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多便捷,為啥還要保留現金?

2020-12-21 SZNEWS

你已經多久沒使用過現金了?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

現在非現金支付如此快捷高效

為啥非要保留現金支付?

其實,一些群體和現實往往容易被忽視:

1、不少人正受困於「數字鴻溝」

央行調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中僅有27.3%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金融服務和信息。

另外,農村有著大量使用現金的人群和場景。農村有較多學歷不高、收入不高、年齡較大的人認為現金更加安全可靠;農副產品購銷很多通過現金交易;一些偏遠地區電子支付機具的布設很難達到全覆蓋。

2、特定人群離開現金「寸步難行」

對於境外遊客而言,沒有人民幣帳戶的他們,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依賴現金。

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家長不會輕易為其配備行動支付帳戶,而多以小額零花錢的形式給孩子用。

對殘障人士尤其視障人士而言,較難使用非現金支付,而人民幣現金的票面上有便於其使用的盲文。

3、技術失靈需要現金應急

且不說,一旦遭遇自然災害,需要做好應急準備。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手機遺失、電池耗盡、網絡流量不足、信號差等情況,也需要現金作為應急支付手段。

對於一些現金收付主體,央行點名提醒

儘管央行三令五申「不可拒收現金」,但不少人仍會遭遇拒收或以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情況。

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線上辦理,取消了現場服務;一些機構一味鼓吹「無現金」社會,不考慮現金支付的需求;一些商戶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卻對遞來的鈔票、硬幣拒之門外……

他們歧視的不是「現金」,而是「權利」。一些機構和商戶過於強化行動支付、弱化甚至拒絕現金支付,侵害了消費者選擇現金支付的權利。商戶單方面排除自身收取現金的義務,增加消費者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義務,侵害了公平交易權。

為此,央行日前發布公告,將出重拳整治拒收現金行為。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部門: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提供找零的服務窗口或櫃檯等。

•公共服務機構: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等公共服務機構,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交通運輸部門: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

•小微經濟主體: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等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無人銷售及網絡經營主體:應在醒目位置標示,說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務聯繫電話。全部交易、支付、服務均通過網絡完成的,經營主體應提前公示支付方式。

如果遇到拒收現金怎麼做?

保留證據,舉報、投訴!

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可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捍衛自身權利。

