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吃瓜看劇,認真寫評論。——10000年本文由「萬年影視/影視10000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文/10000年
《菊次郎的夏天》是很久以前看過的電影了,某些情節10000年可能都忘了。現在這部由北野武執導的經典電影被引進內地,作為他首部(即將)公映的作品,讓人有了進影院再看一遍的衝動。
電影不是很好看
儘管評分很高,但要10000年說心裡話,這部電影其實不那麼好看,也能掰手指數落出一巴掌槽點——
演員顏值不高,不論是北野武還是小男孩;
劇情簡單,一個老男孩陪著小男孩去找他媽媽的故事;
某些劇情拖沓,即使是我最喜歡的巴士站等車/搭車那段,依然覺得某些地方強行搞笑……
某些黑暗面,比如醜陋的老男人,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遭到多少惡意?這惡意讓人噁心……
某些「註定被剪」的情節,那個瘦乾巴的,怎麼那麼喜歡「晾著」,他以為他是相撲運動員?
電影確實很經典
但我還是喜歡它,《菊次郎的夏天》,認可它確實很經典——
顏值低?我們普通人可不就是這樣,再說是導演親自上陣演。他的人設是有才華而不是好看,帥哥可能還演不出這電影要的感覺;
劇情簡單?把簡單的劇情拍成不簡單的電影,這不就是最高明的廚師,把簡單的飯菜做出頂級的美味?
劇情拖沓?加上久石讓的音樂,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
社會黑暗面,嗯……這確實是不怎麼美好的東西。但各種類似的新聞報導我們都肯定看過,現實如此,提醒我們要保護孩子和家人,做個正直的好人;
可有可無的鏡頭?忽略了吧。導演可能是想告訴大家:這些看似怪異的人、看似邊緣的人,其實不是壞人,還有一顆童心,有時會陪孩子玩樂。或者說,借著陪孩子玩的機會,自己再當回孩子傻傻地玩鬧。
久石讓的音樂散發香氣
這部片子裡的音樂迷倒我了,久石讓是妖精嗎?可以緊緊抓住你每一分的注意力。
特別是10000年我最喜歡的巴士站那段,每一天的音樂都在變化,都在引導著聽眾的情緒,那麼流暢自然——
第一天,倆人還不著急,還能跟同樣等車的別人聊兩句。所以沒什麼背景音樂。可是別人的車到了,走了;倆人相顧無言乾巴巴地坐著,直到深夜。
心,有點兒急了,有點兒鬱悶了;耳邊,有-音-樂-了!
第二天,為了搭上順風車,老男人智商爆表,想了一個又一個「絕招」:先是讓小男孩畫成貓咪(或老虎?)去吸引人,可惜並沒奏效;
接著老男人親自下場扮演視障人士,想喚起司機師傅們的同情心。可惜第一個司機更心疼自己的車;第二個大巴士,乾脆直接把他甩到地上、一動不動,半天爬不起來。
這樣的行為本不光彩,受了罪還沒達到目的,真是太不順了。久石讓的音樂也沉鬱起來,應該是大提琴吧,心頭沉甸甸地,不只是對生活感到無奈,還有對自己無能的懊惱。
(也就是在這裡等車的某一刻,男人看著睡覺的孩子說:原來他跟我一樣。無數人的心柔軟起來,瞬間淚崩。)
第三天,倆人索性不再想好事兒了,還是坐「11路」吧,隨時可以開走。大人拍著孩子的肩膀,似安慰似鼓勵,音樂也輕快起來。是小提琴嗎?節奏快了,像是給靠兩條腿走路的人兒鼓勁兒,告訴所有人一個真理:求人不如求己?
好吧,放下搭車的包袱,我們背著天使翅膀的背包,輕鬆上路!
走著走著,音樂豈止是輕快,簡直是明快起來!倆人也從背影走到正臉,孩子的背包裡甚至插了一朵怒放的向日葵。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朝向光明的向日葵,心頓時像它一樣,在音樂的指引下也亮堂起來。
電影有血肉,音樂有靈魂
故事和音樂,北野武和久石讓,結合起來成就了讓人流淚讓人難忘的《菊次郎的夏天》。
這個夏天發生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兩個長相普通的大人和孩子貫穿全程的走路,在鏡頭語言和音樂靈魂的陪伴下,把一部「不怎麼好看」的影片,走成了經典。
10000年,一個喜歡看電影、聽音樂、吃瓜、寫文字的人。若對文章有想法,請在評論裡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