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史前大熊貓如此強悍嗎?
提起大熊貓,大家都不會陌生,雖然作為珍貴的國寶,卻以賣萌搞笑為生,當然,主要也是大熊貓有著非常呆萌的外表,所以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而大熊貓在傳說的神話故事當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根據《神異經》的記載,食鐵獸非常的厲害,體型有水牛大小,能夠吃下鐵器,然後排出來的糞便,可以當作武器,而且這種武器還鋒利無比。
在《山海經》當中也有記載,說食鐵獸從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像熊,而且毛髮是黑白交錯,當然食性,還是喜歡吃銅鐵,如果根據這樣的外表描述的話,基本上可以確定傳說當中的食鐵獸,確實就是大熊貓,而且在我們現在有關大熊貓的記錄當中,大熊貓在食性上面確實喜歡啃食鐵製品。
在上個世紀的各種報刊上面都有類似的報導,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南方日報》就報導了臥龍自然保護區當中的一頭熊貓將自己吃飯的鐵食盒啃著吃掉了,後來還能直接排出來,對於身體沒有任何的損害。
根據生物學家的仔細研究分析,大熊貓的胃部的黏膜非常的厚實,它的腸道只有其他動物的六分之一長,而且整體的腸道結構不是蜂窩式的,所以就能夠將銅鐵這樣的金屬吃下去,還不會損壞腸胃。
大熊貓是戰勝蚩尤的坐騎的記載,主要還是來源於各類的神話小說當中,在其他比較正式的文獻當中,其實並沒有這一方的記載,所以這一方面的真實性我們也不做太多的討論,畢竟是神話故事,我們還是來說一說,既然在神話當中,大熊貓能夠成為戰神的坐騎,那麼大熊貓的實力應該也不弱,那史前大熊貓真的就如此的強悍嗎?
這我們就得說一說大熊貓的進化史了,說實話,大熊貓絕對稱得上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在整整800萬年之前,大熊貓的先祖就已經神話在地球上面了,此時的大熊貓,古生物學家稱之為始熊貓。
嚴格來說,這名字當中既然佔據了一個"熊"字,那麼這始熊貓的戰鬥力應該還可以,但是大家可能要失望了,這始熊貓像"貓"更多一點,它的體型真的只有現在的貓這麼大,但是此時的始熊貓還不喜歡吃竹子,是一種食肉動物。
就這樣過了600萬多年,直到200萬年前,始熊貓終於完成了它們種群的進一步演化,古生物學家稱這一時期的大熊貓為"小種大熊貓",大家看這名字,基本上就可以知道,這種熊貓的體型也不大,基本上只有現代大熊貓的一半大小,但是對於大熊貓來說,這一時期非常的重要,因為它們開始吃竹子了。
直到10萬年前左右,小種大熊貓再次進化,成為了"巴氏大熊貓"以及現代熊貓,兩者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區別,巴氏大熊貓的體型要比現代大熊貓大上一些,而且它們因為以竹子為食的原因,基本上沒有什麼競爭壓力,所以在史前的時候,開始了大規模的繁衍。
別看現在的大熊貓數量稀少,非常的珍貴,但是在數萬年前,沒有競爭壓力的巴氏大熊貓數量驚人,分布超級廣,根據目前的化石來看,基本上遍布了我國西南地區,甚至在河北省和臺灣省還發現了化石。
當然,數量驚人,自然也會引起其他掠食者的注意,雖然沒有直接衝突,但是巴氏大熊貓體型大,肉還多,導致了一些掠食者就喜歡以大熊貓為食,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史前的人類,根據出土的化石可以看到,這些化石上存在了原始武器的痕跡。
從我們原始人類可以捕食大熊貓看來,這種比較原始的巴氏大熊貓的戰鬥力是不強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人類可不敢惹史前的大型貓科動物。
就是在熊類自己的家族當中,大熊貓的體型和重量遠遠比不上自己的親戚,比如北極熊、北美灰熊等等,所以大熊貓在整個熊類家族當中,也僅僅是一種中型、甚至是小型的種類。
大熊貓之所以進化出以竹子為食,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競爭不過其他的掠食者,而放在整個的掠食界,和頂級的掠食者老虎、獅子相比,大熊貓是真的不行,在這些大型的貓科動物面前,大熊貓基本上沒有還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