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李獻紅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解放軍371中心醫院心理諮詢中心
小到嬰孩,大到成人、老人,每個人的成長都伴隨著各種壓力與煩惱。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否想要一個擁抱?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買一些柔軟的玩偶來抱抱,尤其是在睡覺、孤獨、傷心的時候,孩子更是如此,在情緒低落、哭泣的時候,經常要爸爸媽媽抱抱。
那麼,擁抱究竟有怎樣的「魔力」?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被抱抱呢?在擁抱時你的體內發生了什麼?
擁抱時發生了什麼?
其實,自我們誕生之前,就已習慣了被「抱」的感覺。早在胎兒期,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就被暖暖的子宮和羊水環抱著,如果羊水過少,胎兒就會躁動不安。
出生後我們經歷的第一件事就是被醫生護士抱起。學會走路之前,我們一直被抱著成長。學會走路之後,無數次的跌倒,無數次的情緒低落後,也會等來爸爸媽媽的無數次擁抱。
其次,從生理角度講,當人們相互擁抱時,大腦會釋放一種激素——後葉催產素,它的作用是讓人發自內心地感覺到溫暖舒適。
另外擁抱時,皮膚會互相摩擦,激活環層小體,它是一種壓力感受器。它給迷走神經傳送信號,調動大腦中負責降低血壓的區域,所以擁抱可以降低我們因情緒激動而升高的血壓,讓我們很快恢復平靜。
有研究表明,擁抱和撫摸能明顯地降低人們的恐懼感。即使是與玩偶的擁抱,同樣可以緩解個人的恐懼感。所以在跟父母分床睡之後,很多孩子都喜歡擁抱一個柔軟的玩具或枕頭。
從心理上講,擁抱這種行為是比較親密的,通常互相信任的人之間才會發生。比如孩子與比較親的親人之間,愛人之間,閨蜜鐵哥們之間。因為我們敞開了比較柔軟的部位——胸膛,把對方迎接到我們的領域中,讓人產生被保護和被人喜愛的感覺。
大吃一頓能減壓嗎?
除了抱抱,似乎大吃一頓也是一種減壓方式,滿足口腹之慾確實是可以讓身心感到愉悅,它藉由味覺的刺激,給壓力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英國《每日郵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00多名被調查者中有43%的人情緒不好時會狂吃東西。
那麼吃著炸雞、喝著肥宅快樂水的你,體內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除了正常的消化、代謝,在你吃東西時,多巴胺的分泌開始變得旺盛,它是一種神經遞質,主要作用是傳遞興奮和開心的信息,促使人興奮,所以我們會變得愉悅。
另外,葡萄糖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腦部是最需要糖分的器官,當你因長時間繁重的工作而焦慮不安的同時,你的大腦也迫切渴望著能量的攝入。而甜點如冰激凌、糖果、蛋糕中的糖分,可快速被分解利用,緩解缺糖的狀態,滿足腦部的能量需求,從而舒緩心情。
零食如薯條、餅乾等高澱粉的食物吃下後也可以迅速補充糖分,同時胰島素的增加能使色氨酸含量相對增高,色氨酸又進一步轉換為血清素,而血清素也有使人心情愉快的作用。
雖然吃頓好的可以暫時緩解低落的情緒,但是暴飲暴食或長時間攝入高糖分的食物都會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不想吃壞肚子或是變胖的你,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可不要讓生活的壓力成為饞嘴的藉口。
「買買買」也能讓你快樂?
除了飽餐一頓,你在心情不好時是否也曾逛街購物在各大網購平臺上瘋狂剁手?美國《心理學與市場營銷期刊》中一項調查中,有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通過買東西讓自己心情好起來,另有38%的人將「血拼」作為慶祝的一種方式。
牛津詞典甚至還收錄了一個條目——「購物療法」,以此來描述人們在心情低落時瘋狂買買買的現象。
那麼,購物真的能讓你開心嗎?或許可以,但也可能是個陷阱!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Lerner指出,人在情緒低落時時可能會增加消費,並且會情願支付更高的價格。
其他的一些實驗與研究也顯示,人們傾向於將購買的商品看作自我的一部分,並試圖藉由購買高價的商品來提升自我價值,增加對自己認同感。
也就是說,瘋狂購物並不是一個解決低落感的良藥,而更像是一種止痛劑或是麻醉劑。
一方面,「瘋狂買買買」很大程度上是情緒低落所引發的結果之一;另一方面,購物確實有暫時提升自我認同感的作用,不過相比於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價值,這種將自我價值寄於外物的做法雖有效,但並不穩定,很容易讓人再次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更何況還有不小心「刷爆卡」的風險,最終「購物消愁愁更愁」。
並且,《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並沒有收錄任何關於「購物可以緩解心理壓力」的說法。購物與快樂之間複雜的關係仍不能給出簡單的定論。
快樂是一種最簡單也最複雜的東西,簡單到一個擁抱、一頓美餐、一份給自己的禮物,同時它也是無數分子與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其把擁抱當成精神的藥丸,把購物變成心理的止痛劑,一份健康長久的親密關係,均衡的飲食,理性的購物或許才是你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