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
木村花自殺了!那是5月23日凌晨的事。
這位年僅22歲的職業摔跤選手,抵抗得住別人的摔打,但是,卻抵擋不住網絡的暴力。
因為出演一檔電視節目,在節目中,她對於一位把她那件珍貴的比賽服洗得縮水的男子多有生氣和指責,結果遭到了網民的暴力圍攻,有人叫她「早早去死,別活在世上丟人現眼。」
木村發文在網上道歉,但是,圍攻並沒有結束,而且不斷升級,一天有100多條惡意誹謗映入木村花的眼帘。
終於,這位年輕的女孩扛不住了。23日凌晨,她給母親留下一封遺書:「謝謝您生了我」。然後又給一直陪伴她的貓咪寫下一句話:「我愛你,要快樂地好好活下去,對不住你。」,然後靜靜地離去。
媽媽看到她很不對勁的推文時,匆匆趕到她的公寓,打開門,發現門上貼著一張紙條:「硫化氫發生中」——這位善良的女孩,在自己自殺的時候,還沒忘記提醒可能趕來救她的親人和警察。
木村花的死,震驚了日本社會,不少著名藝人紛紛發表聲明,譴責這種網絡暴力。網絡暴力殺人問題,第一次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日本法務大臣在記者會上指出,將儘快修改相關法律,嚴懲網絡暴力分子。
最近1、2年,我也多次遭受過網絡暴力,深知這一種躲在暗處的誹謗攻擊,對於一個女孩子的身心會造成多大的打擊。
遭受過日本TBS電視臺前華盛頓支局長山口敬之性侵的女記者伊藤詩織,6月8日在記者會上說,得知木村花自殺的消息,自己的內心十分震動。自己也長時間遭到一些網民的圍攻。雖然也有人勸她「不上網,不看這些東西就行」,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即使自己不想看,那些噁心的東西也會突然映入自己的眼睛。
這種長時間的惡意攻擊,使得伊藤不敢外出,不敢見人,最後不敢留在日本。
美國紐約大學新聞學系留學的伊藤詩織,畢業後一心想當記者,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當時擔任日本TBS電視臺華盛頓支局支局長的山口敬之。詩織給山口發去自己的簡歷,諮詢能否去華盛頓支局當記者?山口回郵件稱:「只要籤證沒問題,以TBS的力量不是不可以,我會考慮。我下周臨時回國,如果有時間的話,一起吃飯。」
一周後的2015年4月3日,山口回國,約伊藤在東京惠比壽吃飯。先在一家串燒店喝酒,然後又去了一家壽司店,結果,伊藤在壽司店裡醉倒,失去了意識。第二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全裸躺在一家酒店的床上,而且下身和乳房都有疼痛感,此時山口也是全裸趴在她的身邊。這時,她意識到自己遭到了山口的性侵。
離開酒店,伊藤報了警,警察立即展開搜查,並在山口再一次回日本時,等候在成田國際機場準備逮捕他。但是,就在山口下飛機之前,現場警察突然接到上司命令:「停止拘捕行動」。
山口跟了安倍首相整整16年,是安倍身邊少有的可以進入安倍家一起喝酒的御用記者。2016年,山口出版了一本近距離觀察安倍的書《總理》,封面的照片是山口親自拍的:安倍靠在自己的首相辦公桌上打電話——這也是日本社會第一次公開安倍首相辦公室的模樣。
至於「停止拘捕」命令,是否與安倍首相有關,至今沒有證據。
2017年,伊藤詩織現身指控山口敬之對自己實施了性侵,伊藤因此成為日本女性首次公開實名指控權勢性侵的第一人,因而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因時間與歐美的me too運動十分接近,她也被認為是日本me too運動的代表人物。2019年12月,東京地方法院對這一件備受矚目的性侵案作出了判決,判決原山口敬之敗訴,賠償給伊藤詩織330萬日元(約21萬人民幣)。
這一起性侵案經過長達4年的艱苦訴訟,終於以受害女性勝訴而結束。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伊藤詩織遭到了網絡的諸多攻擊,漫畫家蓮見都志子等人公開稱伊藤詩織是自願委身於有權有勢的山口,是為了撈到好處的「枕邊營業」。甚至有人在網上公開表示要強姦她,叫她自殺。同時對她的家人和朋友也實施了誹謗攻擊。伊藤終於忍無可忍,她不願意成為第二個「木村花」,更不願意看到日本出現第二個「木村花」,於是,她決定拿起法律武器實施自衛。
伊藤在8日舉行公開的記者會,宣布向製作攻擊性漫畫的蓮見都志子,以及轉發漫畫和用攻擊性語言進行留言的2名男性(其中一位是醫生)提起訴訟,要求3人公開道歉,並賠償770萬日元(約50萬元人民幣)的精神損失費。
一位網友給伊藤留言,說:您的訴訟,不是作為女性,而是作為「人」在守護自己的尊嚴。您的訴訟止住了我們的眼淚,給我們帶來了勇氣!
在日本雅虎網站上獲得最多點讚(15692人)的一條留言,是這樣寫的:
受害女性一旦發出聲音就會遭到圍攻,就像遭遇公開處刑似的,這樣的事情在網絡空間蔓延,事實上就造成了女性很難發出聲音的社會現狀。
伊藤詩織因為實名控訴性暴力,因而受到了惡劣的誹謗攻擊,不得不逃離日本移居英國。因為害怕蒙受同樣的遭遇,很多人很難像伊藤那樣挺身而出。伊藤的這一次訴訟,應該不只是為了自己,更多地是考慮到社會的意義,希望以後不再出現網絡暴民對敢於「發聲的人」實施攻擊。
木村花的自殺,讓我們看到了網絡上大量執拗的攻擊對於一個人的精神會造成多大的打擊。同時我們也看到,網絡上對於那些發表了支持、同情木村花意見的女性、對一些著名人士的誹謗攻擊還在繼續。希望這一次訴訟,能夠成為改變這一種社會文化,創造更加和諧寬鬆的輿論空間的契機。
讓我們一起來制止網絡暴力,並堅決拿起法律武器,讓誹謗者付出誹謗的代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