相關焦點

  • 南京歧視現金支付情況多不多?記者實地探訪
    因為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仍以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來結算,一些老年人遭遇不便和尷尬——最近,此類輿情和媒體相關個案報導引起廣泛關注。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明確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尤其是對老年人。
  • 代理刷臉支付|銀聯手機支付:便民式支付
    只要是在手機網絡覆蓋的區域內,用戶有任何金融業務上的需求,都可以掏出手機進行辦理,非常便捷。除了具備普通行動支付工具共有的便捷性外,銀聯手機支付還有更進一步的拓展,主要體現在其應用功能上,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使用手機支付的人越來越多,那現金都用在什麼地方?答案很簡單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事物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讓很多人深有感觸的就是二維碼、網上叫車等,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我們就能夠解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在這些發達的網際網路技術之中,最值得一提就是行動支付了,它不僅能夠讓我們在出門的時候不用帶錢包,更解決了找零的問題,降低了假鈔流通的現象。現如今我們出門你可以什麼都不用帶,只帶上一部手機就可以了,給錢的時候只需要出示二維碼給店員掃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現如今很多人身上都不會帶現金,一時間好像只有一些爺爺奶奶輩的人身上才有現金,很多人都覺得現金似乎要被時代所拋棄了。
  • 央行課題組論述保留現金必要性:現金是預防技術失靈的應急工具...
    2019年末,人民幣M0為77189億元,同比增長5.4%,反映出現金在我國仍有較強實際需求。實際需求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保留現金是應對「數字鴻溝」的現實需要。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對非現金支付的數位化場景、風險識別與防範、如何有效維權等方面的認識和掌握有待進一步提高。
  • 香港是「購物天堂」,為何寧願使用現金交易,也不用手機支付呢?
    文:凱子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去的幾乎每個地方,都可以用手機支付。英國廣播公司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只用手機在北京生活,看能否生活一個月。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從酒店到超市到公共汽車和商店,人們可以用手機支付費用。
  • 央行發布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有機共存可以使社會總交易費用更低,兩者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由於「數字鴻溝」的存在,過度去現金化會引發新的金融排斥,偏離普惠金融的初衷。現金可以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等基本權利。行為經濟學和金融脆弱性等理論也支持保留現金。世界各國推動「去現金化」的嘗試出現了不少波折和反覆,對過度「去現金化」已有所保留、警惕或反思。
  • 政策研究: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各國實踐證明,「數字鴻溝」現階段還難以消除,非現金支付的安全性問題仍然存在,現金作為應對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的備用支付工具更不可或缺。我國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境外遊客、未成年人、視障人士等群體較為依賴現金,消費者在一些場合使用現金有助於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保留現金使用符合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內蒙古高速公路行動支付平臺便捷服務超千萬車主
    自2019年10月1日「內蒙古高速公路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全區全部高速公路收費站均實現了手機移動掃碼支付。截至目前,累計結算金額12.3億元,先後為1020萬車主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多樣的行動支付結算服務。
  • 有必要重申現金支付必要性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課題組表示,過度「去現金化」偏離普惠金融初衷,保留現金使用符合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老人獨自冒大雨交醫保,得知拒收現金」「拒收硬幣惹眾怒」「ATM機到了該退場的時候嗎」……拒收現金現象一次次引發熱議。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若查實將處罰!
    近期,有關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引發了社會對於「數字鴻溝」問題的關注。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第18號公告,進一步普及現金收付規範要求,其中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無人銷售的經營場所,經營主體應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標示,說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務聯繫電話。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在特殊情況下(如手機電量不足、網絡故障等)的現金支付需求,並向公眾做好解釋工作。 提供貨到付款的網絡銷售經營主體,應在交貨地支持現金支付。
  • 無現金支付線索在中國,是什麼使馬雲?
    無現金支付充斥著中國消費的各個領域,逐漸成為中國支付交易的主體。中國經歷了從貨幣交易到無現金交易的轉變,沒有現金的中國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什麼?首先,普及智慧型手機為無現金交易提供了直通車,馬云為這些直通車提供了交易平臺。
  • 「內蒙古」內蒙古高速公路行動支付平臺 便捷服務超千萬車主
    自2019年10月1日「內蒙古高速公路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全區全部高速公路收費站均實現了手機移動掃碼支付。截至目前,累計結算金額12.3億元,先後為1020萬車主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多樣的行動支付結算服務。
  • 為啥香港人寧可隨身帶錢包,也不用手機支付?原因說來很現實
    現在基本上很少有人用現金,有些老人可能出於安全考慮會用現金,因為使用手機支付會有一定的風險。對於老人而言,這一方面的確是需要多加小心。同時,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繁榮,人們可以經常到世界各地進行觀光旅行。我國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可以讓你盡情觀賞。也有很多繁華的大都市,比如上海和香港。
  • 千萬數字人民幣紅包來了:支付便利堪比現金,老年人用的習慣嗎?
    我們知道,數字貨幣替代的是M0,也就是社會流通中的人民幣現金,其支付方式與行動支付類似,對於用慣了手機網銀、支付寶、微信等的年輕人來說,上手數字人民幣支付較為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無縫對接。然而,老年群體使用行動支付的概率較低,更偏愛現金消費,隨著未來數字人民幣的推行,我們老年人能夠接受嗎?
  • 老年人不會手機支付 社區收現金代繳醫保
    今年開始,居民繳納城鄉居民醫保,社區不再收現金,而是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自行繳納。聽到這個消息後,家住萬盛街道建設社區的傅之林老人一時犯了難。原來,今年66歲的傅之林一人居住,子女在外務工。「自己讀書少,年紀又大,實在學不會怎麼在網上繳納城鄉居民醫保。」他說。
  • 依法捍衛公眾的「支付選擇權」
    近日,央行發布公告,再次就現金收付行為「明規立矩」,明確要求「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行動支付迅猛發展,「一部手機走天下」成為消費常態。但與此同時,一些商家也養成了「拒收現金」的壞毛病,給一些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造成巨大困擾。張口就是「太麻煩」,殊不知,拒收現金不是個人選擇的小事,而是涉嫌違法的大事。《人民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消費者有使用正當支付手段的合法權益。
  • 拒收現金?看著她佝僂無助的身影,你是否想過我們也終將老去
    現在出門,你還有帶現金的習慣嗎?自從線上支付興起之後,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生活。有人開玩笑說,前些年在走在大街上還能撿到錢,可自從線上支付普及之後,就再沒撿過錢了。是啊,現在誰出門還帶現金呢?
  • 「二馬」廣拓疆土,為何沒能「壟斷」香港的行動支付?原因很現實
    毫不誇張的說,大家出門可能忘帶錢包和鑰匙,但是大家絕對不會忘記帶手機,因為一部手機可以解決99%的出門問題。隨著「無現金」的便捷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家對於行動支付方式也越來越依賴,國內消費市場可以說已經被行動支付給「蠶食殆盡」了,但是有一個地方卻很「特別」。
  • 哆啦A夢也沒想到,未來現金長這樣
    回看現在,日復一日習慣於行動支付便捷的我們,會不會懷念現金的溫暖?畢竟,目前的行動支付都得依靠銀行,錢是存在銀行裡的,手機只是一個記帳本。 從貴金屬貨幣到紙質貨幣,現金的概念一直在變化,未來的現金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近日深圳發放的數字人民幣,拉開了未來現金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