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1日,評分高達9.9的《霧山五行》的追番人數已經突破了300萬,投幣量也突破了500萬,要是我的號也有300萬關注...算了算了,不做夢了,大家好,我是財經領域的創作者財富立方,希望大家也能給我個點讚支持一下。
好了說回正題,大家對霧山五行的期待猶如當年流浪地球打開的科幻大門一樣,堪稱是中國國漫的最高水準,建議大家把全體起立打在留言區上。
看這光影。
這畫面。
這細節。
這打鬥。
《霧山五行》的故事非常「中國風」,它衍生自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劇情加入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陰陽五行、瑞獸麒麟、民間志怪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這部動畫的畫風,整體都由水墨渲染,每一幀都十分精緻。
連王校長也轉發叫好。
希望大家也轉發一下我的文章,嘻嘻。
可能有的小朋友就要問了,啊這種動漫灑灑水啦有錢有團隊誰都能做啦有啥稀奇的?
稀奇的來了,霧山五行的主創團隊只有六個人,林魂導演更是身兼多職,他既是導演,又兼任出品人、故事腳本、原畫動畫、上色、場景、美術監督、場景監修、動作設計、後期攝影、聲演、音效,甚至主題曲演唱,真的是貧窮讓動畫人無所不能。
評論區裡還出現了這麼一則小故事。
林導和他的主創團隊,歷時近4年時間,才製作出了這部三集的《霧山五行》動畫,在這四年裡,攻堅克難、不忘初心,令人十分佩服。在幾乎沒有廣告和商業化的模式裡,全憑著對作品的熱愛走到了今天,走進了大家的期望。
或許,沒有商業模式的桎梏,它反而能放手揮灑想像力,細緻中見生猛。
《霧山五行》的出現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屬於國漫的問題,為什麼這種沒有資金,甚至沒有足夠人員的小工作室能夠屢屢放出衛星讓我們眼前一亮,而那些資金充足的工作室卻只能做一些兒童動畫?
商業模式對於動畫真的至關重要嗎?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話題,在經費不足、人手緊缺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可能會止步於創意,更何況我國的國產動漫剛處於起步階段,向已經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成熟動漫產業都具有清晰完善的IP產業化路徑。
當然六道無魚工作室有了資金之後繼續保持這種創作模式也是未嘗不可,畢竟經典往往誕生於偏執,而這也是我覺得《霧山五行》對於國漫有巨大意義的原因所在。
其實不難發現,這些年,國產動漫的宣傳力度和側重對象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加上中國風的唯美宣傳,動漫的受眾對象不再是兒童,而是年輕人,並且逐漸成為年輕人的主流,這對行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而綜合2019年國產動漫的整體發展趨勢,我們也可以看到國產動漫在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道路:
第一是要充分利用華夏五千年得天獨厚的燦爛文明和歷史底蘊,我們擁有大量可塑的人物和故事原型,無論翻拍或是解構,都有大量的素材。
第二是我國動漫在技術方面獲得的巨大成就和突破,在不改變原有故事的元素基礎上,打破人物形象在觀眾眼中的陳舊形象,得到嶄新的突破。當然最後一點,還是得益於好的國漫作品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這也是我國文化自信的一條必經之路。
在國漫身上,我們不斷看到技術上的革新與拓荒。但,技術的起點,絕非錢。而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一點一點的堅持。在生摳硬磨裡,《霧山五行》沒有在資本和市場玩法中自縛雙手,而是在自身領域內大展拳腳。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希望給個點讚,關注不迷路,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