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igiTimes的報導,三星將直接跳過4nm先進位程,轉向3nm製程的量產,此舉有可能使三星領先於臺積電,在2019年,三星就準備在5nm製程上戰勝臺積電,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現在的臺積電是世界第一大的晶片代工廠,三星是第二大。一個契機是,美國開始限制華為,從現階段來看,如果美國不同意,臺積電就沒辦法繼續供貨華為晶片,也將就此失去華為這位在2019年佔據14%總訂單的第二大客戶。
有傳言稱,目前華為的晶片危機的解決方案是聯手三星。因為三星如果利用韓國與日本的半導體,再加上荷蘭ASML的光刻機這些主要設備與材料,足夠組建一條繞過美國的晶片生產線,並且三星也有為高通代工高端晶片的經驗。換句話說,三星實際是有能力為華為海思晶片代工的,有了高端晶片,自然能夠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
從三星的角度來說,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兩者的競爭關係最容易被普通用戶所理解。華為是三星的直接對手,要三星做出幫助對手代工晶片這樣的決定也比較困難,尤其是在高端晶片上,海思晶片實際已經不弱於三星自家的獵戶座晶片。
好處也不是沒有,如果三星能夠得到華為這樣的大客戶,獲得訂單營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華為的體量可以幫助三星更好地開發高端先進的晶片製程,追趕臺積電,畢竟晶片研發的投入費用高,風險也很大。要知道,華為可是臺積電16nm製程晶片的第一個下單的客戶,也是7nm以及5nm製程技術的首批用戶,從分攤先進位程晶片技術的研發風險與費用的角度來說,顯然華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如果能夠聯手三星,對華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第一自然是能快速解決現在的晶片危機,給扶持國產晶片製造廠商留出更多的時間。可以預見的是,華為如果想讓三星接受自己的晶片訂單,需要付出的代價肯定也不小,畢竟現階段除了臺積電之外,幾乎找不到第二家可以代工高端旗艦晶片的廠商,而且還需要繞過限制,對於華為而言,保留海思麒麟晶片的存活將會是首要任務。
當然,即便達成合作,華為也可能會擔憂,三星是否會限制自己的高端晶片供貨?之前是華為Mate10Pro等手機採用的是三星的OLED屏幕,但一直傳言是三星前期卡住供貨,導致華為新款旗艦早期處於缺貨狀態。此外,華為聯合三星研發晶片,又如何保證晶片技術的獨立?人心隔肚皮,除了當事人,誰能說得透?
簡單一句話:三星與華為的關係就像「兩隻刺蝟」,既能相互抱團取暖,又怕彼此會互相傷害;但華為與三星如果能達成合作,則又會化身成為「一條鯰魚」,它能夠給市場帶來極大的改變,無論是臺積電還是高通,可能都會忌憚華為與三星的聯手。究竟是合還是分,這將會是一場智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