測定,顯示了它們的出現時間比過去史家所設想的年代要早。那麼,既然大乘佛經出現的年代打破了先前國際佛教考古學者曾認為的「大乘經典的初出,大概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世紀」的結論,那麼佛陀的誕生時間自然也有理由要往前推了。

國際佛教界還得出以下共識:佛陀出家時是29歲,成道時是35歲,即公元前588年,也是於5月月圓日晚睹明星而悟道。佛陀說法45年,80歲入涅槃,即公元前543年,也是於5月月圓日的夜半入滅。現在世界上的佛曆,是由佛陀涅槃日開始計算的。

佛曆年計算的方法是:即將佛降生於公元前623年加上佛壽80歲,即得公元前543為佛涅槃年的次年,也就是公元前544年加當前公曆年(因為所謂公元前0年,即公曆的元年,所以要加上公元前的偏移年份)即得當前年的佛曆紀年。例如,公元1972年,即是佛曆2516年(543+1+1972);其他各年的佛曆年轉換,依此類推。

何為舍利?

舍利,華譯靈骨,或堅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據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而在《浴佛功德經》將舍利分為: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的遺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是指佛所遺的教法、戒律。

陝西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真身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1988年,法門寺正式開放並舉辦了國際性的佛真身舍利瞻禮法會。海內外諸山長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餘人參加法會。

推薦在線抄經

抄寫經文是一種傳統修行方法,而在線抄經則是一種在如今高度信息化時代演化出的一種極為便捷的現代修行方便。

「智慧抄人」在線抄經特別推薦:

金剛經……【佛經】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佛經/妙法蓮華經選要】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佛經】

華嚴經·淨行品……【佛經】

禮佛大懺悔文……【佛經/懺悔】

金光明經懺悔品……【佛經/懺悔】

六祖壇經懺悔品……【佛經/懺悔】

【抄經的好處】

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抄寫經典殊勝行,功德詳見於諸多大乘經典。

《金剛經》雲「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無著菩薩云:「抄經有五種功德:一者可以親近如來;二者可以攝取福德;三者亦是贊法亦是修行;四者可以受天人等的供養;五者可以滅罪。」

《佔察善惡業報經》云:抄經具有如下之功德:一、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二、心能信解,得正知正見;三、能除滅諸罪障。四、能現證無量功德。」

相關焦點

  • 四月初八「浴佛節」莫高窟不開放
    四月初八「浴佛節」莫高窟不開放 2020-04-28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轉眼就到了四月,再有幾天,我們就迎來了這個月最隆重的日子:四月初八。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呢?流傳最廣的應該是浴佛節!洗佛節,亦稱浴佛節、佛誕節,是佛教節日。相傳四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日。是日僧人以小盆貯銅像,名香泡水灌洗佛像。所浴的佛像是一個稚氣可愛的孩童形象,又叫太子像。據說這是釋迦牟尼小時候的樣子。佛教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九龍吐水,為其沐浴。
  • 農曆四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祈願大眾吉祥!
    明天是4月30日,農曆四月初八,是佛教裡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釋迦牟尼佛的誕辰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大眾當吃素放生、誦經念佛、廣行布施,祈願世間諸災不生、眾生吉祥安康。本篇文章,小編就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關於佛陀的生平,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節俗|敦煌的「四月八」
    四月八日既稱佛誕節,又稱浴佛節,還稱龍華會、法華會等名目,這是中古時期南北各地信眾普遍認同的佛誕日。我國紀念佛誕始於東漢末年,最初佛誕日只在佛教中慶祝,後推及社會成為民間盛節,節日活動不斷變化,加入了祀親、祈禱、求姻緣、求子及娛樂等因素,其佛教色彩淡化,逐漸與中國傳統節日無異。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裡,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巨億計。
  • 關於取消2020年農曆四月初八廟會的通告
    鑑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為全力保持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良好態勢,減少人員聚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和省委統戰部《關於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宗教領域各類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的通知》(甘統發電[2020] 103號)精神,經研究決定
  • 簡介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四月初八佛誕日)
    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生在今天尼泊爾南部的迦毗羅衛國。母親是拘利國的摩耶公主,父親是迦毗羅衛的淨飯國王。在摩耶夫人四十五歲的時候有了身孕,依照習俗回娘家生產,在藍毗尼園無憂樹下,太子降生了。淨飯王晚年得子心中歡喜,為太子取名悉達多·喬達摩。
  • 今年閏四月,有兩個四月初八佛誕節,應該過哪個?
    今年有閏四月,也就是說有兩個農曆四月初八,那對於佛弟子來講,是不是意味著可以過兩個佛誕節了?01、何為閏月?先來說說為什麼有閏月?因為農曆以月球繞地球定曆法,每年會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故用閏月來使兩者相協調。在我國,設閏月定四時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記載,民間一般流傳著「十九年七閏」或「五年二閏」的說法。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但屬正常曆法現象,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長相隔38年一次。上一次閏四月是在2012年,距離我們已經八個年頭,但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 時事簡報:5月30日,周六,農曆四月初八,周末愉快!
    5月30日,周六,農曆四月初八,周末愉快!——《智慧之書》推薦一本首發於縱橫中文網的小說《體系遊戲》供大家閒暇閱讀
  • 佛誕日放生到底對不對?
    見智見仁(示意圖片:〔明 〕謝環 畫作局部)佛誕日放生 戴遂堂先生說:曾經遇見一位大官,四月初八那天在佛寺拜祝誦經放生。偶爾在寺廟的花叢中散步, 遇到一個遊方僧人,這僧人合掌問這個大官:「您到這裡是為哪般啊?」 大官回答:「 作好事啊。」 又問:「那為何又是今天作好事?」
  • 今年農曆十月初八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只是因為小雪,還因為啥?
    今天已經是11月17日,農曆的十月初三,5天之後的11月22日,就是農曆的十月初八。之所以說今年的農曆十月初八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原因主要在於2點:第一,節氣在這一天將會進入小雪;第二,這一天也是佛教上的大涅槃日和民間的大放生日。一、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小雪的節氣知識。
  •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今天是2020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是民間傳統節日臘八節,同時也是佛教重大節日——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大眾吃素誦經念佛,布施放生持戒,廣做功德、利樂有情。其實,民間臘八節的由來與佛教有著重大的關係。
  • 「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中堂35年老龍舟被喚醒
    「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在東莞水鄉,各村都有「起龍舟」習俗,但隨著輕便的杉木龍舟取代沉重的松木龍舟,「起龍舟」儀式淡出民眾視線已經二三十年。此次重溫「起龍舟」儀式,讓更多人體驗水鄉傳統「起龍舟」文化習俗,有利於中堂龍舟文化的保存記錄、宣揚和傳承。
  • 四月初八你吃烏飯了嗎?
    當塗丹陽鎮至今仍流傳著農曆四月初八吃烏飯的習俗,據資料查詢吃烏飯是慶元黃田、竹口一帶的民間習俗。烏飯的做法是,用一種叫「烏飯蘆」的灌木葉子放在鍋中煮爛,然後取其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再加上瘦肉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慾頓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