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引:孫皓暉老先生傾注15載,所著《大秦帝國》,6部11卷,504萬字,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現秦帝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說,也是後來影視創作者改編的源泉。
2009年,黃健中執導的首部《大秦帝國之裂變》,拉開了大秦帝國展示給觀眾的序幕。緊接著《縱橫》和《崛起》兩部續集問世,讓我們身臨其境般地了解大秦這部跌宕起伏的史詩。
如今,11年過去了,大秦帝國也迎來「終章」,可正如劇名由原先的《大秦帝國之天下》該名為《大秦賦》那般不自信一樣,這樣的結尾,顯然難以服眾。
延藝執導,張魯一、段奕宏、辛博青、朱珠、李乃文主演的《大秦賦》,之所以評分由開播之初的8.9滑鐵盧至如今的6.8分(預測還會下降),原因顯而易見。
老張以為,該劇開播拿到如此高分,更多的是觀眾情懷。畢竟,前三部系列劇集,《裂變》和《縱橫》均拿到了9.3的高分,而張博、寧靜、邢佳棟、楊志剛等主演的《崛起》,也拿到了8.5分。
而《大秦賦》口碑滑鐵盧,正是隨著劇集播出後,質量下滑引發的連鎖反應。
其實,當初該劇開播時,老張還是報以非常高的期待。這一點,從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辛博青、鄔君梅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出演,就可以打出五星好評。
可最終劇集「爛尾」,甚至與很多觀眾期待的大秦帝國「終章」大相逕庭,答案也是顯而易見,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選角問題。
張魯一確實是好演員不假,他主演《麻雀》、《新世界》兩部劇,均獲得白玉蘭最佳男配角。但他的氣質,真不適合秦始皇嬴政這個角色。
從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他扮演的秦王嬴政,毫無原著小說中描寫的那個「還未出生便被拋棄,歷經艱險歸秦誰知父親已死,母親卻只要情人,丞相壓制、親弟背叛,最終只能逆天改命」的帝王氣場。
對比近期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曾主演過《大秦帝國縱橫》扮演秦惠文王的富大龍扮演的嬴政,高下立見分曉。
其二,劇集冗長。
大家都知道,《大秦賦》足足有78集,相較於《大秦帝國》前三部最長的《裂變》,整整多出27集。
並非集數太長不好,更何況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章」,秦始皇嬴政如何統一六國,結束紛亂的亂戰,值這個長度。
但現實是啥呢?《大秦賦》目前播出至40多集,還停留在太后趙姬和寵臣嫪毐的兒女情長和家長裡短。
不得不說,對於一部歷史「正劇」來說,《大秦賦》儼然被導演和編劇帶偏了。
其三,劇情漏洞。
很多觀眾之所以打低分,想棄劇,正是因為《大秦賦》的劇情改編過度「魔改」。
譬如:秦王嬴政和丞相呂不韋那段「浪跡天涯」的深情對手戲,瞬間「嚇跑」了一大波觀眾。
此外,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章」,該劇應當演繹的是嬴政如何成長強大,在李斯、王翦等文臣猛將的輔佐下,蛻變成王者,一統天下,結束戰亂紛爭。
可該劇被編劇魔改後,活生生拉成為一處爛大街的家庭倫理、宮廷爭鬥劇。
因此,《大秦賦》口碑滑鐵盧,真不怪張魯一。相反,該劇不僅讓我們無緣大秦帝國天下的「終章」,更浪費了一眾好演員。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大秦賦》口碑滑鐵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方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