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喜歡看史書的人想必都知道,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小井市民,都十分相信天象。
古人認為,皇帝是上天派往人間的使者,受命於天治理百姓,那麼天道自然是最高的權威,天象也在古代人的真知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按理說,天命之說雖然會用來愚弄百姓,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天子濫用權利,可是,許多皇帝就是因為過於迷信方術,導致了諸如「巫蠱之亂」之類的人禍。
即使是一代明君李世民,也在晚年沉迷修仙煉丹,最終不幸罹難。唐太宗生前,曾向精通易經算命的謀士詢問李唐何時滅亡,謀士回答「豬上樹時」,引來哄堂大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朝竟然真滅亡於朱姓軍閥。
一、道破天機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然而因為功勳卓著,他的風頭自始至終都蓋過了唐高祖李淵。
李世民的雄才偉略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其十三歲時就隨父出徵,與晉陽和匈奴開戰,年少的他破敵勇猛,立下了赫赫戰功,更使得他在軍中站穩了腳跟。
此後,李世民就經常率領部下外出徵戰,大唐一半的疆域都由李世民開拓,可以說,李世民此時已是威高震主,之後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了。
由於當時的皇帝李淵偏心,使得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徹底決裂,最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大唐天下就此易主。
軍事上的武略與政治鬥爭中的狠辣並不影響李世民治民愛民,李世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位期間體恤百姓、休養生息,一度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得中華大地取得了全方面的發展,百姓富足、政風清廉、糧食富足,而後大唐皇帝子承父業,大唐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開元盛世時,前來大唐朝聖的外國使者更是絡繹不絕,可以說,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時間。
然而,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世民更是深諳其中的道理,他也擔心大唐王朝會覆滅,便特地從民間請來了精通易經的李淳風和袁天罡,聘為自己的謀士,專司天相佔卜之事。
此二人在歷史上很是出名,袁天罡的《推背圖》更是被傳的神乎其神,甚至現在的網友都通過推背圖來掌握當代中國的發展路程。
然而,推背圖的原本早已經丟失,現在網上流傳的推背圖,多是網友杜撰產生,並不可信。因此,沒人知道袁天罡的佔卜到底準不準。
時光飛逝,英雄也會老去,晚年時,李世民深知唐朝也終有滅亡的一天,便問袁天罡會何時滅亡、滅亡於何人之手。
滿朝文武聽後甚是驚愕,各個都俯首叩頭,大喊大唐國祚延綿不絕,然而,李世民也是經歷過世事變遷的人。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曾經便是隋朝的大丞相,無數次叩頭高喊隋朝國祚綿長,卻親手滅亡了隋朝,李世民曾經作為王爺,也無數次對身為皇帝的李淵表示衷心,最終也親手架空了李淵,奪取了皇位。
因此,李世民並不會被眼前這些恭恭敬敬的大臣們忽悠。袁天罡也深知此事不可明說,輕則群臣怒斥,重則被殺頭,便以「天機不可洩露」為由含糊其辭,然而,這也架不住皇帝的再三好奇的盤問,便只回答了六個字:「豬上樹,大唐亡。」
聽到這六個字後,有的大臣震怒,痛斥袁天罡竟敢戲弄聖上,也有人歡欣雀躍,連連向皇上報喜,「豬怎麼能上樹呢?袁天罡的言外之意是,大唐永不滅亡。」
