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在檯面上和私下的狀態到底如何總是惹人津津樂道,才奪下《歌手》的「歌王」,看起來比七年前出道時開朗不少的華晨宇卻被好友張歆藝自揭其內心十分孤獨,甚至有過輕生念頭。5月1日晚播出的某綜藝中,張歆藝還不經意爆料,華晨宇甚至曾經和她透露過輕生念頭,而她認為這與長期獨自生活很相關。
說起華晨宇的孤獨感,這個並不鮮見,從「快男」出道時,他雖然被認定家境不俗,但是父母離異後的單親成長環境讓其內心很自閉,父親的過度嚴苛極少給予表揚也讓他習慣了獨處。
華晨宇還曾經被朋友調侃,即便其人氣已經爆棚,得到太多讚譽,只要看到父親的來電就會十分緊張,而對父親的稱呼是「華總」,可以從中看到他對父親依然相當畏懼。
華晨宇也曾在鏡頭前透露,自己在家時候的樂趣,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電話,同自己聊天寒暄。
這段童年經歷,也讓華晨宇一度很害怕與人接觸,不敢去學校上課,不敢出入人多的地方。
但正如大張偉所說的「痛苦不安才能出藝術」,華晨宇獨特的成長經歷,給他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不同的創造力。
2013年,《快樂男聲》的舞臺上,華晨宇帶著一首《無字歌》初亮相,就憑藉著獨特的音樂風格吸引了眾多粉絲。
全程無詞哼唱的華晨宇,被尚雯婕認為是個「天才」,也被陶晶瑩一語指出內心的「不快樂」。
此後,華晨宇在《快樂男聲》的舞臺上,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當年的冠軍。而他「火星弟弟」的獨特形象也日漸深入人心。
但有多少褒獎就有多少爭議,華晨宇作品及表演風格的另類,也同樣的加劇著人們的不理解。
2015年,華晨宇的人聲實驗作品《癌》,就引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一方面,被粉絲認為「走在音樂界前沿」,但另一方面也被很多人認為「非常古怪」,更令其「創作型歌手」的標籤不斷被人質疑。
直到,2016年《天籟之戰》的舞臺上,他改編出了包括《齊天大聖》、《我的滑板鞋2016》在內的許多「神曲」,再一次讓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現,讓越來越多觀眾通過「厲害的音樂人」的形象記住了他。
而這個過程中,即便一直飽受爭議,華晨宇卻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音樂風格。
在2017年的《明日之子》中,華晨宇借對虛擬選手荷茲的寄語,回憶了自己一路」被反對「的音樂歷程。他表示自己曾經飽受非議,差點被淘汰,被認為是「神經病」,甚至出道之後這些聲音依舊沒有消減,但華晨宇都覺得沒有關係,始終堅信自己很好,很獨特。
從當初那個極端悲觀的男孩,到後來能夠堅持自己的音樂,說「沒關係」,其中也蘊含著華晨宇同自己的和解。
在某綜藝節目中,華晨宇也曾分享過自己成名之後心路歷程,他表示自己曾一度感覺像是陷入了深淵當中,為了脫離其中,他給自己做了一個堅定的選擇,不是一定要去追求快樂,而是去追求不痛苦。
從那之後,華晨宇也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在網上看到攻擊自己的言論後,也可以一笑而過。
不可否認,華晨宇所追求的「讓自己不痛苦」,的確讓他更加適應娛樂圈的節奏。從最初自我介紹時都羞澀地放低音量,到如今在鏡頭前可以「自我放飛」的大聲咆哮,華晨宇找到了與這個圈子舒服的相處方式。
但即便如此,此番張歆藝的曝料還是指出了,華晨宇鏡頭前的開朗也只是為了適應工作和生活節奏而產生的改變,並非真正的快樂。站在好友的角度,無疑還原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華晨宇。
出道七年,華晨宇雖然看起來和娛樂圈更加步調一致,但其內心來說,也依然還在離開孤獨的路上奔跑。