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曾幾何時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這種想法徹底被顛覆了。然後又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該想法同樣被顛覆了,最後發現太陽系外還有銀河系、本星系團等結構,而且銀河系也不在宇宙的中心,而是位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上。
宇宙中幾乎沒有完全獨立的系統,每一顆天體、每一個星系都需要和外界聯繫,因此才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宇宙網」。將宇宙中天體目前的分布情況比喻成一張網也不為過,因為各大恆星、星雲通過引力相互約束形成星系,而星系與星系之間也通過引力約束形成了本星系群,我們的銀河系就是其中一個星系。在過去人們認為銀河系應該處於宇宙的中心,後來不斷有研究發現,銀河系的位置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好。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在一個奇點發生爆炸之後迅速膨脹開來,於是乎逐漸形成了宇宙。有科學研究發現,距離宇宙大爆炸已經過去了大約138億年,宇宙依然還在膨脹,而且膨脹速度比光速還要快。這樣的現象導致宇宙形成的這張「網」也在不斷地擴大,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也在逐漸增加。近期有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宇宙的整體膨脹會導致一些質量較小的地區出現宇宙「空洞」的現象。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經有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銀河系並非處於宇宙的「繁華」地帶,這一研究在近期又重新被個別科學家關注,他們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銀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點尷尬,就在一個寬闊的真空區域邊緣上。科學家們將這片真空區域稱為「本地空洞」,但由於銀河系位於該空洞的前方,而且還存在大量的塵埃和隕石擋住了人類的視野,所以到現在為止人類對它還不是很了解。
那麼本地空洞會給銀河系造成什麼影響呢?據科學家介紹,在大約三十年前就已經有研究發現銀河系在逐漸偏離原來的位置,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本地空洞也在不斷膨脹。除此之外,在距離銀河系大約2億光年的地方可能存在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它所產生的引力有可能來拉著銀河系,而本地空洞在不斷地推銀河系,因此促成了銀河系不斷遠離。
有人擔心本地空洞會像黑洞一樣將整個銀河系給吞噬掉,對此科學家表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因為本地空洞裡的物質密度極低,所產生的引力作用極微弱,因此它無法像黑洞那樣產生極強的引力將銀河系給吸引過去,反而是將銀河系給推出去。除了銀河系之外,它旁邊的仙女座星系也位於本地空洞的邊緣上,據預測這兩大星系在未來會融為一體,因此它們被吞噬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目前關於本地空洞的研究大部分建立在猜測和假說之上,仍然缺乏實質性的證據來證明它的存在。雖然如此,但科學家們認為不能小看本地空洞的作用,它的形成已經被證明與引力相關了。而且空洞的面積越大,就說明星系、星系群之間的聯繫越弱,這將最終改變整個宇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