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是乾旱少雨的氣候,畢竟水是生命之源,但也沒有全年無雨那麼誇張。有人說地球上的地貌是對稱的,在中國對角線上的南美洲,有些地方與中國的西北非常相似。
同樣乾旱、高原、缺水;比如甘肅張掖有七彩丹霞,秘魯也有類似七彩丹霞的「彩虹山」;西北有祁連山脈,秘魯也有安第斯山脈,甚至不少遊客在秘魯會產生高原反應。今天我們要說的城市,也在秘魯,叫做利馬。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這裡常住人口有900多萬。利馬的特殊之處就在於,距離上次下雨,已經有600多年了;可以說是現在全球唯一一座不下雨的城市了。為什麼利馬不下雨?主要和他們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這個地方主要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是南美洲最高的一個山脈,氣流下沉,風向基本與海平面平行,沿海空氣與寒流水面接觸,下層冷卻,形成了穩定的逆溫層,水汽只能形成霧,難以向上輸送成雲致雨。所以,利馬就成為了全球聞名的「不雨城」!
利馬無雨,並非終年滴雨不落,只是年降雨量僅約15毫米左右。降雨特點是,由濃溼霧形成的露珠以霧狀飄落。又因為蒸發的緣故,所以我們用肉眼看不到這些水霧,而且這樣的降水形式因為找不到「存在感」就被忽略了。於是當地人出門不帶雨傘,你找遍全城的商店也找不到一把雨傘。如果你在當地詢問哪裡有雨傘賣,將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但是,如此極度乾旱的城市,利馬900多萬市民平時是怎麼生活的呢?利馬人民主要的生活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旁邊雪山融化的雪水,而且因為利馬有地下水的緣故,這裡的植被都非常的茂盛,植被覆蓋率非常高。除了這些生活水源,利馬還有一條裡馬克河流,他們通過挖掘隧道將亞馬遜河裡的水引到裡馬克河裡,為他們所用。利馬人民就靠著這條引流出來的水生存了下來。
根據當地導遊說,利馬臨近沙漠但不缺水;因此這座城市和我國西北城市又有不同,來這裡遊玩並沒有因為無雨而感到乾燥。氣候上,這裡就與我國的廣東,海南更相似,都很潮熱。但這裡還是屬於熱帶沙漠性的氣候,也正是因為這樣,就算上空形成了雨,也會在掉落的過程中被熱到蒸發。
利馬這城市裡面的建築,大部分都是西班牙風格,因為在六十世西班牙的統治者佔領了利馬。因此留存了大量的殖民地時期的建築,比如的聖法蘭西斯修道院地下墓穴、中央廣場、聖馬路丁廣場。這些建築也為利馬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美名。
除此之外,在利馬有一個黃金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十六世紀時期各個國家曾經使用過的兵器,還有來自我國贈予的一把手杖式佩劍,在中國遊客心中意義非凡。雖然利馬分為新城區和舊城區,一邊高樓林立,一邊全是低矮樓房,但是新舊結合反而充滿著秘魯的文化感。
對於這座不下雨的傳奇城市,你有興趣去看看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