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說話?80%是因為:成人不夠「孩子氣」

2021-01-11 騰訊網

xiǎo

hēi

wēi

每天3分鐘,解鎖一個小知識

現在,很多學校的幼升小面試中,就有看圖說話類的表達測試。上小學後,也會要求孩子有自我介紹的環節。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孩子不僅僅需要「聽話」,更重要的是會「說話」。

那怎麼才培養娃的「說話能力」呢?!

關鍵就是要我們放低姿態,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孩子,拉近與孩子的關係,然後在遊戲中提升娃的語言能力。

今天我備了三個語言小遊戲,仙媽們一定要跟孩子玩起來。

01

「詞語接龍」

玩法:

和孩子圍坐在一起,爸爸或媽媽先說一個詞語,譬如以「語文文字字體」的形式開始詞語遊戲。

示例:

1.爭氣氣憤憤怒怒火

2.小時時間間隔隔開

3.朗讀讀數數學學習

目的:

1.擴充孩子的詞彙量。

2.鍛鍊孩子的靈敏和反應。

3.調動孩子對詞彙學習的積極性。

02

「歡樂故事」

玩法:

爸爸媽媽做孩子們的忠實聽眾,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故事主題,鼓勵孩子即興講故事,大家一邊聆聽一邊思考怎麼講故事,比比看誰的故事最打動人。

示例:

1.小松鼠撿松子迷路了……

2.下雨了,朵朵忘了帶傘……

目的:

1.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2.發揮潛在的即興表演能力。

活動延伸:

父母或者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遊戲和討論,相信故事將更曲折,富有想像力,同時增加了孩子的溝通能力。

03

「百變魔法」

玩法:

在小紙條上寫好詞語,裝進一個箱子,輪流抽籤。描述抽到的詞語,請大家猜猜是什麼。

示例:

1.孩子抽到了詞語「梨」,形容形狀,弧度,或者用爸爸的肚子比喻它。

2.孩子抽到了詞語「肥皂」,形容它的氣味,什麼時候需要用它等等。

目標:

1.能用完整語言表述出物體的特徵。

2.提高辨析能力。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 孩子說話晚,還能好好說話嗎?可以家長要先改變
    大多的孩子,說不出這句話,一般是因為害羞,不好意思,可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是真的說不出來。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會說,大多的孩子語言邏輯和表達能力都很強,如果讓他們上臺演講,可能比專業的人講的還要吸引人。可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這樣,他們往往把一句話的前後位置顛倒,甚至吐字模糊不清。
  • 孩子五音不全怎麼辦?首先第一點,就是讓孩子敢大膽說話
    那個說話很容易破音的女孩子,好在唱歌的時候這個問題影響不太大。同樣,還有一個女孩子叫孫如雲,也是普通話不太標準。而對於家長來說,自己家的孩子唱歌跑調,說話尤其是普通話不標準怎麼辦?而且考慮到孩子將來可能從事教育、語言類的工作,孩子五音不全又該怎麼辦呢?
  • 那些不會好好說話的家長,最終養出了怎樣的孩子?句句真實
    當時新聞下的評論裡有不少人都說「孩子玻璃心」、「抗挫折能力差」,但更多的網友表示「有的父母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內心不夠強大的話,真的活不到現在。」生活中不乏「刀子嘴豆腐心」的家長,從來不會和孩子溫柔的溝通,動不動就是「你真丟人」、「腦子笨得像豬」、「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這些不是語言,而是把把刺向孩子的尖刀。
  • 孩子說話特難聽?不是天生情商低,很可能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雖然他讀的大學是名校斯坦福,但是不得不說,「不會好好說話」的表現著實讓人覺得很減分。顯然,在個體的綜合實力中,好好說話的高情商所發揮的作用遠比人們想像中的更明顯而直接。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發現孩子身上有「說話難聽」的表現,但是即便如此,很多父母仍然沒有重視起教會孩子「好好說話」的必要性。於是有的父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說話難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天生情商低。」
  • 「最強大腦天才兒童」引爭論 要孩子氣還是紳士範
    孩子氣的天性流露,或是小大人般的懂事成熟,舞臺上小選手呈現出孩子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引發大量社會討論:究竟應培養孩子學習適應成人世界的禮儀規則好還是應該更久的留住他們的童趣好?年紀最小的張恩銘因現場發揮不夠穩定,計算出現失誤,舞臺上難掩委屈,傷心飆淚,「我覺得我好傻。」小小的身子在挑戰椅上縮成一團,傷心的樣子讓評委們母愛、父愛集體泛濫,連忙安慰,也讓不少觀眾心疼:「恩銘不哭。」與此相對,年紀稍長的吳仁竣與項天佑則在壓力下保持從容淡定,超乎年齡的成熟與沉穩讓孟非不禁脫口而出: 「颱風很好!」 在前幾期節目中,李俊慧、黃華基兩位小選手也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我是個不會說話的孩子
    不會說話的孩子第一章:我叫凌落,你是叫阿七嗎?一開始,我只是一個會發聲卻不會說話的孩子。我叫阿七,我很感謝上天給了我一個很好看的模樣,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個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所以我沒有理由抱怨,我也從心裡感激他。
  • 「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別再這樣對孩子說話,會傷害孩子兩點
    積極的語言環境無論是大人對孩子說話,還是孩子與孩子之間說話,他們所講出來的語言,都是讓人聽到後內心會非常愉悅。《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中說:雖然成人向兒童表達態度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最明顯和關鍵的還是他們與兒童的談話方式,因為語言對兒童的自我意識有很大的影響,成人對兒童所說的內容以及他們的表達方式,會深刻影響兒童對自己是怎樣的人和將成為怎樣的人的看法,所以,成人的話對兒童來講有重大意義。
  • 讓孩子說話早、長得好的咀嚼能力,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
    導語:孩子的咀嚼能力,其實就是為了方便吞咽和吸收,通過牙床或牙齒把食物磨碎的能力。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咀嚼能力需要從小反覆鍛鍊,咀嚼能力和語言發育聯繫密切,咀嚼能力鍛鍊越早,孩子的語言發育越好,說話越早、長得越好。
  • 磨牙、流口水,孩子必說話晚或吐字不清?肌動學的解釋來了
    無論是孩子說話晚,還是吐字不清;無論是孩子多動、無法安坐,還是注意力不集中;無論是孩子脾氣暴躁,還是自我封閉;無論是認知困難,還是智力落後,在這裡統統都能找到答案,而且解決問題的手段全是「綠色」的。肌動學對磨牙或流口水的解釋由於頜骨肌肉比較緊張,所以,孩子才會有磨牙或流口水的現象,同時孩子張開嘴巴困難,有可能也很少打哈欠或不會吹氣,吹出來的氣沒有方向。在我接觸的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中,有好幾個就吹不滅蠟燭。原因是孩子的張口反射和足蹠反射沒有整合。
  • 孩子掉進手機的陷阱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嗎?
    可是除了說意志力不夠不能控制自己外,有沒有想過這種令人「上癮」的感覺從哪裡來?   下線,多享受線下   讓孩子不要對手機上癮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擁有豐富的個人生活。   孩子如果除了上課就是學習,除了手機沒有其他娛樂項目,那麼孩子會沉迷手機我一點都不意外。
  • 孩子不愛說話≠自閉?
    近來,許多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不願說話,帶孩子到醫院來就診的人數逐年增多。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生活壓力大的形勢下,這個現象普遍凸顯出來,值得深思和加以探討。 10個月時有的孩子會認識並有意識地叫媽媽,爸爸了。 從11個月開始小兒聽懂的詞越來越多,他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並開始模仿發音。這時如果家長認為嬰兒不懂話,不會說話而不理睬他,則常會造成嬰兒語言發育遲緩.
  • 這樣做孩子竟成了真「結巴」?簡單4招,讓孩子流利說話
    口吃的孩子會經常遭受到周圍夥伴的嘲笑,可以發現大部分這樣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內向,沒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說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更容易被排斥,形成惡性循環。為什麼孩子說話會結巴?1)幼兒發育的正常現象寶寶在牙牙學語的年齡說話多少都會有些結巴,孩子雖然有很強的表達和表現欲,但掌握的詞彙量有限,說話跟不上思維的變化。
  • 當「聽」孩子說話的父母,而不是壓制孩子情緒的父母
    這樣的想法造成只有孩子「聽」父母的話,而父母卻不會「聽」孩子的話。場景:某件事情發生了,孩子無法控制情緒——生氣了,把玩具、書本亂丟,然後是踩、踢,弄得整個房間滿地都是。因為處於情緒緊張時,孩子想和父母說話,但情緒失控下難以組織自己的語言,這時候,父母所說的「不要」只是針對他的情緒,並沒有表示出」我會認證聽你說話「的態度。那麼孩子的感覺,就是爸爸媽媽都不聽我說,只會壓制我的情緒。所以,他就更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實現順暢的交流。
  •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說話關鍵期,想要孩子伶牙俐齒,這三點很重要
    同時這也讓JoJo媽意識到孩子正處於模仿學說話的年齡段,要適時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說話氛圍,不能在孩子面前這麼隨意了。一歲半到三歲之間是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期,想要孩子以後伶牙俐齒,父母在這個階段給孩子營造的學說話氛圍很重要。
  • 孩子不愛說話,多半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要注意了!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活潑好動的,開學會說話初期,我們都能感受到孩子對自己會說話這件事的新奇程度,他們總能無時無刻動著自己的小嘴,不停地說說說,雖然我們都不太能聽懂他說的什麼,但是也能看出來,孩子是愛說話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有些家長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說話了,有時候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孩子拖拉磨蹭、不會說話、不自信,怎樣幫孩子進步有進步時做什麼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地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遇到問題如果家長先自亂了陣腳必會耽誤解決問題的進度,並且會有很多的不良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這時不但問題沒有解決或者耽誤解決問題的進度,並且還會讓孩子體驗到這一種深深的恥辱自卑和無能,讓她覺得她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就相當於父母不但沒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反而成了她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孩子到這年齡還不說話,父母要注意了
    孩子開口說話早晚和智商掛鈎嗎?以小周的孩子為例子。雖然孩子說話晚,但是其他方面的表現和普通孩子一樣,甚至更好。三歲的她已經會自己盛飯,給寵物打掃籠子,還認識一百多個漢字。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三個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懶得說話。記者採訪會說話卻不願說話的孩子,他們表示:如果他說得流利,他父母會要求他不停地表現給別人看,太麻煩了。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能預想到這一點,智商絕對在同齡人中名列前茅。
  •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影響孩子對未來的期望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都知道好好說話的重要性。但你知道嗎?你的孩子未來生活裡,藏著父母與他說話的方式。很多父母覺得,這種行為是在激勵孩子 。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字都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在吞噬著孩子對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