只有李世民與袁天罡二人神色平淡,他們一人是經歷了波譎雲詭的世事變遷的雄主,一人是參透天機的謀士,對於人間的喜悲,或許早已經看淡了。
其實,早在李世民晚年,大唐滅亡的種子就被悄然埋下。
二、由盛轉衰
若想了解唐朝是如何滅亡的,便繞不開唐朝的藩鎮制度。
李世民時期,大唐軍隊南徵北戰,疆域擴展到了歷史之最,然而,極度的擴張卻導致需要派出大量軍隊維持地方秩序,因此需要在外設立藩鎮,這也為大唐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藩鎮需要朝廷撥款大量金銀與糧草進行供養,因為天高皇帝遠,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向皇帝匯報,因此藩鎮擁有極高的自主權。
而且藩鎮多駐紮在偏遠地區,新將上任往往不能適應當地環境,且不能取得底層士卒的支持,因此,想要藩鎮的長久穩定,就只能默許藩鎮節度使子承父業,長久以來,大唐皇帝對於藩鎮的控制權被嚴重削弱,藩鎮儼然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王國。
唐玄宗時期,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脆弱的唐廷不堪一擊,這一叛亂,徹底將皇帝高高在上的姿態一舉摧毀,同時,因為唐朝的內戰,外族也趁機出兵,皇帝一度倉皇的逃出長安城,唐朝迅速由盛轉衰。
從此之後,藩鎮對於唐廷的不臣之心也日益顯露,雖然也有唐憲宗之類的中興之主出現,然而大唐已是大廈將傾,因為中央權威的不復存在。
唐朝皇帝不但無力制止藩鎮的擴張,還要通過設立新藩鎮來制約老藩鎮,如此一來,如同抱薪救火,直到唐朝末年,唐朝皇帝所能控制的區域,不過只有長安城周邊,其實力甚至比不過中等大小的藩鎮。
三、豬上樹
唐朝末年,豬並沒有真的上樹,而是軍閥朱溫滅亡了唐朝。
唐昭宗早年時期夢想收復藩鎮為中央直轄,便南徵北戰,可是戰國功勳並不顯著,反而開罪了各路軍閥,以至於在他手中,長安城數次淪陷,大唐皇帝顏面掃地,威嚴盡失。
此時,大唐皇帝的權力步步受限,在常人認知中,太監往往都是皇帝忠實的僕人,然而這時,就連太監都要來欺負一下皇帝。
當時的唐昭宗李曄為了收回太監手中的禁軍,欲圖藉助軍閥之手剿滅宦官,然而,此時朱溫藉機進入長安城,無異於驅虎吞狼。
朱溫起初還對於皇帝唐昭宗畢恭畢敬,可是時間一久,他的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為了監視皇帝,他強行驅趕皇帝前往自己的家鄉,甚至殺光了皇帝身邊的僕從與侍衛,講他們換成了自己的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收入了自己的眼底。
不久後,朱溫便殺死了唐昭宗,一把火焚燒了長安城,因為稱帝時機不成熟,朱溫又扶持起了唐朝皇室的幼子作為傀儡皇帝,史成唐末宗,不久後,朱溫鴆殺幼主,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梁朝,至此,風雨飄搖數百年的大唐王朝宣告覆滅,五代十國的序幕悄然拉開。
結語
其實,人們往往會為古代的事情賦予太多的神秘色彩,因而覺得命運是可以被預測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世間萬物的運行,都有其道理,所謂的天象,不過是外太空中其他星球的運動軌跡罷了,與地球上某個人的命運沒有任何關係。
袁天罡所謂的「豬上樹,大唐亡」,將它強行與朱溫滅亡唐朝聯繫起來,是不是有些太牽強了呢?更何況,哪怕豬指代的是朱姓,那又應該如何解釋後面的上樹二字呢?
因此,這個為人們廣來傳頌的千古預言,無非只是一場巧合罷了,反正唐太宗時期的滿朝文武,都無法看到唐朝滅亡的時候了,諱莫如深的一句「天機不可洩露」,便可以對這個問題呼弄過去了。
這些畢竟都是過去的故事,《推背圖》的原本也早已經丟失,對於這些,聽聽也罷,萬不可當真,在現代,我們一定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對於觀星算命等業務,我們應該明確的知道,這些都是迷信罷了。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個國家的命運也掌握在國民的手中,倘若真有命運、國運這種事情,那我們又何須努力呢?
參考資料:《道德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