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燎原》是陳某結合了演義、正史和原創的三國題材一大巨作,在韜略智謀、歷史觀、價值觀的對撞中,展示了作者對古典文籍、歷史哲學、權謀厚黑、商政博弈等方面的獨特理解,並以嶄新的視角,解析和重構了一個屬於現代人的三國演義(大霧)
《火鳳燎原》,堪稱以智戰為賣點的漫畫中的翹楚。上連武俠宗師黃易《大唐雙龍傳》所掀起的智戰風暴,下接作者陳某獨特的歷史功底和人性理解,再度呈現一個縱橫幻想與史實的三國亂世。
《火鳳燎原》書名,「火」是指暗殺組織殘兵之首燎原火,則是沐浴戰火而生的不死鳥司馬懿。並以這兩位主角為線索,於亂世中引入各路豪傑,由此展現出群英紛爭、燃燒中原的大勢。
最讓我驚奇的是,在三國題材早已被玩爛的情況下,陳某依然能原創出如此龐大精彩的劇情,並且在仍然以正史為主線的情況下卻絲毫不顯示出違和。作者功力,可見一斑。陳某通過韜略智謀、價值觀、歷史觀的碰撞中,展示了作者對於歷史本身的獨到理解。十餘年連載至今,鑄造了華語漫畫絕對的扛鼎之作(其實是港漫)。
作為智戰漫畫,《火鳳燎原》的謀略為上上等,如以謀略劃為10分,正史大概6分左右,而火鳳紛紛揚揚的機鋒至少達到9分,是為「歷史中無法出現的智謀」。為了避免讀者因智戰太多感到費力,火鳳以大量的武打場面讓讀者熱血沸騰,可謂「一文一武,張弛有度」。感情戲在文中雖然極少,但每每出現,皆為點睛之筆,極大的豐富了人物的性格。
《火鳳燎原》的畫風和分鏡方法均比較偏向日本流行的作畫方式,任務較為細膩。同時陳某結合了港漫激烈的打鬥,形成了自己的畫風。當然,《火鳳燎原》也經歷過畫風柯南般的畫風改變,逐漸臻於成熟。
以劉關張為例子,第一次出場——火風三逗逼
成熟三兄弟
《火鳳燎原》最值得一看的是陳某對三國人物的顛覆和重新定義,其間陳某灌入了許多獨樹一幟的歷史觀,使讀者耳目一新,有醍醐灌頂之感,並以此對歷史人物進行重新塑造。
印象最深的該是《士氣論》的貶敵抬己之論:敵將常勝者,貶敵將有勇無謀。
於是陳某筆下就出現了智勇雙全的呂布,他勇武蓋世,曾經一人挑敗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的聯手攻擊。他陰狠狡詐,設計剷除華雄,陰謀出去李儒殺死董卓。他狂放不羈,視忠誠仁義為無物,毫不顧忌地展現自己的野心…… 呂布稱得上是本漫最出彩的人物,也是前期劇情的重要核心。
這樣顛覆性的塑造還有很多,譬如理想主義者董卓,富有心計卻又堅守仁義的劉皇叔,同樣有勇有謀的華雄、顏良、文丑等眾多英雄好漢。加上作者大幅度修改身世的燎原火(趙雲)、司馬懿、小孟(貂蟬)還有完全原創的許臨、袁方,「水鏡八奇」的設定(八個變態的軍師),火鳳燎原的開局實在太過驚豔。在初期主要人物出場後,大量出彩的人物使得情節快速推動,矛盾不斷攀升,「城下一聚」、「洛陽潛伏」「虎牢一戰」「董卓之死」等等經典情節直接將劇情推向高潮。遺憾在於畫風不成熟,顯得幼稚。之後隨著水鏡八奇的逐漸出場,畫風也趨於成熟,火鳳燎原達到了巔峰。中原混戰的亂局表現的淋漓盡致,謀略算計步步驚心,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然而隨著呂布白門樓身死,作者也寫出了想表達的私貨,整個劇情漸漸回歸正史,疲軟下來。陳某一度嘗試用孫策代替呂布,效果很不錯,然而孫策終究被刺殺,火鳳燎原便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以至於官渡、赤壁之戰雖然謀略極為精彩,但是因為人物刻畫不力,再加上回歸正史懸念減弱,火鳳的總體水平下了一個檔次,但依然算得上是佳作。
相信經過我的介紹大家已經對此作有所了解。《火鳳燎原》雖然存在硬傷,很多人物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格都臉譜化,(張遼、燎原火、司馬懿、孫策等人長得太像,他們打在一起的時候完全凌亂了)但瑕不掩瑜,《火鳳燎原》依然堪稱經典。
來一波高清圖
掃一掃關注Sendelta暴風語
來吧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